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打开心灵的锁
14410800000032

第32章 岁月留痕(2)

唐文宗是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在唐朝中期政绩突出。他不愿意沾染过多的不良习气,更不愿意沽名钓誉,通过简化礼仪来表明自己比已故君主的高明之处。如果刻意去进行改革,就应该落到实处,不要对繁杂琐事大动干戈,唐文宗对待相扑手的方法就是如此;同样,他对优伶的谄媚也采取了有一点反讽意味的方法,巧妙地打发了这类无聊小事。如果唐文宗采用的方法太严厉,不但会让随从很难做事,自己的生活也会受影响,毕竟这类琐事不适合运用纯粹的行政方法。话说回来,领导者也是人,也有人的七情六欲,不可能像苦行僧那样,于娱乐之事一点不沾。适当地享受一些娱乐,可以调整节奏,松弛紧张的神经,不应随意否定。

感悟:

牛刀割鸡,徒费力气,对付琐事的烦扰也是一样,应该有所超脱。

13.宋太宗大量

北宋太宗赵光义时,孔守正任殿前都虞候,一天,侍臣们陪太宗在北园宴饮,孔守正喝得酩酊大醉,与殿前指挥使****在太宗面前各论自己的战功,争执起来,很失礼仪。侍臣们请求把他们交给有关官员去问罪,太宗没有答应。第二天,他两个一同到金銮殿上请罪,太宗说:“朕昨天也喝得大醉,迷迷糊糊不再记得有过什么事。”

为大任者尤其忌讳缺乏大局观,目光短浅,对琐事寻根问底。如果把无伤大雅的微小过失也要记在心上,非要大做文章,加以严惩,就显得有些小家子气了。而犯错的本来就懊悔不已,又遭到不公正的待遇,难免会有怨恨之心。无心之失,不如大人大量,不要一般计较,而是许以恩惠,不予追究,才能收买人心,提高声誉。

与宋太宗一样,历史上不少贤达对于此类事件都不会追究。道理很简单,属下如果真的是对立的想法,何必要暴露呢?酒醉的话,未必能当真,如果抓住不放,把自己降低到醉汉的水平,不识大局,何以服人?而为大任者缺乏宽宏度量,是非常致命的缺陷。施以恩惠,不但可以得人心,也是善待自己,体贴他人的做法。

感悟:

宽容是每个人都应有的气量。

14.徐敬业抚贼

唐高宗李治时,蛮族人聚集进行抢劫,官军前去讨伐失利,于是委任徐敬业为刺史前往处理。当地州衙派军队到城外迎接他,徐敬业让他们全部返回城去,自己一个人骑着马到了州府。贼寇听说新刺史来了,全部加强戒备以对付讨伐。徐敬业到州上任后,对此一句也没有问过,把其他事处理完毕,才说:“贼寇们都在何处?”州吏回答说:“都在南岸。”于是徐敬业就带着一两个佐吏随从着渡河而往。大家见他如此行动,很是担心惊愕。贼寇们起初手持兵刀观望,见徐敬业所乘船中没有别的人,于是撤回,闭上营门隐藏起来。徐敬业上岸后,径直走进营内去,告诫他们:“国家知道你们不过是被贪官污吏所害,并没有其他罪恶。你们都回家种地吧,走得晚的就要被官府当贼盗处理了!”徐敬业只是把他们的首领叫到面前,责备他何不早向官军投降,让人把他打了几十杖送走了,从此全州境内秩序井然。

唐代人才辈出,以唐太宗李世民为例,就果敢勇毅,胆识过人,有英雄气概。徐敬业离李世民的时代不远,也表现出遇事不惊、从容自若的风度。徐敬业对政治现实有深入的了解,明白百姓若非逼不得已,是不会作乱的,既然如此,就没有必要害怕,应该抓住机会,将他们转化。深入敌营,需要的是超人的勇气和镇定,正如班超所云“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那样的非凡气概,这些都是常人难以想像的,也正是这样的气质使徐敬业能够成为领袖人物。有这样的胆识,贼寇自然心服,毕竟他们很少见过世面,也惧怕朝廷的威严。应该指出,徐敬业此举绝非鲁莽用事,而是早有准备,洞悉并抓住了对方的弱点,一举击破。

感悟:

成大事者如果具备气定神闲的心态,就已经为面对将来的大风大浪准备好了一叶扁舟。

15.李德裕平谣言

唐敬宗宝历年间,亳州一带传说出产圣水,有病的人喝了以后立即痊愈。于是从洛阳到长江以北几十个郡的人,争相捐钱取水,亳州人获利上千万钱。消息不断传递,就像真的一样。当时李德裕在浙西任职,他叫人在市集上用锅盛上圣水。放五斤猪肉进去煮。宣言道:“如果真是圣水,猪肉就应该没有任何变化。不久之后,肉煮熟了。从此人心稍微安定一些,妖言也就在不久以后平息了。

谣言生事,在中国历史上时常出现,往往造成规模不小的震荡。美国汉学家孔飞力写过一本《叫魂》,就是取材于乾隆时期的真实历史事件,此事牵动了整个国家机构,波及华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这类事件,与中国历史的独特架构有关,因为中国传统上官民划分很严格,百姓基本上处于自治之中,但是又极其缺乏教育资源,人格单一,比较容易受谣言的影响。遇到这种事件,最忌讳兴师动众,使用强权弹压,《叫魂》中乾隆帝就是这样主导了一幕闹剧。李德裕很镇定,认识到此类事件只是针对民众的心理层面,所以无须大功干戈,只要消除民众心中的迷惑,用科学的方法来证伪,谣言就会不攻白破。

李德裕的手法中,值得我们推敲的是如何利用公共政策解决特殊问题。谣言生事属于“私”的范畴,最好的方法是将问题摆到台面上,用正常的方法解决。这样处理,所耗费的人力和物力是比较合算的。相反,如果换一种手法,很可能会乱上添乱,耗费很大不说,收效也无法令人满意。

感悟:

统筹全局者忌讳自乱阵脚,处理紧急事务尽可能运用正常的手段。

16.秦桧装糊涂

秦桧把持朝政的时候,各地进贡朝廷的贡品,都要先送入相府,然后呈送宫中。有一天,秦桧的妻子王夫人进内宫拜谒,显仁太后抱怨道:“最近很少看到大尾的子鱼。”王夫人应答道:“臣妾家里有,应当进献一百条。”王夫人回到相府后,把这事告诉秦桧,秦桧责怪她说错话。第二天,秦桧叫人准备一百条腌青鱼进献宫中。显仁太后拍手笑道:“我就知道这婆子没有见过世面,果真如此!”

作为中国历史上名声最大的奸臣之一,秦桧的谋略应该说已经登峰造极。秦桧曾经被金国俘虏,后来回南宋做内应,居然能够重新赢得宋高宗的信任,本事自然了得。在这一则故事里,秦桧的妻子确实比较愚蠢,无意中在皇太后面前泄露了自家贪赃枉法的秘密,又答应进献一百尾子鱼,势成骑虎,弄得去也不好,不去也不行,难以处理。秦桧善于揣摩心理,明白皇太后的思维也比较简单,没有自作聪明去遮掩了事,而是顺着这条路子,将错就错,正好迎合了皇太后的想法,也替自己洗脱了嫌疑。

感悟:

老奸巨滑的秦桧将计就计,不仅没有暴露自己的财富和贪污行径,反而讨好了皇太后。

17.武则天海量

骆宾王在徐敬业手下时,为他起草了讨伐武后罪状的檄文。檄文传到朝廷后,武后一边读一边嘻嘻地笑,一副十分不屑的样子。直到“一杯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指唐高宗刚刚下葬,而他的太子已经被废)的时候,才猛然吃惊道:“这是谁写的?”有人报告说是骆宾王所为。武后叹道:“宰相怎么能埋没这个人才!”

骆宾王是唐代著名诗人,才华出众,传说在徐敬业兵败之后削发为僧,诗人宋之问路过浙江,想写涛描述钱塘江潮的壮观景色,但是有一联总写不好,一位老僧指点道:“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有此两句整首诗犹如画龙点睛,境界非凡,后来宋之问才听说那位老僧是骆宾王。武则天虽然私人生活上被人诟病甚多,但是爱惜人才,知人善用,眼光相当独到,所提拔的狄仁杰等人,都是首屈一指的杰出人才。因此,武则天读到骆宾王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语句时,不由得激发渴求人才的欲望,有如此的感慨。如果不是因为骆宾王下落不明,武则天任用他的可能性是很大的。这样的优秀人才,即使曾经与己身做对,也要想办法拉拢他们为自己效力,表现出领导者不同凡响之处,不以恩怨论人,惟才是用。正所谓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愁,领导者有什么理由不能放下私人恩怨呢?如果现代的领导者能够有如此境界,要收服人才应该不是难事,心胸宽广,人才自然愿意在麾下效命。

感悟: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对待曾经敌对过自己的人也应该有如此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