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与仓央嘉措一起修行
1464300000034

第34章 后记

为一个触动自己、改变自己的历史人物往返奔波,是我过去一年最重要的回忆。现在,在把自己的所学所思付诸笔端并为一段艰苦的写作画上句号的时候,其实我心中浮现的,依然是一个一个、因为心存感恩而和善亲切的面孔。

当我站在戈壁荒滩腹地达里克庙甲木英旦活佛曾经居住的小屋前,我深深地呼吸着那隐藏在空气中的、只有用心才能感觉出来的味道。活佛曾经用过的物品依旧整齐地摆放着,活佛读过的书已经落满了灰尘。“风沙和磨难永远是修行的一部分”,这位在浩劫之后率先披起袈裟恢复自己信仰传统的老人,临终留下的这句话,久久地在我的心中回旋、回旋。

桑吉拉布坦,一个真正的修行者,一个从1981年起在绝壁上孤守青灯29年的八旬老人。信仰和时间赋予了他难以抗拒的魅力。清澈的眼神、纯净的内心,让他哪怕任何一个简单的言行都给人以清风拂面、润物无声般的感觉。这是一位我一想起来就忍不住想要拥抱的老人,也是一位任何时候想起来都能给我的心灵注入某种坚定的力量的老人。

王靖悟,甲木英旦活佛的在家弟子,一位充满传奇而又朴素无华的人。他身居闹市而其心自远,整天醉心于读史、勘探、考古和沉思。他聊着聊着就能随手拿出几件足以让人眼前一亮的“宝贝”,但他那么平和、淡定,就像月夜里的一湖秋水,深邃而沉静,让人神清气明,尘念尽洗。

扎西尼玛,这个仿佛永远在路上的“逐梦人”。在他之前,我很少见过如此执著和专注的人。他教会了我什么叫无怨无悔,也教会了我什么才是真正的心无杂念。他在做着无比辛劳的事,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苦,但他因为有了一个牢固的梦想而乐此不疲。

当然,还有“莫拉”(藏语“老奶奶”之意)德庆卓嘎。在这个世界上,在母亲去世多年之后,我最愿意喊一声“妈妈”的,就是这个在拉萨八廓街深居简出的“莫拉”。她是著名的民俗专家,是曾经的贵族小姐、尼姑和“右派”,但是,最重要的,我越来越相信,她是我“上辈子”的母亲。

这真的是一串很长的名单:白玛秀措、罗布次仁、丹增塔克、黄扎吉、平措次仁、万婕、多穷、觉果、多吉占堆、强巴顿珠、蓝国华、云丹、丹吉、甲木英闹登、瞥勒吉、刘立成……在北京初春的和风里,回忆与他们的访谈、同行或者分享,我的心中充满了温暖。

中国藏学出版社汉编室主任冯良女士,西北民族大学教授旺秀才丹先生,琼布·阿旺强巴坚赞仁波切,洛卓尼玛仁波切,热腾·江才普俊仁波切等审读了全书,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并写下热诚的鼓励之词,令我受益匪浅。有些师友的推荐语很长,限于篇幅不得不进行了压缩,损美之处,还请原谅。

本书中的照片除了作者拍摄外,其余都是由新华社提供的。这些照片的拍摄者包括陶希夷、觉果、王登、索朗罗布、李文、普布扎西、杨光、金良快、汪永基、王迎、王晔彪、侯德强、唐召明、马福江、沈桥、姜恩宇等。在寻访和写作过程中,我阅读了很多有关的书籍,参考了重达几十公斤的各种资料,在此也对诸多前辈学人、作者和相关人士深表谢意。同时,对于书中不揣浅陋的谬误之处,也欢迎各种方式的指教,我也期待能在未来有机会进一步改正和完善。

作者

2011年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