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特色花生
14439500000013

第13章 栽培管理技术(3)

(2)生长抑制剂与促进生长发育相反,大面积生产上为控制旺长,常选用一些延缓或抑制生长的激素,如多效唑、烯效唑等,以控制旺长,防止倒伏。据江苏省泰兴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对具有旺长趋势的花生田块株高33~35厘米时,亩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50克兑水50千克均匀喷雾,荚果增幅达15.37%,成熟期提早3~4天。

多效唑:又名P333,大面积生产应用最为广泛和普遍的一种植物生长延缓剂,兼具杀菌作用。生产上应用的多效唑多为有效成分含量15%的可湿性粉剂。

功用:具有阻碍植物体赤霉素生物合成的作用,是一种与赤霉素拮抗的活性物质,施用后能强烈地延缓花生茎枝生长,并能使叶片增厚,增加叶片气孔阻力和增大贮水细胞的体积,降低叶片蒸腾速率,提高花生的耐旱能力。另外多效唑还具有杀菌能力,对花生叶斑病和根腐病等病害有一定防治效果。

同时具有抑制植物徒长,减少无效花,促进根系生长,提高结实率和饱果率的效能。

用法:花生株高33~35厘米、叶龄13时,亩用15%可湿性多效唑粉剂50克,兑水50千克混匀后,叶面均匀喷施。

注意事项:多效唑虽对花生叶斑病和根腐病有一定防效,但能诱发后期锈病,因此在花生生长后期应注意防治锈病;叶面喷后8小时如遇雨,待晴天后要减半量重喷。

烯效唑:又名S鄄3307、S鄄327、XE鄄1019,是一种植物生长延缓剂,对人畜低毒。主要剂型有0.05%液剂、5%可湿性粉剂、10%可湿性粉剂。

功用:广谱性、高效植物生长调节剂,兼有杀菌和除草作用,是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可通过种子、根、芽、叶吸收,并在器官间相互运转,但叶吸收向外运转较少。向顶性明显。具有控制营养生长,抑制细胞伸长,缩短节间,矮化植株,促进侧芽生长和花芽形成,增进抗逆性的作用,从而提高作物结实率,增加千粒重,提高品质和产量。其活性是多效唑的6~10倍,在土壤中降解快,土壤中的残留量为多效唑的1/10,对后茬作物影响小,无“二次控制”作用,用量少,不污染环境。

用法:花生株高33~35厘米、叶龄13时,亩用5%烯效唑可湿性粉剂25~30克,兑水50千克混匀后,叶面均匀喷施。

6.收获与贮藏

(1)成熟的标志一般认为地上部植株生长停滞,中下部叶片脱落,上部叶片昼开夜合的感夜运动不灵敏或消失是花生成熟的标志。此外,主要看荚果的充实饱满度。可根据不同熟性品种的全生育期,检查多数荚果已饱满为准。一般珍珠豆型早熟品种的饱果率达75%以上;中间型早中熟大果品种的饱果率达65%以上;普通型中熟花生品种的饱果率达50%以上,即为成熟的标志。荚果饱满的标志是:外壳表皮由黄褐变青褐色,内果皮海绵组织变薄而破裂,并由白色变为带金属光泽的黑褐色。籽仁充实饱满,种皮显示粉红或桃红等品种固有的本色。

(2)收获适期花生的收获要适时,收获过早,荚果不饱满,产量和含油量均低;收获过晚,早熟的饱满荚果易脱落,籽仁内脂肪也易酸败,不仅收获费工,而且降低产量和品质。尤其是珍珠豆型品种,种子休眠期短,成熟期如遇干旱,荚果失水,很快打破休眠,再遇雨就立即带壳发芽,因此,必须适时收获。正确判断花生收获适期除根据饱果率外,还应根据当地气候和品种熟性以及田间长相灵活掌握。因后期气温过低荚果就不再充实灌浆;植株上部鲜叶凋落太多,荚果不但不能再充实饱满,而且茎枝很快枯衰。如主茎鲜叶片少3片,日平均气温低15益,花生饱果率虽未达标,也应立即安排收获。

北方产区作种子用的麦套、夏播花生,一般在寒露前收完,霜降前晒干入仓;南方的秋花生冬至前收完晒干。北方春播大花生产区早中熟品种在8月下旬至9月中旬,麦套、夏播花生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长江流域春夏花生交作区,分别在8月中下旬和9月上中旬,南方春秋两熟花生区,春花生在6月下旬至7月中旬,秋花生在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

(3)及时晒干新鲜花生荚果含水量一般为45%~55%。为保证荚果质量,避免霉烂变质及黄曲霉素的产生,应及时晒干。只有种仁含水量低10%(手搓种皮易掉,牙咬种仁有脆声)时,才可安全入仓,安全贮藏。

(三)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地膜覆盖栽培能显着地提高花生单产和效益,正广泛应用春、夏、秋花生的大面积生产。据江苏省1988年全省19个点次试验,覆膜夏花生平均亩产276.3千克,比露地增产53.8千克,地膜亩用量为3.5千克左右,投入产出比为1颐(4~6)。2004年江苏省泰兴市宣堡镇郭寨村泰花4号百亩示范方,采用垄作覆膜栽培,平均亩产304.85千克,较垄作露地栽培平均亩产235.64千克亩增荚果69.21千克,增幅为29.37%。

1.地膜覆盖增产的原因

花生应用地膜覆盖增产的原因,主要是使花生的生态环境,即土壤和小气候两方面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从而作用花生的生长发育,使之向高产优质方向发展。

(1)覆膜对花生生态环境的影响花生地膜覆盖具有增温保温、调节土壤水分、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活化土壤微生物、改善田间小气候等作用。

增温保温。据江苏省1981年全省9点次春花生覆膜试验测定,覆膜后土壤温度均高露地,且播种至6月中旬的增温效应大6月中旬以后。在0~20厘米土层内,日均增温效应因土层深度而有差异,4月下旬和5月上旬气温偏低,覆膜比露地5厘米地温日均高3.3益,花生提早出苗6天;出苗至开花覆膜和露地地温相近,开花以后各生育时期覆膜处理均表现出增温效果;全生育期平均5厘米地温比对照高1.5益,10厘米地温高1.6益,生育期缩短5天。一天中增温以中午前后最多,早晨最少。

保墒防涝。地膜覆盖切断了地表水分蒸发,具有明显的保墒作用。据徐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测定,覆膜的土壤水分稳定、保水力强,减少了地面蒸发,全生育期耗水量为207毫米,比露地的减少61.8毫米。同时,由降雨时渗入土壤的雨水少露地,从而具有明显的防涝作用。

改善土壤理化性状。由地膜覆盖能防止雨水直接冲击表土和减少田间中耕作业,使土壤保持疏松状态,因此,覆膜的土壤容重小,孔隙度高。

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释放土壤养分,提高花生对养分的吸收利用率。据测定,覆膜的土壤中,无论是真菌、放线菌以及细菌的菌落数量均高露地,微生物总量增多32郾6%~37郾6%,其中真菌增65郾2%~93郾7%,放线菌增61郾4%~87郾5%,氨化细菌增8郾5%~11郾6%,磷细菌增30%~33郾2%,钾细菌增59郾7%~60郾2%,固氮菌增42郾3%~58郾5%。同时,酶的含量也有所增加,其中蛋白酶增10郾3%,过氧化氢酶增11郾36%,从而加速了土壤中营养物质的分解和转化,使土壤中速效氮、磷、钾等养分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并提高了作物对氮、磷、钾的吸收量。

改善田间小气候。据辽宁省锦州市气象科学研究所在花生生育中期(7月23日)和后期观察,地面至2/3株高处,由覆膜比露地土壤蒸发减少,故株丛间空气相对湿度降低。覆膜土壤表层温度提高,使近地面空气对流加强,株丛间风速增大,可更快补充二氧化碳。覆膜对土壤的保温增温作用,使株丛间气温也受到一定影响,在生育中期每天10时前覆膜的略高露地,11时后覆膜的又略低露地,生育后期则14时前覆膜的略高露地。就株丛间光照而言,生育中期覆膜的花生生长旺盛,透光率低露地;生育后期覆膜的花生生育期提前,透光率好露地。

(2)对花生生长发育的影响由地膜覆盖对生态条件的作用,花生的生长发育在各种有利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发生了如下变化:

出苗早、齐、壮,根瘤形成早、数量多。据江苏省联合试验研究,1981年赣县班庄乡农科站4月22日播种、覆膜的花生5月5日出苗,比露地早3天。东海县花生原种场等4点次试验,覆膜的平均出苗率为92.91%,而露地的只有85.57%。1991年新沂市农业试验站观察,6月18日播种的夏花生,7月13日覆膜,单株根瘤19.2个,比露地增加16.7个,根瘤形成时间比露地提早5天以上。

光合面积大,干物质积累快而多。覆膜花生出叶早,叶龄大,加之肥水适宜,前期叶面积扩展快,高峰值大而持续时间长,从而有利干物质积累。覆膜一开始叶面积就大露地,饱果期叶面积指数也大,因此有利营养体和生殖体的增长,单株干重均领先露地栽培。

生育期缩短,花量增多。覆膜花生由地温高,水肥条件较好,出苗早,叶龄进程提早,生育期缩短。花生由出叶进程加快,花芽分化进程也随之同步加快,因而覆膜花生一般早开花5天,全生育期可缩短7~10天不等。覆膜花生在促进营养生长的同时,也促进了花芽和开花、结荚数量的增加。在徐州地区的覆膜试验中,徐州7101鄄43品种,4月15日播种,5月19日始花,比不覆膜提前7天;开花高峰提前10天;单株总花量143.8朵,比不覆膜的增加16.8朵;有效花136.7朵,比不覆膜的增加64.2朵。

饱果数、百果重、百仁重、出仁率和产量增加。据1981年江苏省9点次试验,覆膜的单株有效果13.08个、饱果8.29个、百仁重72.43克、出仁率71.73%,分别比露地增加1.6个、1.7个、6.7克和3.6个百分点;千克果数540.4个,比露地减少165个。1991年赣县试验,夏花生覆膜的单株有效果10.4个、饱果9.5个、双仁饱果5.4个、百仁重73.4克、出仁率75.5%,分别比露地增加0.2个、2.2个、0.1个、2.7克和3.4个百分点;千克果数694.9个,比露地减少227.3个。

花生品质提高。据测定,鲁花9号夏播覆膜栽培的粗蛋白质含量为25.4%,比露地增加2.1个百分点;17种人体所需氨基酸中,除半胱氨酸比露地减少20.9%外,其余16种氨基酸比露地栽培的增加23.4%~47.2%。由覆膜栽培花生粗蛋白质含量增加,而使粗脂肪含量降低了4.1个百分点,但其油酸与亚油酸比值则高露地栽培,从而提高了花生油的抗氧化性,有利花生食品如花生酱等的加工与贮藏。

2.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花生地膜覆盖栽培根据覆膜花生的生育规律经过多年来的试验和示范,基本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配套技术体系,为夺取覆膜栽培花生高产提供了依据。现将其关键技术介绍如下:(1)选地花生地膜覆盖栽培可通过改善土壤水、气、温等条件,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化,促使耕作层土壤氮、磷、钾、钙等营养元素的有效含量增加。因此,选择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肥力水平高的田块覆膜能更好地发挥其增产效果。

(2)选膜

宽度:以垄宽为依据确定膜宽。一般春播大花生膜宽900~950毫米,春播小花生和夏播花生以800~850毫米为宜。

厚度:以0.005~0.007毫米为宜。亩用量3~4千克。厚度小0.005毫米,增温保湿效果差;大或等0.012毫米,不仅地膜用量大,成本高,而且会影响果针入土结实,降低增产效果。

透光率:要求大或等70%,若小50%,则会影响太阳辐射热的透过和传导。

物理强度:要求强度高、耐老化,其物理强度标准是:

拉伸强度(纵横)大或等100千克/厘米2,直角撕裂(纵横)大或等30千克/厘米2,断裂伸长率(纵横)大或等100%,并在花生封垄后不碎裂。

展铺性好:以覆盖高压聚乙烯与线型聚乙烯或高压聚乙烯与低压聚乙烯共混微膜为宜。不仅成本低、强度高,而且不粘卷、不卷边,膜与地面贴实,无褶皱,展铺性好。

(3)选用花生品种覆膜栽培能提高土壤养分的有效性,促进花生生长发育,从而达到优质高产的要求。因此,选用产量潜力大的优良品种,是充分发挥覆膜栽培优势(结果层地温高、叶面积大、光能利用率高)的有效方法。

春花生:地膜覆盖生育时间长、增温绝对值高,宜选用中熟、大粒、产量潜力大的品种,如海花1号、鲁花11号、中花1号、天府8号等。

夏花生:由受生育期的限制,覆膜后温、光资源不及春花生充足,宜选用早熟或中熟中粒品种,以获得优质高产,如鲁花9号、徐花6号、泰花2号、泰花3号等。

(4)整地及起垄覆膜栽培阻碍了雨水直接进入土壤和地表水分的直接蒸发,因此,土层深厚疏松有利排涝降渍,是覆膜花生高产的前提。春花生地膜覆盖栽培的,年前进行冬季深耕,粘土地每亩压沙3000~5000千克,能够加厚活土层、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产效果明显。据江苏省赣县调查,冬耕25厘米深的,平均亩产288.4千克,比不冬耕的增产8.8%;压沙的亩产423.3千克,比不压沙的增产10.0%。一般花生播前15~20天整地起垄,并坚持竖整畦横起垄,畦宽3~4米,畦沟深30厘米左右,垄距一般单垄40~45厘米,双垄75厘米左右。同时,挖好腰沟、田头沟、梯田埂下沟等,确保明水排得出,暗渍降得下,干旱时灌水方便。

(5)施肥覆膜栽培能保持土壤湿润、疏松、温暖的环境,土壤微生物繁殖快而多,增强了对土壤中营养物质的活化作用,特别是加速了对有机物质的分解转化,从而增加了土壤中有效态营养元素。因此,增施有机肥是覆膜花生高产栽培的基础。据江苏省连云港市试验,每亩施有机肥2000~3000千克,比不施有机肥的增产31.2~46.8千克,增产幅度为13.4%~20.1%。

花生覆膜栽培亩产300千克产量水平时,一般每亩施有机肥2500千克,15鄄15鄄15高浓度复合肥35~40千克,尿素5千克,石膏(碱性土)15~20千克或石灰(酸性土)30~35千克。全部有机肥耕翻前施用,全部复合肥(或各单元化肥)、钙肥起垄前施用。

(6)覆膜覆膜包括机械覆膜和人工覆膜两种,其中机械覆膜可根据垄宽要求调节后进行覆膜、压膜自动完成;人工覆膜则由两人一组共同完成,其中一人在前面将膜卷紧贴垄面并后退放膜,后面一人用长柄窄锹由垄腰取土后连同地膜原位压紧踩实。覆膜时注意边放边拉,边拉边压,拉紧压实,垄腰压土间隔50~60厘米,垄面间隔1米再压一块土,以防风吹膜鼓,影响效果。

(7)播种与破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