忌喝隔夜茶隔夜茶因冲泡时间过长,茶叶中的茶多酚、类脂、芳香物质被氧化,不仅茶汤色暗、味差、香低,失去了品尝价值,而且由于茶叶中的维生素C、尼克酸、氨基酸等营养素因氧化而减少,使茶汤营养价值降低。茶搁置过久极易受到外来的污染,茶里残存的蛋白质、糖类等成为细菌、真菌繁殖的养料,使茶水变质,而且隔夜茶会产生较多的有毒物亚硝酸盐。所以,喝隔夜茶是很不卫生的坏习惯。
忌沸开水沏茶沏茶不要用刚烧开的沸水直接沏,沸水沏茶会使茶叶鞣质的浸出和溶解随着高温持续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从而造成茶水苦涩味过重,鞣酸也可使蛋白质凝固与铁、钙、锌等结合,使人体无法吸收。鞣酸还会刺激胃肠黏膜,抑制胃液分泌,妨碍消化。
茶叶中对人体有益的成分,如芳香油、茶碱、维生素等不耐热,沸水会使其遭到破坏或挥发、分解、变化。一般可将烧开的沸水先灌入保温瓶内,待水温降到70℃~80℃时,再用来沏茶比较合适。有人认为不是刚烧开的水沏不开茶,其实。60℃的水就可溶解茶叶中的氨基酸,70℃的水就可溶解茶叶中的鞣酸、******。
忌用浓茶解酒人饮酒后,乙醇进入人体对神经系统有兴奋作用,可使心跳加快、血管扩张、血液流动加速。尤其是当人醉酒时,这种兴奋作用就会加剧并转变为一种不良的刺激作用。茶叶中所含有的茶碱、******同样具有兴奋心脏的作用。用浓茶解酒,这对心脏来说,无异于火上浇油,进而加速了心脏跳动,加重了心脏负担,浓茶非但不能解酒,反而会增加不适,适得其反。
忌不清洗茶杯上的茶垢许多人有一种习惯,不擦洗茶杯、茶壶,以致茶杯、茶壶的表面积淀了厚厚一层棕褐色茶垢。茶垢对人体健康是有害的,但许多人还不以为然。茶垢是茶多酚类物质与空气和水氧化的产物,它黏附于茶杯、茶壶的表面,形成厚厚一层。粗陶茶具表面茶垢特别多。茶垢中含有砷、汞、镉、铅等多种有害物质。茶垢进入人的消化系统后,极易与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结合沉淀,阻碍胃肠对营养物质的吸收,甚至使肾、肝、胃发生炎症和病变。溃疡病人摄入茶垢后,容易使病情恶化。为了身体健康,请经常擦洗茶具,除去表面积淀的一层棕褐色茶垢。
忌食鱼胆明目民间流传着一种十分危险的说法,鱼胆可以泻火、明目,用眼过度或视力下降、视物不清者可吞食鱼胆明目。其实不然,吞食鱼胆非但明目不成,反而会出现中毒症状。我国每年总有吞食鱼胆中毒身亡的报道。轻度中毒表现为头晕、上腹不适、恶心、呕吐、腹痛;重度中毒会出现胃肠黏膜出血、肝肾功能衰竭、中毒性心肌炎等症状,甚至全身脏器衰竭而死亡。医学证实,青鱼、草鱼、鲤鱼等鱼胆中。有一种鲤醇的物质,是一种强毒素,0.1毫升鲤醇就可使实验鼠立即死亡,并且鲤醇化学特性稳定,耐热又耐酸,一般烧煮不能破坏其毒性,鱼胆不论生吞、烧熟或者酒泡,吃后都会中毒。
忌只选食红壳蛋据研究证实,鸡蛋壳颜色的深浅,主要是由于鸡的品种不同所致,“来亨鸡”生的蛋就是白色的。蛋壳和蛋黄颜色不同的鸡蛋,取样进行营养成分的分析比较,证实它们含有的蛋白质、矿物质、糖类、脂肪、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没有明显的差别。所以,以蛋壳的颜色论营养是不科学的,应以新鲜程度论质量。
忌生吃酱油酱油是以豆饼、麸皮、黄豆等为原料,通过发酵,再经高温消毒后制成的调味食品。酱油是一种富含营养的调味品。
按说酱油不经加热也可以食用。但是由于在生产、贮存、运输、销售等过程中,常因卫生条件不良而造成酱油被污染,甚至混入肠道传染病的致病菌。科学实验证实,伤寒杆菌在酱油中能生存29天,痢疾杆菌能生存2天。有很多人不经加热就把酱油用于凉拌菜,这就有致病的危险,所以酱油最好加热。另外,市场上销售的瓶装宴会酱油、蘑菇酱油、虾子酱油,由于密封性好,污染可能少,不必加热也可以吃。
忌食物凉后再冷藏许多人在冷藏食物前,习惯先将食物在冰箱外放凉,然后再放入冰箱冷藏室冷藏,以为这样做能节省一点电,但从食品卫生角度来说,并不科学。
冷藏食品的目的是抑制细菌的生长,但冰箱本身是不能杀灭细菌的。实验显示烹制过的食物暴露在空气中,很快便会有空气中的细菌附着在食品上,而且细菌的数量与食物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成正比。
因此,越早将不准备食用的食品放入冰箱冷藏,细菌繁殖数越少,食品的保质期也就越长。
忌煮饭用自来水用自来水煮饭,维生素B1损失程度和煮饭时间相关,一般损失30%。若用开水煮饭就不会有这么多损失。所以煮饭宜用开水。
忌米淘得越干净越好有人认为米淘得越干净越好,这并不科学。
谷粒由4部分组成,从外往里数分别为谷皮、糊粉层、胚乳和位于谷粒一端的谷胚。谷皮中含有大量的纤维素、B族维生素和无机盐;糊粉层的蛋白质和维生素含量丰富,并含有许多脂肪和无机盐;胚乳层糖类含量最多;谷胚含有极丰富的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E,其蛋白质、脂肪、糖类和无机盐含量也较多。淘米时,米在水中浸泡和搓擦,米粒四周的营养极易流失,尤其是B族维生素和各种无机盐。经研究,淘米时损失维生素B130%~60%、维生素B2和烟酸20%~25%、无机盐约70%、蛋白质约15.7%、糖类约2%。淘米时搓洗的次数越多。浸泡时间越长,淘米水温越高,各种营养素的损失越严重。
因此,认为米淘得越干净越好是缺乏科学依据的。
忌做“炒锅饭”有人喜欢在做菜后不洗锅,直接将饭倒进锅内翻炒,认为这样做出的饭会比较香。殊不知炒菜后,锅内的剩余物质,不但有油,而且还有味精、食盐、酱油等,由于锅热而发生焦化,产生亚硝胺。亚硝胺是致癌的潜在因子。因此,“炒锅饭”虽然味香,但不宜常吃。
忌煮鸡蛋超过5分钟鸡蛋煮的时间过长,蛋黄就会由黄色变成绿色。这是由于蛋黄中亚铁离子与蛋白中的硫离子化合为难溶的硫化亚铁所致。
这种硫化亚铁很难被人体吸收利用,因而也降低了鸡蛋的营养价值。因此,煮鸡蛋时间以水沸后5分钟为宜。
忌多吃禽类禽类的公鸡、鸡头、鹅肉、鸡翅、鸡爪等,这类食物主动而性升浮,食用后易动风升阳,触发肝阳头痛、肝风脑晕等症状。
此外,还易诱发或加重皮肤疮疡肿毒。据中医师介绍,鸡肉尤其是公鸡肉,能动风助肝火,引起肝木偏亢,导致慢性旰炎及高血压等病的复发。
另外,鸡蛋虽不属发物,但也不宜多吃,一般一天不宜超过2个。尤其是肝炎、过敏、高血脂、高热、肾脏病、腹泻的病人,更不宜多吃。
忌蔬菜不浸泡就烧对于蔬菜,目前最大的卫生问题是有机磷农药的残留,这是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化学品之一,重度中毒可危及生命。防止蔬菜农药污染最积极的方法是加强农药的使用管理,严禁有机磷农药在蔬菜上使用。但在目前尚不能完全禁绝之前,对蔬菜作适当处理,以减少污染量是可取的。经试验研究证实,浸泡30分钟再冲净,可除去蔬菜上30%的农药,若再烫泡1分钟,则可减少80%。但浸泡时间不宜超过半小时,否则易腐烂。
有的家庭利用低温保存蔬菜,如在毛豆、豌豆、蚕豆上市高峰季节多买一些,剥去壳用塑料袋包好后放在冷冻室里,随吃随取,经济实惠。殊不知这种做法会使这些豆中的营养素大量丧失。毛豆、豌豆、蚕豆等刚摘下来时都是还有生命的,一些氧化酶还有活力,可使豆类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素被分解破坏。在冷冻条件下,这些酶活力只是比常温下低一些,分解营养素的速度慢一些,但不会停止,放得时间越久,损失越多。同时,用这种方法贮存的豆类,不但营养破坏多,而且口味差,会失去原有的味道。
忌烧菜不加锅盖若盖住锅盖烧菜,蔬菜中维生素B2只损失15%~20%,如不盖锅盖,就会多损失2倍~3倍。不加锅盖煮7分钟维生素C的损失与盖了锅盖煮25分钟所损失的一样,且维生素A也易被破坏。
忌炒菜加太多油炒菜时放油太多,菜的外部包了一层脂肪,调料滋味不易渗入菜内。食后消化液不能完全与食物接触,不利于营养素消化吸收。因此,炒菜时应适量用油。
忌鲜笋切后即炒鲜笋味道鲜美、脆嫩可口,有“百搭配头”之盛名,深受人们的青睐。鲜笋含有大量的草酸,影响人体对钙质的吸收。故在烧炒前应先把笋用开水烫3分钟~5分钟,使笋中大部分草酸分解,除去涩味,提高口感。在烧炒时要烧熟煮透,进一步消除草酸。
忌用微波炉烹调蔬菜用微波炉烹煮蔬菜,对其中的维生素C破坏较多。我们做了这样的实验,以市场上销售的大白菜、黄瓜、绿豆芽、洋葱为原料,分别采用急火快炒1分钟、蒸煮7分钟和微波炉(高功率)烹调2分钟三种不同方法烹调。结果发现,使用微波炉烹调蔬菜时,维生素C的损失均较大。特别是黄瓜、绿豆芽、洋葱等维生素C的损失量在50%以上。
忌炒菜、做汤时早放味精味精加热时间太久,温度过高,容易变质。在60℃~90℃的溶液中,味精的溶解度最高,也就是鲜味最足;在100℃可随水蒸气而挥发,造成浪费;若超过130℃,即变质为具有致癌性的焦谷氨酸钠。所以炒菜及做汤时均官在起锅前或后加入味精。
忌把食物烧熟后贮存烹饪后的食物,细胞壁都会破碎,所含有的营养成分就失去保护,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如阳光的照射、空气中的氧等多种原因而流失,特别是维生素由于性质不稳定,更容易丢失。烧熟的蔬菜放2小时,菜中各种维生素的损失率达30%;放4小时,损失率高达70%。存入冰箱中的菜肴所含的维生素也同样会大大损失。发生糊化的淀粉,在室温里会重新凝结,难水解,不易被消化吸收,更失去营养价值。冷饭重复多次加热,会使营养物质再受损失。煮熟的膳食是细菌繁殖滋生的场所,放在空气中时间越长。越易腐败变质。
忌煎鱼早下姜煎鱼放生姜是为了除去鱼的腥味,但姜同鱼一起下锅,就起不了除腥作用。因此,煎鱼时,忌早下姜,应该先把鱼加热一会,待鱼肉蛋白质凝固后再加入生姜。
忌烧鱼、虾多加料洒烧鱼、虾时料酒放多了并不好。这是因为鱼、虾中含有大量蛋白质,而酒的主要成分乙醇是一种有机溶剂。当它与蛋白质分子接触时,便进入到蛋白质分子中间,破坏其结构。如果过多加料酒,或者加入乙醇含量高的白酒,就会将大部分蛋白质破坏,那些被破坏的蛋白质胶体就会脱水分解,鱼、虾吃起来没有弹性,口味不佳。
忌冻肉用热水解冻有人从市场上买回冻肉、冻鸡后,为了尽快烹饪,往往把它放进热水或温水里解冻。这种做法是不当的。这样解冻的肉烹调后,食起来肉老、乏味不香。
原来,这些肉类在冷冻贮藏时,都是速冻的。其细胞内液、细胞外液及组织间液体都迅速冷冻成冰,成为肌肉纤维细胞间的结晶体,其鲜味、香味均能保留。如果让其在适当的温度(6℃~8℃)下慢慢解冻,细胞间那些汁液结晶慢慢溶解后,仍可逐渐渗回细胞内,恢复至鲜肉的状态,烹调时其味道仍和鲜肉差不多。如果把速冻肉放进热水或温水里迅速解冻,细胞间结成冰的美味肉汁一下子就都溶化成液体,迅速流到组织外而丢失了。这些丢失的液体中,合有大量氨基酸和使肉香的物质,这样解冻的肉烹调后,当然就会既老又乏味不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