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澈悟的思与诗
1466500000037

第37章 劝喻教诲、悲悯护生(6)

第六节 感恩博爱,天人和谐

生机

小草出墙腰,亦复饶佳致。

我为勤灌溉,欣欣有生意。

一棵小草,生长在一堵墙的墙腰缝隙处。

小草从墙缝中生长而出,其“佳致”之所在,即体现了一种别致的生命表达方式,方见自然界生机盎然与生命力的顽强;其“欣欣有意”,恰如白居易少年时所创作的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珍爱生命,爱护生命,这个世界才更宜居,“居即易矣”!

投宿

夕阳落江渚,炊烟起村墅。

小鸟亦归家,殷殷恋旧主。

夕阳西下,炊烟初上。两只燕子正飞向一幢房屋檐下的巢穴。

“投宿”、“归家”是人们一天忙碌后的必然归宿:黄昏飞鸟各投林,劳燕归巢向炊烟。即便是萧瑟的“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也意味着“幸福的归家”。

雀巢可俯而窥

人不害物,物不惊扰。

犹如明月,众星围绕。

一扇打开的窗户,母子两人正观赏窗台边一个雀巢中的两只雏鸟。

人不加害动物,动物即不会受到惊扰,所谓“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人与动物和睦共处,天人和谐,人情与物性相融。

松间的音乐队

家住夕阳江上村,一弯流水绕柴门。

种来松树高于屋,借与春禽养子孙。

明叶唐夫诗

春天的乡间,宅院旁伫立着一棵高大挺拔的松树。茂密枝叶中的鸟巢里,树枝上传来鸟儿的歌唱,另一群鸟儿正从远处返回。宅院柴门前的小河水在静静地流淌。

作者引明代叶唐夫诗,对应“松间的音乐队”这幅画,可谓诗画合一。“夕阳江上村”,“流水绕柴门”,群鸟居住在高于屋顶的松树上,不时唱出明丽的歌声……意境全出,更似一首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交响音画”。如此“音诗”、“音画”,在《护生画集》第一集众多的血腥气息中,众多令人压抑、发指的昭揭中,还有由此必然产生的对人性的种种失望中,“松间的音乐队”开启了复苏的天地、希望的天地……它非常鲜明地表达了作者质朴的美好寄望,传达出作者对人性、对未来的信心。

冬日的同乐

盛世乐太平,民康而物阜,

万类咸喁喁,同浴仁恩厚,

昔日互残杀,而今共爱亲,

何分物与我,大地一家春。

冬日的太阳洒在大地上。一老汉和一小孩儿,神情怡然地坐在自家屋外的院场中。围绕在他们身边的有:一群小鸡簇拥着一只母鸡;在小孩身边悠闲慢步的三只鹅;懒洋洋地躺在老人脚前睡觉的小狗;一只蹲在老人身边的小猫……

《冬日的同乐》的主题与《松间的音乐队》一样,是“博爱”,是“感恩”。国强民富,人民幸福健康,大同世界中人物万类相亲相爱,同享造化之厚重仁恩;物我平等,寰球同此凉热,昔日相互残杀不在,今日互亲互敬共存。恰似一曲《欢乐颂》,祈祝“大地一家春”。它寄托了作者的美好愿望。

杨枝净水

杨枝净水,一滴清凉。

远离众苦,归命觉王。

放生仪轨:若放生时,应以杨枝净水为物灌顶,令其消除业障,增长善根。

花瓶中,一条杨枝独秀;香坛里,一柱熏香袅袅。在烘托与象征中,充满了寄望与祈福。

观音菩萨是佛教中在民间影响最大、信仰最普遍的神。其和大势至菩萨一起,是阿弥陀佛身边的胁侍菩萨,并称“西方三圣”。观音菩萨相貌端庄慈祥,经常手持盛有净水的“净瓶”与“杨柳枝”,其“一滴清凉”(以杨枝净水灌顶)具有起死回生的神奇法力。其大慈大悲,普救人间灾难。在人们遇到灾难时,只要念其名号,这位大慈大悲的菩萨就可以听见或看见世上的苦难,所以称之为“观世音”。

佛家认为,观世音是拯救世间一切众生而后成佛的大慈大悲之菩萨。观世音保护众生,免受毁船、失火、暗杀、匪盗和野兽袭击等灾难,真可谓:远离众苦,归命觉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