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代言情续红楼玉水之缘
1441700000022

第22章 以文会友

对于北静太妃在生日过后没几天就单独请了贾府的姑娘们过府游玩一事,贾府上上下下都异常的兴奋着,就连贾太君都不例外,亲自张罗着给这几个姑娘挑衣裳,选首饰,以期给太妃留下更好的印象。

王夫人过来见贾母,见贾母还在忙碌着,拿着玉簪子左看右看的,似乎有些拿不定主意。

王夫人笑道:“老太太也有些挑花眼了,这里样样都是上好的,她们姐妹们还小呢,有几样别失了咱们府里的面子就行。”

贾母比着手中的玉簪子给王夫人看,说道:“你瞧这枝簪子,多么清脆通透,正和玉儿戴,珍珠,把这簪子给林姑娘送去,让她明日戴着这个去北静王府。”

望着珍珠的背影,王夫人暗想,虽说老太太已经定下了宝钗为孙媳,可心中还是惦记着那丫头,有好东西都不忘给她。这位婆婆做事可真是让人琢磨不透,若是她心中果真如此心疼这外孙,当初又何苦做出那些事来。

贾母仍在挑选着首饰,对王夫人的面色不虞丝毫没有察觉,又道:“这些呀是我当年戴过的,都是好东西,现在有银子也没处买去,你也来瞧瞧,可有喜欢的吗?”

王夫人连忙打起精神来,仔细看着,最好的就是方才那枝玉簪子了,可又被贾母给送了人,剩下的再好,也没心思挑选,大概看了下说道:“都是好的,媳妇也分辨不出来。”

贾母最喜欢王夫人懂的藏拙,不过分的表露自已,选了几样出来说道:“这几样显的贵气些,都是些稀罕物,你收着,别叫凤丫头瞧见,若过了她的眼,可就没你的了。”

话音刚落,只听凤姐的声音传了进来:“老祖宗有什么好东西了,还要瞒着凤儿,一准是百里挑一的。”

一边说着人已经走了进来,贾母看了凤姐心中欢喜,说道:“是我给你太太的,你也要争吗?”

凤姐忙道:“给太太的我哪敢争,我是来问问,明日妹妹们去北静王府,老太太和太太们可同去吗,好先预备轿子。”

王夫人忙道:“只你妹妹们去,备下两辆车就行了。”

凤姐听说连忙答应着,王夫人方才只顾和贾母品评那些首饰,听凤姐提起北静王府的邀请,这才想起此来的目的,连忙说道:“老太太,媳妇想着姑娘们难得能去次王府做客,能不能叫宝钗也去见识见识,前两日偏赶上病了没去成,懊恼的不得了呢。”

贾母不露声色的微微一笑,就知道王夫人是为这事来的,可一直没提起倒让她有了些许疑惑,自然是要让宝钗同去的,宝玉未来的妻子,去见见世面也是好的,想到这里,微笑着说道:“都是亲戚,咱们家还有什么不行的,只是请柬上只有她们几个的名字,这多出来一个……”

王夫人忙道:“这有什么关系,反正是以文会友,宝丫头在这上也是极能的,又是咱家的亲戚,何况将来……王府不会怪罪的。”

“那你就让宝钗也预备下吧,明儿和玉儿她们同去。”

达到了目的,王夫人又说了几句闲话,便拿着贾母为她选的簪子离去,这里贾母对凤姐说道:“虽然不知道王府这么做的原因,可总是件好事,你叫人去王府细细的打听着,看有什么咱们不知道的事情,这总不能是无缘无故的。”

“凤儿明白,这就去安排。”

自从知道朝思暮想的林姑娘就要来王府做客,水溶的心情一直是激动的,反复的想象着见到她时的情景,该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如果贸然上前说话,她是否会觉得自已太过唐突。

或许在她们以文会友的时候,他再假做突然出现更好些,好在其中还有几个自家表妹十分熟悉,大家谈诗论词的,她也不会太过紧张。

水溶走神了!

坐在龙椅上的皇帝水泓自上而下的望着他,很轻易的发现水溶有些魂不守舍的,几个大臣的争执声并没影响到他,他仍然沉浸在自已的思绪之中。

今天的朝会乏味极了,不就是朝臣们催促着立皇后吗,水泓冷笑着望着那些固执己见的老臣们,看他们一个个满脸涨的通红,眼睛圆瞪,互不相让的样子,一点都不像年过花甲之人,好在他已经暗中吩咐了苏启胜,以皇后为帝之伴侣,实为圣上家事为由与他们争辩。

眼光一转已经望向东平王水澈的方向,水澈正望着发呆的水溶,嘴角带着一丝玩味的笑容,他们两个向来不合,这下水澈又有了攻击水溶的办法了。

果不其然,水澈站了出来,阻止了两方人马继续争吵,大声说道:“这样吵来吵去的也没个结果,在这朝堂之上也不成规矩,北静王一向最有谋略,说说吧,你是个什么意见?”

这句话说的声音极大,水溶倒是听的清楚,只是他们方才吵了什么却不得解,眼瞅着就尴尬在这朝堂之上,站在身侧的西宁王水泽往他这边靠了下,低声说道:“老调重谈,还是立后的事。”

原来是这个,水溶放下了心,这两年间国富民强,边疆又无战事,这些老臣们便常常上奏折催促皇上尽快立后,水溶的目光挨个的扫过去,左右两派分的清楚,那些个有花白胡子的,大多数家里都有小女儿或者孙女正在合适的年龄上,眼睛都盯着皇后这个位置呢。

面对着老臣们的热切目光,水溶清了清嗓子,说道:“立后乃是国之根本,根本不可动摇。”

几位老臣伸手捋了下花白的胡子,对水溶的回答非常满意,不料水溶话锋一转,又道:“不过溶以为,皇上立后不仅仅是国事,也是家事,即是家事,自然要以皇上的愿望为基准,各位也都知道,先皇曾留了话,皇上的太子必将出自民间,皇上迟迟不立后,也是遵从先皇的遗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