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此次南进,希望在开城南北地区,即离汉城不远的地区,寻歼几部敌人。然后看情况,如果敌人以很大的力量固守汉城,则我军主力可以退至开城一线及其以北地区休整,准备攻击汉城的条件,而以几个师迫近汉江中游北岸活动,支援人民军越过汉江歼灭南朝鲜军。如果敌人放弃汉城,则我西线6个军在平壤汉城间休整一时期,再继续战斗。
这就意味着,在很短的时间内,志愿军将要投入新的战役了。
面对毛泽东的电报,想及中国国内热烈的胜利气氛,彭德怀陷入战或不战的矛盾之中。
彭德怀认为,从军事上讲,是不应该再立即进行战斗的。志愿军入朝才一个多月,已经连续打了两次大战役,把战线推进到了三八线附近,而战争的发展之快出乎任何人的预料。西线的6个军已经非常疲劳,东线的第9兵团面临的困难更大。要求补充有作战经验的老兵还没有消息,粮食和弹药又得不到及时的补充,在这种情况下仗是很难打的。况且,第二次战役后期敌人虽然逃得快,但实际上有生力量的损失并不大,其主力大都较完整地保存了下来。敌人的大踏步撤退,并不完全意味着最后彻底的失败。从战争常识上看,美军的撤退是有其道理的:一是他们在三八线以北的平原无险可守;二是美军需要补充,需要迅速脱离接触,依托三八线以南的阵地进行整顿。所以敌人之所以撤退得很快,其中有抢占既设阵地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志愿军去进攻,绝对有诸多的不利。
彭德怀还特别想到了周恩来针对“13国提案”所说的话:“美军既已过了三八线,因此三八线已被麦克阿瑟破坏而不复存在。”周恩来的意思也很明确,即中国军队绝不会宣布他们不越过三八线。
从国际政治斗争的角度看,当时,中国军队必须越过三八线,哪怕是越过一步。
军事上难以马上打,政治上必须要打。
军事必须服从政治的需要。
彭德怀准备把一切困难和军事上的不可能抛在脑后,抓紧部署第三次战役。
5、炒面从何而来
抗美援朝战争初期,由于敌机疯狂轰炸,昼夜封锁破坏志愿军后方供应战,致使志愿军的口粮和副食供应难以及时得到补充。而且即使有时及时得到补充,白天也不能生火做饭,敌机发现哪里有炊烟,马上就会狂轰滥炸。加之战事紧张,战士们日夜追击敌人,常常也来不及做饭。
鉴于上述情况,时任东北军区后勤部部长兼政治委员的李聚奎想起他在西路军被敌人打散时千里乞讨返回延安途中,曾吃过老百姓给的一种炒面,食用方便,也易保管。根据炒面的上述特点,李聚奎提出用炒面作为志愿军的干粮。他让东北军区后勤部先加工出一批样品,送往前线试用。
随后,李聚奎将志愿军试用炒面的结果报告了彭德怀司令员,并将炒面样品送到志愿军总部。彭德怀和几位副司令员得知试用结果并看了炒面样品后很高兴,当即批准组织生产供应部队。东北区人民政府根据朝鲜战场的需求,于1950年11月12日发出《关于执行炒面任务的几项规定》,要求各系统、各单位日炒面任务不低于13.8万斤,20天内炒面总量不少于276万斤。在各级领导带领下,东北地区迅速掀起了一个男女老少齐上阵,家家户户炒炒面的热潮。第二次战役前夕,彭德怀司令员让副司令员洪学智给东北军区后勤部发了电报,告诉他们:“送来干粮样子,磨成面放盐好,炒时要先洗一下,要大量前送。”李聚奎赶紧电告北京总后勤部,要求在每月为志愿军准备的粮食总量中,1/3供应炒面。
炒面,是用70%的小麦,30%的大豆、高梁米或玉米等原料,经炒熟、磨碎,加5%的食盐,混合制成的一种易于运输、储存和食用的方便食品。因其可避免做饭的炊烟暴露目标,且食用方便,因而很受前线志愿军指战员欢迎。抗美援朝时期,炒面成为志愿军的主要野战干粮,每人身上背着一个炒面袋,肩上扛着一支冲锋枪,饥饿时,用水冲或用纸兜着往口里送。一把炒面一把雪,是志愿军野战生活的真实写照,虽然艰苦,但却令志愿军指战员感到光荣和有意义。
后来,彭德怀司令员又让洪学智副司令员起草一份给中央军委和东北军区的报告,报告中指豆、大米加盐制的炒面。”出:“因敌机破坏,昼夜均不易生火做饭,夜间行军作战,所有部队对于东北军送来前方之炒面颇为感谢。请今后再送以黄周恩来总理还亲自到北京市的一些机关视察炒炒面的情况,亲自与机关的同志一起动手炒炒面。周恩来左臂曾负过伤,炒面时单靠右臂用力,面部的汗珠直往下流。一位女同志上前抢他手中的铲子,说:“总理,不要累坏了身体。”周恩来说:“不要紧。我们在国内受点累,这算不了什么。志愿军在前线很艰苦,要把炒面做好给他们当干粮,支援他们打胜仗啊。”
在周恩来总理的带动下,中央党、政、军领导人都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亲自同北京市一些单位的机关干部和人民群众一起炒炒面。
周恩来总理亲自动手为志愿军炒炒面的消息传到朝鲜前线,给志愿军广大指战员以极大的鼓舞。炒面伴随着志愿军指战员浴血奋战,打了许多胜仗。战士们感激炒面解决了大困难,喊出了“为祖国人民立功”的口号,以报答祖国人民的关心。在炒面前运过程中,志愿军后方人员冒着敌机轰炸、封锁交通线等重重困难,拼命保护志愿军的口粮,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
6、麦克阿瑟面授机宜
12月23日,美第8集团军司令沃克被朝鲜人民军游击队在东线击毙(美方公布说是撞车身亡)后,麦克阿瑟提议由马修·李奇微接替他的职务。美国军方很快同意了这个意见。陆军参谋长柯林斯把这个决定通知了李奇微。受命后李奇微分秒不停的起程赴任。
早在20世纪20年代,麦克阿瑟担任西点军校校长时,李奇微是该校一名上尉军官,他们是老相识。李奇微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担任过空降101师师长,在诺曼底登陆战役中做出过突出贡献。后来美国又编组一个空降军,他担任军长,这个军存在不久又被撤销。战争结束后,担任美陆军副参谋长,主管陆军训练。朝鲜战争爆发后,他曾到战地做过考察。他对麦克阿瑟的领导能力,作战勇气和指挥艺术等方面是佩服得五体投地的。就是在朝鲜战争结束以后,他仍然认为麦克阿瑟是一位伟大的军人、政治家和领导者。
李奇微午夜受命,第二天就飞往东京,25日到达并去他的上级那里报到,接受命令。
李奇微对朝鲜战争的决策和美国政府的意图是明了的。他见过麦克阿瑟后得到总司令的指示是,要依托你们单靠自己的力量守住最前方的阵地,尽可能地坚持下去。麦克阿瑟要求新任第8集团军司令,尽量长久地守住汉城,因为丢失汉城在人们心理上和政治上损失太大。只有在汉城成为一个避难所,无力再坚守的情况下,才可以撤离。还指示李奇微说,美军的补给工作做得不好,组织不严密,对防寒工作很不重视。他说,战术空军已不能孤立战场,无法阻止敌方源源不断地输送部队和补给品。他最担心的是战场上无所作为,他认为,只有在战场上以军事上的胜利,才可以加强外交上的地位,通过外交途径找到出路。
麦克阿瑟还告诉这位新任司令,中国南部的大门是敞开着的。在台湾的国民党政府军如果发动进攻,会大大减轻我们在朝鲜部队的压力。他说,他曾建议发动这样一场进攻,但是,华盛顿没有同意。这位已经遭受过打击的五星上将告诫李奇微,不要小看了中国人,他们是很危险的敌人。沃克曾经报告过,中国军队作战,常常利用便于步兵机动的山地,避开便于机械化部队和空军突击的大路,以山岭、丘陵作为接近路。他们善于插入我军纵深发起攻击,其步兵手中武器运用得比我们充分,惯于在夜间运动和作战。中国的整个军事力量都投入了这场战争。
麦克阿瑟说,你到战场上可以得出自己的结论,要做出自己的判断,我一定支持你的工作,我对你是完全放心的。我最大的希望是使敌人遭到越来越严重的失败,从而保住朝鲜并使其得到巩固。
李奇微提出,如果苏联军队参战,将如何处置为好。麦克阿瑟说,这种情况下,他将命令第8集团军撤到日本。
李奇微又提出,如果遭到敌方进攻,南朝鲜人将会对美军后撤产生疑虑,与美军分裂时怎么办?麦克阿瑟认为,有这种可能,但现在还看不出有与南朝鲜人分裂的迹象。
李奇微请示,如果我觉得战局有利时,你是否反对我发起进攻。麦克阿瑟答复说,第8集团军是属于你的,你认为怎么好就怎么干吧。
最后李奇微又和总部的参谋人员、海军司令乔埃、空军司令斯特莱梅耶等进行了商谈。他们都表示支持这位新任司令。
从麦克阿瑟官邸出来,李奇微的心情不是很好,他知道“在这困难局面中的全部责任已经沉重地、严肃地、刻不容缓地压在自己的双肩上了”。
他必须立即飞到朝鲜去。
临上飞机时,李奇微在他的上衣上别上了美军第8集团军的徽章。
飞机起飞了,一路上风雨交加,李奇微在剧烈的颠簸中完成了演讲稿的修改。同时,舷窗外翻滚的乌云始终令他预感着自己前程的暗淡。
朝鲜大丘机场笼罩在湿漉的雨云下。飞机滑行停止,机舱门打开,李奇微走下来,欢迎的人们看见的是另一个活脱脱的麦克阿瑟:
李奇微头戴一顶引人注目的毛边帽子,腰间挎着一支手枪。空降战斗服翻起的衣领上佩带着三颗星和伞兵徽章。上衣外面套了一件马甲,脖子上吊着的两个黑糊糊的东西来回摇晃,走近了才看清楚,那是两颗美式甜瓜形手雷。
“这副打扮,是李奇微在朝鲜的注册商标!”记者们在向全世界发出电讯中这样写道。
曾经有人对李奇微脖子上始终挂着两颗手雷提出尖锐的批评,说他这是在“哗众取宠”。李奇微的反驳是:“他妈的,这是战场!”
在以后朝鲜战争的岁月里,这两颗手雷就一直挂在这位司令官的脖子上。
美军战史所记载的李奇微的就职演说为:
我坚信,最后的胜利属于我们。这种信念的基础是诸位在以往的联合作战中所发挥出来的业绩和坚忍不拔的精神。
我们正在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我们在进攻中必须有坚强的决心,在防御中必须有高度的持久精神。
我们必须足智多谋。即使1个排或者1个班的战斗,实际上也影响着全军的作战。纵然指挥官和参谋不在了,也要果敢地继续战斗。不能失去发挥伟大的美国精神的机会。
上帝将同诸位在一起。
7、志愿军向“三八线”以南挺进
12月15日,志愿军首长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向各部下达了向“三八线”以南挺进的预定部署,确定在汉城、原州、平昌线以北地区歼灭美、南朝鲜军各一部,第一步以“三八线”以北市边里、涟川为目标攻击前进。
12月19日,彭德怀司令员根据当时战争形势和部队速胜思想滋长等情况,致电毛泽东主席,提出了“目前仍应采取稳进”的建议。
12月21日,毛泽东同意了彭德怀司令员的意见。之后,毛泽东根据南朝鲜军及美军一部已在三七线至三八线之间站稳脚跟,组成防线,可使我军不用走很远的路便能寻敌作战的情况,又电告志愿军首长改变原先和人民军商定的,以人民军第2、第5军团深入敌后分散敌人兵力的计划,指出:南朝鲜军集中于我有利,分散则于我不利。如果人民军第2、第5军团现在插入朝鲜南部,威胁敌人后方,就有分散敌人,使敌人变更部署,不敢在37度线以北地区建立防线的可能;而汉城美军则有放弃汉城,集结大田、大邱一带的可能。这样,将使我军作战发生很大困难,不易各个歼灭敌人。因此,不但人民军第2、第5军团现在不要深入南部,而且全军主力(包括人民军)在此次战役后亦应当后退几十公里进行休整,以使美伪军感到安全,恢复其防线,利我军春季歼敌。
根据毛泽东的上述指示,志愿军首长最后定下了如下决心:集中志愿军6个军,在人民军3个军团协同下,实施进攻,粉碎敌人在“三八线”既设阵地的防御,“歼灭临津江东岸迄北汉江西岸地区第一线布防之伪1师、伪6师、伪2师及伪5师一部”。如发展顺利,即相机占领汉城和春川、洪川、襄阳、江陵一线;尔后再进行休整,准备春季攻势。部署为:以5个军(军团)向东豆川、汉城方向实施主要突击,以2个军分别向济宁里、加平及春川方向实施突击,以人民军2个军团向自隐里、洪川方向实施突击。
任务区分:由志愿军第38、第39、第40、第50军并加强炮兵6个团(第25、第26、第29、第42、第45、第46团)组成志愿军右纵队,由韩先楚副司令员指挥,于高浪浦里至永平地段上突破,首先集中力量歼灭南第6师,再歼南第1师,得手后向议政府方向发展胜利。
人民军第1军团主力于东场里以东地区,向汶山方向实施佯攻,配合志愿军右纵队歼灭南第1师,另以一部于海州地区警戒海上之敌,保障我右翼安全。
由志愿军第42、第66军并加强炮兵第44团组成志愿军左纵队,由第42军首长指挥,在永平(不含)至马坪里地段突破,首先集中主力于永平至龙沼洞地段歼灭南第2师1至2个团,得手后向加平、清平里方向扩张战果,切断汉城、春川间的交通;另以1个师(欠1个团)由华川渡北汉江向春川以北之敌积极佯攻,抓住南第5师,策应左翼人民军第2、第5军团南进。
人民军第2军团(4个师欠2个团)及第5军团部(1个师),于战役发起前已越过“三八线”在洪川东南地区隐蔽集结,准备配合正面进攻;第5军团主力(4个师)和第2军团一部(2个团),由杨口、麟蹄间南第1、第2军团接合部攻进,而后向洪川方向攻击前进,切断春川之敌退路,配合志愿军主力围歼春川地区之敌。
人民军海军4个旅担任东海岸防御,第3军团防守元山,第4军团担任西海岸防御。
志愿军第9兵团因在第二次战役中冻伤较多,集结于咸兴地区休整。
8、志愿军作第三次战役准备
志愿军连续进行了两个战役,部队疲劳,减员亦大,兵员和粮弹尚未补充,困难较多。为了便于尔后作战,准备更艰巨的斗争;为了保证第三次战役的胜利,抓紧时间进行了如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