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共和国战记
14861700000041

第41章 进退两难

英国战舰大量装备的乒乓炮就其自动化程度和火力密集度而言,在当时是首屈一指的(单管射速达到每分钟115发,比德国战舰上完全人工装弹的37毫米高炮强太多了)。可惜英国还没有摆脱经济危机的影响和一战的创伤,海军资金匮乏,**列舰的主炮研制都要厉行节约,更何况高射炮?

为了不浪费库存的200万发一战时生产的40毫米炮弹,也因为对将来炮弹的改进没有前瞻性设计,乒乓炮还继承了老式40毫米炮的1。575米短炮管,导致新式高炮射程短、威力小、精度低。

早在开战前,英国海军的模拟战就证明乒乓炮对高速飞机的防空效果很差,尤其在那个电子近炸引信还没有发明出来的时代。只是那时英国没有充分认识到航空兵在海战中的作用,所以也没有对乒乓炮进行改进。

但是战前加装的72门厄利孔20毫米机关炮乃是一代名炮,拥有每分钟320发的高射速,而且炮弹也很不错。它们成为了君权号的防空主力,和乒乓炮一起在战舰周围构筑了密集的弹幕。

林秀尘的俯冲速度太快,根本来不及做什么规避机动,这么驾驶着九头鸟一头冲进了弹幕。对于他来说,乒乓炮的炮弹再老旧也是致命的,因为九头鸟为了减重大量使用了木质部件,只有关键部位才有一层薄薄的装甲。

几乎在一瞬间,君权号左侧的所有高炮都朝着这架几乎是在自杀飞行的战机开火,林秀尘用眼角的余光都能看到机翼被打得千疮百孔,右侧机翼已经有半截被打飞了出去。航向全靠林秀尘控制舵面偏转来维持,这样很是耗费体力。林秀尘觉得自己恐怕坚持不到返航了。

驾驶舱正面那厚达80毫米防弹玻璃已经被多次命中,上面布满了裂纹几乎失去了玻璃的透视功能,但是还没有被打穿。林秀尘暗暗咬牙:“这飞机的设计莫不是专门用来迎着高射炮扔炸弹的?”这个念头刚刚冒出来他就又想到,这生死关头自己居然还能想到这个。

君权号已经近在眼前,林秀尘狠狠地按下电钮扔出炸弹,随即全力拉高,同时奋力蹬舵维持航向。

九头鸟咆哮着抬起机头,突然一阵铛的一声,机头猛的一震。伴随的飞溅的金属碎片,发动机冒出一股浓烟,螺旋桨转速骤然降低----动力舱的装甲到底还是被打穿了。发动机功率直线下降,不管林秀尘怎么踩油门,螺旋桨的转速还是越来越低。九头鸟的高度拉不起来了。

林秀尘想要跳伞,可是驾驶舱舱盖本就过于坚固沉重,被炮弹击中后又出现了变形,林秀尘试了两次都没能推开。飞机高度在迅速下降,看来只能在海上迫降了,希望不要被俘虏。他尽力避开了前方一艘接一艘的英国战舰的高炮火力,一旦角度合适还不忘扣动扳机把20毫米机关炮弹朝英国战舰上倾泻出去,至于有没有效果也不用管它了,反正打死一个算一个。

不到2分钟林秀尘就驾机横穿了英国舰队上空,同时机腹上又多出了十几个弹孔,一侧的油箱也被点着了,好在燃油早就漏的差不多了,弹药也打光了,火势虽大却缺乏后效,也不必担心飞机会凌空爆炸。眨眼间高度已经耗尽,距离海面不足50米的时候,林秀尘最后一次踩下油门奋力拉起机头。轰的一声大响,一片水雾中九头鸟和大海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就算完成了。

林秀尘眼前一阵发黑,他顾不得疼痛欲裂的肋骨,举起手枪就朝已经碎裂的不成样子的防弹玻璃猛砸。这种玻璃在设计的时候就考虑到了飞行员的逃生,应当说是第一种单向防弹玻璃。

最薄的单向防弹玻璃由二层构成:在外部的易碎的一层和在里面的柔韧的一层。当子弹从外部射出时,子弹会先击中易碎的一层,并打碎一个区域。这会吸收一些子弹的动能,并且在一个更大的区域传播动能。当减慢的子弹击中柔韧的一层时,它就被挡住了。但是,当子弹从里面射出,它会先击中柔韧的一层。子弹能把柔韧的一层击穿是因为它的能量集中于一个小范围,脆的一层在柔韧的那层向外弹时向外碎裂,而且不妨害子弹的前进。

为了良好的视野,九头鸟的驾驶舱特别高大。高大了自然容易被打中,所以防弹玻璃足有4道这种基本结构组成,8层玻璃虽然提供了良好的防弹性能,但是砸起来也更费力了。

林秀尘眼看着飞机渐渐下沉,心急如焚,连手上被玻璃渣子扎的鲜血淋漓都感觉不到,拼了命的用手枪去砸。水势上涨的很快,林秀尘深深吸了口气,准备在水下继续砸,好在没有砸错地方。平时温习了无数遍的求生守则里指出砸的地方应该是驾驶舱顶部,因为这里的防弹玻璃最薄,只有两层,是一个基本结构。

终于在飞机刚被完全淹没之时,林秀尘砸开了足够大的洞从飞机里钻了出来。他长长换了口气,脱掉沉重的飞行服,还没游出几米后面就传来了马达的轰鸣声,是英国舰队派出打捞落水飞行员的汽艇。

祖国的舰队暂时是指望不上了,靠潜水躲开显然不靠谱,自己又没带氧气瓶。除非有己方的潜艇经过。但是潜艇上浮救人岂不是会被英国舰队当靶子给练了,再说他们怎么知道自己落水了呢?

林秀尘苦恼的摇摇头:“只能当俘虏了吗?但愿英国人能向他们标榜的一样有绅士风度,起码不虐待俘虏。”

大约十分钟后,英国人找到了正在练习自由游的林秀尘。林秀尘乖乖当了俘虏,开始了他长达5年的战俘生涯。

此时麦克罗德少将和孟庆铮上校同时接到了各自的司令部发来的电文:“法国战败,贝当政府朝德国投降。法国舰队在总司令----海军上将弗朗索瓦?达尔朗的领导下,宣布起义并加入盟军。达尔朗将军接受了美国政府的提议,作为独立编队加入盟军舰队,协助美英军队作战。目前法国舰队已经离开港口,正朝印度洋驶来。”

这是前半段,基本一样,后半段则完全相反:

麦克罗德少将收到的是:“法国舰队将接受你的指挥,务必善加利用友军战舰,减轻我军伤亡战损。力求全歼中国印度洋舰队(包括支援舰队)。此战法舰精锐全员抵达,中国新式战巡虽然强大,但只有一艘,相信你一定能够将其击沉。上帝保佑,女王与你们同在。”

孟庆铮上校收到的是:“法国本土沦陷,舰队倾巢而出,规模非小,务必谨慎对待,尽力接应印度洋舰队撤离。切莫自恃坚甲巨炮与敌过分纠缠,终致寡不敌众则悔之晚矣。切记切记。”

麦克罗德看完电文精神一震:“终于有人来当替死鬼了,法国黎塞留号和让巴尔号两艘快速战列舰实力犹在威尔士亲王号之上,三舰合击最多损失一条船就能冲到足够打穿敌舰主装甲带的距离。更何况中国派来的是战列巡洋舰不是战列舰,说不定在常规交战距离上就能打穿它的装甲。那么三艘主力舰,26门炮对8门炮,怎么算这场仗也赢定了。这还没算法国敦刻尔克级战列巡洋舰以及其它大批巡洋舰驱逐舰可以冲上去放鱼雷。”

孟庆铮看完电文已经悲愤到一定境界了:“我入你先人板板!太阳你十八代祖宗!不就是听调不听编么,还TM独立编队!编你奶奶熊啊!老子不就是捞了一艘大船想逞逞威风以大欺小一回吗?整个法国海军都来支援?你们还有点出息么?有本事去找太平洋舰队干啊!一帮没有卵子的怂货!怪不得不到一年就让德国人干挺了!通信员,立刻给德国海军发电报,让他们干了法国海军所有的女性家属!除非法国舰队立刻投降!”

通信员看着满嘴胡话的舰队指挥官,一脸的担忧:“司令员不会急火攻心傻了吧?”

另一位同僚点点头:“看这架势很有可能直接抽过去。”

孟庆铮猛的跳到他们跟前:“抽你妈!快给司令部回电,请求支援!快快快!否则印度洋舰队和我们都要一起完蛋!”

麦克罗德所料不假,江苏号的主装甲只能在正常交战距离,大约两万米到两万五千米距离上承受1000公斤级别的穿甲弹。虽然法国和英国的同口径炮弹都只有不到900公斤,但是只要距离近上两三千米还是很容易击穿的,这点距离对于相互靠近中的舰队来说并不是十分难以满足。

如果江苏号利用航速刻意保持距离的话,麦克罗德完全可以让主力舰扬帆远遁,让大量的法国驱逐舰和潜艇上去发射鱼雷。中国舰队就那么几艘船,能拦住多少?至于中国主力舰的炮火,反正死的是法国人,沉的是法国船。作为经历了英法百年战争的海军世家的后代,看到法国海军流血牺牲,他一点都不心疼,反而隐隐有些快意。

但是孟庆铮这里情况可就大大不妙了,如果没能把印度洋舰队接应出来,别说自己以后的前途可想而知,眼睁睁看着数万友军全灭,就是良心上也过不去。

可是总部的援军呢?虽然让通信员急电求援,可他心里知道,总部已经无船可派,就算有船,恐怕也来不及了。

孟庆铮在指挥室里转来转去,重重的踱着步子,怒气渐生:“不给老子援兵,还说什么切莫与敌过分纠缠。妈的老子不纠缠怎么接应印度洋舰队那批古董出来!是,那破船扔了也没啥可惜,可是上面的官兵呢?这可不是古董,是我们的战友!难道也能扔了吗?

不自恃坚甲重炮还能自恃什么?指望英国人会上来单挑玩车轮战吗?这电文是TM谁起草的!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不管了,为今之计只有让江苏号上去吸引火力掩护友军撤退,反正这船皮厚,保持住距离应该不会被打沉。等他们冲出马六甲海峡得到岸基飞机掩护了,老子也撒丫子撤。”

画外音:世上的事情总是这样,两边都一厢情愿,结果就会。难说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