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共和国战记
14861700000042

第42章 巨炮轰鸣

乌拉尔河东岸,柴油机发出一阵阵震耳欲聋的咆哮声,一辆体积明显比普通拖头宽大的多的黄河牌卡车头正拖着一辆足有16轴128只轮胎的巨型板车在工兵部队刚刚平整出的土路上艰难前进,驾驶室旁两根碗口粗细的排气管朝天喷出滚滚黑烟。司机田三里一边嚼着牛肉干一边猛踩油门:“今天这个活真不好干,后面那个大家伙实在太沉了。这是谁设计出来的大炮,大的也太离谱了。”

不远处的一座半地下工事里,中亚方面军司令赵成章上将正充满期待的看着这门还躺在卡车上的巨炮,就好像25年前在医院里看着自己刚出生的襁褓中的儿子一样。

这是他在和苏联开战后第一时间向国防部和总装备部提出的要求:研制一种足以摧毁苏联前线所有种类的工事---尤其是可以摧毁部署在苏军防线后方的由厚达数米的钢筋混凝土和上百毫米厚的钢板共同组成顶盖的数十座地下弹药库的超重型迫击炮。

武汉重型机械厂的设计方案一举夺魁,他们提交的方案是口径1米,炮管长18米,射程24公里;炮弹全重3。6吨,内装炸药0。8吨;炮弹采用加固的弹身、弹头以及延时引信,足以在穿透厚达5米的钢筋混凝土层后再起爆。火炮全重约200吨,使用专门制造的卡车或者铁路运输。

为了保证火炮的时效性,军队要求无论哪种运输方式都直接在车上射击和机动。因此卡车运输时,火炮射击需要先将火炮竖起,将底座放置于地面上,由大地来承受火炮的后坐力。铁路运输则使用特制的平板列车,不仅车轮数量比一般列车多了好几倍,弹簧也是根据火炮巨大的后坐力专门制造的。

其实各个厂家提交的方案大同小异,只是武汉厂自己先投资制造了一门样炮出来,并且试射效果良好。在战争年代,时间就是生命:在草草审阅了其它厂家的方案,发现并无新意之后,武汉厂立刻得到了12门炮以及24根备用炮管、3600发炮弹的订单。

这种炮被赵成章得意的命名为神武大炮。

就如同刑天兄弟酷爱重坦一样,赵成章对于重炮也有莫名的偏爱,口径越大越好,炮弹越重越好。虽然实战早已证明用轰炸机投掷巨型炸弹,无论从效果上还是经济上乃至规模上、灵活性上都远胜重炮,但是那是空军的武器,陆军必须有自己的重型火力。

陆军在国防部的影响力远胜刚刚独立还不到十年的空军,所以无论是刑天钺的重狮还是赵成章的神武大炮都成功制造了出来并且进入军队服役,不管它们看上去有多么的不靠谱,陆军总能解释说:起码要尝试一下吧。

海军在高层的势力虽然不如陆军那么庞大,但是作为从传说中的的三皇五帝时代起就进入历史的军种,怎么说也比空军强多了。自大航海时代以来,海军既要维护东南亚殖民地的稳定和西太平洋的霸权,又要保障非洲矿产的输入和英国人平分印度洋。为了完成如此繁重的任务和控制如此辽阔的海洋,海军自蒸汽机进入军舰之后就一直奉行数量质量双重优势的建军战略。凭借中华帝国和后来的共和国远胜其它列强的工业实力,海军图纸上的战舰无论多么庞大,只要没有超过其它列强的主力舰吨位的一倍以上议会就基本没打过折扣。也正因为如此,中国海军的超级巨舰历朝历代可谓层出不穷,几乎对西方列强造成了永久性的心理阴影。

而空军则是一战之后才独立出来的小弟弟,处处遭人排挤,在国家安全委员会几乎没有席位,军种建设上也以国土防空为主。陆军和海军都一致宣称他们仅仅需要空军保卫领空,至于消灭敌人的任务,他们自己就可以完成。陆军在坦克出现之后好歹还加上了一句:以及陆军战场的上空。而海军在航空母舰出现后恨不得直接取消空军算了,或者由海军接管空军,让所有的空军飞机都能在航母上起降,至少空军要把沿海防空的任务交给海军。

当然,他们的阴谋肯定不会得逞,但是空军也被压缩的很厉害了。

陆军和海军将领的各种夹杂了个人爱好的无理要求都得到了满足,而空军司令员夏晴天提出的研制能够携带15-20吨炸弹的重型轰炸机的提案则被国防部用“好高骛远、脱离实战要求”的理由给驳回了。多年之后国防部的高官们痛苦的发现,只有空军的武器计划才是唯一符合实战要求的,当然这是后话了。

整整一个连的士兵围着这台“自行火炮”开始忙碌:操纵液压设备放下炮架和底座,六名士兵合力打开炮闩;一辆安装在履带式地盘上的吊车先后吊起2吨半重的弹头和1100公斤重的药包,在士兵的手工帮助下装入炮膛;同样六名士兵合力关闭炮闩,再用液压设备竖起火炮,将火炮牢牢固定于底座上;

完成这一切之后,经过大约一分钟的角度调整,神武大炮打出了第一发试射弹。震耳欲的炮击声中,重达2500千克的炮弹带着超音速飞行时的尖锐呼啸声飞向对岸。半分钟后,爆炸声传来,紧接着一团足有二十多米高的蘑菇云腾空而起,即便隔着宽广的乌拉尔河,也能清楚的感受到这巨炮的破坏力是何等强大。

赵成章激动的满脸通红,放下望远镜,狠狠的拍着前来现场指导的副总设计师的肩膀说道:“干得好!我这就给上面打报告,要他们把订单数量翻倍!我们就要用这种炮把对岸的苏联人的弹药库全部引爆,把铁木辛哥的东南方面军整个炸到天上去!对了,上次情报参谋说他们现在改名叫乌拉尔河方面军了?”

一旁的炮营营长可不管总司令心情如何,急急忙忙的指挥部队收拾行囊赶紧转移阵地,苏联人的反击马上就要来了。

毫无疑问,这样一发炮弹落下,苏军绝不会当作普通的、每天都有的例行炮击对待。更何况这发炮弹的目标也是西伯利亚方面军出动了大量侦察兵好不容易才到手的一线情报:那里是一处苏军装甲部队的集结地。

由于目标的坐标和发射地点的坐标都早已精确测定,所以这发炮弹准的异乎寻常,不偏不倚的炸翻了苏军十多辆T-34/76和KV-1,其中全毁的几乎有一半。

经过这这一年多的“相处”,铁木辛哥元帅已经很了解自己的对手了,他撇了一眼惊慌失措的通信兵和参谋们,冷冷的说道:“同志们,那不是什么重型轰炸机扔下的炸弹,那是我们的老对手终于得到了他梦寐以求的超级大炮。我称之为:赵氏大炮。去通知炮兵部队,把斯大林之锤集结起来,准备反击!”

孟庆铮率领编队昼夜兼程,终于赶在法国人前面抵达战场,其实也无所谓了,印度洋舰队第二分舰队已经只剩下郁云觞少将的座舰---棋盘山号战列舰还浮在水面上。

依赖着空军的掩护、岸防炮的支援、舰队中其它战舰的自杀式反击,棋盘山号在英国远东舰队的群殴之下居然得以突出重围。

更幸运的是,也不只是老天保佑还是海军官兵对面强敌时的默契,郁云觞带领他的分舰队一路逃亡的时候,伸出通气管换气充电的宫雨镜也收到了海军司令部发出的关于英国远东舰队和法国舰队大举来袭的电文,他预感到了作为海军最弱小的舰队---被友军们戏称为海上博物馆的印度洋舰队处于多么危险的境地。

好在大家都还没有散开,宫雨镜随即下令全部潜艇浮出水面,以20节的最高巡航速度赶往战场。在接到郁云觞的求救电报后,宫雨镜仅仅回复了自己的坐标,没有其它任何多余的话,随后即刻通知所有潜艇就地停车,全部下沉到90米深度,静待敌人送上门来。

郁云觞看懂了这封来自潜艇部队的莫名其妙的电文,他率队全速往宫雨镜发出的坐标逃去,一路上不断的有护航战舰回头进行自杀式反击,为主力部队争取时间,等赶到潜艇部队的埋伏地点时,印度洋第二分舰队只剩下了旗舰棋盘山号。此时的棋盘山号主炮全被打哑,燃油即将耗尽,发动机已经坚持不住了,随着第一台蒸汽机的罢工,战舰航速骤减。棋盘山号满身弹孔,四处冒烟,这艘三十五年前建造的老舰犹如一名重伤垂死的老兵,凭借着最后一股求生的力量来到这片陌生的海域,孤零零的等待着希望的降临。

一路追击而来的英国远东舰队早已失去了耐心,看见棋盘山号速度降低,一路上娴熟无比的蛇形机动也不那么灵活了,一向以绅士风度自诩的英国人也忍耐不住了:他们实在无法容忍这么一艘老掉牙的战舰居然在大英帝国如此众多的主力舰围攻之下还能一路逃亡这么久----天知道中国人为什么吃饱了撑得给这么一艘除了拆毁回炉几乎没什么价值的老舰换上了新式蒸汽轮机,以致于速度比英国远东舰队里的R级战列舰稍微快了那么一点点。

麦克罗德那各舰自由射击的命令还没发出去,舰队就集体开火了。在英国舰队忘乎所以的抢肉的时候,等候多时的宫雨镜嘴上冷笑着下达命令:“前舱排水上浮,抬起艇身,准备射击!对准他们的裤裆狠狠的来一刀!让这帮英国佬尝尝厉害!”心里宫雨镜已经乐开花了:“多年愿望终于得以实现,击沉战列舰,战列舰啊!”

48艘潜艇,一次齐射就是192条鱼雷,几分钟后,又是192条,这一刀几乎真的让麦克罗德断子绝孙了。空军的远程轰炸机虽然姗姗来迟,虽然水平轰炸命中率很低,但是对于此时的英国舰队来说,这就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因为麦克罗德的舰队里没有航空母舰!而部署在印度的战斗机航程不足,已经难以提供掩护了,何况他们还要应付大群的九头鸟。

孟庆铮风尘仆仆的赶到的时候,刚好看到郁云觞用绷带吊着膀子正在指挥打捞英国舰队的水兵。虽然此时的棋盘山号已经基本上是半沉没状态,舰艏舰尾都被英国人的鱼雷和炮弹炸飞了,但是起码控制住了情况,还不至于真的沉没。在全舰官兵的努力下,战舰还在一点点上浮。

了解了前因后果的孟庆铮突然有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就好像自己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去给一个女孩子准备生日,结果到日子人家告诉他有事不来了。

孟庆铮上校郁闷了,他有火发不出,憋了一口气吐不出来。他很像找到宫雨镜说你丫欺骗我感情!但是理智告诉他这么做会被送进疯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