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管控力:通向目标的执行方法
14495500000019

第19章 跟踪和修正(3)

【案例链接】

某大型家电集团下属的某电视机厂,1996-2000年一直占据洗衣机市场全国销量第五位。但2001年,据全国大商场统计数字表明,其洗衣机市场占有率下降了20%,跌落全国前七位之后。

厂领导班子经过调研,发现消费者反映的问题集中表现在对产品的售后服务不满意。售后服务由各地经销商负责,但销售公司内部对企业绩效考核的标准不满,置疑标准的合理性,普遍认为营销公司的绩效标准高于生产部门与职能部门,其他职能部门上下级之间的考核却形同虚设,从而导致公司各地办事处工作消极。这个家电集团出现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没有一套合理的考核标准,管理者不仅没有及时发现,也没有修正,从而使经销商不满,使企业的运营出现了困局,不得不让管理者深思。

【管控力行动指南】

打造高效的修正体系

高效的修正体系是一种以信息化系统为基础,以高素质的员工为核心的重点突出、积极主动、组织严密的先进现代化管控体系。它的成功打造,不仅是现代企业高质量高速度发展的重要基石,也是现代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标志。

一、建立信息化的修正系统

一直以来,佐丹奴集团把电脑技术运用于管理中。佐丹奴公司分为三个分公司,分别在广州、大连、上海,总部设在广州。三间公司都有办公室和仓库,仓库与公办室通过DDN专线相连,广州与大连、上海之间也有DDN专线相连。全国有250多间零售店铺,大的店铺内部有LAN。它们与总部用电话线相连。每间店铺有一个SQL Server,每台收银机的电脑都是使用优质的Windows操作系统。

零售店铺通过虚拟专用网(VPN)方式与总部相连,在保证数据及时传递的同时,也降低了成本负担。各个仓库都、每个办公室也都能够获得同步数据。

另外公司的MIS系统保证公司能获得最新的信息,对市场变化做出最快的反应。各专卖店之间与总部连成一体,对市场的变化以最快的速度做出敏捷的反应。

正是运用电脑进行管理,能够准确掌握生产与库存,具体分析销售动态及出现的问题,并及时做出科学的决策和正确的修正,这是佐丹奴的致胜手段之一。所以管理者要重视企业内部信息化的建设,才能在问题出现后迅速得到反馈和修正。

二、突出关键因素的修正

既紧急又重要的任务往往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性任务,是迫在眉睫事关全局的任务,是人们应该立即采取行动并且要确保达到预期效果的任务,这就是我们工作的重心。同样道理,有时修正也要讲究技巧,不可能面面俱到,事无巨细同等对待,这样只会眉毛胡子一把抓,浪费时间和精力,效率低下。相反,我们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关键点重点修正,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事前和事中控制

其实,在修正体系中也包含了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这是减少修正行为的有效方式。在管理中,控制是一件不受员工欢迎的事。但是,作为一位管理者要实现组织的战略计划,推动组织健康发展,必须游刃有余地掌握控制技巧。

控制包括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事前事中控制,是利用各方面的信息,来预测外部干扰对目标实施行为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可能带来问题和目标偏差,并据此作出及时调整,使行动符合目标执行的路径,相当于跟踪和检查。而事后控制,就相当于修正行为,它是管理者通过了解实际工作与预期工作的偏差,而采取的纠正措施,是一种“亡羊补牢”式的控制方法,其重点是把注意力放在结果上。

【案例链接】

扁鹊三兄弟的名气

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

扁鹊答说∶“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

扁鹊答说∶“我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只有我们家的人才知道。我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之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于本乡里。而我扁鹊治病,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来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文王说∶“你说得好极了。”

由此可见,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可惜大多数的事业经营者均未能体会到这一点,等到错误的决策造成了重大的损失才寻求弥补和修正,结果是是亡羊补牢,为时已晚。所以,对问题的纠正如同医生看病,治标不能忘记固本。治标只在事后控制,而治本则注重事前控制。相对于事后控制,事前控制是一种最好的控制和修正手段。

三、培养自动自发型员工

修正的最高境界就是员工自动自发的修正而不需要管理者去强迫。由于员工在修正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因此,要建立高效的修正体系必须拥有高素质的员工,而要提高员工的素质,培养他们的自动自发性,让他们有时候能够自己主动地修正一些偏差,而且只有自动自发型的员工对修正事务才具有执行力。

培养自动自发型员工,首先要用企业的制度和工作流程来规范员工的行为,使员工的行为标准化和科学化,才能逐渐培养起他们的主动性,只有这样的员工,才能及时准确地处理新出现的问题,从而为高效修正体系的建立奠定坚实的基础。

【案例链接】

规范制度的效果

A企业是一家房地产公司,近日来HR正为员工的考勤情况堪忧。为何?公司整体的考勤状况始终不理想,尤其是公司的售楼部,考勤情况十分不理想,且有愈演愈烈之势。看来,加强员工考勤管理是势在必行了。

故HR对原公司《员工考勤管理制度》加大执行力度。三个月下来,员工的考勤情况确有很大改观。其中,行政人员已经基本上杜绝了迟到现象。可是售楼部的情况却不是很尽如人意。尤其是一到雨雪天,迟到现象依然如故。看来,不加大惩罚力度是不行了。

于是,在原《员工考勤管理制度》的基础上,除了加大经济上的处罚外,视情结还加上了行政上的处罚。原以为可以收令行禁止之效,可没想到的是售楼部反应冷淡。你罚你的,我晚我的。这下HR可范难了。几经思索,多方求证后,作出了如下决定。“售楼部的接单为排号接单,而排号的顺序将遵循到岗的顺序”。新规定一经落实,顿收奇效,不但日常的考勤有了保障,而且越是天气恶劣员工的考勤时间反而越准时。

培养自动自发型的员工,其次需要管理者采用柔性管理来激发其主动性。

原理一:

“南风”法则也称“温暖”法则,源于法国作家拉封丹写过的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吹得人寒冷刺骨,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便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觉得温暖如春,随之开始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最终南风获得了胜利。

这则寓言形象地说明一个道理:温暖胜于严寒、柔性胜于刚性。领导者在管理中运用“南风”法则,就是要尊重和关心员工,以员工为本,多点“人情味”,少点官架子,尽力解决员工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使员工真正感觉到领导者给予的温暖,从而激发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原理二:

互惠关系定律认为“给予就会被给予,剥夺就会被剥夺。信任就会被信任,怀疑就会被怀疑。爱就会被爱,恨就会被恨。”这就是心理学上的互惠关系定律。人是三分理智、七分感情的动物。士为知己者死,从业者可以为认可自己存在价值的上司鞠躬尽瘁。当你真诚地帮助员工的时候,员工才能真正地帮助你!

管理者使用柔性管理的方式更容易塑造自动自发的员工,要用诚心和爱心去培养员工对工作的责任心。只有员工具备了高度的责任感,才能表现出对工作的热爱和忠诚。一个员工热爱忠于他的本职工作,就会尽心尽力,具有主动性,发挥自己最大的潜力投入到工作中,会把工作当成是一种需要、一种享受。

这种对工作的热爱同时也需要公司的文化、理念、制度深入人心、贴近员工,这样才能与广大员工达成共识,还需要向员工宣传,使之在员工心中扎根,让每位员工都对公司产生信心,坚信公司的明天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