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如何表扬,孩子更努力;怎样批评,孩子更爱听
14400200000016

第16章 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是对孩子最好的“表扬”(2)

我学习了周校长“大踏步前进和大踏步后退”的辅导方法后,进行了实践。孩子的暑假作业中出现了关于正方体和长方体方面的题目(这是六年级的内容),我先卖了个关子:“等六年级再说吧!”—其实这道题的解法,用20分钟就能掌握。孩子一听,兴趣来了,说:“妈妈你不是常说笨鸟先飞吗?我就当回笨鸟吧。”我拿出两个药盒子,先教她认识长、宽、高,再从实物中找出了它们各自的特点和共同点。女儿认真地看,总结出了正方体是长方体的特殊形态,接着轻松地说出了求长(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公式。我把参考书(这类书,我家太滥了,让人看了心烦)一摊,上面明确标明了课时,而且她总结出来的定理和教科书的内容仅仅在文字上有些出入。这次成功使她大受鼓舞,我也从中得到了启发,又教她分数的乘法,没按书上的方法一步步教,而是让真分数相乘、带分数相乘、乘法交换律与结合律、分数的性质等在一道题中出现,使她脑子跟我走,激发她的兴趣。如果把以前学到的知识熟练地运用起来,再复杂再难的题也好做多了。对好多复杂的题,孩子用20多分钟全部搞懂,没打持久战。我翻开《数学教案》,上面明明写着“十六课时”,当时孩子信心大增,说:“太有意思了,真好玩!”

她缠着我出题,我出了三题和她一起做,在做的过程中,我有意把容易错的地方做错,结果我错两题,她错一题。再找错的原因,我分析她错的原因是粗心,阿拉伯数字写得不清楚,导致结果错了。她找出了我多处错误,并用以前学过的定理、定律来“说服”我认错。我和孩子现在轻松、愉快地学习和复习,我坚信只要我不灰心,坚持下去,即使短期内看不到明显的成绩,奇迹终究会出现,我相信“赏识—成功”的威

力,更相信孩子的能力。

除了对孩子采取赏识教育外,在家庭其他成员中以赏识的心态待人处事,也有成效。孩子的父亲和我自小生活的环境和经历、教育程度都不同,所以我对他指责多、怨恨多,在对孩子的教育上我们分歧更多,以前不是唇枪舌剑斗得不分胜负,就是冷战十天半个月“老死不相往来”。现在我改变了对他的态度。我上班地点离家较远,早出晚归,家务、孩子全部交给他,他本人还要上班,也够难为他了。我站在平等的立场来为他多想想,平时十分吝啬的“谢谢”“我来干,你休息一会儿”常常挂在我嘴上,绷紧的脸上也有了笑容。孩子也唱道:“只要妈妈露笑脸,露呀露笑脸,地上花儿齐开放,齐呀齐开放。”

[来信分析]

这是一位家长运用赏识教育取得相当成效的一点心得体会。孩子是单纯的、善良的、宽容的,一旦母亲不再用以前那种粗暴的教育方法,以前的一切怨和恨就都消失了,而孩子在真正的爱和宽容中所表现出来的又往往令家长惊喜。因此我们说,孩子不怕打骂、指责、羞辱,孩子最怕的是感动。家长要改变孩子,最好的方法是让孩子感动。该案例中所运用的“大踏步前进和大踏步后退”的方法,在实际运用中要因孩子而异。

另外,这位家长还提到了赏识的延伸问题。赏识不仅仅适用于孩子,对家人、邻里、同事也同样有效。只要怀着一颗赏识的心,就能永保自己愉悦的心情,而这种好心情无疑会在对孩子的教育中起到极好的作用。

[家长来信]

他不是个没思想的孩子,他也曾天真活泼,好学上进,而且好奇心特强,特富于想象力。他说过“将来我要到土星上开发科技,我要制造无污染的汽车、飞机,还要制造出不用橡胶的轮胎”,等等。他特爱看《科技苑》等科技专栏的电视节目,但是为什么上课就是注意力集中不起来呢?

他最近很反常,每次放学回来见到我总是叹气,有一次突然说出了一句十分可怕的话:“做好事也说我不好,反正好坏都是我不好。老师都骂我,说我真笨,同学也这样骂,回到家你们也骂我,我活得太累了,真不如死了好……”才八岁的孩子,背着这样重的包袱,而且有这种(死的)念头,这是多么可怕啊!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最近他表现更糟了,不能完成课堂作业,也不认真写字。老师打电话给我,同学送他回家带来老师的口信,反映的情况无非就是孩子上课不动脑子,不做课堂作业,课上玩铅笔、橡皮,等等。我急得哭了,对他说:“孩子,你不小了,道理你都懂,说起来一套一套的,我不管你了,你自己看着办吧。”他看我哭得很伤心,紧紧地抱着我一边哭一边说:“妈妈,你打我吧,骂我吧,你不要不管我,你不要哭了。”从这些方面看,他并不是不懂事,还很老实,在学校不管做错了什么事,回家都老实对我讲。尽管老师、同学都歧视他,目前看来,他还没有到厌学的程度。只要我叫他不要上学了,他就会哭,要求我让他上学,打他、骂他都行,就是不能不让他上学。

在学校里好多课外活动老师都不让他参加,如美术班等。体育老师不准他参加体育运动,叫他回教室补作业。周校长,我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老师叫我带他到医院检查是否有多动症,我带他去了,做智商检查是105分。老医生(专家)和他谈话,他思维敏捷,谈吐非常有条理,而且能为自己总结出优点和缺点。药也服用了半年,但情况仍未见好转,反而越来越退步。据老师说,孩子上课还是动个不歇,有时又说孩子课上发呆,叫他一声,他会吓一跳。到底怎么回事,我真搞不清了,现在老师还是叫我带他到医院去看病。

[来信分析]

一个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能有多大呢?

一个八岁的孩子竟然说自己“活得太累了,真不如死了好”。

这的确是可怕的。

在分数定终生的时代里,许多孩子的人生是悲剧。他们的悲剧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从第一次考试失误开始,引发了老师无休止的批评和同学的歧视、家长的指责。可怜的孩子像狂风暴雨中在大海上漂荡的一只小船一样,没有一个港湾愿意接受它。

孩子的孤独与无助是说不出口的,而正是这说不出口的孤独与无助能在无形中摧毁一个人的生命。

优秀的父母,他们永远都会接纳自己的孩子,比如当年爱因斯坦的父母。在学校,爱因斯坦是个不受老师欢迎的孩子,而父母却小心呵护爱因斯坦的心灵,促使爱因斯坦爱上了科学,最终成了科学巨人。

有的家长甚至不具备做港湾的资格,因为他们自己更脆弱,脆弱到用眼泪逼孩子发愤进取,而父母的眼泪在孩子心里引起的又是一种迷茫。对于已想到“死”的孩子来说,帮助他绝不能从学习入手,而是要关注、呵护孩子的心。正如一棵大树,树干坏了,树枝是无法存活的。

[家长来信]

我也是一位老师,刚刚送走一个初三毕业班。我也是一位班主任,在教学中,对又捣蛋又成绩差的学生我也用过赏识的方法,当时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可是我作为一个妈妈,却对自己的孩子没办法。我这个孩子从会走路开始就淘气,一岁半就把鸡蛋摔在地上,一连几次,最后气得我把他按在地上让他把鸡蛋吃掉。为了改正他好动的坏毛病,我打过他无数次,可他总是不改,一会儿就忘。

去年他上小学一年级。平时他特别不自觉,别的同学都放学了,只剩下他自己,可他还是不着急,一边玩,一边写作业,弄得老师都没法子。他也不是不会,给他讲他还是听得明白。今年春天这一学期,由于我带毕业班,所以事多,对他管得不够,成绩一下子下来了,由去年的80分降到四五十分,气得他爸爸经常打他。有时我问他:“儿子,你考这么少,你着急吗?”“我不着急。”“丢脸吗?”“不丢脸。”“那爸爸妈妈呢?”“你们丢脸、着急。”

我读了关于你的故事,我和他爸爸也曾静下心来尝试过,可不行。比如,我知道他有个凡事都要问为什么的毛病,有时把你问得无法回答。我针对他的这个特点,引导他把精力用在学习上,可是一到学习上就完了。

再有我这个孩子有个好动的毛病,他爸爸说他得了多动症。他的这个毛病使我们都不敢让他出去跟别人玩,怕别人烦,怕别人找到家里孩子吃“软”不吃“硬”来。真是……有时他淘气,气得我都想把他打死,可打了他,我自己心疼得掉泪。因为他特别胆小,挨打、挨骂时都傻呆呆的,看起来像是很害怕,可过不了五分钟又忘了。并且他还有一个毛病是不能玩的东西也玩,不能说的话也说,气得我喊他“纯粹的二百五”。看到了吧!就是这样一个孩子,我作为一个教师,却连自己的孩子都管不好。我真不知道,为什么自己的孩子比自己的任何一个学生的素质都差。周弘老师,你告诉我,作为一个妈妈,我该怎么办?

[来信分析]

我见过好多做老师的家长,看学生全是欣赏的目光,一旦转向自己的孩子,马上就苛刻起来,标准在不知不觉中升了几级。

孩子淘气,往往是家长使然。比如说,孩子一岁半时将鸡蛋摔在地上,最初孩子可能是出于好奇,想看看鸡蛋硬不硬,结果妈妈不分青红皂白,一顿责骂。一岁半的小孩正处于自我意识形成时期,他要表现自己,妈妈越压他越要做。糟糕的是,这位母亲甚至把儿子按在地上让他把鸡蛋吃掉,这种恶劣的做法无疑早早在孩子心中种下了逆反的种子。至于长大后不听话,对家长的引导反感就可想而知了。

几岁大的孩子的注意力本身就不容易集中,自然会不适应课堂教学,父母不给予理解和帮助,反而指责,反向强化了孩子的行为。

调皮的孩子往往是聪明的孩子,创造力、生命力比较旺盛的孩子。对这种孩子,家长越压,反抗力度就越强,就好像弹簧。

[家长来信]

我和我爱人都是粉碎“四人帮”后的第一届大学生。我从小家庭环境尚可,出身于干部家庭。我爱人身世较苦,三岁就没了父亲,是母亲千辛万苦带大了他们兄妹仨。“文革”开始时,我们两个人刚上五六年级,接着停课闹革命、武斗、学工、学农。我15岁就去当兵了,我爱人全家被下放苏北,我们的学历充其量只有小学文化水平。1977年恢复高考,我在55所报名参加高考的二三十人中,是被录取的两人之一。我爱人所在乡里也只有三人考上。我上南航,他上徐医,因为我们底子薄,学习上的困难可想而知。我记得入学时26个英文字母我是一个不识,毕业时成绩单上几乎全是5分。现在回想,自己都不知道当初是怎么过来的。

我们过了30岁才结婚,一年后,生下了一个九斤重的大胖宝贝儿子。我爱人的高兴劲儿就甭提了,孩子是他的唯一,他对这个孩子倾注了所有的爱(他经常在我面前提到没有父亲的孩子的内心痛苦)。从牙牙学语、学走路到扛着儿子逛公园、给孩子讲故事……在我记忆中,在孩子的幼儿、童年、少年时代,他从来没有大声训斥过,更不要说打儿子一下了,舍不得呀!家里买了什么好吃的,最后全一股脑儿进了儿子的肚子,他总是笑眯眯地看着孩子吃。所以现在孩子大了,吃什么好东西,有时还会给我留一点,夹给我吃,可从来不会想到给他爸爸吃。从儿子三岁半开始,我们就送儿子到北京东路小学的艺术班学画画、拉手风琴,这些几乎占去了我们所有的业余时间。真的,那时的周是谁造就孩子的双重人格末,我累得只觉得骨头都像散了架。但是,看到每次画完画,老师总是对儿子赞不绝口,夸他的创意好,画得与众不同,说他是艺校的高材生,看儿子又那么喜欢画,我就一直这么坚持下来了。记得最后一位教儿子画画的是南艺的研究生,对儿子也十分欣赏,国画、水彩画都是他教的。我们乘机给儿子灌输当建筑师的思想,弄了许多古代、现代的建筑照片、画报让他仿,培养他的兴趣。拉手风琴也是这样,从8贝司到96贝司,我背着琴,驮着儿子,寒冬酷暑、风里雨中,来来去去就是六年,搞得五音不全的我,居然也搞懂了G、E……大调,右手演奏、左手伴奏也能听得个八九不离十。我坚信拉手风琴能开发孩子的左右大脑,对将来的学习一定有益。

挖掘孩子的数学才能是在他读四年级的时候(那时他爸爸已到上海工作两年有余),我让他上了玄武奥校。尽管他那时非常贪玩,学得并不认真,可每学期末的考试都名列前茅。奥数老师每堂课都会把他叫到黑板前去做题,他也喜欢不停地提问,老师一下子就喜欢上他了,老说他是奥校的高材生。

问题是他在瑞金北村小学的语文、数学并不突出,还常常闯祸,偶尔我还会被老师叫去“教训”一番。加之儿子的嘴巴不是很讨人喜欢,老师对他的评语仅限一般。我真觉得很奇怪。他在外面学了三样东西,每一样都很出色,任课老师也赞不绝口,可在学校老师的眼中他很一般。一直到六年级,班上的数学老师换了,新老师逐渐发现我儿子的解题思路特别清晰。同样的一道题,别人要七八步才能解完,儿子两三步搞定,而且他的解题方法常常要多看几次才能明白。所以,在六年级的课上、班会上、家长会上,这位老师一次次地说:“全班同学都要学袁欢(儿子的名字)爱动脑子,要学袁欢的解题思路。”这无疑给孩子注了一剂兴奋剂。他六年级的数学考试几乎全是满分。我一向以为是“差生”的儿子,居然在六年级当上了“三好”学生。现在回想起来,是这位老师发现了我儿子的潜能。她欣赏孩子,并让他发挥了潜在的能力。那时我们东屯是不能上一中的。每年小升初时,一中都是用搞文艺班的形式招一些东屯聪慧的孩子,这有些类似外语学校的招生。这位老师在许多场合都直言不讳地说:“我们班上只有袁欢能考上。”结果被她言中。袁欢在东屯“艺术”考初中,数学是第一名。我们55所那年有20多个职工子女去考,只有袁欢被录取。我们夫妻的心情真的很不平静。特别是他爸爸,发誓要好好培养这个孩子。毕竟,一中的初中是南京最好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