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水稻病虫害防治路路通
14518100000012

第12章 水稻虫害(7)

38.水稻叶片沿叶缘形成不规则缺刻,严重时整丛叶片均被吃光,只剩下主脉,是什么害虫造成的?

水稻叶片沿叶缘被体节具横纹的绿色幼虫取食形成不规则缺刻,严重时整丛叶片均被吃光,是稻眼蝶的危害状。稻眼蝶属鳞翅目眼蝶科害虫严常见的有2种,即短角稻眼蝶和长角稻眼蝶。两者均可危害稻、麦、甘蔗、粟及其他禾本科植物。前者又名短角稻眼蝶、黄褐蛇目蝶、日月蝶、蛇目蝶。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及华南稻区,尤在山区、近山区发生较重。稻眼蝶每年发生时间稍早,数量相对较多。后者又名稻褐眼蝶、稻叶暗褐蛇目蝶、乌云盖日蛇目蝶、淡色树间蝶、水稻蛇目蝶等。国内分布在河南以南,但在长江以南较常见,局部山区稻田密度较大。短角稻眼蝶较长角稻眼蝶发生稍迟,严量相对较少。

【危害特点】2种幼虫沿叶缘取食叶片成不规则缺刻,严重时整丛叶片均被吃光,只剩下主脉。但稻褐眼蝶,多沿叶缘蚕食成缺刻,行动迟缓。

【形态特征】

(1)短角稻眼蝶成虫静止时翅直立背上。成虫体长15-17毫米。翅正面灰褐色,翅外缘钝圆。前翅正面2个眼斑各自分开,前小后大,眼斑中央白色,中圈粗,黑色,外圈细,黄色,反面3个眼斑,最大者与正面大眼斑对应;后翅正面无眼斑,反面具5-7个大小不等的眼斑。卵圆球形,黄绿色,半透明,有光泽。幼虫头部有1对角突,腹末均有1对尾突,体节多横纹,体绿色。蛹倒悬于稻株,绿色至黑褐色。

(2)长角稻眼蝶成虫体长16-个晕米,翅展40-48毫米。体褐色,腹部背面中央有1条黑色纵带,各节间黑色。翅的外缘有波状凹缺,正面黄褐色至暗褐色;反面灰黄褐色,并杂有许多黄褐色短横纹。前翅翅尖,后方第1中脉终止处显着突出,正面外缘与中室间、第2中脉上下方各有1个横向椭圆形白心黑斑,黑斑四周并有橘红色或橘黄色晕;反面有3个圆斑,一个较大,另两个较小,在近翅尖处;这3个斑均为白心,环以黑色、黄白色、黄褐色3层同心圆;在较大圆斑上下还各有1个黄白色斑点这个圆斑内方有外、中、内3条褐色横带,均不达后缘,中横带尤短,仅至中部。后翅第3中脉终止处显着突出,正面外缘与中室间、第1肘脉上下方各有1近圆形白心黑斑,下斑较大;反面近中部有1条横贯全翅的褐色弧形带纹,带纹外方有5个与前翅反面同色的同形斑纹,其中以近翅尖斑及近臀角第2斑为最大;另在第1中脉与第2中脉间还有1个黑褐色斑点。翅正面黑斑中心白斑小或不明显。末龄幼虫体长层-40毫米,近纺锤形。头大,灰黄色,有1对鲜红色长角状突起,形似龙头,突起基本黑色且有皱纹。胸腹部鲜绿色,背线浓绿色,两侧具3-4条不明显的纵纹,各节多横皱,在皱面有横排的深绿色小颗粒,腹部末端有1对后伸的尾角。蛹长15-17毫米。初绿色,后渐变灰绿至褐色。腹部背面弓起,似驼背。

【发生规律】

(1)短角稻眼蝶在浙江、福建每年发生4-5代,华南5-6代,田间世代重叠,以蛹或末龄幼虫在稻田、河边、沟边及山间杂草上越冬,第2年4月中旬至5月下旬羽化。成虫喜白天在花丛或竹园四周活动、交尾、取食花蜜,夜间静伏在杂草丛中。卵散产在叶背或叶面,产卵期长达30多天,每头雌虫可产卵96-166粒,浓绿稻叶上着卵较多。初孵幼虫先吃卵壳,后取食叶缘,3龄后食量大增。老熟幼虫多爬至稻株下部吐丝倒挂半空,经1-3天预蛹期后化蛹。早、中、晚稻生长期均受危害,以晚稻受害相对较重。稻螟赤眼蜂、多种绒茧蜂、广大腿蜂、广黑点瘤姬蜂及步甲、猎蝽、蜘蛛等类天敌对稻眼蝶的发生有一定制作用,保护利用好天敌,是抑制该虫发生的重要因素。

长角稻眼蝶生活年史尚未搞清。成虫于上午羽化,不很活泼,背强光,白天多隐蔽在稻丛、竹林、树阴等荫蔽处,早晨、傍晚外出活动,交尾也多在此时进行。成虫于上午羽化。卵散产,多产于稻叶上。幼虫老熟后即吐丝将尾部固定于叶上,然后蜷曲体躯,倒悬蜕皮化蛹。一般在山林、竹园、边的稻受害。

【防治措施】以农业防治为基础,重点抓好化学防治。

(1)农业防治结合冬春积肥,及时铲除田边、沟边、塘边杂草,压低越冬虫口数量。放鸭食虫。

化学防治在防治稻纵卷叶螟或稻弄蝶时可兼治稻眼碟,必要时掌握在2龄幼虫危害高峰期前单独防治。用下表中的杀虫剂可以较好地防治该害虫用。

39.水稻植株矮小黄痩,须根腐烂,是什么害虫造成的?

水稻植株矮小黄痩,须根腐烂必是水稻长腿水叶甲的危害状用长腿水叶甲属鞘翅目叶甲科害虫,又称稻食根叶甲、稻根叶甲、稻食根虫、稻根金花虫、食根蛆、车兜虫、饭米虫、饭豆虫、下涝虫用

【危害特点】幼虫群集危害须根,成虫取食叶片,常吃成小孔或吃去叶肉。受害后植株矮小黄痩,须根腐烂。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6-9晕米,宽2-3.2晕米。体绿褐色,基色淡棕色,具金属光泽用头部铜绿至紫黑色。触角不完全掠色,一般各节基部棕红或淡棕,端部黑揭。前胸背板铜绿或金绿。鞘翅底色棕黄或棕栗,带绿色光泽,有的金绿、有的蓝绿。腹面被银色毛。头被细刻点及毛,额瘤隆起。触角第1节很膨大。前胸背板近方形,表面较光洁,具粗细不一的横皱纹。鞘翅表面光洁无皱纹,基半部刻点较端半部的粗。后足腿节较细长,基部细狭,中后部膨大,端部具一大齿。末龄幼虫体长9-10毫米,头小,腹部肥大,略弯曲,体白色,具3对胸足,无腹足带尾端具尾钩1对。蛹白色,长8毫米左右,外有胶质薄茧,红褐色。卵长椭圆形,稍扁平带卩成卵块状,淡黄色,每块约20粒。

【发生规律】大多数地区每年发生1代,北方部分地区1-2年1代。以幼虫钻人土下或杂草根部越冬。第2年节厘米处土温稳定在节°C以上,幼虫上升爬至表土6-10厘米处取食根系,土温年°C危害最盛。老熟后即在稻根或其他野生寄主植物根部化蛹。江苏苏北4月下旬至5月上旬幼虫开始取食中-8月化蛹中月进人羽化和成虫产卵盛期中月下旬至8月上旬进人孵化盛期,节月开始越冬。江西危害期则较前者提早半个月左右。湖北5月初至6月上中旬危害莲亲中月后出现各虫态,7月成虫渐多。

成虫在土中羽化爬至水面,在叶片上停息,经1-3天即行交配和产生,产卵期4-8天。成虫寿命7-11天。每头雌虫平均产卵130粒。成虫行动活泼,稍受惊动即飞他处。具有假死性每旨吃稻叶,但最喜取食眼子菜。幼虫孵后下爬至土中危害嫩根,严重的1条地下茎有虫数十条,幼虫期10个多月,成熟后结薄茧化蛹。卵多产在眼子菜、稻、莲、长叶泽泻叶背面,卵期6-9天,长者11天,多在中午至晚8时孵化,其中以下午2-6时最多。蛹期节-节天。

【防治措施】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兼顾物理防治,重点抓好化学防治。

(1)农业防治实行水旱轮作。清除田间杂草,翻地时把眼子菜、鸭舌草等水生植物压人泥中。

(2)物理防治成虫盛发期用眼子菜等诱集成虫,产卵后集中烧毁或深埋。

(3)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防治水稻长腿水叶甲较为有效的措施之一,用下表中的杀虫剂可以较好地防治该害虫。

40.水稻叶片上呈纵行的不规律透明条斑,叶尖枯萎,被害叶片上可见背负粪团的头小、背大而粗、多皱纹的乳白色至黄绿色寡足型幼虫,是什么害虫?

水稻叶片上呈纵行的不规律透明条斑,叶尖枯萎,被害叶片上可见背负粪团的头小、背大而粗、多皱纹的乳白色至黄绿色寡足型幼虫,是水稻负泥虫。水稻负泥虫属鞘翅目叶甲科害虫,俗称背屎龟产多发生在山区或丘陵地带产除危害水稻外,还危害游草、茭白、粟、芦苇、马唐、双穗雀稗、甜茅等杂草。受害植株穗数、穗长、穗粒数和结实率以及稻米品质均受损害,一般减产5%-10%,严重时可达20%-40%。在我国有两个相互隔离的分布区,其一为东北稻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另一为南方稻区,包括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台湾、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贵州。负泥虫在分布区内属局部发生害虫。

【危害特点】成虫和幼虫均可危害水稻叶片。成虫于叶尖沿叶脉取食呈白色细线状食痕。幼虫取食叶片表皮及叶肉组织,残留另一面表皮,食痕常呈纵行的不规律透明条斑,受害叶尖枯萎,严重时,全叶焦枯破裂。老熟幼虫亦蚕食叶缘。一般被害叶片上可见背负粪团的头小、背大而粗、多皱纹的乳白色至黄绿色寡足型幼虫。

【形态特征】成虫是小甲虫,体长4-4.5毫米,头部黑色,复眼黑褐色。触角丝状,共11节,头盖上密布不规则点刻。前胸圆筒形,背板黄色至黄褐色。鞘翅青蓝色,有光泽,上有19条纵行点刻。腹部黑色。卵,长椭圆形,长0.7毫米,卵表面具细微刻点,初产时淡黄色,后变为暗绿色,孵化时墨绿色。幼虫体长5毫米。近梨形,头部黑色,有一淡黄色的倒“y”形纹。身体淡灰黄色,肛门向上开口孵卩泄物堆积于胴部背面,故称负泥虫。蛹长45毫米,椭圆形,鲜黄色。蛹化在稻叶上的白色蜡絮状椭圆形白茧内,茧长5-6毫米。

【发生规律】国内各地均每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稻田附近背风向阳的塘边、沟边的禾本科杂草丛及其根际土缝越冬,多数在芦苇、茅草及其切口内越冬。越冬时常有群集性。在南方稻区,越冬成虫在3-4月恢复活动鲜月下旬至5月上旬为活动盛期,初期取食蛰伏场所附近的游草等禾本科杂草,随后迁人水稻秧田及本田,交尾产生,幼虫孵化后取食危害鲜-6月是危害期,5月中下旬幼虫盛发,危害早稻本田。5月下旬至6月初开始化蛹鲜月上中旬当年羽化的成虫渐多。冬春温暖,适于越冬成虫生存,基数就大,发生亦提早,受害会加重。4-6月多雨有利其发生危害,而高温则对其有抑制作用。多发生于山区和半山区,特别是山谷阴坡稻田。凡离山较远、阳光充足的稻田,发生就少,平原地区极少发生,甚至不生。

成虫喜阴凉潮湿环境,早晨及阴天活动最盛。越冬成虫出蛰后交尾,可产卵多次。卵产于叶片正面距尖端约3厘米左右处,间或产于叶鞘及叶背,每头雌虫每次产数粒至10多粒,约略沿叶脉排成2列,亦有散产的,一生可产卵数十粒至100多粒。卵多在上午孵化。幼虫于清晨露重时很活泼,集中于稻叶的正面及叶尖,阳光猛烈时则隐蔽于背光处。幼虫除了蜕皮前后外,经常背负粪块。老熟幼虫将排泄物除去,爬到适宜处所,吐出白色胶状物作茧,藏身其中,经2-4天即化成蛹。幼虫期10-15天。

【防治措施】以农业防治为基础,重点抓好化学防治。

(1)农业防治一是结合积肥,冬春铲除杂草,杀死越冬成虫,减少基数;二是秧田灌水,放鸭食虫。

(列化学防治防治成虫特%-4%的秧苗上有卵时开始防治;防治幼虫,在多数虫卵已孵化,虫体有小米粒大时开始用药防治。用下表中的杀虫剂可以较好地防治该害虫。

41.水稻叶面上出现白色膜状表皮或白色纵列条纹,是什么害虫造成的?

水稻叶面上出现白色膜状表皮或白色纵列条纹,是稻铁甲的危害状。稻铁甲属鞘翅目铁甲科害虫,寄主有水稻、麦类、甘蔗、茭白、芦草等。国内主要发生区在淮河及秦岭以南,北至辽宁沈阳,南抵台湾、海南及广东、广西、云南,东部滨海,西达四川、云南。

【危害特点】幼虫潜人稻叶内取食叶肉,形成隧道,留下白色膜状表皮;成虫在叶面取食,形成白色纵列条纹,严重时稻叶一片枯黄,影响抽穗结实,甚至颗粒无收。

【形态特征】成虫体蓝黑色,有光泽,前胸前缘角含苞有一个突起,上生4剌,后侧角也各有1剌,鞘翅上各生长短剌21根,长刺10多根多生于边缘,短刺5-6根,散生于翅背。卵扁椭圆形,乳白色,表面覆有黄褐色胶状物质。末龄幼虫体长5-6毫米,中胸至第7腹节背面具2横列瘤状小突起,腹部各节两侧外突呈三角形。蛹长5毫米。扁椭圆形寄白色至深黄色。

【发生规律】江西、湖南、湖北、浙江每年发生3代,广东4-6代。成虫在土石缝隙、杂草丛中或残株叶鞘内越冬,也有的在高粱、玉米、茭白等残株叶鞘内越冬。第2年春天,越冬成虫先在禾本科杂草上或麦田里活动,后迁人稻田产卵。成虫喜在夜司或清晨及雨天取食或活动,白天栖息在叶片背面。成虫有假死性寄一遇惊扰立即跌落,并能随流水漂流传播。卵散产在距稻叶尖端剌-18厘米的组织里,并随秧苗带到本田。初孵幼虫潜人叶片组织内取食叶肉,剩留上下表皮,形成黄白色袋状膜囊。幼虫有迁移危害的习性,一生可转叶2-3个,多在清晨转移。蜕2次皮后在蛀道中化蛹。幼虫期10-15天。蛹期4-9天。

【防治措施】以农业防治为基础,重点抓好化学防治。

(1)农业防治注意铲除田边、沟旁杂草。放鸭食虫。

(2)药剂防治掌握在大田成虫发生盛期用药,用下表中的杀虫剂可以较好地防治该害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