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解放军横扫千军的40大战役
1463200000103

第103章 扶{左(眉)右(阝)}战役西北大会战合(1)

1、 胡马集团摆“哑铃”阵势

★作战时间 1949年7月10日至14日

★作战地区 陕西省扶风、{左(眉)右(阝)}县(今眉县)、宝鸡、乾县地区

★作战目的

解放军 彭德怀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关于解放大西北的战略部署和先牵“马”打“胡”,后牵“胡”打“马”的方针,决心发起扶{左(眉)右(阝)}战役,以1个兵团牵制“二马”集团主力,集中3个兵团歼灭位于扶风、{左(眉)右(阝)}县地区的胡宗南及马步芳两集团各一部,迫使胡宗南集团退往汉中,进而孤立“二马”。

国民党军 人民解放军粉碎胡宗南集团及马鸿逵、马步芳部的联合反扑之后,胡、马集团为避免被歼灭,迅速将5个军分散配置在扶风和渭河以南的{左(眉)右(阝)}县地区,企图凭险阻止人民解放军西进。

1949年夏,第一野战军在彭德怀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指挥下,取得了陕中战役粉碎胡马联合反扑西安企图的胜利后。胡马集团迫不得已,全线后撤,在关中地区摆成了一个“哑铃”形阵式,企图再与我军一决高低。“哑铃”的南北两端相距约40公里,漆水河纵贯其中。

“哑铃”的南端是胡宗南集团主力和陇南兵团。位于扶风以南、渭河以北的陇海铁路两侧为李振的18兵团部率38军、65军;36军(欠1个师)、90军位于渭河以南的{左(眉)右(阝)}县、哑柏镇地区。陇南兵团王治岐第119军紧靠18兵团位于武功至扶风一线。另外在西安以南至宝鸡以南的秦岭北麓的要塞地区,以17军、69军、57军各一部防守。总兵力7万余人,由第5兵团司令兼宝鸡指挥所主任裴昌会统一指挥。

“哑铃”北端是两马集团,在西安以北的邻县、长武地区是马步芳的陇东兵团的82军、129军,由马步芳之子马继援统领。紧靠陇东兵团西侧的是马鸿逵援陕兵团的11军、128军,由马鸿逵之子马敦静指挥,位于永寿和崔木镇地区。两马集团总兵力8万余人。

马步芳生于1903年,在蒋介石统治时期,各地方军阀势力或被消灭,或遭削弱,马步芳却例外地扩充了原先根基未固的家族武装势力,成为“青海王”。1930年,他彻底投靠了蒋介石,从此积极与中国共产党为敌。1936年7月,在初次与中国工农红军作战时,马步芳就指示部下在青海、四川边地屠杀红军伤病员千余人,对被俘的红军也残酷杀害,双手沾满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鲜血。

马鸿逵生于1892年,年长马步芳11岁,按辈分马步芳称他为“老爸爸”。他先依附冯玉祥,后投靠蒋介石,任宁夏省主席达17年,被人称为宁夏的“土皇帝”。8岁那年,马鸿逵在西安行宫中得以见到慈禧、光绪、隆裕、李连英、小德张等前清权贵们,20岁出头在北京先后为袁世凯、黎元洪当侍从武官。1932年,马鸿逵正式被蒋介石任命为宁夏省主席。他的信条就是他常说的一句话:“有兵就有权,有权就有钱。”

正因为如此,人们把马步芳称作“青马”,把马鸿逵称作“宁马”,合称为“青宁二马”。

虽然青宁二马相互之间以及胡宗南与青宁二马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矛盾,但是,他们都带着各自的目的,在共同夺回西安这一基础上联起了手。

2、 扶{左(眉)右(阝)}战役方针的确定

1949年7月6日,古城西安,一座典雅古朴的小楼内,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前线委员会暨西北局主要负责人会议正在进行中。

屋外,烈日高照,直灼得地皮发烫,一阵微风卷起阵阵热浪,扑入屋内。

屋内,一张长桌前,围坐着第一野战军首长、各兵团首长和西北局主要负责人,缕缕烟雾从他们手中的卷烟、烟嘴和烟斗中冉冉升起。

在靠墙的一幅军用地图前,站着一个身材魁梧、面色严峻,有一双烁烁有神的眼睛和两条浓黑高挑眉毛的人,他就是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在他的身边坐着一个拿着烟斗,留着一撮浓黑的小胡子的大汉,这是西北军区司令员贺龙。

彭德怀正以洪亮的、带着浓厚湖南口音的声音,借助手势分析战场形势。

“鉴于我军在西北战场上只占相对优势,胡宗南虽然大势已去,但仍要作困兽之斗。而青宁二马还没有遭到我沉重打击,尤其是青马战斗力还较强。因此,要把胡、马两个集团主力歼灭于一役是困难的,必须把他们分割开来,区别先后,集中力量,各个歼灭。”

话音一顿,彭德怀思考了一下,接着说:“虽然现在胡、马摆开了联合作战的架式,但胡、马之间、两马之间,长期以来存在着很深的矛盾,互存戒心,貌合神离,在联合作战中,都企图保存自己,牺牲对方,有意拉开一定距离,有利时就捞一把,不利时就跑,谁受攻击谁倒霉,谁也不会拿自己的老本钱去援救对方。”

“那么,”彭德怀加重了语气,“是牵胡打马、先马后胡,还是牵马打胡、先胡后马呢?这是我们将要进行战役的首要问题,它是能否正确选定战役目标,使整个战役顺利发展的关键。”

牵胡打马,先马后胡会出现什么情况呢?现在两马不断后撤,将部队拉开配置在宽大正面上,但为践胡、马之约,暂不会远撤平凉。两马集团配置虽便于我军穿插分割,各个歼灭,但也有不利一面:我若以3个兵团正面进攻,敌必节节抵抗,这种平推打法对我全歼速决两马集团极为不利,我若以两翼迂回包抄,因正面宽大,运动距离远,易被敌发现,也不易全歼速决。在这种情况下,如我军向西北追击两马,胡宗南集团的行动有几种可能:一是全力援马,对我翼侧、后方袭击,与两马协同作战;二是伺机进扰西安,企图“围魏救赵”;三是退居汉中,保存实力。这几种可能无论出现那种,都对我下步作战不利。如打马不能全歼,再掉头打胡,这时胡宗南集团失去两马集团屏障,更不敢与我决战。我军南下追击,会使两马获得喘息机会再次进扰陕中。加上打马比打胡费力,我18、19兵团仓促应战强敌,准备不足,是兵家大忌。

“那么,牵马打胡、先胡后马呢?”彭德怀继续思考着。

胡宗南错误断定我军难以一口吃掉他5个军,将5个军挟渭河成集团配置,这种部署有致命弱点,那就是没有战役预备队。留在秦岭和宝鸡的少数兵力只能起坚守作用,如扶{左(眉)右(阝)}之敌被我包围,敌无兵可援。而且胡宗南以3个军在渭河以北,2个军在渭河以南,而其又无大型渡河设备,遭我攻击时,南北隔河之敌无法相互支援;其次,虽然胡、马联合作战,可南北策应,然而胡马之间间隙很大,我军可以从容从其接合部迂回胡宗南集团侧后,切断敌人退路;第三,陕中战役中,两马集团遭我打击,埋怨胡宗南行动迟缓,不作配合。如胡宗南集团遭我打击时,两马绝不会轻易出援。

想到这里,彭德怀冲口而出:“敌变我变,先胡后马,执行第2方案!”当即将“牵马打胡、先胡后马”的扶{左(眉)右(阝)}战役方针呈报中央军委并得到批准。

3、 阎揆要下达战役命令

第一野战军前委和西北局负责人会议仍在进行中。彭德怀握拳往桌上一砸,与会者目光一齐注视着他。“根据战场形势和我军战略企图,我们决定牵马打胡,先胡后马。命令19兵团牵制青、宁两马,第1、第2、第18共3个兵团,聚歼胡宗南主力于扶{左(眉)右(阝)}地区!”彭德怀坚定果断的声音在屋内震响着。

第一野战军参谋长阎揆要在会上向各兵团首长下达战役命令:

19兵团担任牵制两马集团任务,在乾县、礼县以北一带构筑工事,制止两马集团可能南下的支援行动,确保我主攻集团右翼安全。

18兵团第61军卫戍西安,并向盘踞西安以南子午镇地区,与扶{左(眉)右(阝)}地区之敌遥相呼应的敌12师、84师攻击,钳制秦岭胡军,确保我主攻集团左翼安全。

第2兵团为主攻集团之右翼梯队,以多路平行队形猛烈攻击,插入敌人侧后,占领扶风西南的罗局镇,扼住敌人西退咽喉,协同18兵团歼灭渭河以北的敌119军、38军、68军。

第18兵团(欠1个军)为主攻集团之中央梯队,沿陇海铁路和西宝公路向西压进,与第2兵团协同,将渭河北岸敌3个军压缩包围于扶风地区歼灭。

第1兵团(欠1个军)为主攻集团之左翼梯队,沿渭河南岸西(安)益(门镇)公路向西攻击,首先歼灭渭河南岸敌36军、90军于{左(眉)右(阝)}县地区,而后向宝鸡方向发展进攻,切断敌南逃退路,策应渭河北岸我军作战。

作战任务部署完后,彭德怀又一次强调,为贯彻“钳马打胡,先胡后马”的作战方针,扶{左(眉)右(阝)}战役意义重大,一定要打胜。他严肃地对第2兵团司令员许光达说:“最关键的是2兵团,你们要隐蔽开进,路上如遇小股敌人不要纠缠,突然插入敌后,直逼渭河。在占领青华镇、益店镇后即向罗局镇、{左(眉)右(阝)}县车站进攻,抢占蔡家坡,切断陇海路,阻止敌人向宝鸡撤退。”(《彭德怀传》)

4、 胡马兵力分工

胡宗南和青海马步芳、宁夏马鸿逵联手反扑西安失败后,开始改变作战方针,采取守势,向后收缩兵力。胡宗南部第90军撤至周至以西之哑柏镇、横曲镇地区,第36军(欠第123师)撤至{左(眉)右(阝)}县,第18兵团第65、第38军除各以一部活动于武功南北和漆水河以西地区外,主力集结扶风附近地区,另以第1军撤至宝鸡,第17、第69、第57军各一部控制西安以南土地岭至宝鸡一线及秦岭北麓要隘;陇南兵团王治岐的第119军撤至武功、扶风一线。上述各部在西安绥靖公署副主任兼第5兵团司令官裴昌会的统一指挥下,转入防御。马继援除以第82军和第129军骑兵部队活动于永寿以东及泾河两岸地区外,主力撤至长武、彬县地区。马鸿逵的宁夏兵团之第11、第128军则集结彬县、永寿线及其西侧地区。

在战略分工上,胡宗南同青宁二马商定:

第一,青宁二马所部担任西兰公路两侧永寿、麟游地区的守备;胡宗南部担任武功以西、渭河两岸袋形地带的守备。如第一野战军主力使用于西兰公路方面时,青宁二马部退到旬邑、彬县、麟游地区固守;胡宗南部则由扶风方面出击,策应二马作战。如第一野战军主力指向扶风、武功方面时,胡宗南部退至千河西岸固守,二马部由麟游方面南下,攻击第一野战军的侧背,将其包围于袋形地带而歼灭之。如华北第18、第19兵团与第一野战军会合,同时指向胡、马两军当面时,即节节撤退至彬县、麟游、千阳、宝鸡一线既设阵地,进行大规模的决战防御。

第二,马敦静军的2个步兵师、1个骑兵旅,位于乾县以西西兰公路以北地区;马继援军的3个步兵师、1个骑兵旅,位于西兰公路及其以南永寿、麟游地区;两军归西北军政长官部指挥。黄祖勋的第191师归第119军军长王治岐指挥,开扶风、武功地区,归西安绥靖公署指挥,加强袋形地带的守备。西安绥靖公署以3个军的兵力,守备于扶风、{左(眉)右(阝)}县地区;以3个军的兵力,位于{左(眉)右(阝)}县、宝鸡南秦岭北麓各山口,封锁秦岭,相机出击,策应袋形地带的作战。

第三,胡宗南和青宁二马的作战地境为麟游南山分水岭之线,线上属马家军。(《陕西文史资料》第5辑)

胡宗南的这一部署,把4个军东起武功,西起扶风,在100多里的地带并排摆着,每个军的阵地都自成三线。不仅如此,他还命令各师、团、营在阵地配备时,也要各自形成三线,重重叠叠,星罗棋布。当时有人把这种兵力部署讽刺为“羊拉屎”阵地。敌第18兵团司令兼第65军军长李振听后,为胡宗南辩解说:“这是没有军事修养的人说的话。按照胡先生的这一部署,我军纵横都成掎角,共军就无法包围我们,而我军却进退自如,共军惯用的挖心战术也就失去了作用。”

胡宗南在作出兵力部署以后,还是有点不放心,便派宝鸡指挥所主任兼第5兵团司令裴昌会代替他到各军阵地去视察。

5、 战役异常顺利

7月10日,扶{左(眉)右(阝)}战役打响。第19兵团为迷惑敌人,掩护主力运动,于10日进入西安西北的乾县、礼泉以北高地修筑工事,以一部逼近“二马”所部,形成将对“二马”部队开展进攻之势,使其不敢轻举妄动。卫戍西安的第61军向西安南的子午镇地区之敌发起进攻作战,使胡宗南无法判明第一野战军总的作战意图。野战军主力部队于11日拂晓开始进攻,像一把巨大的铁钳,挟渭河两岸插向扶{左(眉)右(阝)}地区。

第2兵团由集结地区越漆水河绕道西进,向敌侧后迂回。担任穿插作战任务的第4军,隐蔽急进,一昼夜前进140多里,于12日拂晓占领罗局镇与{左(眉)右(阝)}县车站,截断敌军西逃退路。彭德怀得知4军行动迅速,出色地完成预定计划后,十分高兴,当即发电嘉勉,并电令全军迅速合围,歼灭敌人。

第一野战军以雷霆万钧之势向敌发动攻击,使胡宗南集团猝不及防。

战役发展异常顺利、迅速,只一天多时间已从东、北、西三面将胡部之第18兵团部及第65、第38军,以及西北军政长官公署的第119军等部包围于扶风、{左(眉)右(阝)}县地区。

12日,胡部第65、第38军集全力向罗局镇突围,企图撤向宝鸡。坚守罗局镇是第一野战军歼灭胡宗南主力的决定性一环,而对胡宗南部来说能否夺取罗局镇是其生死存亡的关键。一场激烈的战斗在罗局镇地区展开。胡军轮番冲击10余次,企图突围。第一野战军第2兵团第4军在罗局镇展开了顽强的阻击战。指战员在“寸土不失”、“堵住敌人就是胜利”的口号鼓舞下,与敌军反复拼搏,阵地屹立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