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管控力:通向目标的执行方法
14495500000018

第18章 跟踪和修正(2)

第三节确保一切在正确的轨道上

跟踪检查仅仅是开始

在目标具体执行的过程中,有时候我们的精确目标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而且也会出现目标实施偏差的情况,这使原先的计划要做出相应的调整,我们的行动也要做出变化。因此我们所做的跟踪检查发现问题时,那仅仅只是开始,而不是结束,更重要的是检查出问题以后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调整,确保一切在正确的轨道上。

【案例链接】

跟踪检查不是终点

某船务公司总船长对公司所属某轮进行安全检查时发现了11项缺陷,其中一项为船员反映的“偶尔操舵仪2号泵在左舵28度不动、1号泵左舵不回舵”的滞舵现象。总船长回公司后在安全生产会议上进行了报告。公司约请舵系统生产厂家上船进行检查修理,生产厂家提出预付1万元定金的要求,对此公司未予同意,转而要求船舶采取“在危险水道、港区减速航行,用三档以下车速”等措施。

不久,该轮在某港靠泊作业时与已靠泊在码头的一船舶发生碰擦。事故调查结果显示,舵机失灵是造成该事故的直接原因。针对上述情况,一方面表明公司在收到不符合情况的报告后未进行深入的调查分析以查明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纠正;另一方面也表明公司未向船舶提供足够的资源和岸基支持。

船舶存在的缺陷直接导致了事故的发生,尽管事故损失不大,但也说明了公司未能严格跟踪检查和及时纠正才让船舶所存在的事故隐患得以爆发。因此跟踪检查不是终点,关键是检查出问题后能够及时纠正。

修正才能不出轨

所谓修正就是指当企业在受到内部或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或干扰,通过跟踪检查,所反馈的信息表明,目标的执行已远远偏离预设的轨道时,必须及时予以人为的干予和调整,即对目标、计划、和实际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修正,直至目标实施重新符合要求。随后企业可能又会产生新的偏离,提供新的反馈信息进行另一次新的修正,如此往复循环。

云华公司是一个小型的计算组装企业,该公司的生产目标是每天装配80台个人电脑和确保95%电脑通过业务检查质量保证单位,但是现在只能每天组装62台电脑和保证80%的电脑质量合格,而15%的电脑组装因为不符合质量保证标准而被退回。经理通过跟踪调查发现,原来是因为组装部和器件配送部在工作中步调不一致,互相埋怨,导致互相扯皮互相推诿责任造成的,云华公司的经理很重视这个问题,立即找部门负责人谈话,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及时修正了一些不规范的操作流程,很快,云华公司又走上了正轨。

对管理者而言,不怕问题的出现,就怕漠视问题的存在而无动于衷,因此,及时发现并妥善解决问题,不断地修正具体目标和计划,才能确保企业一切的活动在正确的轨道上前进。

【管控力行动指南】

修正所要遵从的原则

一、不脱离最终目标

企业发展过程中,可能会不断出现的各种偏差,因此,管理者采用的修正方式也会复杂多样,但是,不管采用何种方式,都不能背离企业发展的最终目标,否则,再好的修正也会失去意义。

沈从文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他出生在湖南省凤凰县的一农户家庭。小时候,沈从文特别喜欢看木偶戏,常常因为看戏入迷而耽误了读书。有一天上午,沈从文从课堂里溜出来,一个人跑到村子里去看戏,那天木偶戏演的是“孙悟空过火焰山”。沈从文看得眉飞色舞,捧腹大笑。一直看到太阳落山,他才恋恋不舍地回到学校。

这时,同学都已放学回家了。第二天,沈从文刚进校门,老师就严厉地责问他为什么旷课。他羞红着脸,支支吾吾地答不上来。老师气得罚他跪在树下,并大声训斥道:“你看,这楠木树天天往上长,而你却偏偏不思上进,甘愿做一个没出息的矮子。”第二天,老师又把他叫去,对他说:“大家都在用功读书,你却偷偷溜去看戏。昨天我虽然羞辱了你,可这也是为了你好。一个人只有尊重自己,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老师的一番话,使沈从文感动得流下了眼泪。他暗暗发誓,一定要记住这次教训,做一个受人尊重的人。此后,沈从文一直严格要求自己,长大后成了著名的作家。

沈从文的老师的过人之处在于及时指出并批评他的顽皮行为,他深受启发,认识到他人生发展的正确方向和目标,及时的修正也使他重新回到了正确的道路上来。同样,作为管理者,在修正问题时,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以企业的最终目标为指针,如果你的修正使得当前的目标执行影响到企业最终的目标实现,那么修正不但起不到效果,还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

二、及时修正

在企业运营的过程中,所以,一旦发现消极信息和偏差,就应及时修正,如果错过时机,即使把偏差纠正过来了,由于贻误时机而使原来消极消息和偏差的影响而推迟或阻碍整个过程的发展,甚至使整个企业的发展陷入瘫痪状态。

一天,某公司大多数员工都很兴奋,因为单位里调来了一位新主管,据说是个能人,专门被派来整顿业务。可是,日子一天天过去,新主管却毫无作为,每天彬彬有礼进办公室后,便躲在里面难得出门。那些紧张得要死的坏份子,现在反而更猖獗了。他哪里是个能人,根本就是个老好人,比以前的主管更容易唬。四个月过去了,新主管却发威了,坏份子一律开革,能者则获得提升。下手之快,断事之准,与四个月前表现保守的他,简直象换了一个人。

正如美国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林经过观察提出了“破窗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栋建筑上的一块玻璃,又没有及时修复,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碎更多的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在这种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蔓延。

“破窗理论”更多的是从犯罪的心理去思考问题,但笔者认为“破窗理论”同样可以运用在管理领域,问题出现的,不去解决,那么就可能引发更大的问题,所以管理者在修正时还要遵从及时的原则,修好“第一扇被打碎玻璃的窗户”。

三、准确有效

企业目标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偏差,从数量上,有多有少;从程度上,有大有小,所以,在修正时,不仅要重视数量,及时修正,而且要重视质量,精确修正。如果误认为小问题对大局毫无影响,大问题就是由小问题来的,所以管理者在修正时应当做到准确有效,要不然就可能会事半功倍,甚至前功尽弃。

紊乱学研究者称,南半球某地的一只蝴蝶偶尔扇动一下翅膀所引起的微弱气流,几星期后可变成席卷北半球某地的一场龙卷风。他们将这种由一个极小起因,经过一定的时间,在其他因素的参与作用下,发展成极为巨大和复杂后果的现象称为蝴蝶效应。从管理学的角度,给我们的启示是,有时候细节决定成败,忽视细小环节的问题的纠正,往往会带来重大的损失。

四、持续连贯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动态过程,企业在运营的不同阶段会产生不同的问题,这就决定了我们的修正工作也是一个持续不断地行为,这种行为应与不同阶段的实际特征相一致。

企业发展中的任何环节在任何时候都可能会出现问题,而且一个问题解决了可能以后还会成为新问题,管理者常常面临这样的局面:在修正一个问题之后,可能紧接着会出现另一个问题。所以修正不是一劳永逸的,必须具有持续连贯性,不断地消除目标执行偏差,这就需要企业建立一个相对完善的监控体系和组织严密行动及时的修正体系去反复有效地应对这种情况。

修正的参考指标

1、企业战略目标

对企业而言,不管什么时候修正,还是什么方式修正,根本的问题是要实现企业的最终目标,如果在修正中背离了这个目标,就是及时准确的修正,也是盲目无效的修正,是一种毫无无意义的行为。

2、及时、真实和有效的信息

只有得到及时真实和有效的跟踪信息,才可能为企业高效修正企业运营中出现的问题和偏差提供一个先决条件,使它能与给定的信息作比较,找出其中的差异。否则,就会使修正行为变得模糊而空洞。

3、给定信息与真实信息的差异

修正不是管理者凭主观臆断对出现问题的简单纠正,它是在企业目标的指引下所实施一种积极严密的控制行为,因此,这种纠正的客观依据是给定信息与真实信息的差异。离开这种差异的修正,是定是错误的修正。

4、回顾目标和标准

我们认为回顾是一种有效发现问题的方式,对个人和部门目标、责任等进行回顾,并与目前已获得的结果相比较,我们很快就会发现问题出现的在哪里了。管理者对目标和标准进行回顾时,要对一些本质性原因进行分析,以获得问题产生的真正原因,否则我们可能解决的只是表象问题,不久后将会有更大的问题。管理者在修正过程中,既要回顾目标和标准,也应建立适当的规程和程序来保证出现的问题能够得到迅速地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