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人做事的学问
14396000000003

第3章 掌握做人做事的黄金法则(2)

李嘉诚曾经帮助包玉刚收购了九龙仓,又击败置地购得中区新地工,但是并未因此与纽璧坚、凯瑟克结为冤家。一场博奕之后,大家握手言欢,联手发展地产项目。李嘉诚相信:“人要去求生意会比较难,而让生意跑来找自己,做起来就比较容易。”所以,他在商业竞争中非常注意加强与对方合作,充分照顾到对方的利益。于是,他和生意场上的许多人结成了合作伙伴、打成一片,创造了“只有对手而没有敌人”的奇迹。

—个人的财富再多、地位再高,也要放下身价与大家搞好关系、打成—片。做人的时候,善于合作、保持微笑、不搞小圈子,才能融入大家庭:做事的时候,顾及对方利益、学会换位思考、懂得合作共赢,才能尽得人心。

5.投其所好,深入人心

不贪钱者众,一无所好者寡。——俗语

有一次,美国大思想家爱默生和儿子想要把牛牵到棚里,两人用尽了力气,始终没有成功。这时,女佣走过来,她拿起一些草喂牛,然后引导它顺利进了牛棚,两个大男人站在一旁惊得目瞪口呆。

人们常常说“人心叵测”、“事事难料”,但是,如果善于投其所好,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耐克公司是一家专业的男性运动用品企业,因为从传统的广告中观众看到的都是充满雄性气息的粗犷广告。为了提升销售业绩,耐克公司准备进军女性运动品消费领域。关键是,如何打开局面,让自己的产品深入人心呢?

市场营销人员制定了“行销沟通”的策略,从“创建女性购物环境”人手,让女性消费者“买账”。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新港海岸时尚岛,耐克公司开设了第一家女性体育朋品广场。走进那里,你会看到蓝色和白色的灯光照在深色的木地板上,摆设看起来更像是家庭里的家具,而不是呆板的展架,旁边还装饰有白色的兰花。这一投其所好的设计,让女性朋友获得了欢悦、舒适的购物消费体验,大获成功。

大干世界,芸芸众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交朋友的时候,主动了解对方的兴趣爱好,能早日真心换真情;恋爱的时候,知道对方的偏好,才能有的放矢,抱得美人归;求人办事的时候,知道对方的喜好,才能把力气用在刀刃上,一击成功。

震惊全国的厦门赖昌星集团特大走私案,规模之大、涉及面之广,触目惊心。为什么许多人都栽在一个只有小学文化水平的奸商手里?赖昌星—语道破天机:“我不怕当官的,就怕当官的没有爱好。”正是由于他善于“投其所好”,所以一些人在“糖衣炮弹”的攻击中倒下了。

“投其所好”作为一种策略,本身并不含贬义。关键看什么人将这一策略用于什么地方。坏人用它干坏事.好人用它为民造福,关键看你的作为。

6.荣辱与共,天下归心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战国策》

患难时刻见真情,享受寓贵的时候,大家称兄道弟,不足以反映出人心的真假;只有在危难的关头同仇敌忾,才能真正实现天下归心的目标。

《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刘备被曹操打得大败,但他不听众将的劝说,冒着被曹操追上的危险,扶老携幼带着全城的百姓出逃,甚至看着百姓落难的痛苦情景时,还惭愧得掉下了眼泪。刘备吃了败仗,但是他不丢弃百姓,而是和大家荣辱与共,所以赢得了人心。

大臣李绩晚年得了暴病,医方上说需要用“龙须灰”做药引。李世民得知这种情况,就剪掉自己的胡须,然后和药。李绩被感动得“顿首见血,泣以恳谢”。贞观末年,唐朝发动对外战争,大将李思摩在作战巾被敌人的弩箭射中,李世民亲自为他吮伤口的血,身边的将士看到这种情形大为感动,一时间士气大振。

《贞观政要》记载了李世民的一段话:“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举其身,犹割股以唤腹,腹饱而身毙。”对待大臣、部下、百姓,李世民都注意和大家同呼吸、共命运,因此赢得了众人的拥戴,建立了强盛的帝国。

中国有句古语:“得人心者得天下”。这句话在历史和现实中一直透着智慧的光芒。与人交往过程中,对方遇到困难要伸出援助之手,而不能躲得远远的:做事的时候,出现意外情况要共同承担、走出困境,才能赢得信赖,为日后继续合作打下基础。

三、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做人要低调谦虚,做事要高调、要有信心,事情做好了,做人水平才能上一个新台阶。低调做人不是“懦弱”,不是什么事情都退在后面,自己的利益被别人剥夺强占也不发任何声音;而是说,做人不要太招摇,不要有点小本事就拿出来显摆,以平和、平等的心态为人处世才能处理好各种关系。高调做事,不是喊着口号让人知道你要做什么,而是对自己所做的事情要看透,把握根源和关键,以一种很高很专业的姿态去做,最后取得圆满的结果。

1.不耻下问,博采众议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三人行,必有我师。”人与人之间利益交织、利害难辨,需要我们多征询他人的意见,才能处理好各种关系;身边各种事情复杂多变,需要我们多向有经验的人请教,才能实现预期目标。

刘备放下架子三顾茅庐,向诸葛亮虚心清教,换来的足问鼎天下的大计;秦穆公不以贫高作为选才标准,向百里奚征求治国的道理,实现了富国强兵……不耻下问,才能博采众议,增长自己的见识,做出正确决策、成就人事。

一位刚毕业的大学生到一家医院工作,他给人看病时很热心,也很认真,总是详细地询问病情,一时拿不准的,就想一会儿,或者翻翻书。然而,其他医生都看不起他,认为他没水平。这个年轻人丝毫小气馁,仍旧虚心学习,向周围的同事请教。几年以后,他凭借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出色的业务水平成为医师,把同龄人甩得远远的。

小耻下问,是为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得到他人的经验,对个人成长有百利而无一害。但是,许多人碍于面子,不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丧失的是宝贵的发展机遇。“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了解周围的环境,怎么能把事情办好呢?

杰克·韦尔奇非常注意组织信息的获取,除了与股东和董事长保持经常联络外,他还十分注意了解下属,特别足基层员工的具体情况。尤论是在休息室里,在走廊中,还足在每一次公司会议上,韦尔奇都会对所见到的公司员工进行考察,了解大家的工作状况。做为一个领导人,如果不能放下架子到基层考察、把握一线的状况,想要制定科学决策将足难以想象的。

史书记载,韩信在消灭赵国军队之后,曾经拜敌方的参谋李左车担任军师,向他询问有关作战计划的意见。李左车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虽然是个智者,但在一千次的谋略中也会有一次失误:虽然是个愚者,只要在一千次里有一次千得很漂亮,就不能完全瞧不起他。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做人做事,不能忽视“愚者的一得”。任何人的见解,都会有其独到之处。对那些平凡的人、身份低微的人,一开始就轻视他们,是很愚蠢的。我们要谦虚一些,放下架子多向别人请教,才能避免“聪明反被聪明误”。

2.谦虚谨慎,脚踏实地

君子盛德,容貌若愚。——老子

《庄子》里记载这样一个故事:宋国一位叫曹商的人替宋王出使秦国。临走的时候,宋王给了曹商几辆车马,完成任务后又加倍赏给他一百辆车马。曹商喜出望外,得意地对庄子说:“在简陋的胡同里过穷苦的日子,这不是我喜欢做的事情。游说大国君主,让他们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从而得到他们的奖赏,这才是我最拿手的东西。”

生活中不乏像曹商这样得志后骄狂的小人。他们骄傲自大,不懂得谦虚为人、脚踏实地做事,很难得到他人的尊重与信任的,一不留神就人仰马翻。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的这种例子比比皆是。

《三国演义》中,曹操和刘备争夺汉中。面对蜀军的强大攻势,曹操一时难以取胜,进退两难。一天晚上,厨师送来鸡汤。看到碗底的鸡肋,曹操深有感触。恰巧,夏侯敦前来征询夜间的号令,曹操随口说:“鸡肋!鸡肋!”就这样,夏侯敦把“鸡肋”做为号令传了出去。

行军主簿杨修听到号令以后,叫随行军士收拾行装,准备归程。夏侯敦非常吃惊,急忙询问其中的缘由。杨修解释说:“鸡肋者,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无益,来日魏王必班师矣。”夏侯敦听了也很信服,于是命令大家打点行李。曹操闻讯后勃然大怒,斥责杨修造谣惑众,扰乱军心,把他杀掉了。

杨修思维敏捷、聪明能干,但是他小懂得谦虚为人,不能脚踏实地做事,最后落得丧命的惨败结局。“谦受益,满招损”,每个人无论身居何位、取得了怎样的成绩,都应该保持一种谦逊的心态,学会谨慎行事。

“自谦则人愈服,自夸则人必疑。”在一个激烈竞争的环境里,任何领域和行业都人才济济,大家都有自己的看家本领。与人交往、处理各种事务要仔细获取各方的信息,而不能肆意夸耀、人前卖弄,否则只能是井底之蛙,使自己成为他人的笑柄。

老子曾经告诫人们:“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这句话的大意是:一个人不自我表现,反而显得与众不同:一个不自以为是的人,会超出众人:一个不自夸的人会赢得成功:一个不自负的人会不断进步。

3.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每个人都存在着深刻的“自我”意识,并且具有一定的“虚荣心”——表现为“追求高贵的身份和地位,拒绝卑贱的生活”。从雪血论到资本论,这一幕至今仍然在上演。

追求向上的努力无可厚非,但是一味攀比富贵、在乎名利,“别人有的我要有,别人没有的我也要有”,不能在淡泊中体验人生滋味,就看不到真实生活的面目。这样一来,无论做人还是做事,都会欠去正确的方向指引。

《尚书·洪范》里提到了五福,分别足寿、福、康宁、修好德、终命,但是唯独没有提到贵,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贵贱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身居高位的贵人早上还是一个公卿,可能到了晚上就会变成一个平民。他们在顺达的环境中,腰缠万贯、大红大紫;一旦失势就会招来祸害,被投放到监狱,甚至发配流亡,这种悲惨的境地连普通百姓都不如。

在名利问题上,最能体现“全生葆真”精神的历史人物大概应推范蠡了。帮助越王勾践灭掉吴国之后,范蠡放弃高官显位,选择了激流勇退。他改名换姓,隐居在齐国,与儿子们在海边耕作,由于经营有方,没有多久,产业竟然达到了数十万钱。齐人见范蠡贤明,想委以大任。范蠡却喟然叹道:“居官至于卿相,治家能致千金;久受尊名,终不是什么好事!”于是,他散其家财,分给亲友乡邻,然后带着少数珠宝,来到陶国,再次更姓改名,自称为陶朱公。范蠡早年曾师事算计,研习理财之道。这次重操经商之业,自然驾轻就熟。他每日买贱卖贵,与时逐利,没多久又积聚资财巨万,成厂富翁。

范蠡之所以辞官退隐、多次迁徙,就是考虑到不要让尊名大利给自己带来身家性命之忧。同僚文种不听规劝,接受了越国的尊荣大名,结果死在勾践手下,就是明证。“宁静致远”,范蠡-一生三次变迁,虽身逢乱世,路途坎坷,却每次都达到了人生事业的巅峰,堪称成功人生的典范。

富贵、贫贱、得失、荣辱……种种人生际遇不是固定的,它们常常会相互转化。做人要参透富贵名利,才能不被它们左右:做事要摆脱名利的束缚,才能成大事。松下幸之助获得成功以后,经常深入基层和普通员工开展深入而真诚的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作为自己日后重大决策的参考意见。与人交往的时候,放下身份、名位,才能真诚交流,成为知心朋友。企业领导人获得了巨额财富、掌控着资本的力量,想要走得更远,必须放弃高傲的心态。

4.充满自信,永不言败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马尔比.D.巴布科克说:“最常见同时也是代价最高昂的一个错误,是认为成功有赖于某种天才、某种魔力、某些我们不具备的东西。”显然,这是一种不自信的人生态度。

生活中,一个人不能过于骄傲,但一定要有自信心。“相信自己”,是一种内在的力最,能赋予我们思考、生命和行动,是一个人与宇宙大智直接沟通的触媒!一个人充满自信,才能在做事的过程中不畏艰险、迎难而上,做到永不言败。

人类是自己思想的产物。与那些经历过职业失败的人交谈。可以发现:他们能够为自己找出无数失败的理由和借口。比如,“老实说,我原来就不认为它会行得通”。“事实上我对这件事情的失败并不觉得太惊奇”等。做事之前就没有自信,怎么能把事情办好呢?

爱迪生是世界卓越的发明家,他在自己成功的道路经历了无数失败,是屡败屡试、越挫越勇的典范。在进行各种实验的过程中,失败的痛苦折磨没有使他放弃自己的最初计划,反而坚定了他永不言败的决心。

也许有人会说,“自信心”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是,生活中每天都有因自信心不足而丧失良机,甚至造成终身遗憾的事情发生。“有志者事竟成”,这样的道理谁都懂,关键是要让自己真正成为一个充满自信的人。

居里夫人曾说过:“生活对于任何一个男女都非易事,我们必须要有坚忍不拔的精神:最要紧的,还是我们自己要有信心。我们必须相信,我们对一件事情具有天赋的才能,并且,无论付出任何代价,都要把这件事情完成。当事情结束的时候,你要能够问心无愧地说:‘我已经尽我所能了。’”一个人只要有自信,那么他就能成为他所希望成为的那样的人。

5.隐藏锋芒,顺势而为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运命论》

年轻人个性太强,不懂得隐藏锋芒,容易给自己树敌。比如,不善与人沟通,与同事不能水乳交融,结果影响到工作和事业发展。这都是不会做人,进而影响到做事的情形。

一个人有才华是好事,它是事业成功的基础;但是过于显露自己的才华,不懂得适时隐藏锋芒、在恰当的时候显露出来,则是十分有害的。众所周知,带刺的玫瑰最容易伤人,也会刺伤自己。一个才华横溢的人如果无所顾忌,就会锋芒毕露,很容易在为人处世的过程中得罪人;一旦引起妒忌,他人就会成为我们行动的阻力、成事的破坏者。

那么,是不是要息事宁人、无所作为呢?答案是否定的。“隐藏锋芒”只是一种做人的策略,是一种处世技巧,其要诀在“顺势而为”。所以,“隐藏锋芒”只是相对于“锋芒毕露”而言的,是一种表面上的低凋,在行动上我们还要熟练内功、做出过人的成绩来。一旦时机成熟,我们就能找到展示自我的最佳平台,一呜惊人。

总之,时机不到,一定要隐藏锋芒;露才一定要适时、适当,要把握“顺势而为”的道理。时时处处才华毕现,只会招致嫉恨和打击,导致做人及事业的失败。有智慧的人,有志于做大事业的人,务必要做到“含而不露”,该装傻的时候一定要装得彻底。既然你是真金,还怕火练吗,还愁事业不成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