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方法
步骤2
拿捏、按揉肩井穴处肌肉,以肩井穴局部有酸麻胀重感,甚者全身毛孔耸立、有不寒而栗之感为止。
步骤1
按揉太阳、上星、印堂、天梁(风池穴斜上、枕骨边缘凹中取之)等穴,按摩所取穴位至有酸重、胀感传导于鼻腔为止。
温馨提示:预防鼻出血应保持室内清洁,度、湿度适宜,勿用力擤鼻涕,纠挖鼻、揉鼻等易导致鼻黏膜损伤的良习惯。饮食宜清淡,多吃水果、菜,忌辛辣刺激性饮食,保持大便畅,保持心情舒畅。
第十八节鼻 炎
鼻炎多因外感风寒、风热所致,属中医“伤风”“鼻窒”范畴,是常见多发病,有急、慢性之分。急性鼻炎以鼻塞、流涕、喷嚏为主要症状,严重者鼻塞加重、脓性黏稠分泌物较多;慢性鼻炎以鼻塞为主,涕多、色黄稠或稀、嗅觉减退,常伴有头痛症状。
选穴取穴
印堂、上星、迎香、百会、风池等穴。
按摩方法
步骤1
揉印堂、上星、迎香等穴2分钟。
步骤2
分推前额、擦鼻旁部各2分钟。
步骤3
按揉百会、风池、天柱等穴2分钟。以上方法每日按摩1次,至愈为止。馨提示:鼻炎的预防应避免工作、生活环的不良刺激,不要用手挖鼻,鼻塞不宜强行擤鼻。每日早晨可用冷水脸,以增强鼻腔黏膜的抗病能力。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平时注意锻炼身体,参加适当的体育活动,保持心情愉快。
第十九节鼻窦炎
鼻窦炎中医称为“鼻渊”,多因风邪外袭、寒闭腠理、肺气不和,或阳明经火上客鼻窍,或胆移热于脑,或风寒上扰,郁滞鼻窍所致。经年累月不止鼻流浊涕,常伴头痛头晕。感冒后鼻塞、流涕、头痛加重。
选穴取穴
迎香、山根、印堂、承泣、太阳、上星、曲池、合谷、列缺等穴。
按摩方法
步骤1
用拇指点按或按揉上星、印堂、迎香、承泣穴各1~2分钟,刮推前额及上眼眶,自印堂至双侧太阳穴10~20遍。
步骤2
用两拇指以推揉法从鼻上的山根穴沿鼻的两侧向下至迎香穴5~10遍。
步骤3
按揉曲池、合谷、列缺等穴各1~2分钟。每日1次,至愈为止。
温馨提示: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以预防感冒,鼻腔有分泌物时不要用力擤鼻,避免呛水。
第二十节慢性咽炎
慢性咽炎属中医“喉痹”范畴,多反复发作,经久不愈,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中医认为此病多由急性咽炎失治转化而成,或因肺肾阴虚、虚火上炎、灼伤津液、咽失濡养所致,一般表现为咽部干燥灼热、伴有异物梗阻感、时痛时止、吞咽不适等症。
选穴取穴
天突、涌泉、肾俞、肺俞、合谷、列缺、少商等穴。
按摩方法
步骤1
按揉天突穴3分钟,背部肺俞、肾俞等穴各5分钟。
步骤2
掐揉合谷、列缺、少商等穴各2分钟
步骤3
擦涌泉穴100次。每日或隔日1次,至愈为止。
温馨提示:本方法可以配合按揉足拇趾背侧根部的扁桃体反射区,用拇、示指对合按揉可以起到更佳的治疗效果。本病患者应避免接触粉尘、有害气体、刺激性食物等对咽黏膜不利的刺激因素,避免长期过度用声,保持健康作息规律,宜清淡饮食,进行适当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心态从而提高自身免疫力。
第二十一节扁桃体炎
扁桃体炎为常见多发病,中医称之为乳蛾、喉蛾,无论男女均可发生。发病时扁桃体一侧或两侧红肿疼痛、咽喉梗阻、吞咽不适,甚至有化脓现象。急性多伴有发热、头痛、咳嗽。慢性多由急性失治或治不得法转化而成,且多反复发作。
选穴取穴
大椎、风池、风府、天突、肩井、曲池、合谷等穴。
按摩方法
步骤1
拇指按揉大椎、风府等穴各3~5分钟,按揉风池穴3~5分钟。
步骤2
点按天突穴2~3分钟,拿捏肩井穴部位10~20次。
步骤3
按揉曲池、合谷等穴1~3分钟。温馨提示:慢性扁桃体炎的患者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随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去除室内潮湿的空气,都是重要的。坚持锻炼身体,提高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不过度操劳,若劳累后应及时调整休息,宜戒烟忌酒。
哮 喘
哮喘是机体由于外在或内在的过敏原或非过敏原等因素,通过神经体液而导致气道可逆性的痉挛,表现为反复发作的阵发性胸闷,伴哮鸣音并以呼气为主的呼吸困难或兼有咳嗽等症状。
第二十二节选穴取穴
风池、肩井、肺俞、风门、定喘、丰隆、膻中、中府、云门等穴。
按摩方法
步骤1
分推头面部5~10分钟,拿风池、肩井等穴各1~3分钟。
步骤2
按揉肺俞、风门、定喘、丰隆等穴
各l分钟。
步骤3
按揉膻中、中府、云门等穴各1分钟,横擦前胸部1~3分钟。
提示: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抗病能力;免烟雾、粉尘、有害气体对呼吸道刺激;寒冷季节应注意防寒保暖,节制房事,做到劳逸结合,保持充足的睡眠。
第二十三节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属中医“咳嗽”“痰饮”等病范围,为常见多发病。无论外感与内伤皆可诱发本病,多因脏腑有病或脏腑功能失调,累及于肺所致。以咳嗽、咳痰或干咳为特征,早晚咳嗽加重,痰多呈白色、稀薄或为黏性痰,反复发作。
选穴取穴
天突、膻中、肺俞、足三里、丰隆、少商等穴。
按摩方法
步骤1
按揉天突、膻中等穴各3分钟。
步骤2
按揉肺俞、足三里、丰隆等穴各3~5分钟。
步骤3
切压少商穴1分钟,擦足底3~5分钟。每日1次,至愈为度。
提示:慢性支气管炎多发于冬春季,由免疫力低下,感冒频繁,诱发发,所以主要提高机体免疫力,预防感冒。应加强体育锻炼,季节变化要注意保暖,就可以预防再次发作。
第二十四节肺结核
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中医认为,此病多因肺津不足、气阴两亏或阴虚火旺所致,称肺痨。一般表现为咳嗽少痰、咯血、痰中带血、咽喉干痒、潮热,或五心烦热、盗汗、疲乏消瘦、腰膝酸软、食欲不振。
选穴取穴
大椎、心俞、肺俞、脾俞、肾俞、膏肓俞、神门、孔最、三阴交、足三里、肩井、命门、涌泉等穴。
按摩方法
步骤1
背部捏脊,在心俞、肺俞、脾俞、肾俞、膏肓俞、命门等穴重点按揉,每穴1~2分钟。
步骤2
点按神门、孔最、三阴交、足三里等穴1~2分钟,以有酸胀为度,拿肩井穴2~3分钟。
步骤3
从大椎穴开始擦摩至腰骶部,每次2~3分钟,擦3~5次。擦涌泉穴3分钟。每日1次,至愈为止。
温馨提示:肺结核患者的合理饮食的原则是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鱼、蛋、瘦肉、牛奶、豆制品,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瓜果,少吃或不吃含脂肪高的油腻食品;更要严格戒烟,节制饮酒。
第二十五节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属中医胃脘痛范畴,而胃脘痛又是多种胃病常出现的一个共同症状,是常见多发病,男女皆可发生,尤以中年人居多。本病多因长期饮食不规律,或精神刺激、情志不畅而气机逆乱、肝邪犯胃,或过度劳累、气候变化而外邪内侵、客犯脾胃等所致。
选穴取穴
中脘、足三里、胃俞等穴及背部膀胱经循行路线。
按摩方法
步骤1
以中脘穴为中心在上腹部进行摩腹10~15分钟。
步骤2
按揉足三里穴约3分钟。
步骤3
在背部膀胱经循行路线用推法按摩3~5分钟,重点按揉胃俞穴1~2分钟。每日1~2次,至愈为止。
提示:胃炎患者应保持精神愉悦,戒烟忌酒,忌过酸、过辣等刺激性食物,保持生活规律,劳逸结合,气候变化及时增加衣物。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形成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和胃液中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故亦称消化性溃疡。属中医“胃脘痛”范畴,多因情志不舒、饮食失调、气滞血瘀、络脉受损所致,或由慢性胃炎失治转化而成。
第二十六节选穴取穴
胃俞、小肠俞、肾俞、大肠俞、足三里等穴。
按摩方法
步骤1
按揉胃俞、小肠俞等穴各1~3分钟。
步骤2
按揉肾俞、大肠俞等穴各1~3分钟。
步骤3
按揉足三里1~3分钟。用力从轻到重,每日1次,至愈为度。
温馨提示:应注意保持乐观的心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少食易胀气、过甜及过酸的食物及水果。注意休息,避免过度焦虑与劳累,戒烟戒酒。
第二十七节膈肌痉挛
中医称“呃逆”,俗称“打呃”。是以气逆上冲、喉间呃逆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主的一种症状。引起呃逆的原因很多,如进食过快,吃刺激性食物和吸入冷空气等,轻者间断打嗝,重者可连续呃逆或呕逆,腹胀、腹痛,甚至引起小便失禁。
选穴取穴
胃俞、手三里、足三里、合谷、气海、中脘、膻中、内关、外关、章门等穴。
按摩方法
步骤1
按揉手三里、足三里、合谷等穴各2~3分钟。
步骤2
按揉胃俞、章门、气海等穴3分钟,摩中脘穴5分钟,擦膻中穴3分钟。
步骤3
拿揉内关、外关等穴各3次。
提示:保持心情舒畅,适量食用生冷,煎炸难消化的食品不宜多不宜食用易胀气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第二十八节
慢性肾炎
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为慢性肾炎,一般表现为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等症状,起病方式各有不同,病变进展缓慢,可以不同程度肾功能减退,最终可发展为慢性肾衰竭,属中医“水肿”范畴。
选穴取穴
肾俞、脾俞、足三里、三阴交等穴,脊柱督脉(大椎穴至长强穴)及两侧膀胱经。
按摩方法
步骤1
按揉肾俞、脾俞等穴各5分钟。
步骤2
从大椎穴沿脊椎按推至长强穴及推两侧膀胱经。如此重复15~30分钟。
步骤3
点按足三里、三阴交等穴各8~10分钟。每日1次,至愈为止。
温馨提示:慢性肾炎患者饮食要保持低盐、低脂肪、优蛋白、高维生素、高碳水化合物,忌肥腻、辛辣刺激性食物及各种海产品,宜戒烟忌酒,少喝咖啡,补充粗纤维食物。
第二十九节尿失禁
膀胱和尿道括约肌失去随意控制而产生的尿液不自主流出的现象。尿失禁,古称“溺沥”,妇女患者为多。尿失禁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段及性别,尤其以女性及老年人为多。中医认为其多因肾虚失固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