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传说:民间美丽故事
14317900000002

第2章 李冰智斗江神建都江堰

人物传说

历史人物传说,是以历代社会生活中实有其人的著名人物为中心,通过艺术加工、幻想、虚构等手法,叙述他们的行为、事迹或遭遇等的传说。这些传说在表现历史事实的同时,也注重刻画历史人物,并且在传说中反映的是集体性的群众英雄。

历史人物传说以人物为中心,叙述他们的事迹和遭遇,也表达了人民群众的评价和愿望。是我们研究历史的重要素材,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战国时期,蜀地的岷江年年都发生水患,那里的人们世世代代同洪水作斗争,但一直都不能彻底解决问题,人们一直都生活得非常痛苦。

后来,秦国吞并了蜀国,秦国为了将蜀地建成其重要的基地,决定彻底治理蜀地的岷江水患。于是,秦昭襄王便任命很有治水才能的李冰到蜀郡去担任郡守,主持治理那里的水患。

李冰到蜀郡后,亲自查看当地的灾情,他发现,发源于成都平原北部岷山的岷江,沿江两岸山高谷深,水流湍急。而从岷江上游挟带来的大量泥沙淤积在这里,抬高了河床,加剧了水患。特别是在灌县城西南面,有一座玉垒山,阻碍了江水东流,每年夏秋洪水季节,常造成东旱西涝。

李冰经过实地查看后,发现原来确定的引水渠选址不合理,就废除了原来的计划,把引水口上移到了成都平原冲积扇的顶部灌县玉垒山处,这样可以保证较大的引水量和形成通畅的渠道网。他新规划的引水渠,由鱼嘴、飞沙堰和宝瓶口及渠道网所组成。

在修筑分水堰的过程中,李冰采用江心抛石筑堰的方法失败后,就另辟新路,让竹工编成一些大竹笼,装满鹅卵石,然后一个一个地沉入江底,这样就战胜了湍急的江水,终于筑成了分水大堤。据后来唐代作家李吉甫所著的《元和郡县图志》记载:

犍尾堰在县西南二十五里,李冰作之以防江决。破竹为笼,圆径三尺,长十丈,以石实之。累而壅水。

此法就地取材,施工、维修都简单易行。而且,笼石层层累筑,既可免除堤埂断裂,又可利用卵石间空隙以减少洪水的直接压力,从而降低堤堰崩溃的危险。

分水大堤前端犹如鱼头,所以取名叫“鱼嘴”。鱼嘴是在宝瓶口上游岷江江心修筑的分水堰,因堰的顶部形如鱼嘴而得名。据《华阳国志》记载:李冰“壅江作堋”的“堋”就是指鱼嘴。它将岷江分为内外江,起到了航运、灌溉与分洪的作用。

为了进一步控制流入宝瓶口的水量,李冰又在鱼嘴分水堤的尾部,又修建了分洪用的平水槽和“飞沙堰”溢洪道。飞沙堰也用竹笼装卵石以堆筑,堰顶做到适宜的高度。

这样,当内江水位过高时,洪水就经由平水槽漫过飞沙堰流入外江,就能保障内江灌区免遭水淹。同时,由于漫过飞沙堰流入外江水流的旋涡作用,就有效地冲走了泥沙在宝瓶口前后的沉积。

鱼嘴的分水量有一定比例。春耕季节,内江水量大约占六成,外江水量大约占四成。洪水季节,内江超过灌溉所需的水量,由飞沙堰自行溢出。

接着,李冰又带领人们开凿宝瓶口。因“崖峻阻险,不可穿凿,李冰乃积薪烧之”,劈开玉垒山,凿成宝瓶口。宝瓶口不仅成为了进水口,而且以其狭窄的通道形成了一道自动调节的水门,对内江渠系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

宝瓶口一带的岩石渠道,十分坚固,千百年来在岷江激流冲击下,都没有被冲毁,有效地控制了岷江水流。清代诗人宋树森所作《伏龙观观涨》一诗云:

我闻蜀守凿离堆,两崖劈破势崔巍。岷江至此画南北,宝瓶倒泻数如雷。

李冰修成宝瓶口之后,又开两渠,一渠由永康过新繁入成都,称为外江,另一渠由永康过郫入成都,称为内江。这两条主渠沟通成都平原上零星分布的农田灌溉渠,初步形成了规模巨大的水利工程渠道网。

在以后的几年里,李冰又带领蜀中百姓,在灌县南面的玉垒山下一带,修建了分水鱼嘴、金刚堤、平水槽等多处水利工程,这些水利工程后来统称为都江堰。

李冰修筑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不仅从根本上治住了水患,还变患为福,灌溉良田万顷,泽被世世代代的蜀中人们。从此,蜀郡沃野千里,富饶丰足,被称为“天府之国”。李冰也因此被后人尊称为“川祖”,受到世代蜀人的爱戴和敬仰。

李冰修建都江堰的水利工程,不仅在我国水利史上,而且在世界水利史上也占有光辉一页。它悠久的历史举世闻名,它设计之完备令人惊叹。我国古代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唯独李冰修建的都江堰经久不衰,一直都在发挥着防洪灌溉和运输等多种功能。

蜀地人民都把李冰兢兢业业为民造福的精神,作为学习效仿的榜样。为了颂扬李冰治水的伟大,人们把他英雄事迹不断丰富和神化了,以突出李冰的非凡智慧和神奇才能。于是,在民间就衍生出了许多关于李冰治水的神奇传说。

相传李冰来到蜀郡后,发现原来岷江里面有一个江神,是一条作恶多端的孽龙。它稍有不高兴,就会兴风作浪,下起大暴雨,淹没两岸庄稼和村庄,祸害百姓。

孽龙要求当地百姓在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三日,选出一个漂亮的童女给它做媳妇,并且还要每家每户集巨资给它举行热热闹闹的婚礼。许多人家为了躲避江神的迫害,不得不拖儿带女远走他乡。这样,致使岷江一带渐渐土地荒芜,人渐渐也稀少了很多。

李冰到蜀郡上任不久,弄清楚这里的情况后,决定要治一治这条孽龙。眼看一年一度为江神娶媳妇的日子到了,那些没有能力离开的人们又开始给江神筹集钱财选童。这时,李冰说:“今年就不用筹集钱资了,童女就选定我家小女,你们就不要费心思了。”

人们听说李冰郡守如此舍己为人,都非常感激,同时也为李冰担心。他们担心李冰会出事,再说也不愿失去这样的好郡守,都希望郡守能够战胜孽龙,消除祸患。

到了农历六月二十三日这一天,李冰把自己女儿打扮得漂漂亮亮,一同来到江边。主祭人登上祭江神坛祭奠完之后,坛下锣鼓喧天,钟乐齐鸣。三鼓过后,江面上突然波涛涌起,水柱冲天有十余丈高,人们说,这就是江神迎接新娘的仪式。

这时候,人们本应把新娘送入水中。可是李冰说:“不用急。这次能与江神结为姻亲,真是荣幸万分,我李冰很想能够目睹江神的尊颜,还请江神早点现身,不要误了好时辰。”

说完,李冰亲自斟满一杯酒,走上祭坛举起奉上。可是过了很久,就是不见江神的影子。李冰见此情景,知道江神在戏弄百姓,不由勃然大怒道:“你这作恶多端的孽龙,残害百姓,致使民不聊生,今天我李某为了百姓能够安居乐业,情愿舍命与你搏斗,你就赶快现身吧!”

说着,李冰就提着宝剑,奋身跳入江中。这时,江上的水柱不见了,好像变得风平浪静的样子,只是隐隐觉得有些地动山摇的感觉。

过了大约一个时辰,狂风大作,烟尘蔽日,恍恍惚惚之中,人们看到江边有两条青黑色的犀牛在拼命地激烈争斗,难解难分。不一会儿,这两条犀牛便消失了。

在岸边观战的人们正在疑惑时,只见李冰气喘吁吁地从水中跑上来。他对随从武士说:“这条孽龙本事很高,尤其是力气特别大,我跟它战了很久也不能取胜。现在上岸来,要求你们助我一臂之力。”

李冰手下武士说:“我们刚才看到两头犀牛在河边搏斗,知道是您跟孽龙在激战,但只是两头犀牛一模一样,我们也分不清哪一头是您变的,也就不好来助战。”

于是,李冰就把一条雪白的绶带缠在腰间,对武士说:“现在我腰间系有白色丝带,这样我再去跟它争斗时,那头腰间是白色的犀牛就是我变的,你们记住这点就行了。”

说罢,李冰又跳到水里与孽龙战斗起来。当两头犀牛再出现时,李冰手下武士就一个个手执兵器,纷纷拥上前去,帮着李冰一同战斗。这些武士拿起手里武器对着那头身上没有白色丝带的犀牛一阵奋力砍杀,最终把那头孽龙变成的犀牛杀翻在地。

孽龙倒在地上后,很快显出了原形。李冰赶紧吩咐人们将早已准备好的粗大铁链,严严实实地把孽龙捆缚起来,牢牢锁在江中一个深水潭中。

在民间传说中,神话人物二郎神的原型就是李冰之子,我国古代杂著集《太平广记》中有二郎神的传记。宋代著名诗人范成大称李冰擒住孽龙镇于伏龙观。

后代人们为了进一步纪念李冰,就在他降伏孽龙的地方建了一座观,取名为伏龙观。进了观,抬眼便见一尊李冰石像,石像气宇轩昂,须发微微飘动,深邃的目光中透出一种非凡大志和气魄,让人们为之震撼!

关于李冰治水传说,东汉以后不断有所增加,北宋开始流传李冰之子李二郎协助治水等神话。后来在每年清明时节,当地人们都会在二王庙举行祭祀活动和开水典礼。

李冰治水的故事被人们神化,反映了人们对为民办事的治水英雄李冰的崇敬之情,也表现了人们心目中伟大英雄的形象和精神。李冰的治水故事,一直激励着后人与自然灾害进行英勇顽强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