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解放军横扫千军的40大战役
1463200000011

第11章 四平保卫战首开大规模城市防御战先例(2)

此时,我军为了在运动中寻机歼敌,主力已全部撤到城外,城内只有保安第1旅第1团和万毅纵队的第26团2个团的兵力,由保1旅旅长马兴仁指挥。马兴仁根据情况,以四平城为中心,组织了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坚守外围,即由折马背(四平东南)高地,向西经天主教堂以南6华里一线,再向西经新立屯、前后玻林子、海丰屯,再转向北沿四平城西郊边缘到三道林子高地,控制有利地形,迫使敌过早地投入战斗,打乱其进攻部署,阻止敌人前进,使我得以争取时间和夺取战场上的主动;第二道防线,如果敌人突破第一道防线,我准备在四平城边沿一带坚守;第三步,打巷战,死守四平。

四平街保卫战,从4月17日开始到5月18日结束,大体经历了国民党军猛烈进攻、国共两军对峙、民主联军主动撤离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4月17日到26日,国民党军猖狂进攻。此时,国民党军骄横气盛,认为民主联军不堪一击,惯用的不过是游击战法,绝不会坚守四平。国民党军没有采取常用的攻城方法,只是发动正面攻击,企图将民主联军守城部队“轰”走,就可以顺利占领四平。

新1军进攻四平街的部署和行动是:在左翼,新38师由西向东攻,18日进至老四平。在右翼,第50师进攻四平东南郊,17日进至庙子沟,随即攻占半拉山门。在中间一路是新30师,沿铁路线由南向北攻击,17日进占虻牛哨。新38师又在四平以西绕道北进,对四平街形成弧形包围。民主联军守城部队面临南、北两面作战的形势。国民党军以猛烈炮火轰击民主联军所守卫的阵地,在各处仅有方圆七八十米的小丘陵上,每分钟均落百发炮弹。国民党军在飞机轮番轰炸和坦克的掩护下,发动多次冲锋,都被民主联军守卫战士用步枪、手榴弹,或用刺刀肉搏,打了下去。

经过10天激烈战斗,新1军3个师向四平街南郊、西郊、东南郊、西北郊各处阵地反复攻击,每次攻击都付出重大伤亡,才能获取些微进展。新1军的锐气丧失,但援兵尚未到达,遂转为修筑工事,固守待援。民主联军主力部队相继到达四平地区,由东到西组成了百余里的防线,构筑坚固工事,以屏障四平侧翼的安全。从此,国共两军进入对峙局面。

第二个阶段,从4月27日到5月14日。由于国民党军官兵疲惫,增兵未到,不能拿出更多兵力保持攻击力量,在这种情况下,采取了靠拢兵力、构筑工事据守的办法。国共双方部队在对峙中,除了冷枪冷炮和频繁的小接触外,都难以找到大动作的空隙,因而没有较大规模的战斗。民主联军阵地上的工事,经过炮火考验日渐加固,战斗人员也丰富了守备经验。如果国民党军没有新的增援部队投入战斗,中共部队依靠在四平城下大量杀伤敌军,而求得坚守四平是能够办得到的。

民主联军在四平地区的作战部队有:保1旅、万毅纵队、1师、2师、3师之7旅8旅10旅、7师的20旅21旅等部。原设想在四平外围捕捉战机歼敌一路,但因国民党新1军和71军密集靠拢,未能找到出击的机会。此外,南满军区程世才奉命率领第3纵队之7旅、8旅到达四平地区,在叶赫与树林子间南下,准备在东侧开辟第二战场,从外线牵制敌军。第3纵队活动在昌图与开原之间时,曾攻克马千总台车站,但由于国民党军第195师北上,开辟第二战场的设想也未能实现。

在对峙阶段里,民主联军为加强四平市区防御力量,于4月29日将7师之67团配属四平市内作预备队,又调359旅和7师炮兵旅从长春地区南下,将炮兵旅第2团增援到四平市内。在国民党军以为共军不可能有火炮的情况下,炮兵突然轰击了国民党阵地,不仅给敌军造成很大杀伤,也造成相当的震动。

从整个东北战场看,由于南线本溪方面作战,拖住了国民党军不能北援,四平地区的民主联军才能坚持这样长的时间。但是到5月初,南线发生了不利变化,民主联军部队主动撤离本溪,这就意味着国民党军即将集中全力压到四平街方面。

第三阶段,从5月15日到18日,民主联军部队主动撤离四平街。当本溪方面战斗告一段落后,国民党军立即将主力部队集中四平作战,第195师已经北上,又调来新6军第14师、新22师,第71军第88师,加原来新1军之3个师(新30师、新38师、第50师)和71军之2个师(第87师、第91师),共计9个师兵力投入使用于四平街地区。如果再把担任护路任务的第60军第182师也计算在内,总兵力为10个师。

此时,民主联军方面已经估计到,国民党军大的攻势即将来临。自己部队的情况是:南满第3纵队2个旅活动在昌图以东地区,仅有359旅和3师10旅可以作为机动力量,其余部队均在四平前线与敌军对峙。在这种局势下,很难做出吃掉敌军一两个师的动作。

5月13日,国民党军东北保安副司令长官郑洞国下令向四平街全面进攻。兵分三路:右路是,廖耀湘率领的新6军第14师、新22师附第88师,由开原向西丰、叶赫进攻;中路是,孙立人率领的新1军之3个师,向四平街近郊进攻;左路是,陈明仁率领的71军之2个师,向四平以西八面城进攻;第195师作为预备队。

5月15日,保卫四平街最激烈的战斗开始。民主联军各处阵地上,炮火震天,硝烟遮日,短兵相接,白刃格斗,杀声直冲霄汉,英勇击退敌军多次冲锋。17日,331高地遭受国民党军几路坦克攻击,工事被摧毁,火器被炸坏、掩埋而无法支持。

随即,四平郊外具有决定作用的制高点塔子山被国民党军占领。塔子山的得失关系着四平全局的安危,塔子山失守,国民党军可以从左侧后迂回封闭守城部队的退路。为了摆脱被动的不利地位,保存有生力量待机歼敌,林彪找彭真、罗荣桓磋商,决定撤离四平,也不坚守长春,并报告中央备案。民主联军于5月18日夜,全线撤退转移。

民主联军撤离四平之后,国民党军面对四平空城,进行阵阵射击,直到19日下午才敢进入市内。

7、 四平战事令人焦躁不安

四平一战打得惊天动地,蒋介石坐立不安,他已于5月3日还都南京,住进了阔别8年的总统府。可是四平战事牵肠挂肚,使他一点儿都找不到“凯旋”的感觉。

在谈判桌上,他口气很硬:不拿下长春绝不停战。而实际上心虚得很,随着四平久攻不下,他忧虑万分,内心十分矛盾。一方面他希望杜聿明不负厚望击败林彪;另一方面又担心杜聿明打不过林彪,反倒吃亏。他曾致电杜:“如四平街有迅速攻克把握,则全力图之,否则应即缩短战线,撤至开原、彰武线,暂取防御攻势。”

当杜聿明发起大规模攻势后,蒋介石的心里有如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5月17日,他遣以足智多谋而闻名的“小诸葛”白崇禧飞抵东北,代其督师。

此时,在延安窑洞中的毛泽东同样焦躁不安。5月15日,他致电林彪、彭真:现在马歇尔第二次出面调停,请你们考虑军事全局,再打下去是否有利,应否考虑有条件地让出长春,换得其他地区的合法,并取得时间整补军队,以便将来之用。望复。

同日,毛泽东致电周恩来,要求他向马歇尔提出:东北停战一星期,长春国共双方都不驻兵。

可以看出毛泽东对林彪能否守住四平已产生了怀疑,不再提“化四平街为马德里”的口号了。而且在与国民党的谈判中,由要求“沈阳共管”退到了“长春共管”。

周恩来根据毛泽东的最新指示,与马歇尔进行了会谈。马歇尔说:“中共不退出长春,一切无从谈起。”“我们不是不想退出长春,而是担心政府军得寸进尺,占领长春后又提出其他要求。”周恩来解释说,“这就是我们不愿退出长春的原因。”

一头雾水的马歇尔终于听出了弦外之音,那就是中共愿意让出长春,于是说:“中共退出长春后,暂由军调处进驻,双方均不驻军如何?”

周恩来笑着点了点头,这就是他所需要的。

其后几天,马歇尔开始找蒋介石会谈。蒋介石本来已经谈妥打到长春郊区为止,不派兵进驻长春。谁料四平战局突然明朗,杜聿明于19日攻下了四平,并力主迅速攻克长春。蒋介石耍起了滑头,说三天未收到前线战报,不肯在协议上签字。

从某种意义上说,四平战役是时局演变的关键,其结局不仅使即将实现的和平擦肩而过,还成了国共双方在东北战略决战的导火索。

8、 林彪撤出四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