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妈妈、姥姥两个大人带着孩子逛商场。孩子看到一件非常贵的玩具,吵着要买。妈妈觉得孩子现在还不能拥有这个玩具,于是拒绝了他的要求。孩子这时本来打算乖乖听话,但假如姥姥说一句:“既然孩子这么喜欢,就给孩子买吧。”这时,孩子就会立刻觉得有人给自己“撑腰”,本来要放弃的想法就会变成必须要买。遇到这样的情况,虽然姥姥的做法欠妥,但做妈妈的千万不要就这个问题和姥姥争执。否则,孩子就会觉得姥姥站在自己的角度,为自己维护利益,下一次,孩子想要什么、有什么无理的要求,只要遭到妈妈的拒绝,就会任性地去找姥姥给自己“撑腰”。所以,这时妈妈可以先不动声色,给孩子买下来。等回到家之后,再偷偷跟孩子的姥姥讲明道理,告诉她这样对孩子没有好处,然后和姥姥形成“统一战线”,下次遇到同样的问题时,大家都说“NO”,孩子就没有空子可钻了,会自然而然地听大人的话。
不过有些时候,年轻父母和老人发生争吵,有的孩子并不会去钻空子,而是很安静地在一边躲着。这时就说明,那种不和谐的家庭氛围已经给孩子造成了不安全感。长期生活在这样的氛围中,对孩子的心理发展会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每个人做事的方法都不同,教育孩子的方式当然也不同。并不是老人所有和年轻人不一致的做法,都必须在年轻人的“调整”之下变得和他们一样。这对老人来说是很累的,也是不公平的。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情,年轻妈妈大可以尊重老人的选择,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和孩子交流。
除了上文已经多次提到的“溺爱”问题,还有哪些是老人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容易犯的小错误,而年轻人必须要纠正的呢?
其一,包办代替问题。老人心疼孩子,除了给孩子吃好喝好之外,另外一大表现就是总喜欢替孩子包办:吃饭要追着喂,玩具替孩子收拾,书包替孩子背着。平时在家的时候,更是恨不得是孩子眼睛看到哪里,他们的手就立刻到哪里。老人这样的做法,最直接的危害就是让孩子变成一个什么都不会的小“寄生虫”,长大遇到事情也只会叫别人来帮忙,一遇到困难就失去信心。
其二,老人易受传统思想的束缚,接受新生事物较慢,教育观念相对滞后,多年形成的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也不容易改变。他们希望孩子乖巧、听话,不善于运用科学的、有创造性的方式引导孩子。对于孩子因好奇心而出现的“捣乱”“破坏”等具有冒险和创新性的探究行为,总是急着加以阻止。老人这种教育方式,很容易泯灭孩子天生的好奇心、冒险性和创新精神。
其三,老人都经历过很艰苦的年代,那时物质匮乏,所以形成了省吃俭用的作风,很多人直到现在也是如此。这就导致,有的老人在带孩子的时候,虽然对孩子花钱不吝啬,但对待孩子“分享”的问题上经常阻止。比如,老人给孩子买了一些好吃的,带他在楼下玩,孩子看到同龄的小朋友,很热心地分给对方一个,老人不但没有表扬这种行为,还会偷偷对孩子说“不要给别人,留着自己吃”。这明显会让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下降,还会形成自私、狭隘的心理品质。
以上几个问题,是老人带孩子过程中经常遇到的,对孩子的成长比较不利。年轻父母要注意和老人沟通,争取将老人拉到自己这条“船上”来,以让孩子接受更好的家庭教育,长成为更优秀的人。
职场妈妈育子经
老人的很多思想虽然有些“老气”“小气”,但这也是他们所在的时代造成的,不能将错误过多地归咎在老人身上。年轻父母只要向老人讲明道理,说清楚利害关系,并且注意沟通的方式,相信老人会站在孩子的角度上考虑,尽量以正确的方式教育孩子。
多听孩子说说学校的事儿
如今很多80后妈妈的孩子都已经走入了幼儿园,有的甚至已经开始了小学生涯。对于孩子来说,学校现在已经是他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绝不仅仅是在学校里学到了什么知识,而是在里面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怎么交朋友,怎么在众人面前表达自己,怎么解决矛盾。可以说,学校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全方位的、长远的影响。因此,妈妈一定要注意多和孩子交流学校的事情。
对于刚上学的孩子来说,回家之后总愿意叽叽喳喳地说一些学校的事情,这时妈妈的态度就很重要了:有些妈妈表现得兴致盎然,不但很认真地听孩子说,还跟孩子主动讨论,说出自己的想法;有些妈妈可能认识不到倾听孩子诉说的重要性,不是没有足够的耐心,就是总喜欢以自己的思维方式去评判孩子所做的事情,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两种做法一对比,哪一种会打击孩子交流的积极性,哪一种会促进孩子和妈妈的交流,答案就显而易见了。
老师发现文博最近变了,以前活泼开朗、上课积极发言的他,现在变得沉默寡言,总是一个人发呆,学习成绩也下降了。老师经过细心的了解,才知道了文博不爱说话的原因。
文博以前每天放学回家后,都会把学校发生的趣事说给父母听,可文博的妈妈是个对孩子要求非常严格的人,他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文博身上,希望文博将来能考上大学,出人头地,因此,对文博的学习抓得特别紧。他觉得文博说这些话都没用,简直是浪费时间,因此每当文博兴高采烈地说话时,妈妈总是会打断他:“整天只会说这些废话,一点用也没有,你把这心思放在学习上多好,快去做作业!”一次文博说班里发生的一件事,正说得兴高采烈时,妈妈说:“说了你多少次了,不许你说这些废话。你再说的话,我就把你一个人留在家里,让你说个够!”吓得文博一个字也不敢说,赶紧回到自己房间里去了。
慢慢地,文博在家里话越来越少了,妈妈也不让他出去玩,每天放学后他就只好闷在自己的房间里,久而久之,他的性格也就变了。
由此可见,如果妈妈忽视了与孩子之间的交流,不重视孩子在学校的感受,时间一久,对孩子的负面影响就会表现出来了。从孩子心理和智力发展来说,上了学的他已经是一个有自我主张和能力的孩子,这时让他“乖乖闭嘴”,对他来说是一种痛苦。仔细倾听孩子的诉说并回答孩子的问题,才能满足孩子的这种表达欲望,同时可以加强孩子的自信心和安全感。另外,这对加深亲子关系是大有裨益的,妈妈不要等到孩子不愿意跟自己说话的那一天,才感到失落和紧张。
那么,妈妈怎样保护孩子这种说话的欲望,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经历和感受呢?
首先,妈妈要尊重孩子说话的权利。倾听孩子说话,充分尊重孩子说话的权利,这是良好的家教必须具备的。妈妈只有充分尊重孩子,他才会相信妈妈,愿意将心里真实的想法说出来。对于妈妈来说,这既有助于自己了解孩子的经历和体会,也能够加深自己和孩子之间的感情。
孩子所说的话表现出了自己强烈的好奇心,说明他在思考、在寻求答案。这时妈妈最好的回答,是先跟孩子解释和分析问题,孩子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之后,妈妈要对孩子爱思考的好习惯做出表扬。这样的话,孩子在学校遇到事情会继续思考,回家会继续跟妈妈讨论。试想,每个孩子从上小学到大学期间,每天和妈妈讨论、增长见识、加深感情,和回家之后什么都不说,将来的差别会有多大呢?毫无疑问,会有天壤之别。
其次,妈妈要让孩子明白,你正在认真听他的话。孩子向妈妈诉说的时候,妈妈的关注度对于孩子来说很重要。这时,妈妈应该停下手中的事情,转向孩子,与孩子目光接触,并仔细听孩子说话,同时还要做出简单的回应。当妈妈这样做的时候,孩子会感觉到一种鼓励和支持,会愿意继续说下去。
再次,告诉孩子你的想法。孩子说话时,无论妈妈有多忙,都要尽量表现出听得很有兴趣,让孩子发表他们的观点,完整地听他们讲话,千万不要打断孩子,不要随意插嘴。如果你不同意孩子的看法,也不要立刻否定,要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孩子讨论,直到孩子完全理解清楚,做出正确的判断。
再次,理解孩子的感受。如果孩子向你诉说的是一件很感性的事情,比如他今天在学校看到很好的朋友受到了老师的批评,自己觉得很难过。这时,妈妈应该认真倾听,孩子说完之后,要抱一抱孩子,告诉他自己很理解他的感受,当然也要让他明白,小朋友被老师批评是因为做错了事情,做错事情就要需要有人来提醒他们。不要因为体会孩子的感受,就灌输给孩子错误的价值观。
总而言之,做妈妈的千万不能因为自己的子女还是一个孩子,就疏忽了让他们阐述自己看法的机会,尤其是当他们说到学校的事情时。妈妈不能陪着孩子上学,但一定要了解孩子在学校经历的事情,这才能真正地做到关心孩子的成长。
职场妈妈育子经
妈妈听孩子说话时,不要总是高居临下地对待孩子,应“蹲下来”倾听孩子诉说原委。孩子有值得称赞的观点,妈妈应表明支持的态度,即使孩子认识上存在误区,也要循循善诱启发开导。倾听孩子的诉说,是一把开启孩子心灵窗户的金钥匙。
和学校的沟通一定要到位
每个孩子的成长,都是家长、老师共同配合,付出心力的结果。家长的助力可以鼓舞老师无比的信心和无限的驱动力。如果双方能够彼此融洽沟通,信任合作,一定可以造就孩子健康美好的未来。所以,妈妈千万不要有“孩子送到学校,就由学校来教育”的想法。而是要明白,孩子送到了学校之后,在自己身边的时间少了,所以就要更关心孩子在学校的生活,多和学校保持沟通,这样才能及时发现孩子成长中的问题,及时纠正过来。
那么,妈妈如何加强和学校的沟通,提高对孩子学校生活的关注度呢?
首先,一定要多和孩子的老师沟通。孩子在家中,和孩子接触最多的是父母;在学校,最了解孩子的当然就是老师了。孩子和同学相处得怎么样,学习状态怎么样,存在什么样的问题,这些都能通过老师来进行了解。
和老师进行沟通,不是简单地打个电话问一下、聊一下,也有很多要注意的地方:一、不要等到孩子有了严重问题才去找老师。心理学家认为,在轻松气氛下互相认识的老师和妈妈在对孩子的问题交换看法时,相互之间很少保留意见;二、所有的父母都认为自己的孩子是好的,犯错误是偶然所为,甚至是老师监管不到位的结果。专家常提醒妈妈:“请妈妈们不要忘记,老师负责的不是一个孩子。”凡是对这种情况表示理解的妈妈,从一开始就会赢得老师的好感;三、不要因为不好意思而不谈一些比较重大的家庭问题,尤其是影响到孩子平时表现的家庭问题,当然要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但只有这样,才能在孩子出现异常时获得老师的理解;四、“我的孩子是很乖的,怎么会在学校里调皮捣蛋呢?”妈妈们可能会在和老师的交流中说出这样的话。这是因为,所有妈妈都认为自己对孩子最了解,每当老师对孩子提出不同看法时,妈妈往往很不高兴。不过,妈妈需要知道的是,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完全和在家时不一样,这样的现象是经常发生的。老师向妈妈反映这样的情况,妈妈一定要表示相信,别对老师的负责产生质疑。否则,也有可能让老师在以后的沟通中“报喜不报忧”,这对孩子的负面影响就会更大。
其次,妈妈要多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当然主要是指那些学校请家长一起参加的活动。比如,学校组织了一个亲子联欢会,妈妈就一定要亲自参加,不要不去,也不要找姥姥、奶奶等代替自己去。在孩子的心中,谁去都无法代替爸爸妈妈亲自去。这对孩子来说是很重要的,体现着妈妈对自己的重视度、关注度。妈妈或许认为这样的活动可有可无,自己去不去也无关紧要,但这样的想法却可能在无意中伤了孩子的心。
川川今年上二年级了,在学校表现一直算良好,每次考试之后,也都有好消息带回来。川川的妈妈周芳觉得很开心、很骄傲,于是对孩子提出的所有需要都尽量满足。比如,川川今天看到同学买了新样式的文具盒,回家告诉周芳,周芳立刻也会给川川买一个;川川说想要一个新书包,周芳二话不说就答应下来。周芳这么“爽快”,使得川川也很乐意跟她交流学校的新鲜事。
但最近,有一件事情让川川觉得很不开心。原来,学校下周要组织一个诗歌朗诵比赛,自己因为语文成绩好,被老师选中了去参赛。为了让孩子们表现得更好,学校还特意声明,参赛的同学可以带自己的爸爸妈妈来学校观赛、加油。川川被老师选中,心里很高兴,以为妈妈也会像以前一样答应自己的要求。谁知他回到家,兴高采烈地把事情说清楚,周芳却表现得很平淡:“学校怎么又组织这样的活动?这不耽误学习吗?而且家长哪有那么多时间老去学校啊?”川川的小脸上显现出了失望的神情:“妈妈,就半天,你就答应我吧!”周芳看着川川,也有点不忍心,语调柔和地说道:“川川,妈妈不是不想去,妈妈实在是太忙了。你看,爸爸出差在外地,妈妈又总是加班,这都是为了挣更多的钱,让你过更好的生活。妈妈顾得了这头,就顾不了那头。这样吧,我让小姨代替妈妈去,一样能给你加油,好吗?”川川很失望,但没有再继续要求下去。
比赛之后,川川的小姨对周芳说:“你那天不去真是一个错误。我看到几乎所有参赛的孩子都有爸爸妈妈陪伴,他们上去的时候神情特别喜悦,朗诵起来也绘声绘色的,最后还都甜甜地给了台下的爸爸妈妈一个吻。川川呢?只能说‘谢谢小姨来给我加油’,台下的孩子听到都笑了……”周芳心里后悔极了。她想,下次一定要亲自去参加学校的活动。
给孩子最好的物质生活,也代替不了在孩子心中留下美好的感觉。学校组织的活动,一方面是为了提高孩子的综合能力,另外也是加深父母和孩子之间感情的好机会,也是妈妈了解孩子在学校生活的好机会。所以,妈妈可以不给孩子买最好的学习用具,但一定要在精神上给孩子足够的支持。
学校一年两次或者四次的家长会,也是父母必须亲自参加的,无论工作多么忙,都不能作为缺席家长会的借口。有的妈妈出于工作忙的原因,或者根本懒得去参加,就给老师打个电话,找个借口就不去了。表面上,妈妈是拒绝了老师,拒绝了学校,为自己减少了一件“麻烦事”,但实际上,父母的每次缺席都会在孩子心中留下一个伤口。对于孩子来说,老师在奖台上对自己的表扬或者批评,没有父母来接收这样的讯息;别的父母向老师提出关注的问题,自己却只能在旁边羡慕……如果父母长期不参加家长会,孩子甚至会有这样的想法:即使我学习好了,我的爸爸妈妈也不关心,我又何必那么费劲学习呢?所以,参加家长会是每位父母的责任,妈妈不要轻易将自己的责任推脱开,这一推,推开的可能就是孩子美好的未来。
对于孩子来说,学校和家庭是最重要的两个部分,只有这两个部分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将孩子的教育工作做到最佳。妈妈要牢记这一点,无论什么时候,都别忘了勤和学校沟通。
职场妈妈育子经
一个优秀的孩子,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家庭和学校。因此,家庭和学校,应该像一个“大教育家的左右手”,只有这两只手协调配合,共同努力,孩子才能得到最良好的教育。这就告诉妈妈,将孩子送入学校,并不代表自己的教育任务已经完成,而恰恰是和学校配合教育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