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瓜。冬瓜为葫芦科植物冬瓜的果实。性味甘,微寒。具有清热解毒、利尿化痰的功效。适用于慢性胃炎、肾炎、小便不利、中暑高烧、昏迷等症。
油菜。油菜又名芸苔、胡菜、红油菜。其子可以榨油,即为菜油。性凉味辛,人肝、脾经,有活血化瘀、消肿的功效。油菜的茎叶主治痈肿丹毒,对口腔溃疡、齿龈出血、牙齿松动及皮肤出血点有一定的疗效。其种子可行滞祛瘀血,可用于治疗产后诸疾。油菜中的植物蛋白含量较多,身体虚弱者可将其作为蔬食佳品。
茭白。茭白性寒味甘,入肝、胃、脾、胆经。既能解热毒、除烦渴、通利二便,又能清热止痢、催乳。可治烦热、消渴、黄疸、痢疾、目赤、二便不通和妇女产后乳汁缺乏、高血压、大便秘结等病症。茭白还有利胃肠、解烦热之功效。《本草拾遗》说,茭白能“去烦热、止渴”。因茭白性寒,在食用时应注意,脾胃或下焦虚寒者应忌服。此外,因其所含难溶性草酸钙较多,故患肾脏疾病、尿路结石或尿中草酸盐类结晶较多者不食为宜。
洋葱。洋葱性平,味甘、辛,有清热化痰、解毒杀虫之功效。洋葱中提取物还具有杀菌作用,在1:10浓度时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喉杆菌生长。洋葱含有较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及钙、铁等矿物质,并含芥子酸、柠檬酸盐、多糖、槲皮素等,可用于维生素缺乏症,特别是维生素C缺乏。洋葱还有提高胃肠道张力、增加消化道分泌的作用。常食洋葱还可使头发秀美稠密。
茼蒿。茼蒿性平,味甘、辛,入脾、胃经。具有利脾胃、消食开胃、化痰能便等功效。可治疗脾胃虚弱、脘腹胀满、消化不良、食欲减退。还可治热咳浓痰、高血压头昏脑涨、睡眠不安、二便不通等病症。《得配本草》指出,它能“利肠道,通血脉,除膈中臭气”。《千金方》说它有“安心气,养脾骨,消痰饮”的功能。《日用本草》记载它能“消水谷”。
芋头。芋头性平,味甘、辛,入胃、大肠经。具有益胃宽肠通便、解毒散结、补中益肝肾、疗热止渴、添精益髓之功效。可治疗大便干燥硬结、妇女产后恶露排出不畅、瘰疬、肿毒、甲状腺肿、肠中癖块、无名肿毒、虫咬蜂蜇、急性关节炎、乳腺炎等病症。《唐本草》说它能“主宽肠胃,充肌肤,滑中”。《本草拾遗》记载它可以“吞食开胃,通肠闭产后煮食之破血”。《日华子本草》认为它有“破宿血,去死肌,和鱼煮,甚下气,调中补虚”的功效。
豌豆。豌豆性平味甘,入脾、胃、大肠经。具有和中益气、利小便、解疮毒、通乳消胀等功能。可治疗霍乱吐痢、脚气、痈肿、产后乳少、糖尿病等病症。
黄花菜。黄花菜性平微凉味甘。具有养血平肝、利水消肿、通乳、清热利咽喉之功效。可治眩晕、耳鸣、心悸、烦热、小便赤涩、水肿、淋病、吐血、衄血等症。《昆明民间常用草药》说它能“补虚下奶,平肝利尿”。《云南中草选药》记载它能治“头晕、心悸”及“乳汁分泌不足”、关节肿痛。《本草图经》说它能“安五脏、补心志、明目。”《本草纲目》记载它能“消食、利湿热”。但是,新鲜黄花菜中含有一种叫秋水仙碱的物质,若这种物质进入体内,可被氧化成二秋水仙碱的物质,这种物质有较强的毒性,可使人体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胀及腹泻等胃肠道中毒症状。所以黄花菜千万不能新鲜生吃,一定要经加工或晒干后才能食用。
大头菜。大头菜性温,味辛、苦、甘,入胃经。具有温脾胃、开胃消食、下气宽中、利湿解毒等功效。可治疗胃口不好、寒积腹痛、食积不化、黄疸、乳痈、皮肤疮痈疖肿等病症。《医林纂要》指出,它能“利水解热,下气宽中,功用同萝卜。”《食疗本草》认为它有下气、利小便的功效。
香菇。香菇性平味甘,无毒。具有补益气血、活血、托痘疹之功效。可治疗佝偻病、食欲不振、贫血、肝硬化、肿瘤等病症。《本草求真》认为它能“益胃助食”。《现代实用中药》记载它“为补充维生素D的要剂,预防佝偻病,并治贫血”。
空心菜。空心菜性微寒味甘,具有清热凉血、润肠通便、祛口臭、消肿去腐等功效。可治疗便秘、小儿胎毒、疔疮痈毒、丹毒、吐血、衄血、尿血等病症。《陆川本草》说它能“治肠胃热,大便结”。《食物中药与便方》记载它能“治肺热咳血”、“小儿夏季热”。
海带。海带性寒味咸,无毒,入肝、胃经。具有软坚化痰、利水泄热等功效。可治疗痰热咳嗽、血热鼻血、高血压、颈淋巴结炎、单纯性甲状腺肿、水肿、脚气、乙型脑炎、急性青光眼、癌症、尿道炎、膀胱炎等病症。《本草纲目》说它能“治水病、瘿瘤,功同海藻。”《泉州本草》认为它能“治湿热小便不通、血淋、咽喉肿痛”。《分类草药性》记载它有“治一切热毒、消肿、清炎”的功用。《医林纂要》指出,它能“补心、行水、消痰、软坚、消瘿瘤结核、疗寒热瘫疝、治脚气水肿、通噎膈。”《植物名实图考》说它能“治五淋、止小便痛”。
药膳常用的调味品
合理调味即合理选用调料。不同的调料,性质有别,香气、味道也异,若选用得当,不仅可矫正异味,使食物、药膳味美可口,而且还可增强食疗药膳的功效,即使有些食物的性能与某些调料的性质不尽相同或相反,也不会影响食物的主要疗效。因为调料用量较小,仅为佐料,其和主食、主药相配,偏性被牵制,只能发挥其调味的作用,因此,除根据疾病的性质选用调料外,还可随病人的口味喜好而选择。常用的调味品有:
【食盐】
食盐为海水或盐井、盐池之盐水,经煎或晒而成的结晶。性味咸,微凉。含有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钡、硫酸钠等成分。具有催吐利水、泄热软坚的功效。适应用于喉痛、牙痛、火眼、痰癖等症。
【醋】
醋为米、麦、高粱、酒糟等酿造而成的含乙酸的液体。性味酸,温。含有醋酸、糖类、蛋白质、烟酸、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成分。具有消肿益血、消食健胃的功效。适用于痈肿、妇女心痛、杀鱼肉毒。
【酱油】
酱油为黄豆或豆类,经煎后发酵,加盐水制成的液体。性味咸寒。含有蛋白质、糖类、磷、钙、铁、氨基酸、盐分、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等成分。具有解热、除烦的功效。适用于疔疮初起、烫伤、毒虫伤等症。
【白糖】
性味甘,平。有润肺生津、补中缓急之功。糖虽有人体的燃料之称,但吃糖不宜过多,否则对身体有害无益。因过量食糖可使人发胖,引起牙病、脑功能障碍等,故痰湿或脘腹胀满纳差者不宜用,肥胖、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者不宜过多食用。
【红糖】
性味甘,温。有活血化瘀、补血益肝、暖胃止痛之功。用之调味,可增加甜味、鲜味,降低咸味,并可上色,增进食欲。但有痰湿或纳差者不宜服用。另外,白糖、红糖均能和脾缓肝。然白糖性平,长于补中润肺,中虚脘痛、燥热咳嗽尤宜;红糖性温,重在补血活血,产后血瘀、血虚尤宜。
【冰糖】
性味功效与白糖相同,但滋补用较白糖更佳。用其调味增加甜味、鲜味,增进食欲。
【饴糖】
性味甘,微温。有补中益气、缓急止痛、润肺止咳、解药毒之功。营养价值高于砂糖,为滋养保健之良药。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者服食更宜,可使疼痛减轻,尤其对虚寒性的腹痛效果更明显,并可保护溃疡面,使之愈合。用其调味,可起上色作用,使食物美观而增进食欲。湿阻中满、湿热内郁、痰湿者忌用。
【蜂蜜】
性味甘,平。有润肠通便、润肺止咳、滋养补中、解毒止痛之功。对肺燥咳嗽、肠燥便秘及慢性衰弱性疾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可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但中医认为:“甘能令中满”,因此,痰湿内盛、中满痞胀及肠滑易泻者忌用。另外,不宜吃生蜜,以防中毒(因蜂种、蜜源、环境不同,化学组成差异很大。)
【生姜】
性味辛,温。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药物和食物中毒之功。故凡治疗虚寒性疾病,均可以此调味,既可散寒,又增加食物的香、辣、鲜味,还可消除腥膻味,预防食物中毒。
【大蒜】
性味辛,温。有温中消食、解毒杀虫、理气消积之功。用于胃脘及腹中冷痛、痈肿疔毒、泄泻、痢疾、钩虫病、蛲虫病等。并能预防流感、流脑、霉菌感染、百日咳等症。既可单独食用,又可做调味品,使食物更香辣,消除膻味,并能解蟹毒。
【葱】
性味辛,温。有通阳发表、解毒止痛之功。用于风寒感冒、头痛鼻塞、阴寒腹痛、乳痛初起、胸胁痛等症。用来调味,能促进消化液分泌,健胃而增加食欲,并可使食物更加清香,消除腥味,解鱼、肉毒,还有较强的杀菌作用。但有肾脏疾患者尽量少用。
【味精】
味精有增鲜开胃、醒脑镇惊之功。味精是一种具有强烈鲜味的调味品,即使稀释到3000倍,仍可品到其鲜美,故可增加各种菜肴的鲜味,增进食欲,提高人体对食物营养成分的吸收能力。
【淀粉】
为做各种菜肴上浆、挂糊、勾芡的必须原料。用后可保持菜肴脆嫩,增加香味,并能融合菜汤,使之黏稠鲜美,保护成分。
【大茴香】
性味辛、甘,温。有温阳散寒、理气止痛、和胃止呕之功。用于寒性腹痛、睾丸偏坠、胃寒呕吐、食少、脘腹胀痛等症。用做菜肴的调味香料,可使食物辛香爽口。并能促进消化,增强血液循环。市售之五香粉,即以大茴、小茴、砂姜、花椒、桂皮等调味品经加工配制而成。阴虚火旺者忌用。
【小茴香】
性味辛,温。有理气止痛、温中和胃之功。用于寒疝腹痛、睾丸作痛、胃寒呕吐、脘腹胀满等症。与大茴香相似,也多做菜肴的调味香料,使食物芳香可口,而且对胃肠有温和的刺激作用,可减少胃肠胀气而达到健运脾胃之功。
【桂皮】
性味辛,温。有温中和胃、祛风散寒、活血通脉之功。用于中焦有寒之脘腹冷痛、呕吐、呃逆以及瘀血内阻之产后腹痛、跌打损伤疼痛等症。是常用的芳香调味品之一,能刺激胃肠黏膜,促进消化吸收,解除胃肠痉挛,增加胃液分泌,增强胃肠蠕动,排出胃肠积气从而达到健胃止痛之效。孕妇忌用,血热妄行者及阴虚火旺、内有实热者也不宜应用。
【胡椒】
性味辛,热。有温中下气、和胃止呕、开胃消食之功。用于中焦寒滞之脘腹冷痛、呕吐清水、泄泻及食欲不振、宿食不消等症。用做调料,作用与辣椒相似,且刺激性较小,可增加菜肴的香辣味,消除腥味,健运脾胃,增进食欲。
【花椒】
性味辛,热,有小毒。有温中散寒、杀虫止痛之功。用于脾胃虚寒之脘腹冷痛、呕吐、泄泻以及蛔虫引起的腹痛、呕吐等症。用之调味,可增加食物的香味、麻味,消除腥味,并能解鱼蟹之毒,促进消化功能,尤其是小儿消化不良者用之更宜。阴虚火旺者、孕妇忌用。不宜多食,否则易动火、耗气、损目。
【辣椒】
性味辛,热。有温中散寒、开胃消食之功。用于脾胃虚寒之脘腹冷痛、呕吐泻痢等症。还可防治冻疮,治疗神经痛等。据现代研究,辣椒含大量维生素C等。用做调料,使食物上色,增加香味、辣味,消除腥味,并可增加唾液分泌及淀粉酶活性,健运脾胃,改善食欲,促进消化。但不宜多食,否则易造成口腔和胃黏膜充血、肠蠕动增剧、腹部不适而产生口腔炎、胃炎、肠炎、腹泻、呕吐等症。
【菜油】
性味辛,微温。有行血消肿、润肠解毒之功。用于痔疮、肠燥便秘、无名肿毒等症。用之调味,可传热、增香、出光。但生用时有生菜油味,部分人不耐此味,可在炒菜时先将油烧一下,再倒入其他菜,以减少其味道;亦可将菜油倒入锅内,炸一些其他食物,起锅,放冷,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