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堪舆术研究
14394100000010

第10章 堪舆的方法(2)

昔日的堪舆师,为了确定一处宅基,常常徒步考察几百里范围,登山涉水,访问当地百姓,并且亲自住在宅基体验当地的生气,经过系统分析才作出最后的抉择。清人姚廷銮在《阳宅集成》强调从宏观整体性看风水,不可偏执于一端:“阳宅须教择地形,背山面水称人心。山有来龙昂秀发,水须围抱作环形。明堂宽大斯为福,水口收藏积万金。关煞二方无障碍,光明正大旺门庭。”

中国古代园林是传统文化之瑰宝,也是风水系统原则指导的结晶,每一座园林既要注重客观环境,又要注意生理和心理环境。园林空间分为固定空间(基本的空间)、虚拟空间(人为隔断的既独立又联系的空间)、动态空间(瀑布等)。园林讲究科学性,既符合建筑技术的规定性,又讲究功利性;既使用功能性,又讲究艺术性。天、地、建筑、人处于和谐的状况。清代曹雪芹在《红楼》极力铺陈园林风水,如大观园、荣国府正院、会芳园、潇湘馆、怡红院、蘅芜院、秋爽斋等。然而,贾宝玉对稻香村的风水颇为不满,他在第十七回论云:“此处置一田庄,分明见得人力穿凿扭捏而成。远无邻村,近不负郭,背山山无脉,临水水无源,高无隐寺之塔,下无通市之路,峭然孤出,似非大观。”

系统方法是堪舆的精华,有待深入探讨。

罗盘及其应用

人们为了生活的需要,必须要学会辨别方向。《诗经·公刘》云:“既景乃岗,相其阴阳。”这是以日影确定方向。稍后,人们又认识了地磁,并发明了指南针。

最早的指南针称为司南。《韩非子·有度》云:“夫人臣之侵其主也,如地形焉,既渐以往,使入主失端,东西易面而不自知。故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东汉王充在《论衡·里应篇》亦云:“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柢指南。”当代学者王振铎先生经过多年研究,认定司南是一勺形磁性体,在地磁场的作用下,其柄可以指南。这个看法得到了学术界的共识。王振铎先生根据历史文献的记载,复制了司南模型,其杓以玉雕刻磨成,中嵌磁石,放在地盘上。地盘铜制,上刻八干、十二支、四维,表示二十四向。

汉唐之间流行指南车,张衡和马钧都制造过指南车,但失传了。宋代燕肃和吴德仁试制的指南车很精密,《宋史·舆服》有记载。

宋代有鱼形指南针。时人曾公亮在《武经总要前》卷十五介绍制作方法:“以薄铁叶剪裁,长二寸,宽五分,首尾锐如鱼形。置炭火中烧之,侯通赤,以铁钤鱼首出火,用时置水碗于无风处,平放鱼在水面令浮,其首常南向午也。”还有一种木刻的,时人陈元靓在《事林广》卷十《神仙幻》介绍说:“以木刻鱼子如母指大,开腹一窍,陷好磁石一块,却以蜡填满。用针一半,合从鱼子口中钩人,令放没水中,自然指鱼。”

明清时代,指南针广泛应用于相地。堪舆师在针盘上标出太极、阴阳、五行、八卦、河图、洛书、纳甲、九星、廿八宿、廿四节气、十二宫、二十四山、六十龙,少则三层,多则四十多层,称之为堪舆罗盘。

关于罗盘上的文字,《协纪辨方书》卷三十三介绍说:“罗经体制不一,多者至三十余层,然其用总不离乎三针者近是。今约取十二层内一层天池以受指南针者也;二层八卦正方隅也;三层二十四山一卦三山也;四层坐山九星变卦也,五层净阴净阳配龙向也;六层穿山七十二龙正针分金也;七层中针二十四山;八层二十四天星;九层六十龙,皆属中针所以格龙者也:十层缝针二十四山;十一层六十龙;十二层一百二十分金,皆属缝针所以消砂纳水者也。其余配卦配宿皆由此推。”

罗盘上最重要的是正针、缝针、中针。

正针所指方向是地球的磁极子午,故称地盘正针,其圈层有二十四字:正北坎卦壬子癸,东北艮卦丑艮寅,正东震卦甲卯乙、东南巽卦辰巽巳、正南离卦丙午丁、西南坤卦未坤申、正西兑卦庚酉辛、西北乾卦戍乾亥。廿四字的用途在于定山向、辨水向。

缝针子午在内盘(正针)子癸、午丁之间的缝线上,故称缝针,又称天盘。缝针测定的太阳光影,即臬影子午线。我们知道,用磁针和日影测出的方向是有区别的,所以堪舆术有正针和缝针之别。缝针用于消去来之水,辨休囚旺相之方。

中针在正针和缝针之间。堪舆师认为,先有天地,后有人,人盘在天地盘之中。中针的子午线对准内盘的壬子和丙午之间,即在廿四山向右错开半格,属于北极子午。中针上测天星气运进退,下测山川分野地脉。

对于这三针,《协记辩方书》卷三十三介绍说:“盘针之法,汉初只用十二支,自唐以来始添用四维八干。古歌云:缝针之法壬子中,更论正针子亦中。又胡舜申《阴阳备用》云:闻诸前辈言,盘针之用当以丙午壬子之中者为正。《孤首》云:阳生于子,阴生于午,自子至丙,东南司阳,自午至壬,西北司阴。丙午壬子之间为天地之中、南北之正,其说相合。故断然以丙午壬子中针为是。”

在唐宋时期,罗盘上还没有中针,所以,南唐何溥在《灵城精义》卷下只谈到正针和缝针:“地以八方正位,定坤道之舆图,故以正子午为地盘,居内以应地之实。天以十二分野,正躔度之次舍,故以壬子丙午为天盘居外,以应天之虚。”这就是说,正针和缝针各有取义,相为用而不相为悖。地盘以八卦代表四正四隅,一卦三山,以正子午为地之中。天盘以十二次舍为分,以壬子丙午为天之中。地气静,故寻龙捉脉以地盘之静。天气动,故收水立向以天盘之旋。收生旺之气于坐下,迎去曜之气于向方,天与地通,动与静合,兼而用之。

运用罗盘,首先要确定中官,以便下盘。俗语云:中宫下罗经,中宫定而后方隅定。有几种确定中官的方法:如果在几层进深的院落,必自山下第一层之后檐起量至大门之前檐水止,尺寸折半为中官;或者在栋柱之中为中官;或者在天井中间为中官;或者在大厅中间为中官;或者在祖堂为中官。如果是坟茔,则以祖穴为中官。

罗盘的用途,其一是确定方位,其二探测地质。后一种作用为众人所忽略,今摘要介绍《水盘八针法》:先将水盘安置正南向,再将指南针置水池内定其向,任针浮沉稳闪旋转偏正,便知所合何法。八法日搪日兑日欺日探日沉日逆日昃日正。

搪者,针浮沉而不定,若定而乱漂,搪向东甲卯乙,其下有牛猪骨之类。搪向南丙午丁,其下有咸泉地基土气上腾者。搪向西庚酉辛,其下有坟墓僵尸并有紫气者。搪向北壬子癸,其下有水井磁石,若非池塘,必是坑井。搪向中正中官,其下有古铜铁器镜物之类。

兑者,针下盘浮于水面,不指子午,引而不动。兑向东甲卯乙,其下有古墓瓦铁之器。兑向南丙午丁,其下有甘泉内空或土成怪形。兑向西庚酉辛,其下有石砌古冢顽石之类。兑向北壬子癸,其下有异物。兑向中官,其下有坑井。

欺者,惧也,针见石或异物而闪转不稳。欺向东甲卯乙,其下有空虚之地。欺向南丙午丁,其下有井池异物。欺向西庚酉辛,其下有石物。欺向北壬子癸,其下有古冢铁器。欺向中富,其下有光莹异色之物。

探者,落针而半沉半浮上下浮,或一头浮一头沉。探向东甲卯乙,其下有蛇蚁穴。探向西庚酉辛,其下有怪石或井。探向南丙午丁,其下有石物。探向北壬子癸,其下有铁物。

沉者,再三下而不浮。沉向东,其下有蛇蚁穴。沉向南,其下有古坟并石函之类。沉向西,其下有坑井。沉向北,其下有古冢棺椁。

逆者,针引逆行,浮而乱动。逆向东,其下有蜂蚁异土之穴。逆向南,其下有石矿兵器。逆向西,其下有黄砂古墓。逆向北,其下有枯骨寺观。

昃者,针转而不归中线,或偏东偏西。昃向东,其下有顽石铜铁。昃向南,其下

,有土气冲物。昃向西,其下有顽石。昃向北,其下有铁器。

正者,针下盘稳,稳而居中。正向东,其下有动物骨并峰石。正向南,其下有水土藏生气物。正向西,其下有金玉石器,主人有福。正向中,其地吉祥,世代安泰。

运用罗盘相地的方法,《心得要旨》有一段介绍,请读者自悟。“凡下针时,须用净水洗净天地,然后下水放针,必三换针,针针相对,始作准,否则误矣。针定然后架线、量山步水与往注分布,须节节下针,步步架线,看得分明,以便消纳。架线后看二十四位阴阳。如阳龙生阴山立阳向、阴龙坐阳山立阴向,为夫妻配合。又为净阴净阳,古人云此法惟于维可用。若支神则不然,寥日:龙坐支神穴坐乾,自可保平安。八干四维同一理,山分水同,使收来山,放去水,俱见古法。双山三合则以十二支神为主,生旺衰墓因之。二十四位分定,看其龙之行度,七十二龙是何龙起祖,属何五行,传变是何龙,属何五行,以至人首审其中生克,以判吉凶。何节遇克,断何代凶。何节遇生,断他何代吉。每节下针而细推之。然其中有双辰行者,有单辰行者,单者不必论如双辰,若巽辰双行、七巽三辰,则收巽立阴向,作用从巽。七辰三巽则收辰立阳向,作用从辰,此古人确论。不可贪巽之秀,弃辰之罡而失山川融结正气,龙既审明,则是穿了针孔。次开金井,看百二十龙用何分金,六十龙得何坐穴,若得金卦俱全为美。如得分金而不得坐穴者,谓之得金不得卦。得六十龙坐穴而不得分金者,谓之得卦不得金,皆非全吉。”这套方法是很复杂的,要懂理气,还要实践,才可能掌握。

罗盘的原理,《管氏地理指》卷八用“气”加以解释,认为:“磁者,母之道。针者,铁之戕。母子之性,以是感,以是通。……磁石受太阳之气而成,磁石孕二百年而成铁。铁虽成于磁,然非太阳之气不生,则火实为石之母。南离属太阳真火,针之指南北,顾母而恋其子也。”

在堪舆术中,理气派很注重运用罗盘。元末明初的学者赵访在《葬书问对》谈到福建人从江西学习风水:“赣人相传以为闽士有求葬法于江西者,不遇其人,遂泛观诸郡名迹,以罗镜测之,各识其方,以相参合而傅会其说如此,盖瞢者扣盘扪烛以求日之比,而后出之书益加巧密,故遂行于闽中,理或然也。”罗镜就是罗盘,又称罗经。

关于罗盘的运用,明代华亭人李豫亨在《青乌绪言》介绍了其流变:“以针浮水定子午,俗称水罗经,至嘉靖间遭倭夷之乱,始传倭中法,以针入盘中,贴纸方位其上,不拘何方,子午必向南北,谓之旱罗经,近遇地师汪弄凡者,始知以铁杖不拘巨细,系绳悬之,以手系之,旋旋定首,必指南,此罗经法也。”他还指出:“罗盘格针以投水,经十次不浮者,其下必有藏金,若十次有五浮者,必有尸柩遗骨。”这是研究罗盘很重要的资料。

第1圈:天池。

第2圈:先天八卦,以此分出阴阳。(多数盘为后天八卦)

第3圈:九星:“上扶帝座,下值八门,制临八方,配在八卦,其精气在天为星宿,其形质在地为山岳,善者三,不善者五。”

第4圈:天星《易》。日:“天垂象,见吉凶”,又日:“在天成象,在地成形”。故天星下映二十四位,星有美恶则地有吉凶。如天皇在亥上应紫微,艮应天市……为四垣,乃为天星之最贵。……天星贵者则地吉。

第5圈:地纪二十四位,即二十四向,其用途:定山向,辨水向,上应天时二十四节气,下行地中二十四山方,故称地纪。盘中指数如指某节气,则生气临在其对应的一方。另外在此圈中引入静阴静阳概念:以洛书九之数推卦气的阴阳,如乾南得9,坤北l,离东3,坎西7,皆为奇数,故该四卦为阳,所纳之干支亦为阳,即乾纳甲、坤纳乙,离纳壬寅、戌,坎纳癸申辰。盘皆用红字示之,余皆黑,故又称红黑阴阳。(此圈又称正针)

第6圈:二十四节气:以此推五运明六气。

第7圈:穿山七十二:即六十甲子加八干四维共七十二,称为穿山,以应七十二侯。(八干四维处为空格,如指数在此几格,凶。)七十二位之缝中日小空忘,正针二十四位之缝为小差错,亦凶。如壬山只可坐癸亥、甲子两方,子山只可坐丙子、庚子。

第8圈:正针内分金:为坐内之细法,用以避孤虚龟甲,即在正针二十四山之下,每山各设五位合一百二十,《瀛海经》称为分金。

第9圈:中盘人纪二十四位:该盘之子午对内盘壬子、丙午之间。(又称中针)

第10圈:同第八圈,但错开。

第11圈:六十龙。

第12圈:口诀。

第13圈:十二次。

第14圈:十二分野。

第15圈:外盘缝针:外圈子午在内圈(正针)子癸、午丁之间。(臬影所测南北)

第16圈:同第八圈,但错开。

第17圈:同第十一圈,但互错。

第18圈:宿度五行。

第19圈:周天宿度。(二十八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