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议定书》(英文:Kyoto Protocol,又译《京都协议书》、《京都条约》,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京都议定书》)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UNFCCC)的补充条款,是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由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参加国三次会议制定的。其目标是“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稳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进而防止剧烈的气候改变对人类造成伤害”。
1997年12月条约在日本京都通过,并于1998年3月16日至1999年3月15日间开放签字,共有84国签署,条约于2005年2月16日开始强制生效,到2009年2月,一共有183个国家通过了该条约(超过全球排放量的61%),引人注目的是美国没有签署该条约。
条约规定,它在“不少于55个参与国签署该条约并且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附件I中规定国家在1990年总排放量的55%后的第90天”开始生效,这两个条件中,“55个国家”在2002年5月23日当冰岛通过后首先达到,2004年12月18日俄罗斯通过了该条约后达到了“55%”的条件,条约在90天后于2005年2月16日开始强制生效。
立足当前 着眼长远 在新的起点上合作共进
立足当前 着眼长远 在新的起点上合作共进
——在第六届中国—东盟商务与
投资峰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中国国务院副总理 李克强
2009年10月20日 广西南宁
尊敬的波松总理,各位贵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第六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刚刚开幕,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又隆重举行。此次峰会以“中国—东盟自贸区与东盟一体化:合作共进”为主题,表明了中国、东盟携手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推动经济融合、促进发展繁荣的共同意愿和行动。在此,我谨代表中国政府,对峰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出席会议的东盟国家领导人和各位嘉宾表示诚挚的欢迎!
中国与东盟各国地缘相近,文化相通,友好交往的历史源远流长。多年来,双方各领域合作不断深入,睦邻友好关系顺利发展,经贸合作作为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基石,结出了丰硕成果。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进程启动以来,双方贸易和投资快速增长,经济联系日益加深。目前,中国、东盟已互为第四大贸易伙伴,今年前9个月尽管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双边贸易额仍接近1500亿美元。双方相互投资不断扩大,至今累计已超过600亿美元。中国、东盟经贸合作已经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过去一年,世界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中国政府及时出台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东盟国家也采取了一系列刺激经济增长的举措。各国同舟共济,加强协作,应对危机取得初步成效。当前,中国经济形势总体向好,经济增幅逐月回升;东盟经济下滑趋势得到遏制,一些主要经济指标开始好转。中国和东盟经济出现积极变化,得益于各自的有效应对和有力举措,双方日益紧密的经贸合作也为克服困难提供了有力支撑。中国设立了总规模为100亿美元的“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并将在今后3~5年内向东盟国家提供150亿美元贷款;中国还与印尼、马来西亚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开展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促进了金融合作和经济发展。
女士们、先生们!
中国和东盟国家人口达19亿,约占世界的1/3;经济总规模近6万亿美元,约占全球的1/9。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地处太平洋和印度洋的交会处,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贸区,也是重要的国际贸易通道、能源走廊和经济纽带,在世界经济格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中国和东盟作为全球经济体系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新兴力量,近些年来经济快速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具活力的经济体之一。中国与东盟大多数国家又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时期,市场空间和增长潜力巨大,合作发展的前景十分广阔。
经过10年的不懈努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于明年1月1日如期建成。届时,中国和东盟国家90%的贸易产品将实现零关税,并将实质性地开放服务贸易市场。这是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标志着双方经贸关系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在世界经济尚未复苏的大背景下,如期建成中国~东盟自贸区,充分表明中国和东盟携手推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共同反对任何形式的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的决心和信心。
综观全球,世界经济结构、国际金融经济秩序正酝酿重大变革和调整,能源、粮食等市场引人关注,应对气候变化成为热门话题,世界发展不平衡尤其是南北发展不平衡的状况需要改变。我们应当立足当前,继续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政策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推动世界经济全面复苏;同时着眼长远,考虑“后危机”乃至更长一些时间,为适应未来发展变化做充分准备,调整经济结构,创新发展模式,促进经济转型,推动世界经济全面持续平衡发展。中国和东盟各国应顺势而为,抓住自贸区即将建成的机遇,拓展和加深经贸合作,促进彼此经济朝着更大规模、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为全球经济恢复增长和稳定繁荣作出贡献。在此,我提三点建议。
一是全面深化贸易合作。双方应根据已经达成的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的安排,充分交流意见,密切协作配合,简化政策程序,加大宣传力度,把自贸协定的优惠政策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和完善有利于贸易便利化的政策措施,为企业提供更为充分的法律保护,创造更为有利的贸易环境。在巩固传统商品贸易的同时,努力增加机电、高新技术等高附加值产品的进出口,不断扩大贸易规模,让企业实现更大的发展,使人民得到更多的实惠。
二是突出加强投资合作。中国与东盟国家经济互补性强,生产要素各有优势,加强多边与双边投资合作,有利于优化区域资源配置。中国—东盟投资协议已全面生效,双方应共同努力,将投资便利化的措施落到实处。中国支持本国企业到东盟国家建立若干经济贸易合作区,推动集群式投资,发展地区经济,回报当地社会,同时欢迎东盟国家企业来华投资。公路、铁路、水运、通信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十分重要,应当予以重点投资。双方还应发挥各自优势,进一步加强农业、资源开发利用和新兴产业等方面的投资合作,更多地关注民生工程建设,以投资带贸易促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三是积极推进次区域合作。开展次区域合作,可以更好地发挥地缘优势,更有针对性地推动地区发展。中方积极支持东盟经济一体化建设,鼓励企业参与东盟东部增长区、大湄公河、泛北部湾等次区域合作,使其成为经贸合作的新亮点。广西作为中国—东盟交流合作的重要窗口,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带动下,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去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发开放规划已由中国政府批准实施。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广西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面向未来,我们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决心不会动摇,政策不会改变,力度还会加大。欢迎更多东盟企业到广西、到中国西部地区来投资兴业、共谋发展。
女士们、先生们!
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已连续举办六次。东盟国家领导人多次出席,各国工商界踊跃参加。会议办出了实效,得到了肯定。希望各位企业家、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充分利用博览会和峰会的平台,深入探讨发展之计,广泛寻求合作机遇,具体落实合作项目,努力开创中国—东盟合作共进的新局面。
最后,祝第六届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取得圆满成功!祝出席会议的东盟国家领导人和各位来宾在华工作愉快,身体健康!谢谢大家。
★★ 说明 ★★
2009年10月20日,第六届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在广西南宁开幕。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出席开幕式并发表讲话。
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由中国与东盟各国领导人共同确定,作为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全面深化双方战略伙伴关系的一项实际行动。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组委会围绕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和中国与东盟开展经贸合作的现实情况,结合世界经济发展的热点和重点,精心设置每一届峰会的主题和专题,见证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进程。
2002年中国和东盟签署的《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开启了中国与东盟的一个新时代。2003年10月,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美丽的巴厘岛上倡议,自2004年起每年在广西南宁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同期举办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并写入了会后的主席声明。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一个中国与东盟最高级别的交流合作新平台,一个以促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为己任的新平台就此诞生。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也正是围绕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进程,通过主题和议题的演变见证了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发展的进程。迄今为止,峰会已成功举办了六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