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医学伦理学
1427200000025

第25章 预防医学与健康伦理 (1)

引言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幸福。"改革开放以来,卫生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也面临着不少问题,如城乡和区域经济发展导致的健康水平差距,全球化和城市化进程引发的新的健康问题,传染性疾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双重负担,人口老龄化、卫生资源总量不足和卫生公平性差等等。学习公共卫生伦理和预防医学伦理,必须直面卫生事业的形势,坚持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充分认识健康在人类自身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地位,坚持医疗卫生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第一节 医学社会化与道德

社会越进步,科技越发展,健康就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作为从预防角度控制和消灭疾病的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主要通过研究及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环境、人与自然等多种关系,完善人类自身的生存条件,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促进人类自身健康发展,进而促进社会发展。

一、医学社会化及其对医学道德的影响

所谓医学社会化,就是医学在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的要求下,最大限度地渗透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并融入整个社会系统,实现医学的目的与人类的健康利益和社会发展的协调一致。医学社会化是一个过程。医学社会化既是现代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内在要求。医学通过社会化将其成果广泛应用于社会,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

(一)医学社会化的主要内容

近年来,一种强调医药卫生与社会协调发展、以全民整体健康为最终目标的大卫生观逐渐形成。这种观点认为:在现代社会中,随着人类疾病和死亡谱的变化、人口老龄化的出现、社会和自然环境对健康影响的权重显著增强等新情况的出现,医疗卫生工作的社会性日益凸显,要促进全民健康和预防疾病,必须依靠社会、依靠各部门的协作和配合,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参与卫生行动。由此,医疗卫生事业的范畴由治疗扩大到预防,由生理扩大到心理,由技术服务扩大到社会服务,由消极治疗与康复扩大到积极预防和主动提高健康水平,预防保健的责任从医药卫生行业扩大到社会的各行各业,卫生事业活动的主体由医务人员扩大到全体社会成员。医学社会化主要包括下面三个方面的内容。

1.医学服务的社会化

满足社会单位和成员的医疗预防保健需要是医学的重要功能,也是医学社会化的应有之意。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促进了医学科学技术的进步,新知识和技能的出现要求不同的医疗、护理及相关技术人员分工更加明确,并由此产生了新型的医疗服务机构--医院。从此,医院成为社会机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成为各国经济、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社会机构,医学的社会功能得到了极大发挥。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更加多元化、多层次,单一的医疗服务已经不能适应大量慢性病、老年病及病人康复等的需要。医学面临着向社会提供全方位、多种类、多形式、多层次的服务,需要更加注重患方的多种需求,注重社会人群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2.医疗卫生组织的社会化

医疗卫生组织作为社会组织体系的组成部分,是由行政、业务、后勤等各部门构成的组织系统。它在维护人类健康、促进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是社会卫生工作的组织者和责任承担者。

由于卫生事业涉及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人的健康影响因素涉及自然、社会、心理、疾病等多个方面,因此,仅仅依靠卫生组织系统显然无法实现全民拥有健康的目标,只有使医学发展目标和社会发展目标协调一致,医疗卫生系统与其他相关系统通力合作,才能极大地提高社会人群的健康水平。与此同时,医疗卫生组织系统本身也需要按照社会化的要求,加强横向协作,实行科学管理,提高服务效率。

3.医药卫生知识传播的社会化

维护健康、预防疾病是一项社会化的系统工程,要有效而全面提高健康水平,必须广泛宣传维护健康、预防疾病的知识,不仅医疗卫生机构及其人员要树立健康教育意识,社会各种传媒和相关组织也有责任和义务主动传播医药卫生知识。只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促进全体社会成员了解和学习医学知识,实现科学生活的方式,才能真正实现维护健康、预防疾病的目的。

(二)医学社会化对医学道德的影响

医学社会化不仅丰富了医学的内涵,扩大了医学的外延,也必将对医学道德产生重大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扩大了医学道德的主体范围

传统医学道德所规范的对象主要是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医学社会化不仅对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有道德要求,凡是与卫生、健康相关的机构及其人员都被纳入被规范的范围,其行为和决策都受到医学道德的规范与约束。

2.丰富了医学道德行为的内容

医学社会化要求人人参与、全社会参与,必然扩大和丰富医学的内涵。除了传统规范的内容以外,不符合健康要求的生活方式、有损健康的经济和社会活动、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等,都成为被禁止并受到社会谴责的行为。

3.促进了医学道德评价体系的完善

传统的卫生观以治病救人为主要评价标准,忽略其他评价标准。医学社会化要求把维护健康、促进健康等都列为评价标准之一,符合医学道德的行为不仅包括促进病人生理组织和功能的恢复、促进病人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的恢复,还包括促进病人转变不健康生活方式、健康人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等。这样,不仅促进了医学道德评价指标的多元化,也丰富和完善了医学道德评价体系。

二、预防医学道德

作为一门综合性医学学科,预防医学是研究社会人群健康和疾病发生、发展、转归的本质和规律,探讨内外环境以及社会活动对人类健康和疾病的影响,制定预防、控制、消灭疾病发生和流行的对策,优化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创造和维护有利于人类身心健康的最佳劳动和生活条件的科学。增进人类健康,提高人类生命价值是预防医学的根本任务。我国医疗卫生工作"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基本方针,决定了预防医学在医学体系中重要而不可替代的地位。

(一)预防医学的内容和特点

随着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的形成和大卫生观的普及,预防医学的内涵和外延拓展到了自然、社会和精神三大领域,从而赋予了预防医学更加丰富的内容。尽管预防医学是在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的基础上分化发展而来,它们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增进人的健康,但预防医学具有它自身的特点。

1.预防医学的主要内容

(1)为卫生行政部门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包括:为卫生防疫工作提供有关数据、信息;协助政府制定相关卫生政策;促进医疗卫生资源的有效配置;促进和推动医事卫生立法等。

(2)开展职业病、传染病、寄生虫病、地方病等的预防工作,并对一些原因不明的疾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多因素分析。

(3)预防社会环境、精神心理因素引起的疾病。

(4)及时妥善地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灾后卫生防疫工作,全力避免疾病流行。

2.预防医学的特点

(1)对象的群体性和社会性。预防工作的主要服务对象不是个别或某一类病人,而是整个社会人群,其中大多数是健康人或受感染威胁但未形成疾病的人。

(2)内容的广泛性和前瞻性。预防工作的领域十分广泛,涉及营养卫生、劳动卫生、环境卫生、少儿卫生、流行病学、毒理学、社会医学、老年医学、保健医学、卫生管理等众多学科,承担着卫生监督、疫情防控、宣传教育、疾病普查以及开展自身学科研究等多项任务。同时,预防医学的重点还在于预测疾病发生,提前采取有效的预防治理措施,注重防患于未然。

(3)任务的复杂性和艰巨性。预防医学不仅要研究自然因素与人体疾病的关系,还要研究社会环境中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以及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分析人际的交往、家庭和社会关系等对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指导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等。

(4)效果的间接性和长远性。预防医学的工作由于面较广,受制因素很多,其效益产生的往往需要经过一段较长的时间才能显现,而且这种效益通常是间接的、无形的。

(二)预防医学道德

预防医学道德是在预防医学职业活动中,调整卫生预防人员与人群、环境、社会以及卫生预防人员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预防医学道德既伴随着人类进步和预防医学发展而逐步完善,又推动预防医学不断发展与进步。学习和研究预防医学道德,对于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卫生工作方针,全面提高我国国民的身体素质,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预防医学道德的特点

1997年第30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的"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决议,其内容并不是针对某个人或某些人群,或是某个国家和地区,而是面向基层、面向社会、面向家庭和个人。它代表了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并希望能最终实现社会利益的最大化,体现了预防医学的道德特点。预防医学道德的特点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社会公益性。预防医学工作是一项造福于全民,有利于全民身心健康的社会公益事业。预防医学研究和工作的内容都与人的生命健康安全和利益息息相关,都是为了提高整个全民族的身体素质,都是为了保证公共卫生事业措施的贯彻实施,实现服务全社会的目的的。

(2)人群平等性。预防医学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受病因威胁的人群和健康人群,所有预防保健的工作都是为了人的切身利益。一方面,预防保健工作从对象上既针对受疾病威胁的人群,又针对健康人群;另一方面,预防保健工作对处在同一社会条件下的每一个人都均等地受益。

(3)任务人道性。预防保健工作体现的是人性关怀,无论是季节性的流行病、传染病,还是地域性疾病、寄生虫病,或是行业性的职业病等的调查和处置,都是对相关弱势群体的人道主义关怀。尽管这些工作可能感染预防工作人员,但预防保健工作人员仍然深入实地了解掌握第一手资料,这不仅是高尚医德的体现,更是医学人道主义的体现。

(4)工作奉献性。预防医学的主要任务是预防,由于其工作效益体现的滞后性,容易导致人们重疾病治疗轻疾病预防,对预防工作不理解;加之服务对象大都是健康人,这些人往往缺乏预防疾病意识,甚至抵触而不予配合。与此同时,预防工作涉及改善社会环境及自然环境的问题,这些都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在工作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许多矛盾和困难。所以,应当正确评价和看待预防工作的价值,坚持奉献精神。

2.预防医学道德的原则

预防医学的内容、地位和道德特点,决定了预防医学的道德要求和必须遵守的道德原则。

(1)预防为主,群众利益至上。我国医疗卫生工作的基本方针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不管是防病还是治病,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广大群众的健康水平。预防医学工作形成的三级预防模式,不仅可以减少生病、减少痛苦,而且节约卫生资源。而预防医学价值的缓慢性和间接性,容易导致医疗机构和医务工作者忽视预防工作,或工作流于形式。因此,必须真正牢固树立和贯彻"预防为主"的思想,切实把广大群众的健康问题放在首位并加以维护。

(2)坚持公益,社会利益至上。社会效益第一是医学道德的基本原则。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包括预防医学在内的医疗卫生领域必须正确处理好社会利益与经济利益的关系,必须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的健康,自觉履行对社会负责的道德责任,坚持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和国家的利益。

(3)严谨求实,法律法规至上。预防工作关系到当代和未来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也关系到社会发展,因此,必须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既要严格程序、讲究方法,又要遵照规律、实事求是。为保证预防工作的有效开展,从根本上维护人的健康、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国家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这是一切预防工作的行为规范。因此,必须坚持法律法规至上,严格守法,秉公执法。

3.预防医学工作者的道德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