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家长听完我的报告后,谈他们的感受特别有意思:家长听报告前以为是学两招来对付孩子的,听完后才恍然大悟,原来是对付自己的。赏识教育是针对家长自身的,是一种心态教育。当代父母太迷信方法,而忽略了方向;人生如开车一样,最怕找不到方向。方向迷失后,技巧越高,方法越多,离目标反而越远。
为什么学说话、学走路时,孩子个个好,好得让父母都不好意思呢?因为那时的父母都不怕孩子失败,甚至不怕到坚信“贵人语迟”的状态。那时的父母没有丝毫恐惧感,都是天然的教育大师。他们对孩子的缺点和失败,没有丝毫功利心态,而是一种“花苞心态”—承认差异,允许失败。无数事实让我们发现:态度才是最好的方法,一通百通的方法。
教育孩子,说到底,不是教育问题,而是态度问题;态度一变,问题不见;态度一变,方法无限;态度彻底改变,奇迹定会出现。我—一个普通聋童的父亲,在陪伴女儿成长的过程中,彻底改变了对孩子、对生活、对生命的态度,把我那三岁半时还一个字都不会说,震耳雷声都听不见的女儿周婷婷培养成了中国第一个聋人少年大学生。我提出的教育理念被引入健全儿童的教育实践后,让许许多多所谓“差生”、“后进生”的命运产生了飞跃的变化。
经过30多年的生命体验,我总结出“赏识教育第五代家庭教育模式”,即“全纳思维式”。它绝不是一种简单的教育方法,而是一种和谐社会的人生态度与思维方式。它注重自我成长,提倡“瞬间转念”,凡事往好处想,以克服心中的阴影,塑造健全人格。
既然赏识教育重在心态,那么操作方法意义何在呢?
有这么一个故事:五祖弘忍年事已高,为了挑选衣钵传人,他要求寺庙里的和尚各作一段偈语,以考察每个人的悟性。大弟子神秀作偈为:“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在寺中做杂役的小和尚惠能,听人读了神秀的偈语,感觉不妥。他不识字,于是请人代笔在墙壁上写下另一段偈语: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弘忍看见了惠能的偈语,高兴得不得了,就把衣钵传给了惠能。
在这个故事中,神秀和惠能究竟谁对谁错呢?其实他们都是对的,只不过他们对佛法的理解,侧重点不同: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说的是态度—指明了方向;
“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说的是方法—注重的是过程。
“态度是妈,方法是宝”,好的理念有了具体的操作方法才能从天落地。
赏识教育认为态度是教育的根本,同时也不否认方法技巧的作用。
其实,赏识教育的操作方法似无似有。说它无,就好比俗话说的十娘九子,孩子各有天性,不能把教育婷婷的方法完全照搬到其他孩子身上,只有家长的心态调整到一定的水平时,方法才会自然地显露出来;说它有,是指从大量的实践活动中可以总结出规律性的方法,让家长结合自己孩子的情况,加以发挥和灵活运用。
为了帮助家长们尽快成长,我精选了多年来大量的家访、咨询和家长来信资料中的典型事件,从中提炼、总结出一套具有赏识教育特色的操作方法。其特点:让家长一听就懂,一学就会,一用就灵,给家长和孩子以切实的帮助;突出实用性,书中的案例、问题和咨询全部来源于现实生活,都是切身的体会;具有科学性,结合了心理学、教育学的观点和内容,既通俗易懂,又增加了深度。
比如,赏识教育不是一味地表扬加鼓励。在操作时分四个层面:赏识孩子的行为结果,以强化孩子的行为;赏识孩子的行为过程,以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学习动机;创造环境,以指明孩子的发展方向;适当提醒,增强孩子的心理体验,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
本书是《父母会赏识,孩子最优秀》一书的姊妹篇,形成赏识教育思想观点和操作方法的完整体系。
种庄稼,光靠爱,不行,只有懂才有好收成;教孩子,仅有爱,不够,只有懂才有好未来。我希望,通过学习本书中的具体操作方法,家长们能够真正理解什么是智慧的爱,给孩子一个生命成长的春天。
赏识老爸 周 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