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外科主治医师手册
14599700000069

第69章 胸心外科疾(27)

(3)闭式体外循环手术:这是通过一套导管系统完成体外循环的建立,并实现升主动脉阻断、灌注心脏停跳液以及心内引流。闭式体外循环手术只须根据手术的需要在胸壁做一个小切口,来完成心脏停跳下的开心或不开心的直视手术,可用于瓣膜手术和冠脉搭桥手术。这项技术只通过股动、静脉穿刺插管;胸部切口可做得非常小。

目前,该技术在欧洲国家较为流行,但其管道系统非常昂贵,在发展中国家还不宜推广。

3.胸腔镜辅助下房颤消融治疗

美国Enloe医学中心的Li在2005年年底召开的第三届国际微创心胸外科学会(ISMICS)冬季学术会议上,对胸腔镜辅助下房颤消融治疗技术进行了介绍。

Li 提到,虽然正中开胸术是很好的手术路径,但是用更加微创的方法来实施心脏手术是未来的必然发展趋势。对不同手术路径的评价除了技术本身,还包括安全性、有效性以及费用等等。在过去3年内发展起来的微波技术和更新的激光技术为外科医师实施肺静脉隔离提供了新方法。更为重要的是,这类手术可以在内镜下完成。

Li 介绍了在胸腔镜辅助下完成肺静脉隔离的经右胸两孔法。Li称其已经为53例孤立性房颤患者实施了这种手术,成功率很高且术后并发症很少。手术时,患者取仰卧位,右臂举起过头以协助显露腋中线并拉宽右侧肋间距;全麻,双腔气管插管,手术开始时左肺单侧通气;在右侧腋中线第2—3、4—5肋间做两个12mm的切口,上孔大约位于上腔静脉/右房(SVC/RA)结合部,下孔位于下腔静脉/右房(IVC/RA)结合部,可在术前通过X线胸片来确定位置。

通过定位心包在右房处的膨出来识别SVC/RA结合部。仔细识别膈神经,在膈神经前方且远离它的位置切开心包。心包切开的范围向上要超过SVC/RA结合部,从而可以很好地识别上腔静脉、右上肺静脉、右肺动脉和右房。心包向下要切开至IVC/RA结合部,从而可以显露右下肺静脉、下腔静脉和右房。

分离下腔静脉下方和右肺动脉/右上肺静脉上方的心包反折时要特别小心,注意避免损伤这些结构。用带保护的锥形分离器在下腔静脉和右上肺静脉上方之间进入横窦,沿左房顶前进直至完全呈现左心耳。撤出分离器,在下腔静脉下方和右下肺静脉下方的心包反折处小心进入,同样要避免损伤这些结构。一旦突破心包反折,分离器前行通过斜窦,然后向上直至再次呈现左心耳,这次是通过下方的路径。

将一根柔软的硅胶胃管穿过横窦,到达左心耳。将内窥镜穿过斜窦,协助抓住胃管并使其从斜窦穿出。把带状能量探头(现在常用微波和激光)系在胃管的尾部,用胃管引导探头通过并置于右上肺静脉的上方,通过左房顶,从横窦穿出置于左心耳的侧方,转向90°环绕左下肺静脉,在冠状窦的下方沿左房下基底部前行,最后从右下肺静脉下方的斜窦处穿出。

同样利用锥形分离器来沿途确认探头位置并收紧探头。然后开始消融治疗,在肺静脉周围形成隔离线。消融完成后,再次置入内窥镜以确认探头移去后心脏表面的瘢痕。如果外科医师愿意,也可以在此时用置入式闭合器闭合左心耳。右肺通气,根据外科医师的判断来决定是否留置引流管。患者可以在手术后当天或次日出院。

心外膜房颤消融的早期成功率为86%,内镜辅助下心外膜消融也已经获得相似成功率(尽管相当比例的孤立性房颤患者属于阵发性或间歇性)。

4.微创心外科的麻醉新技术

微创心外科是近年来在心血管外科兴起的一项新技术,它的诞生符合现代医学的发展趋势,即使医疗干预向对病人的干扰降低到最低程度的方向发展。概括起来,微创心外科不外乎希望能:(1)避免使用体外循环;(2)避免使用氧合器和复杂的体外循环管道系统;(3)避免纵劈胸骨;(4)避免钳夹主动脉;(5)避免使用大的皮肤切口。在开展微创心外科时麻醉医师往往采用下列新的技术。

(1)诱导性心动过缓(控制性心动过缓,induced bradycardia):这是在心脏跳动下进行心脏手术时,为便于术者从容操作而采取的措施。在外科医师还不习惯心脏跳动下手术且没有局部心肌固定装置时,可将心率控制在40—45次/分。在外科医师已较熟练地掌握了本技术或使用局部心肌固定装置时,将心率控制在55次/分以下即可。

根据决定心率的病理生理因素,可在下列几个方面采取控制心率的措施:

前负荷:心脏前负荷下降可刺激心房内压力感受器,使心率加快。若将心脏前负荷维持在正常范围的高水平则有助于控制心率。

后负荷:其他因素不变时,心脏后负荷下降时致病人的血压下降,刺激颈动脉窦等压力感受器使心率加快。与前负荷一样,将后负荷维持在正常范围的较高水平亦有助于控制心率。所以,麻醉中对降低外周阻力的药物要慎用。

麻醉深度:在维持正常稍高的心脏前、后负荷的基础上,选用不加快心率或减慢心率的麻醉药,维持足以对抗外科刺激的麻醉深度,在大部分病人能将心率控制在较慢的水平。麻醉的维持一般选用能降低心率的鸦片类药物。由于微创心外科一般希望术后早期拔管,而我国目前又尚无短效如苏芬太尼,或超短效如雷米芬太尼等药物,所以只能使用小量的传统药物如芬太尼,再合用吸入麻醉药。现可供选用的吸入麻醉药有多种,它们对循环的作用不同。经比较可以发现安氟醚和七氟醚优于异氟醚和地氟醚。肌松药可选用不加快心率的万可松和哌库溴氨。

交感张力:在上述处理的基础上若心率仍然较快,则可使用中效或短效的β1受体阻断剂。长效和非选择性的β 受体阻断剂如心得安等不应考虑。我国常用的短效药有艾丝莫洛尔,每次可静脉注射10~20mg,每5分钟追加一次,最大剂量最好不超过50mg。中效药有美托洛尔,每次1—2mg,每10分钟可追加一次,最大剂量不超过5mg。

副交感张力:若经上述处理心率仍然较快,可酌情使用小剂量的M 受体兴奋剂如新斯的明,每次0.1mg,每5分钟可追加一次,最大剂量不超过0.3mg。

具有负性频率作用的钙通道阻滞剂如异搏定(1—5mg)也可酌情使用。

(2)单肺通气:微创心外科多数都是通过一侧胸腔来完成手术的。单肺通气的目的是为了使外科医师有一个相对清楚和安静的术野,从而能准确迅速地完成手术。所以,麻醉诱导后插入双腔气管插管,术中让手术侧的肺塌陷,对侧肺行单肺通气,保证病人气体交换。

双腔管的选择:由于这类手术不累及支气管,为尽量减少插管对右上肺通气阻塞的可能性,无论实施哪一侧的单肺通气,都可以选择左侧双腔气管插管。

麻醉药的选择:由于计划早期拔管,加之我国目前又无短效的鸦片类药物,故吸入麻醉药为常用药物。多数吸入麻醉药对管收缩(HPV)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单肺通气时可能导致或加重缺氧和CO2潴留。大量的实验表明安氟醚对HPV的抑制作用最轻,加之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也适于微创心外科的麻醉,所以,单肺通气时选用安氟醚较好。

(3)经食管超声(transesophagealechocardiography,TEE):TEE于1976年由美国的Frazin首先报道。与经胸壁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echocardiography,TTE)相比,TEE具有下列优点:(1)离胸壁较深远的结构(如心房和大血管)可得到更清晰的图像;(2)可不影响心血管手术而行连续监测;(3)因角度不同能更容易看到一些重要结构,如心耳、肺静脉、全部房间隔、胸主动脉、左冠状动脉等;(4)与心脏之间无肺组织,可用更高频率的探头。

TEE为一有创监测,食管病变,如肿瘤、近期手术、出血等为其禁忌证。TEE探头的置放可导致食管穿孔,暂时性的声带麻痹(和气管插管一起挤压声带),心律失常和喉痛,迄今已有数例死亡报道。所以,术前应仔细询问上消化道病史,麻醉后最好由训练有素的麻醉医师来放置TEE探头。微创心外科中TEE主要有下列用途。

逆灌注管的放置:麻醉医师行颈内静脉穿刺,在TEE的指导下经颈内静脉将逆灌注管的头端放入冠状静脉窦,从而建立逆行灌注心肌停跳液保护心肌的通路。

主动脉内阻断灌注管的放置:外科医师行股动脉插管,逆行放入带有套囊的动脉灌注管,在TEE的引导下将套囊放到升主动脉处,在体外循环中充盈套囊可完成主动脉内阻断,同时确保阻断后不影响脑的血液供应。

心肌缺血的诊断:在心血管手术中,监测和诊断心肌缺血是TEE的主要功能之一。以前,术中心肌缺血主要用心电图(ECG)来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