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学环境科学知识
14499700000023

第23章 物种繁衍生息(4)

中华鲟

属鱼纲,鲟形目。是我国稀有的珍贵经济鱼类,有着14亿年的悠久历史,人称水中“活化石”,是国家一类重点保护动物。

中华鲟多产于长江,以江海底栖动物或小鱼为食,中华鲟是一种习性很特别的洄游鱼类,自古以来,它们在长江就有着固定不变的洄游古道。中华鲟虽然常年生活在东海、黄海等水域,但每年秋季,中华鲟由海洋聚于吴淞口,逆江而上3000千米,开始漫长而艰辛的寻根旅行,至第二年秋季开始在诞生地金沙江一带繁衍后代。有趣而令人感叹的是,中华鲟进入长江后便开始绝食,直至产卵后返回海洋,其间长达两年左右。

近年来,由于人为的水资源破坏,再加上葛洲坝工程的兴建,繁殖季节已不能上溯至金沙江,中华鲟无法找到最行之有效的水域产卵,因此,数量急剧下降,人工繁殖工作便显得重要了。葛洲坝工程兴建后,国家有关部门已在湖北宜昌建立了研究所,中华鲟人工繁殖、放流已获成功。10年来,已向长江投放中华鲟幼鱼230万尾。

白鳍豚

属鲸目,啄豚科。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水生哺乳动物,也是世界上仅存的四种淡水豚之一。属我国一类重点保护动物。

20世纪50年代在长江中有较多的白鳍豚,在钱塘江也有发现。60年代长江中的白鳍豚的数量已显著下降,钱塘江的白鳍豚已不复再现。70、80年代,长江中下游的白鳍豚已处于灭绝的境地。

据1989—1991年调查表明,白鳍豚比过去的10年中减少了一半,现有数已少于200只。

为保护白鳍豚,我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法律和法规。另外,批准了几个有关白鳍豚的保护项目。由于我国长江流域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白鳍豚在长江当中的栖息地遭到了破坏,它很难在长江中安全生存下去。为了拯救白鳍豚,我国已在安徽铜陵等三处建立了白鳍豚半自然保护场。

把白鳍豚迁到半自然保护场是这一物种继续生存下去的主要希望。

生物物种锐减

全球生物物种最多的时候,曾经达到过2亿多种。目前仅存大约有300~1000万种。如今,由于人类对野生动物滥捕,对森林滥砍,或采用“化学战”方式污染环境,使得地球上的野生动植物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走向灭亡。据推测,在几次生物大灭绝的灾难中,生物灭绝速率是“每千年一种”。然而从16世纪到19世纪的300年间,鸟兽灭绝了75种。20世纪70年代末期,物种灭绝率变为每天一种。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有人估计物种灭绝率是每小时一种,到2000年将有100万种生物物种从地球上消失。如果热带雨林不能得到保护,地球上将有80%的植物和400万生存在雨林中的生物随之消失。

19世纪前,曾经纵横美国南北大陆的6000万只野牛,在不到200年的时间里被人类杀光,其最后一批被围歼在圣塔菲途中。几乎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里,北美大陆的50亿只旅鸽,由于人类的捕杀而消亡。1914年,保护在美国辛辛那提动物园的最后一只旅鸽死去,这种鸟从此在地球上绝迹。

非洲大象十年来数量减少了一半。位于几内亚湾的科特迪瓦,原名叫象牙海岸,是一个盛产大象的国家。但是,从1950年到现在的40余年间,科特迪瓦的大象竟然从10万头锐减到1500头。偷猎者捕杀大象,为的是什么?只不过是为了出售象牙。全世界年产象牙量达800吨,这意味着每年有80万头大象惨遭杀戮。

在肯尼亚,过去10年中有5万头大象成为贸易的牺牲品。1989年7月18日,肯尼亚总统用一支火炬点燃价值300多万美元的12吨象牙,它是近5年中肯尼亚警方从偷猎者手中缴获的,这一行动表示了肯尼亚政府坚决制止日益疯狂的捕杀大象活动的决心。犀牛和大象一样惨遭厄运,只因为犀牛角价格看涨。如今,非洲白犀牛已濒临灭绝,黑犀牛的数量15年来减少了90%。

我国新疆的准噶尔盆地,曾经是野马的故乡,20世纪70年代以后,人们再也没有在那里见到野马的踪迹。

世界上最大的两栖类动物娃娃鱼,经两亿年的严峻考验,随大陆漂移后流浪到川、陕、鄂三省交界的深山角落里。1983年中,在竹溪县万江河,出现了一场娃娃鱼大屠杀,上千人不分白天黑夜,在几十条大川峡谷之中,捕杀了重3万多千克的娃娃鱼。如此大量的娃娃鱼,无辜死于“屠刀”之下,令人惨不忍睹。

人类的近亲——黑冠长臂猿,20世纪中期年前在海南岛热带森林中还生存着2000只左右,由于森林缩小和捕杀,现在全岛只剩下20只左右了。原来生活在我国的高鼻羚羊、犀牛、白臀叶猴等野生动物已经绝迹。珍稀水生物、海龟、儒艮、白鳍豚、中华鲟,由于捕捞已经灭绝。

海洋生物也逃不过人类的捕捞和追杀。世界上最大的动物——蓝鲸,20世纪70年代幸存400头。日本、前苏联等国,不顾国际一再呼吁,依旧我行我素,继续进行商业性捕鲸,80年代再次清点,只剩15头了。与此同时,捕鱼队抛弃的破旧渔网、塑杯、桶、袋等,每年都要伤害上万只海狗,以及成千上万的海鸟。

由于过度捕捞,目前全世界有25个大渔场面临衰竭。著名的北大西洋的北海渔场盛产鳕鱼、鲱鱼,近几十年来该渔场产量锐减,由20世纪60年代末产鱼300万吨降到80年代产鱼几十万吨。

我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由于长期大量捕捞,元气大伤,致使大黄鱼、小黄鱼、墨鱼等资源已经枯竭,现在又面临着带鱼资源枯竭,下一步又将要轮上什么鱼呢?

昆虫世界

全世界已定名的生物约140万种,其中昆虫约75万种。我国分布的昆虫估计有15万种,已定名的仅4万种。

人类利用的昆虫大约有10大类:食用昆虫;天敌昆虫;工艺与娱乐昆虫;医药昆虫;工业原料昆虫;饲料昆虫;授粉昆虫;教材昆虫;改良土壤昆虫;指标生态昆虫。

这10大类昆虫资源,经济价值很高。比如“工艺与娱乐昆虫”中的蝴蝶是观赏用的国际贸易商品。它的分类数量、科研成果、市场供需都在不断刷新。又如“药用昆虫”可达300种之多,且还在不断发现中。

再如,“授粉昆虫”的效益则更高了。20世纪80年代美国各种农作物经蜜蜂授粉而创造的直接与间接经济效益达190多亿美元,而蜂产品——蜂蜜、皇浆、蜂蜡等总收入为14亿美元。前者比后者高约140倍。可是,人们往往重视的是后者,忽视的是前者。多年来欧美等国人工繁育的野蜂,作为商品出售,已形成了新兴的“传粉昆虫工业”。我国有700多万群家养蜜蜂,居世界第二位,蜂蜜和皇浆出口量居世界首位,这些蜜蜂群更是我国农作物、野蔬、牧草、中药材及花圃的传粉主力。作物经传粉后产量和质量均明显提高,如苜蓿授粉后种子产量可提高10~20倍,油菜的产量可提高1~2倍,等等。

综上所述,这10大类昆虫资源在国计民生方面有极重要的价值。保护和开发这些资源,尽快把研究的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已成为紧迫的任务。

保护野生动物

我国在保护野生动物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尤其是在1988年11月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这是我国保护野生动物事业上的一件大事,自此我国的野生动物保护工作走上了法制轨道、实施科学管理的新阶段。

但是,我国的这项事业仍有很多路要走,破坏野生动物的事件仍时有发生,很多人对野生动物保护的认识不足。为把保护野生动物的工作做得更好,还应加强以下的一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