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解放军横扫千军的40大战役
1463200000120

第120章 海南岛战役成功的岛屿进攻战(1)

1、 薛岳在海南岛上组织了“伯陵防线”

★作战时间 1950年3月5日至5月1日

★作战地区 广东省海南岛(今海南省)

★作战目的

解放军 第四野战军为完成中央军委关于慎重从事,充分准备,争取1950年春夏解决海南岛的任务,以第15兵团组成渡海作战兵团,准备解放海南岛。

国民党军 海南岛上国民党军组成海陆空“立体防御”,企图凭险固守,把海南岛作为反攻大陆的基地。

广西战役后,华南地区的国民党军大部撤至海南岛,企图在此长期盘踞。1949年12月,国民党在海口成立了海南防卫总司令部,以薛岳为总司令,以李扬敬、韩汉英、李玉堂、李铁军、欧震为副总司令,统一指挥岛上的陆、海、空三军,准备与解放军作战。

国民党军在海南岛的兵力计陆军5个军18个师及装甲旅第4总队第42大队第5中队等部约11万人;海军海防第3舰队及海军第2军区所属陆战第2旅第4团,有军舰、炮艇25艘;空军第1、第3、第10、第20大队,海南空军指挥部直属飞行组及高炮第4团第3营等部,有战斗机、轰炸机和运输机45架(《国民革命军战役史第五部——戡乱》第6册,第444页,第四编第四章插表第10、第11、第12)。

薛岳出任海南防卫总司令后,根据“国防部”关于“海南防卫总部,应速加强整备,以现有兵力积极肃之入侵”(《国民革命军战役第五部——戡乱》第6册,第448页)的命令,决定作战计划如下:清内匪,并严密海防,拒止外匪“本部应把握当前外匪与内匪,尚呈分离之不利态势,依各个击破要领,一面以海、空军协力巩固海防;一面以陆军有力之一部,尽速歼灭本岛土共,彻底消灭内在之威胁,安定内部,再举全力,歼灭来攻之外匪。”(《国民革命军战役史第五部——戡乱》第6册,第448页)据此,以海、空军的军舰和飞机大部置于琼北地区,用以封锁琼州海峡,防止解放军渡海进攻。同时,将其所属部队编成第1、第2、第3、第4路军,负责海南岛的“清剿”及防御的双重任务:第1路军由第32军(辖4个师)及琼北要塞(欠秀英炮台)组成,统由李玉堂指挥,担任琼东木栏港至乌石港地段的守备任务;第2路军由第62军(辖3个师)、教导师、暂编第13师、琼北要塞之秀英炮台、宪兵第1团和海口警备司令部组成,统由李铁军指挥,担任琼北木栏港至林诗港地段的守备任务;第3路军由第4军(辖3个师)和第64军(辖3个师)组成,统由容有略指挥,担任琼西林诗港至领头湾地段的守备任务;第4路军由第63军(辖3个师)、宪兵第3团和琼南要塞组成,统由陈骥指挥,担任乌石港至领头湾地段的守备任务。

这些部队中,能实施机动的约有5个师的兵力,防御重点在海峡正面第62军守备区,并以抱虎港、鸡毛湾、七星岭、铺前、海口、天尾港、东水、花场、新盈、头咀、光村等地为要点。这样的兵力配置,既便于以海、空军力量对对岸港口进行轰炸和炮击,破坏对岸船舰起渡,又便于加强海防建筑和海上巡逻,实乃当前军事实力的最佳组合。

这就是经过2个多月的整备,国民党军依仗海、空军优势,在海南岛包括琼州海峡在内组织了环岛立体防御体系。薛岳以个人字号将之命名为“伯陵防线”,并吹嘘这条防线固若金汤。1950年1月下旬,驻岛的国民党军开始对琼崖纵队发动进攻。

2、 攻打海南岛,毛泽东慎之又慎

海南岛又名琼崖,是中国仅次于台湾的第二大岛,号称“南中国海的门户”,军事战略地位极为重要。早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党就在岛上建立了基层组织,领导海南人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武装斗争。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共琼崖特委和琼崖抗日独立纵队坚持抗战,同日寇进行了八年的英勇奋战。1947年,中共琼崖特委改为中共琼崖区党委,琼崖独立纵队也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琼崖纵队,他们在远离党中央、敌人控制十分严密的孤岛上,坚持了长期的、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至1949年7月,琼崖区党委领导的琼崖纵队已发展到近2万人,建立了以五指山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并成立了琼崖临时人民政府。

随着国民党军队在大陆地区的崩溃,海南岛同台湾岛一样,自然成了国民党残余势力逃窜并可暂栖身的巢穴之一。这也自然成为第四野战军将要解放的下一个对象。

10月17日,中央军委在致林彪,并告叶剑英、陈赓的电报中即指出,第4兵团应乘胜追歼由广州逃跑的国民党军一部或大部,“使15兵团易于攻取海南岛,消灭残敌,平定全粤”(《毛泽东军事文集》第6卷,第28页)。

广西战役结束前夕,12月10日,林彪在关于广西战役结束后四野部署致毛泽东的电报中,提出第40、第43军进行短期休整后,即准备攻琼崖的建议。14日,第四野战军前指在致第43军并告第15兵团、第40军领导的电报中指出:“攻海南岛战役,由15兵团首长担任统一指挥。”

第15兵团司令员邓华、政治委员赖传珠、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洪学智接受任务后,根据从琼崖纵队所了解的帆船利用北风可一夜通过琼州海峡和农历年前为北风季节而年后即转为南风的情况,于15日致电林、谭、肖并中央军委,提出:第40、第43军迅速扫清雷州半岛,然后进行整训和渡海作战准备,争取农历年前开始渡海作战。

在进行作战准备的同时,采取以小部队偷渡的办法,先运过一批部队与琼崖纵队会合,以增强岛上的接应力量。

12月18日,四野的报告送到正在苏联访问的毛泽东手中,毛泽东一次又一次地拿起了笔,又一次次放下了。

毛泽东不是不想解放海南岛,而是在考虑怎样才能一战成功,避免轻率进攻蒙受损失。

因为就在一个多月前,第三野战军进攻金门岛受挫,9000余名官兵无一生还。

那是人民解放军历史上极其惨烈的一页。在几十年征战中,人民军队虽然也遭到多次损失,但是解放战争中,这样成建制的部队覆灭,是绝无仅有的。

消息传到北京,毛泽东不由得潸然泪下。如今四野又要打海南岛了,毛泽东不能不慎重考虑。

反复看过四野的作战计划,毛泽东终于定下了决心,他相信四野的这群虎将,他致电林彪、邓子恢:同意“以43军及40军准备攻琼崖”。并根据金门之战失利的经验教训指出:“渡海作战完全与过去我军所有作战的经验不相同,即必须注意潮水与风向,必须集中能一次运载至少1个军(四五万人)的全部兵团,携带3天以上粮食,于敌前登陆,建立稳固滩头阵地,随即独立攻进而不要依靠后援。因为潮水需12小时后第一次载运船只方能返回运第二次,而敌可用海空军切断我之运输,故非选择时机一次载运1个军渡海登陆,不能独立攻进,建立基地,取得粮食,便有后援不继,遭受重大损失之危险。三野叶飞兵团于占领厦门后,不明上述情况,以3个半团9000人进攻金门岛之3万人,无援无粮,被敌围攻,全军覆灭。你们必须研究这一教训。海南岛之敌,可能较金门敌人战斗力差些,但仍不可轻敌。请告邓赖及40军、43军注意,并望你向粟裕调查渡海作战的全部经验,以免重蹈金门覆撤。”(《毛泽东军事文集》第6卷,第62~63页)

据此,第四野战军一面于22日派作战处副处长尹健前往第三野战军调查渡海作战的经验,一面将毛泽东的上述指示转给第15兵团。

3、 攻打海南岛的作战会议

根据中央军委及第四野战军的指示,第15兵团经过1个多月对情况的了解和研究,初步形成了进攻海南岛的决心和实施方案。1950年2月1日至2日,中共华南分局第一书记叶剑英和邓华、赖传珠,在广州主持召开作战会议。

参加会议的有:洪学智、第12兵团副司令兼第40军军长韩先楚、第43军军长李作鹏、政治委员张池明以及琼崖纵队副司令员马白山、参谋长符振中等人。

会议分析研究了敌我双方的形势和战役特点,认为国民党军虽有10万余众,但士气低落,战斗力不强,并且处于环岛防御和同解放军与琼崖纵队两面作战的情况下,兵力相对分散,短时间内难以集中优势兵力同解放军作战;解放军在全国胜利的鼓舞下,士气高昂,战斗力很强,并有琼崖纵队的配合接应,岛上有根据地、游击区可以立足,回旋余地大;海南岛海岸线长,登陆点多,国民党军防不胜防,便于解放军偷渡和强渡与琼崖纵队形成里应外合之势。

然而,国民党军虽然战斗力弱,却有琼州海峡天险与海、空军配合作战,具有相当优势,不可轻视;解放军虽战斗力强,却船只不足,无渡海作战的经验,无海、空军配合和对付国民党军飞机、军舰的有力武器,在渡海未登陆之前还形不成战斗力。

在这种情况下,解放军如何乘木帆船渡过琼州海峡并打破国民党军的海、空封锁,即成为海南岛战役成败的关键。

围绕这一问题,在会议讨论中,大家觉得,只有夜间大批偷渡,敌人不易发觉,才可使敌机、敌舰无法发挥作用。海南岛比较大,登陆点多,又有琼纵接应,小批偷渡是可以上去的。只要上去几批与琼纵会合,增加岛上力量,就能接应我军主力大规模强行登陆。

因此,会议最后确定了渡海作战采用“积极偷渡,分批小渡与最后登陆相结合”的战役指导方针。会议同时决定:第40、第43军在农历年前争取各渡过1个团,取得经验,以利再战;为加快航速、减小损失和风潮的影响,渡海工具以改装机帆船为主。

按一次载运3万人计算,准备改装机帆船600只,修理及购买登陆艇30艘。这一工作须在5月前完成,6月即发起大规模登陆作战。由于国民党军白天以飞机轰炸雷州半岛,夜间以军舰巡逻琼州海峡,建议第四野战军增调高射武器和重炮于海峡沿岸地区,掩护船只和部队训练。

会议结束后,第15兵团将会议确定的作战方针和实施计划上报第四野战军和中央军委。第43军则准备以1个团先行偷渡。

2月10日,林彪、邓子恢等人致电中央军委并转毛泽东:“据邓华、赖传珠来谈:海南岛作战,我军如一次以一个军登陆,则船只问题极难解决,同时又无法对付敌之海空军扰乱。因此,他们建议在此时间内,先行[以]偷渡的办法,到达海南岛后即与冯部会合,打小规模的运动战与游击,然后大部队再设法渡海。”并表示:“我们同意43军一个团先行渡海,并亦同意其他部队寻机陆续渡海”。

12日,毛泽东在苏联复电林彪:“同意43军以一个团先行渡海,其他部队陆续分批寻机渡海。此种办法如有效,即可能提早解放海南岛。”(《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87年11月第1版,第259页)

4、 “东北虎”下海创奇迹

第40、第43军于1949年12月下旬进入雷州半岛,分别于临高以西和以东地区进行渡海作战准备。高炮团位于三塘港、海安港一带,掩护船队和起渡场。加农炮团位于徐闻县以南沿海地区,掩护部队训练。琼崖纵队全力以赴,准备迎接大军渡海作战。广东军区成立了支前委员会,下设船只筹划、策反工作和物资供应3个委员会,专门负责组织领导渡海作战的准备工作。

为做好准备工作,第15兵团于12月22、26日发出海南岛作战准备工作的指示,详细规定了战役准备工作的主要内容。

第一、征集船只,雇请船工;第二、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第三、进行海上练兵;第四、调查敌情、海情,作偷渡的准备。此外,渡海作战兵团还抢修了广州至海康、梧州到廉江和徐闻至各起渡场间的公路,使作战物资和器材及时运到前方。

在进行海上练兵时,面对惊涛骇浪、浩渺无垠的大海,曾横扫了整个大陆的“东北虎”们心里发毛了。海上有敌人的铁甲巨舰,空中有比猛禽还要凶悍的飞机,再看看渔民们驾驶的木帆船,一会儿被巨浪托上半空,一会儿跌入波谷只露出半截桅尖,靠这些在海浪中挣扎的木帆船强渡海峡,行吗?

不习水性的“东北虎”们出了思想问题。

“南下我们打头阵,全国胜利我们压后阵,命真苦!”

“这回是九死一生,革命到底(海底)了!”

解决思想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要让战士们熟悉大海,由恐惧大海到热爱大海、拥抱大海,从而树立敢打必胜的信心。

一场规模空前的海上大练兵开始了。

兵团和各军提出了“艺高人胆大”的口号,号召干部、战士积极学习海上知识,练战术,练本领,开展“出主意,想办法”的军事民主运动。于是干部带领战士学习游泳、走浪桥、划桨、摇橹等航海技能,搜集研究古今中外关于渡海作战的资料和经验,进行防止晕船等各种科学实验。通过实际锻炼和体验,干部、战士逐渐掌握了帆船的性能和航海技术,适应了海上生活,丰富了航海的知识和经验,思想顾虑也逐步清除。

春节临近了,船工们回家团圆,在海里扑腾了一个月的“东北虎”们开始上瘾了,一日不到海上练一回心里就不舒服。没有船工驾船,他们就自己把船摇上了大海。

那时为了躲避敌机空袭,“海练”一般都在夜里进行。一天,第43军某部副排长鲁湘云等8人扬帆出海,不久,风停了,船失去了动力,只好在海上抛锚。8名战士在船舱里美美地睡上一觉,天刚破晓,海上刮起了东北风,鲁湘云将战士们叫醒,准备返航归队。

“你们看,那个黑乎乎的家伙是什么?”一名战士指着西南方向说,“昨晚抛锚的时候没发现它呀!”

鲁湘云心里咯噔一下,可能是敌舰,他镇静地说:“大家把军帽取下,注意观察。”

黑影越变越大,果然是一艘正高速逼近的军舰。

“把武器拿出来,准备战斗!”鲁湘云双目喷火,“躲是躲不过的,只好硬拼了。”

8个人里有5名党员,其他3人也正在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战士们纷纷表示:“跟铁家伙拼命!”

船上有一挺机枪、4支冲锋枪、3支步枪、1个枪榴弹筒、12发枪榴弹,还有十几枚手榴弹和两个炸药包。

“叫敌人尝尝木船的厉害!”鲁湘云沉着地说,“大家别着急,等铁家伙靠近,打它个措手不及。”

军舰绕着木船兜了一圈,确认是“共军”无疑,便调整舰炮猛烈射击。炮火击断了帆绳,哗啦一声白帆从桅杆上滑落,将船压得向一侧倾斜。

敌人想抓活的,停止了射击,纷纷离开战位站在甲板上喊话:“共军弟兄们,投降吧!你们跑不了啦!”

敌舰渐渐逼近了,大约100米时,战士们忍不住了,“副排长,打吧!”

鲁湘云挥手制止,“再放近些,机枪瞄准指挥台上那个胖家伙,其余的人瞄准甲板上的敌军。”

军舰离木船50米时,鲁湘云大喊一声“打”,8人同时开火。舰桥上的胖军官中弹毙命,甲板上带船形帽的水兵倒下去一片。

敌人遭此突然袭击,纷纷窜进舰舱,军舰调头驶离木船,然后在木船火力射程之外停船射击。打了20分钟炮,却效果不佳,木船太小一时跃上浪头,一时跌入浪谷。技艺不精的敌人见大炮打不中,便开足马力企图撞碎木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