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学环境科学知识
14499700000014

第14章 土地资源介绍(4)

草库伦是作为防止草场退化,恢复草地生产力的一种保护措施,作为一种手段,用于草地建设的。由此可见,草库伦是建设基本草牧场的初级阶段,而基本草牧场是草库伦发展的高级阶段。建设草库伦有如下好处:把草牧场圈起来,首先起到保护作用。便于合理规划,全面安排,认真落实牧区以牧为主,农林牧结合,因地制宜,全面发展的生产建设方针。有利于落实和固定草场使用权,能更好地调动广大群众保护和建设草地的积极性,做到谁建设,谁保护,谁使用。

星罗棋布的林网化草库伦建立后,起到改造大自然的作用。经济效益显著,提高了载畜量。有利于改变游牧,走向定居。

草库伦有过渡性和永久性两大类。以围建形式可分:有刺铁丝围篱、垒石头墙、打土墙、草皮墙、防畜沟、挖沟造林、柳栅子墙、乔灌木活绿篱、电围栏等。

以利用方式和经济效益为依据:有打草草库伦、放牧草库伦、兼用草库伦。

以草库伦的建设内容分:有草、料、林三结合草库伦,乔、灌、草综合治沙草库伦。

建立人工草地,在基本草牧场建设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草是基础,人工草地必须在以草为主的前提下搞好建设。因而,人工草地的面积不能少于基本草牧场面积的70%。牧草的栽培技术基本上和农作物一样,也是对土、肥、水、种、密、保、工、管农业“八字宪法”综合的科学运用和体现。

选地的原则:地块选择在土壤比较肥沃的宽谷地带或平坦的地方;在水源附近,以便灌溉和人畜饮水;土壤的酸碱度(pH值)和含盐量应适中。距居住地较近,减少运输,节省劳力,便于管理。施足底肥,施肥可以保证牧草在整个生育期内从土壤中吸收足够的养料,以供牧草的生长、再生和分蘖(枝),提高产量;冬春灌溉,冬春浇地不仅能增加土壤含水量,而且还可以提高地温,能保证牧草苗全、苗壮,防止播后灌水引起表土板结,影响幼苗生长。

选用优质种子,适期播种。

人工草地的利用:可分为割草、放牧、割草放牧兼用三种方式。

人工草地的管理:其目的主要是排除一些不利的影响,为牧草生长和发育创造有利的条件,促使牧草茁壮地生长发育,以获取良好的收成,并延长其使用年限。具体措施:

(1)保护。当年播种的牧草是绝对不能放牧的,要组织专人负责看管,严加保护。

(2)除草。一般播前经过翻耕消除杂草。大部分可能除掉,不需再进行除草。但杂草过多时,可采用人工除草,掌握早锄和浅锄。化学除草可用除草剂或除莠剂,种类很多。

(3)灌水。牧区的夏季降雨多分布不均匀,常会出现旱象,如果这时及时灌水,能大大提高牧草产量。

(4)追肥。“收多收少在于肥”,根据牧草的种类以及不同生育期对养分的要求进行,应采取少吃多餐,分期分次施用的办法。

(5)复壮更新。为延长利用年限和不断提高其生产力,就需要进行松肥,以达变壮更新之目的。

培育牧草:选用良种是一项投资少、收效快的有效增产措施,在同样的土壤、肥料、灌溉、管理和人力条件下,采用良种一般比非良种增产几成甚至几倍,生产总成本却不增加多少。采用有抵抗自然灾害能力的品种(如抗逆性强的品种),也是减轻或避免受灾损失的一种有效措施。

足量的优质种子,是建立人工草地的必要前提,也是改良天然草地所必需的。

青贮饲料是把可饲用的青绿植物,用铡刀或青贮切碎机切碎后,装在青贮塔、青贮窖或青贮壕里,通过乳酸菌等微生物的发酵作用长期保存多汁性的青料营养物质的一种方法,是牲畜冬春营养丰富的多汁饲料。

用青贮的方法,将青绿饲料较长时间地保存下来,这样可以解决牲畜冬春季节青饲料的不足;可以很好地保存青饲料的养分;可以经济安全地长期保存饲料;可以扩大饲料来源,提高饲料品质;可以不受气候的影响,按计划储足饲料。

获得良好青贮饲料的主要环节:

(1)排除窖内空气,造成缺氧状态。因为乳酸菌是一种厌气性细菌。

(2)掌握适宜的水分含量,青贮饲料中最适宜于乳酸菌繁殖的水分含量约为75%。

(3)原料要含有一定量的糖分,含糖量一般不宜低于新鲜原料重量的1%~15%。

草地管理

草地管理:禁止开荒,保护草地。牧区和半农半牧区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不是人为的,而是由于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决定的。因此,就不能从生产粮食的观点出发视草地为“荒地”,把牧区和半农半牧区看成向农业过渡。“以牧为主”作为党在牧区生产方针的确定,也是根据客观自然条件等所制定的。

草地管理主要抓住以下几方面:

草地防火:在冬春枯草季节,气候干燥牧草枯黄,草地植物最容易着火,常常发生星火燎原的草地火灾。有时百十里内的丰美草地付之一炬,轻则使牲畜冬春无草可吃,重则人畜被焚,死伤惨重,造成极大的危害。为此,必须建立防火制度、措施。

草地鼠害的防除:鼠类对草场的破坏也是严重的,它不仅与牲畜争食牧草,甚至在鼠害的草场上,鼠洞密布达到不能放牧牲畜的地步。鼠类可以传播疾病,危害人类健康。如传播鼠疫、毁坏庄稼;给农业造成损失,如咬断禾苗、盗食种子,破坏草场,危害畜牧业生产;表现与牧畜争食饲草,引起草场退化;盗存饲草和籽实,破坏林业生产等。主要害鼠有达乌尔鼠兔、蒙古黄鼠、草原鼢鼠、中华鼢鼠、布氏田鼠、长爪沙鼠等。防除鼠害首先要掌握害鼠的生活规律,然后灭鼠,包括驱鼠和防鼠两个方面。也就是说,采用具有生物学和经济学理论根据的一整套措施和手段,有效地减少鼠类的数量,从而达到杜绝其危害的目的。防治鼠害的方法很多,概括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生物灭鼠法:利用鼠类的天敌灭鼠,如猛禽、猫。

(2)常用灭鼠法:有鼠夹法、捕鼠笼、捕鼠套、压板法、捕鼠弓、水灌法、挖洞法等。

(3)化学灭鼠法:用化学药物杀灭鼠类的方法。薰杀法:常用有烟熏法、氯化苦薰杀法;毒饵法:常用有磷化锌毒饵法、甘氟毒饵法。

(4)生态学灭鼠:就是破坏鼠的生活环境和食物条件,从而降低鼠类数量增加的措施。

草地病虫害防治:牧草和饲料作物发生病虫害,同样使牧草和饲料作物干草及种子产量和其品质下降,甚至有些病虫浸染过的干草或种子,被牲畜吃后,能使牲畜发病。因此防治草地病虫害工作是牧业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

草地病害豆科主要是褐斑病、黄斑病、白粉病、细菌性凋萎病、菌核病、苜蓿锈病、霜霉锈病、菌核病等。禾本科主要有麦角病、黑病、锈病、菌核病等。牧草虫害主要有草原毛虫、蝗虫、白条芜菁等。必须根据不同病虫害,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

草地有毒有害植物的防除:有毒植物是指某些含毒植物。如果在牲畜饥饿状态或饲草中混入有毒植物时,一旦被牲畜采食,即使采食量不多,也能使牲畜发生显著的生理机能障碍,引起病症,甚至死亡。所谓害草,就广义而言,毒草也可称为害草。这里指的害草,是指某些植物有机体的某一部分(茎、叶或果实)具有锐利的针刺等构造,它可造成牲畜体表(皮肤)、黏膜的机械性损伤,危害牲畜健康。如问荆、小花棘豆、羊踯躅、醉马草、毒芹、狼针草等。预防有毒有害植物对牲畜的毒害,首先应对有毒有害植物的种类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并且对有毒有害植物的毒害较强的时期掌握清楚,从而有计划地去防止牲畜采食。为了防止春季来临时,骤然进行放牧,应当在开始放牧之前,先收割一些青草和干草混饲。放牧时应注意草类特点,最好将畜群放到毒害草较少的群落中去,尽量防止到杂草繁茂、毒害草丛生的地方去放牧。严格检查牧草的品质和种类,以防中毒。

如何防治土壤盐渍化

不同的盐渍土发生条件不一样,这里重点讨论由于灌溉不当而引起土壤的次生盐渍化问题。

次生盐渍化的发生必须具备地下水位偏高和较高的矿化度两个条件。防止次生盐渍化就是要防止盐分在土壤耕层中的累积,使土壤盐分的含量保持在作物能忍受的指标之下。

水利工程改良:要从根本上防治土壤次生盐渍化,就必须根据水盐运动规律,减少甚至阻止盐分随地下水进入土壤,并尽可能多地排除已积累在土壤中的盐分。

排水:排水的目的在于把地下水位控制在临界深度以下,防止土壤反盐。

修建各级排水系统是当前行之有效的办法,并已广泛应用。排水渠道的宽度、深度、渠间距离的设计,要视土壤质地和地下水位的状况而定。

井灌井排:这一措施不仅能降低地下水位,还能起到增强洗盐与压盐的效果。实践证明,群井的效果较单井的效果更佳。

井灌井排能使土壤脱盐的原理在于使地下水位降低后,水分毛管蒸发减少,防止了土壤返盐;同时,由于地下水位的降低,使井灌压盐和自然脱盐的作用加强,脱盐加快。

洗盐:通过灌水洗盐使土壤上层的含盐量降至作物正常生长允许的程度。但是,土壤上层淋洗出的盐分,部分停留在剖面中部,在一定条件下可重新上返。地下水位越高,返盐的可能性越大。为保持洗盐的稳定效果,洗盐必须与排水相结合。

洗盐必须有足够的水源作保证。用水定额、洗盐的时间与次数,视气候、土壤、盐分类型等的情况而定。

农业技术与生物措施:运用农业技术与生物措施,均能收到一定的脱盐效果,但大都不能消除土壤盐化的根源,即不能取得稳定的脱盐效果。

刮盐:有两种方法,一是当盐分高度聚集于地表形成结皮时,将结皮刮掉;二是当整个表土盐分含量均高时,将整个表土刮掉一层。刮盐的时间应选择在播种前或强烈积盐时,刮盐法工程量大,不是长远之计。

躲盐:依据水盐运动规律,实行起垅,将盐分引向垅背,使垄沟的盐分相对减少。

堵盐:中耕切断毛细管,尽量不使地下水及土壤底层的盐分返向耕层。

平整土地:实行平播,土地应尽量平整,能使水分均匀下降,提高洗盐与压盐效果,同时也会均匀返盐,防止花斑盐渍发生。

种植绿肥:种植苜蓿、田菁等耐盐绿肥植物时,可以起到综合改良的作用。这是因为,绿肥植物大都有茂密的叶层,扩大地面覆盖,抑制蒸发返盐;强大的根系吸水蒸腾,降低地下水位,减少或抑制盐分返向地表。其次,绿肥能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和通透性,切断毛细管并降低土壤蒸发而起到抑制返盐的作用。

种稻改良:在水源有保证的地方方可采取此措施。地面保持一定的水层能起到持续洗盐和压盐的效果。使土壤表层有效地脱盐,随着种稻年限的增长,压盐效果愈显著。但是,种植水稻显著地抬高地下水位,促使周围非种稻区的次生盐渍化过程加剧。为解决这一矛盾,应在稻田区周围修截水沟排水。

因地制宜地利用盐碱地:这是一条探索盐碱地综合利用的路子,也就是说,对盐碱地的利用,不能只局限于种植业开发。

蓄水发展渔业和植苇:此项措施适用于盐碱洼地。除可发展渔业外,种植芦苇可算是一种高效利用。这不仅因为芦苇是一种高级造纸原料和建筑材料,还因为它具有耐盐与抗污染的特性,在一定程度上可起到净化环境的作用。

种植耐盐牧草与耐盐灌木:对暂不宜耕作而又不具备积水条件的盐碱地,可种植耐盐牧草或耐盐的紫穗槐等耐盐灌木。

化学改良:碱化土壤,特别是重碱化土壤,在水利工程和农业生物措施改良的基础上,配合施用石膏、磷石膏、亚硫酸钙等化学改良剂能得到比较满意的效果。实践证明,石膏与厩肥混合施用效果更佳,能有效地降低代换性钠的含量和pH值。

如何防治土壤污染

污水灌溉、大气尘埃、酸雨、施用化肥与剧毒化学农药等都是造成土壤污染的污染源,只是污染的程度和速率不同罢了。

土壤污染的直接危害是使土壤中的可溶性元素失去平衡,土壤肥力结构恶化,生物群落发生变化,危害作物生长,甚至完全丧失生产力。

严格控制污灌:除了严格控制工厂的排污标准外,同时要加强污水管理,向农民进行宣传教育,自觉地不使用污水进行农田灌溉。

防止农田大气污染:工厂废气污染后的大气,其中一些污染物以“尘埃”的形式进入土壤后,导致土壤性能的破坏,也可通过植物吸收,直接毒害植物。防止农田大气污染的关键是治理污染物来源,改善除尘消烟设备、燃料构成、生产工艺,严格执行废气排放标准,减少进入大气的废气排放量。

固体废物的污染与防治:固体污染物主要是工业的废渣与废料,以及生活垃圾等。

这种污染物可区分为有毒和无毒的两种。此类污染,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在广大的农村,矛盾还不突出,在许多人的头脑中尚缺乏此类污染造成对土地危害的概念。在大中城市则已初步体会到大量垃圾堆放造成的危害了。即使像我们这样的国家,每年工业废渣占地已达2600多公顷。

煤矿区大量堆积如山的煤矸石就是典型的例证。在发达国家中除工业的废渣废料外,生活废物和污染也是严重的。如大量废车和废轮胎的堆放就占用大量的土地。

防治固体污染物造成的对土地破坏的措施,其重要在于探索废物的处理途径,尤其是开发废物的利用。

如用粉煤灰造水泥和砖就是既消除了废物的占地,也减少了烧砖对土地的破坏,真是一举两得。最近报道,美国近期开发的利用废旧轮胎于堤防和道路建设,都能较好地解决固体污染对土地的破坏与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