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有《刘基传》,从中看不出刘在风水术方面的造诣,但是,民间却流传许多刘有关风水的故事。明人撰写的《英烈传》记载,宋元璋定都金陵,是刘基相的地;建造的宫殿,也是刘基相的地。刘基卜筑前湖为正殿基址,立柱水中,朱元璋嫌其逼窄,将桩移立后边。刘基依此断言:“如此亦好,但后来不免有迁都之举。”明成祖后来果然迁了都,被刘基说中了。另外,《乐郊私语》记载刘基在海盐县与风水先生讨论中国的龙脉,认为海盐诸山是南龙尽处,是块风水宝地,但只有周公、孔子这样的圣人才可葬于此。
民间有刘基的《堪舆漫兴》流传,无序无跋,疑为后入托刘基之名而作。
刘基晚年不得意,与宰相胡惟庸不合,忧愤成疾,归里隐居,传说被胡惟庸遣医毒死。刘基在风水先生的眼中是一位神机妙算的宗师,是风水术历史上里程碑似的人物。
相地名人
1.盘庚
商族很重视地理环境。商汤灭夏,到盘庚时,已是五次迁都,《尚书·盘庚》云:“不常厥邑,于今五邦。”盘庚继位时,政治衰微,为了中兴,他不顾保守势力反对,坚决迁都。盘庚一方面做了大量的宣传鼓动工作,另一方面又对迁徙之地进行勘测及占卜。《尚书·盘庚下》云:“盘庚既迁,奠厥攸居……适于山,用降我凶德,嘉绩于朕邦……用永地于新邑,肆予冲人,非废厥谋,吊由灵,各非敢违卜,用宏兹贲。”这段文字是说,盘庚由奄地迁至殷地,是要奠定居所。傍山而选址,可以避凶迎吉。新地址是很好的地方,谁都不得违背,居住在那里可以使殷商发达。果然,在盘庚迁殷之后,“殷道复兴”,使商朝又统治了几百年,创立了灿烂的青铜文化。
2.公刘
周族的祖先是后稷,周族的兴盛始于公刘,公刘是周族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史记·周本纪》记载:“鞠卒,子公刘立。公刘虽在戎狄之间,复修后稷之业,务耕种,行地宜,自漆、沮度渭,取材用,行者有资,居者有畜积,民赖其庆,百姓怀之,多徙而保归焉。周道之兴自此始,故诗人歌乐思其德。”由此可知,公刘很重视地理,为"r“行地宜”而渡渭水,取材用。
《诗经·大雅·公刘》记载了公刘自邰迁豳(由陕西的武功县迁到豳县)的事迹,说明公刘精通相地。试摘举数句:
笃公刘(减实忠厚的公刘),
于胥斯原(于是察看这平原),
既庶既繁(既富庶又繁荣)。
既顺乃宣(既顺民情又心情宽松),
而无永叹(没有人怨叹)。
陟则在谳(往前登上那小山),
复降在原(往下又走到平地)。
逝彼百泉(去看上百的泉流),
瞻彼溥原(看那宽广的平原),
乃陟南冈(就登南面那山丘),
乃觏于京(就见可居的京地)。
京师之野(在那京师的野地),
于时处处(依时居其所当居)。
于时庐旅(依时寄其所当寄)。
既溥既长(土地既广又长),
既景乃冈(测定日影在山冈),
相其阴阳(勘察方向),
观其流泉(观察流泉)。
度其隰原(量好那些低平地),
度其夕阳(测量夕阳),
于豳斯馆(在豳建官室)。
夹其皇涧(夹着皇涧是住宅),
溯其过涧(顺着过涧往上)。
止旅乃密(众人居住就安定),
芮鞫之即(住在水涯河湾侧)。
由这首诗我们可见,公刘相地时既看山,又看平原,还要看水。地点选定后,又要测量方向,测量土地,将宫室建在弯曲的河旁。由于地形选得好,使周族终于兴旺发达起来。
3.古公直父
公刘之后九世,周族又产生了古公室父,他也是个很重视地理的首领。《史记·周本纪》记载他率领人民“去豳,度漆、沮跆梁山,止于岐下……营筑城郭室屋,而邑别居之”。岐下即令陕西岐山县东北,那里土地肥沃,适宜居住,是个好地方,周族在此奠立了东进灭商的基础。
《诗经·大雅·》记载了古公室父迁歧时相地、营建情况,摘录如下:
古公室父(古公室父),
陶复陶穴(累土挖穴建住宅),
未有家室(没有家室)。
率西水浒(顺着西方水涯走),
至于岐下(东行来到岐山下),’
爰及姜女(和姜姓女子),
聿来胥宇(寻找居地)。
周原朊(沮漆之间平原美),
堇茶如饴(堇荼有甜味)。
爱始爰谋(又研究又策划),
爱契我龟(问卦火灼龟)。
日止日时(就在这里和这时),
筑室于兹(在此筑室)。
乃慰乃止(安心定居),
乃左乃右(分左分右)。
乃疆乃理(划经界治土),
俾立室家(使他们建家室)。
其绳则直(施工绳索正直),
作庙翼翼(建庙严整)。
乃立皋门(建立郭门),
乃立应门(建立正门).
乃立冢土(建立大社),
戎丑攸行(大众行祭)。
由这些诗句可见,古公直父观察了“水浒”和“岐下”,才选中了“周原”,然后施工,先后筑室,作庙,立门,有一套严格的程序。古公直父在整个迁岐过程中显示出卓越的才华。
4.周公
周公即姬旦,文王第四子。他辅佐年幼的成王,使周政权得以巩固。武王克商此事:“召公既相宅,周公往营成周,使来告卜.…“周公拜手稽首日……予惟乙卯,朝至于洛师,我卜河朔黎水,我乃卜涧水东、滇水西,惟洛食。我又卜灌水东,亦惟洛食。怦来以图及献卜。”这是以反复占卜的方式,确定了雒邑为新的都城,并且绘制成图。这个图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具有实际用途的城市建设规划图。这个工程是西周初年的最大土木工程。对此事,《史记·鲁周公世家》也作了记载:“周公往营成周雒邑,卜居焉,日吉,遂国之。”由此可见,周公相地建雒邑是可信的。
5.樗里子
樗里子,名疾,秦惠王的异母兄弟。樗里子足智多谋、敏捷幽默,秦人称他为“智囊”。他曾率师征伐赵国、楚国,因功封为樗里子。秦昭王七年(公元前300年),樗里子死,葬在渭南章台之东,也就是汉代长安城城西。樗里子临死前曾说:“过一百年后,将会有天子的宫殿在我墓地的两则。”此话后来果然应验了。汉代,在他墓的东边有长乐官,西边有未央官,墓的上边修建了武库。人们都以为樗里子是个会相地的预测家。他的预测,可能是根据天下大势进行分析,偶然命中了,也可能是汉代秦人的后裔编造的。樗里子到底是在什么场合,对谁说的那番话,当时无人知晓,以后也不会有人知晓。
6.萧吉
萧吉是隋朝有名的相地术家。他出身名门望族,博学多通,尤精阴阳算术,他著有《金海》三十卷、《相地要录》一卷、《宅经》八卷、《葬》六卷、《乐谱》二十卷、《帝王养生方》二卷、《相手版要》一卷、《太一立》—卷,当时并行于世,他撰写的《五行大义》流传到日本,对日本的民俗产生了重要影响。但此书在国内却失传了。
《隋书·萧吉列传》记载了萧吉相地的事迹。有一段时间,东官经常闹鬼,常有鼠妖作祟。隋文帝令萧吉前去禳邪气。萧吉在宣慈殿设神座,时有回风从艮地鬼门来,吹扫太子座。萧吉用桃汤苇火驱风,风即刻止住了,人们都以为萧吉有神通,萧吉由是名声大振。
不久,献皇后死了,隋文帝命令萧吉卜择葬所。萧吉跋山涉水,四处考察,终于找到一块地方,说“卜年二千,卜世二百”,又绘图奏上,隋文帝对相地术半信半疑,说:“吉凶由人,不在于地。北齐后主高纬的父亲死后,择地而葬,按理应有吉瑞,可是,北齐顷刻就灭亡了。这该怎么解释呢?正如我家祖先有墓地,如果说墓地不吉,可我怎么当了天子呢?如果说墓地不凶,可我弟弟怎么会战死呢?”萧吉为了说服隋文帝,又用相地术的望气之理劝说文帝:“上月十六日,皇后山陵西北方向,在下半夜鸡未呜叫的时候,有方圆五六百步的黑云从地上升天。同时,东南方向显现出旌旗车马帐幕,部伍整齐。直到天亮时,这种现象才消失,有十多人目睹了这一现象。我根据《葬书》分析,这是大吉大利、子孙无疆的征兆,请天子明察。”隋文帝听了大喜。
隋文帝准备亲自为献皇后发殡,萧吉查阅了《阴阳书》后,认为不妥,劝谏文帝,文帝不听,萧吉闷闷不乐地告诉族人萧平仲说:文帝这样做,是不吉祥的。我看,过四年,太子就会即位的,隋朝的运数不会太长,我以前“卜年二千,是三十字也;卜世二百,取三十二运也”,“隋其亡乎!当有真人出治矣”。
后来,萧吉的话果然应验了,太子即位,是为隋炀帝,炀帝暴虐无度,隋朝三十二年而亡。萧吉的话怎么会如此灵验呢?一方面,可能是萧吉根据隋朝的政局作了比较准确的推测,偶然命中,另一方面,这是唐人修《隋》时的附会,所述“当有真人出”,分明是为李唐取代隋朝制造合乎天意的根据。
7.丘延翰
丘延翰,唐代闻喜(今属山西省)人。传闻他游泰山时,在石室遇神人授给他《海角经》,于是洞晓阴阳。开元年间在县里为人卜葬地,有太史向朝廷奏称闻喜县有天子气,朝廷忌讳之,派人抓他。他上朝进献《天机素书》等书,官拜亚大夫。
8.曾文邋
或作曾文迪。《万姓统谱》卷五十七记载:“曾文迪,雩都人,天文谶纬黄庭内景之书,靡所不究,而地理尤精。梁贞明间,游至袁州府万载县,爱其县北西山之丘,谓其徒日:‘死,葬我于此。’及卒,葬其地。后其徒在豫章忽见之,骇然而归,启其坟墓视之,乃空棺也,人以为尸解云。”据此可知,曾为后梁时人。《通志》载有《曾杨二仙青囊经》,曾、杨为曾文迪与杨筠松的合称。又,有人说他撰写了《青囊奥语》,《四库总目提》谈到此书时说:“其序则题筠松弟子曾文迪所作,相传文迪赣水人,其父求己,先奔江南,节制李司空辟行南康军事,文迪因得筠松之术,后传于陈抟。”如果这个说法属实,为什么《通志》把曾的名字放在老师杨筠松之前呢?又说他传述给陈抟,尚无旁证资料。
9.陈抟
陈抟,宋毫州真源(今安徽毫州西南)人,字图南,号希夷先生,又号扶摇子。宋初隐居华山,精研《周易》,撰有《指玄篇》、《先天图》。传闻他从曾文迪学得风水术,又传给吴克诚等人。四川也有他的弟子,宋褚泳在《风水祛疑》中说:“又有蜀中一家,谓是希夷先生之传,亦以子亥为水,巳午为火……而独以壬位为火。其书则开辟八卦,消息律吕,其行山定穴,一以卦象律吕为本,上生下生,如黄钟用林钟之类是也。年月日时,则用卦气生旺,如辟乾候大有之类是也。其学行于东川,为书十篇,卦爻律吕之用,有阴有阳,有消有破,有生有合,”这一套相地方法,是陈抟运用易理学说而创造的。陈抟是理气派宗师之一。
10.吴景鸾
吴景鸾,据《江西通志》,吴字仲祥,江西德兴人,吴景鸾的祖父吴法旺精通天文地理之学,就派景鸾的父亲吴克诚到华山拜陈抟为师。吴克诚授业给景鸾。景鸾从小聪慧过人,研习《青囊书》有得。庆历辛巳年(公元1041年),朝廷诏选阴阳学者,郡学举荐景鸾至京,入对称旨,授司天监正。景鸾用风水论祸福,在上奏述牛头山山陵时,说此山有坤风侧射,厄当国母;离官坎水直流,祸应至尊下殿。宋仁宗听了很不高兴,把他关了起来,后来徽宗赦免了他。他隐居于白云山洞,来往于江西的饶州和信州之间。著有《理气心印吴公解义》。
11.冯怀古
冯怀古,字德淳,四川遂宁人。善辨山水地理。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冯在青城山的牛心山修行。成都一豪家葬父,遍访通地理之人。找到冯,冯看了葬地后说:“陵回阜转,山高陇长,水出分明,甚奇绝也。”主人问:“那为什么我家自选此地后,家财耗散,人口沦亡呢?”冯赶紧回答:“此山是葬公侯之地,岂常人可处?亡者不得安,存者不得宁,都是因为你们僭越的缘故。”主人为之哑然。
风水术的真谛在于变化。冯怀古就是一个善于应变之士,面对主人的责问,他巧言诡辩,转危为安,真是江潮高手。
12.邹宽
邹宽,据《江西通志》,宽字仲容,与傅伯通同属廖金精学派。北宋末年,奸臣汪伯彦受宠,对金兵采取投降政策。邹宽奉命为汪伯彦相地,他借风水理论劝导汪抗金,说:“今幽燕未归版籍,朝廷有意恢弘,倘值此时扬师振旅,当勿计名位高卑,昌言于朝,奋力请进,必立希世功名。若参之他见,微有更改,妄触一机,百关俱废。”汪在口头上表示应抗金,实际上没采纳他的建议。邹宽此举,说明他是一个有民族精神的术士,可惜他的事迹不详。
13.徐仁旺
徐仁旺,据《广信府志》,徐为白云山人,曾与丁晋公上奏请迁定陵。徐仁旺主张用牛头山前地,丁晋公主张用山后地。徐认为:“山后之地,坤水长流,灾在丙午岁内。丁风直射,祸当丁未年。”当时,人们听了不以为然,后来,金人果然在丙午年犯边,而丁未年以后诸郡皆遭劫掠。
14.王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