书城哲学道家智慧活学活用
14882800000052

第52章 培养信任机制

少点约束多些自由

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老子

“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是经典名言。忌讳或者禁制是必要的,但不能多,多了就会束缚人的手脚,限制人的行为。老子认为,过多的禁忌是造成人民贫穷的原因。我国现在正在进行户籍制度改革,就是因为旧的户籍制度制约了人口的自然流动,不利于经济发展。

可是老子还说技巧也不能多,受到了现代人的驳斥。这一点,我们在前面已谈过。老子有其独特的社会观、治世理论。春秋时期天下大乱,是由于人人逞能、个个想当英雄折腾一番、诸侯大夫为私欲而割据杀伐的结果。老子并不是一概反对技巧,他只是在人们热衷于钻营的技巧时,冷静地看到了技巧带来的负面作用。我们真的需要像老子这样对大家都看好与疯狂追逐的东西,进行反思和提出异议的人。

政府行为,不过是令行与禁止,但不能使得人民畏首畏尾,碍手碍脚,不能正常发挥他们的智力体力。现在有种说法,政府不当企业的婆婆,这个比如很好,政府最高明的办法,就是不动声色地去“宏观调控”,千万不可自以为是地管这管那,指手划脚,也不要揠苗助长。人们自己知道什么对自己最有利,如果条件不限制,他们自然就会去努力实现。

所以圣人们总是这样认为:“我无为时,民众就自然会实现自我感化,我喜欢安静少动,民众的品行自然会端正,我无事可做时,民众就会自然富裕,我没有欲望,民众就自然会纯朴。”可见老子强调的“愚民”,不是统治的工具,这个误解该结束了。老子告诉统治者,老百姓是聪明的,他们是“智民”。否则,怎么可能“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呢?

可历史上没有多少统治者接受老子的话,他们要把“智民”变成“愚民”、“贱民”,这种意识甚至渗透了国民性格中,一些人一当上官,手上有了权力,就自以为高人一等。

有人说老子说了一些前后矛盾的话,我看老子是不会的,他的语言逻辑能力非常好,并且只说了五千言,不会自相矛盾。对老子从对立角度认识问题的理论方法缺乏了解,就会使人摸不着边际。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从经济体制和社会管理的角度讲,这里的“我”指的是执政者,“民”指的是民众,今天可以理解为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这几句话是说,如果执政者不干预微观经济活动,企业会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来演化。应给企业创造一个宁静、和谐的投资环境,不要扰民,不给企业增加各种不必要的负担,不要管得太多、太滥,也不要有太多的欲望,企业自然会搞好,走上稳健、富强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