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解放军横扫千军的40大战役
1463200000057

第57章 清风店战役创晋察冀歼灭战新纪录(1)

1、 “通缉”毛泽东

★作战时间 1947年10月11日至22日

★作战地区 河北省定县清风店地区

★作战目的

解放军 晋察冀野战军决心在平汉铁路保定以北地区发起攻势作战,调动和歼灭国民党军一部,以策应东北民主联军的秋季攻势。

国民党军 1947年秋,经过晋察冀军区部队连续打击,国民党北平行辕被迫将所部主力5个军收缩于北平、天津、保定三角地带,以1个军驻守石家庄地区,企图依托铁路线,确保平、津、保战略要地。

全国解放战争经过一年的较量,到1947年6月,整个战局已发生了有利于人民解放军的基本变化。我军不仅总兵力有了上升,而且士气旺盛。

对此,蒋介石的后台老板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在向美国国务卿的报告中说:“共产党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他们的战斗力和士气降低。毋宁说正相反,他们似乎获得了较好的武器供给,自信有继续战斗两三年的能力,估计到时会控制长江以北地区。他们正稳步地改良组织和训练。官兵同甘共苦,为理想而献身战斗,抛弃一切自私的野心和个人享受。”([美]瑞阿、布留尔:《被遗忘的大使司徒雷登驻华报告》)而蒋介石对山东和陕北两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已近破产,国民党军队的广大官兵对蒋介石的信仰动摇。正如蒋介石在这一年的6月所说:“我认为最危险最痛心的一件事”,是“现在一般高级将领对于统帅的信仰,可以说完全丧失了!我亲口说的话,亲手订的计划,告诉前方将领,不仅没人遵照执行,而且嫌我麻烦觉得讨厌!以为委员长年纪老了,过了时代,好像家庭里的一个老头了,唠唠叨叨,什么都管,尽可不必重视他”。(蒋介石:《国军如何才能完成剿匪救民的任务》,1947年6月5日)

同时,蒋介石还对一年来的所谓“剿匪军事”进行了检查。他说:“比较敌我的实力,无论就哪一方面而言,我们都占有绝对的优势,军队的装备、作战的技术和经验,匪军不如我们,尤其是空军、战车以及后方交通运输工具,如火车、轮船、汽车等,更完全是我们国军所独有,一切军需补给,如粮秣弹药,我们也比匪军丰富十倍,重要交通据点,大都市和工矿的资源,也完全控制在我们的手中。”但是,“剿匪军事,到现在已经荏苒一年了,我们不但未把匪军消灭,而且还不能使剿匪军事告一段落,这究竟是什么缘故呢?”蒋介石认为“主要的必然不在物质方面,而是在士气精神方面”。(《蒋介石对军官训练第三期研究班全体学员的讲话》,1947年6月1日)

然而蒋介石并不甘心他的失败,向司徒雷登请教。司徒雷登认为已到了采取紧急措施的时候了。蒋介石听从其主子的意见,实行了一系列措施。6月28日,授意最高法院下令“通缉”中共主席毛泽东。

6月30日,又召开国民党中常会与中政会联席会议,在会上发表了《当前时局之检讨与本党重要之决策》的讲话,他说:当前的形势已到了“千钧一发,存亡绝续的关头”,我们必须“群策群力,同心同德,来改造党并挽救当前的危机”。挽救危机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方式是明令讨伐共匪”,“另一种方式是不下讨伐令而采取全国总动员的方式,动员全国人力物力,以加强剿匪军事力量”,(《党团统一组织重要文献》,第14页,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

会上,根据蒋介石的意见通过了三点决议:(1)加强“剿共”军事力量;(2)党、团合并,以加强力量;(3)如期进行普选。

7月4日,蒋介石向他的政府提议并通过了“如期实现宪政,贯彻和平建国方针案”,以政府训令的形式向各地颁布:“励行全国总动员令,以戡平共匪叛乱,扫除民主障碍,如期实施宪政,贯彻和平建国方针案,立即切实执行。”(《总动员与戡乱建国运动》,时代出版社1947年版,第3页)

接着,在7月7日,蒋介石又发表了“戡乱建国”的广播演说,一方面要求中国共产党交出军队,放弃根据地,像英、美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共产党一样,以和平合法的政党来争取选民,企图以和平的手段来瓦解中共;另一方面又诬蔑中共是“公开叛乱”,“破坏交通,破坏工矿,而且到处破坏奄奄一息的农村”,要求“举国一致”,集中“意志与力量”,“抱定决心戡平叛乱”。(《总动员与戡乱建国运动》,时代出版社1947年版,第5页)

2、 晋察冀军区“打得碎了点儿”

面对蒋介石的叫嚣,毛泽东信心十足。7月10日,他提出:“我第二年作战应争取歼敌100个正规旅及大量杂部,使敌由数量上的优势变为劣势,我则变为优势。”(《毛泽东军事文集》第4卷)并规定,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彻底破坏国民党将战争继续引向解放区,进一步破坏和消耗解放区的人力物力,使我不能持久的反革命战略方针。我军第二年作战的部分任务是,以一部分主力和广大地方部队继续在内线作战,歼灭内线敌人,收复失地。

为完成毛泽东提出的作战任务,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序幕。

就华北战场来说,在过去的一年中,晋察冀解放区虽然取得了歼敌18多万人,收复县城30多座的好成绩。但是,同其他战区相比,晋察冀解放区差距不小,主要表现在仗“打得碎了点儿”,整师、整旅的歼灭战打得少。

1947年7月21日的小河会议上,周恩来对我军各解放区的作战成绩排了一个名次,顺序为:华东、晋冀鲁豫、东北、晋绥和陕甘宁、晋察冀。

晋察冀战绩不大,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就是聂荣臻所指出的,战争爆发后,“军事指导上犯了一些错误,执行大踏步前进、大踏步后退的运动战的方针不够大胆。那时有一种保守性,‘怕失地盘’”。“在这样的思想下,主动性不足,集中主力主动进攻敌人,大量歼灭敌人,这种指导思想不明确,因而运动战的思想就不能很好地贯彻。这使得我们的自卫战争,在这一年中的胜利是很不足的”。

于是,在7月初的保北战役结束后,全军集中在无极、深县、任丘地区进行了为期2个月的整训。进行了形势和任务教育,进一步明确了“为谁而战”“为何而战”的道理,树立了反对蒋介石内战政策的胜利信心与勇气;健全了组织,调配了干部,取消了纵队和旅的后方机构,充实了连队;在进行射击、刺杀、投弹和土工作业等技术训练的基础上,着重训练了攻坚战术与组织指挥能力。

3、 准备出击保北

经过整训,晋察冀野战军各部队都渴望能像其他友邻战区一样,打大歼灭战,整师、整旅地消灭国民党军,以自己积极有力的行动,完成中央军委赋予的削弱、钳制华北地区国民党军,配合东北民主联军消灭东北地区国民党军的任务。

歼敌任务很快就来了。

9月中旬,我东北民主联军在长春、吉林、四平地区和北宁线绵西至义县地区之间进行的秋季攻势越打越猛。蒋介石为增援东北,不得不先后从华北战场抽调第92军第21师、第13军第54师、第94军第43师等5个师的兵力出关。这样,国民党军在华北机动兵团不足的弱点更加暴露。

为当面消灭国民党军,配合东北民主联军作战,晋察冀野战军于10月3日召开旅以上干部参加的前委扩大会,对下一步作战提出两个作战方向:一是再出大清河北。认为,敌军虽不多,但“仍须攻坚,为背水战,进退不便”,“如三四天不能打开战场,则援军到来,仍须被动撤出战斗,发展前途不大”。二是出击保北。认为,“主力进展完全集中(独7旅按时参战),可以创造打援条件,有发展前途,进退可以自如,牵制敌人,配合东北有利”。(杨得志、杨成武、耿飚1947年10月3日致中央军委,朱德、刘少奇、聂荣臻、肖克等人电)

野战军领导人还同时向中央军委、中工委和军区报了出击保北的3个作战方案:

(1)以第2、第4纵队及独立第7旅,向东向西,第3纵队由西向东,攻克徐水、容城,扫清固城、保定间点碉,开辟打援战场;而后,以一部由北向保定外围佯攻,引敌来援,以一部扼守徐水,主力准备于徐水附近歼灭援敌。

(2)扫清固城、徐水、保定间小据点,孤立固、徐、保3点;然后采取围城打援,如援敌多,则西转荫蔽于遂城、姚村以西,诱敌向遂城或姚村追击,而各个歼灭之。

(3)以一部围攻涞水,争取于涞水、高碑店间打援。认为以第1、第2案为适宜。

10月4日,晋察冀野战军发布作战命令:决心“乘东北我军大举出击,敌北平行辕为应援东北,在我区采取守势之际,我决再度发动保北战役”。以第2纵队配属独立第7旅围攻徐水,破坏徐水至徐河桥间的铁路,扫清沿线敌人点碉,吸引国民党军出援;以第3、第4纵队在徐水以北和以东地区集结,准备在运动中歼灭从北、东方向来的援军;以独立第8旅监视石门第3军。

10月5日,朱德、刘少奇复电晋察冀野战军,同意“出击保北并仍以寻求打运动战为主之方针”。(《朱德传》第576页)

4、 罗历戎被蒋介石骂得狗血喷头

敌保定绥署主任孙连仲获悉晋察冀野战军即将再战保北的消息后,急忙向南京统帅部报告,求取应付方策。

10月6日,蒋介石从南京飞抵北平,召开军事会议。

华北行辕主任、绥署主任、副主任和各军军长、各师师长等40余人到会。各军长在轮流报告情况时,都“诉述粮食被服的困难”,请求统帅部解决,而对作战中屡遭挫折的主观原因避而不提。

蒋介石对此大为不满,认为这是“本末倒置,只顾到遭遇的困难而忘记了我们根本的任务”。他要求会议“应该着重于剿匪的经验,要指出匪军的长处,检过自己的缺点,并研究如何制胜匪军的方法”。

当第3军军长罗历戎发言,报告部队粮秣补充困难时,蒋介石突然站了起来,挥着手臂高声训斥道:“共产党走到哪里就能在哪里站住脚,就有饭吃,你罗历戎身为军长,率领着国军主力几万人马,又驻在石家庄这样天时地利都好的地方,连饭也弄不到吃,一切靠政府解决,多么无耻!多么无能!”把罗历戎骂得狗血喷头。

面对“校长”的训斥,罗历戎这位黄埔二期的毕业生、一直颇受重用的嫡系将领大气都不敢出,头几乎垂到了胸前。倒是李宗仁赶快打了个圆场,要各部队遵总统训示,有计划有准备地做好秋季作战准备。

骂归骂,蒋介石还是对如何解决部队粮食困难提出了两个方法:一是“对于本地的粮食物资要能切实控制”;二是“对于附近二三百里匪区以内的粮食,亦要派军去搜集”。以此可以看出蒋介石的言外之意,是让部队用抢粮的办法来解决困难。

接着,话题转到机动兵力上,蒋介石说:“当前对付共军的战略方针,必须分成守备和机动两种兵团,把少于三分之一的兵力用于守备,多于二分之一的兵力用于机动,今后只要守备兵团在战斗中能支持三日以上,吸引共军于城下或附近地区,机动兵团便可一举而歼之。”

“现在华北共军已经被我吸引在徐水地区,兵力不足,这是与聂荣臻部决战的大好良机。”蒋介石颇为得意,接着说:“罗历戎速率第3军1个师和第66团北上,与驻保定的新2军会合,南北夹击共军,与共军决战,这对华北、东北战局的转折都是很好的。”

参加会议的国民党高级将领见点将没点到自己头上,都大大松了一口气,异口同声地称赞蒋介石在军事指挥上的高明。

在一片虚伪的颂扬声中,罗历戎倒是心中不安,他深知从石家庄到保定这段距离,路虽不远,但正定、新乐、定县、望都均已为我军解放,途中受阻是极有可能的,前途莫测!无奈“校长”已发高论,“学生”怎敢违抗不前?

于是,罗历戎孤军北犯了。

5、 杨得志等当机立断歼灭罗历戎

按照预定计划,晋察冀野战军2纵队猛攻徐水,诱敌增援,第3、第4纵队在徐水以北地区,准备在运动中歼灭第94军或第16军。可是,敌人一下子在徐水东北地区集结了5个师,缩集一团,我军以两个纵队对5个师,形成对峙。

为打破僵局,晋察冀野战军主力西移,打算到易县、满城地区,诱敌西进,待敌分散时歼其一部。但能不能达到目的,还很难预料。聂荣臻事后说:“谁知正在这个节骨眼上,蒋介石飞到北平帮了我们的忙。”蒋介石以为晋察冀部队陷入被动,脱不了身,就叫孙连仲命令石家庄第3军军长罗历戎率主力北上,从南北两面夹击晋察冀野战军。

当年的情报2局局长彭富九说:我们有一天截获了孙连仲给罗历戎的电报,要罗北上,带一个半师,一个师留在石家庄。收到电报时,敌人已经过了滹沱河,我把敌人的原电文报给聂司令,并转给野战军司令部。

聂荣臻收到电报,及时转发给野战军司令部,叫野司领导人立即相机处置。(《聂荣臻军事文选》,解放军出版社1992年7月第1版,第265页)当时罗瑞卿在史家寨开土地会议,杨得志、杨成武、耿飚、潘自力在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