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失去,其实是另一种拥有
14254900000124

第124章 人性如灯

性格自私的人不愿意对别人付出任何关爱,所以他们永远都体会不到来自他人的友情和温暖。而那些胸襟开阔的人则始终生活在幸福和关爱之中,这些幸福和关爱既来自于别人,也来自于他们自己。

一个漆黑的夜晚,一个远行的哲人走到一个荒僻的村落中。漆黑的街道上,络绎不绝的村民们在默默地你来我往。

转过一条街道,哲人看见有一团昏黄的灯光正从巷道的深处静静地走过来。身旁一位村民对哲人说:“挑灯的人是个肓人。”

哲人百思不得其解。一个双目失明的盲人,他没有一点白天和黑暗的概念,他看不见高山流水,看不到柳绿桃红的世界万物,他甚至不知道灯光是什么样子,他挑一盏灯岂不令人迷惘、觉得荒唐可笑?那灯笼渐渐地近了,昏黄的灯光渐渐从深巷游移到了哲人的草鞋上,哲人问:“你真的是一位盲者吗?”那挑灯笼的盲人告诉他:“是的,从踏进这个世界,我就一直双目失明。”

哲人问:“既然你什么也看不见,那你为何挑一盏灯笼呢?”盲者说:“现在是黑夜吧?我听说在黑夜里没有灯光的映照,那么世界上的人都和我一样是盲人,所以我点燃了一盏灯笼。”哲人若有所悟说:“原来您是为别人照明了?”但那盲人却说:“不,也是为自己!”

“为你自己?”哲人又愣了。盲者缓缓问哲人:“你是否因为夜色漆黑而被其他行人碰撞过?”哲人说:“就在刚才,还被两个人不留心碰撞过。”盲人听了,得意地说:“但我就没有,虽说我是盲人,什么都看不见,但我挑了这盏灯,既为别人照亮了,也让别人看到了我自己,这样,他们就不会因为看不见而碰撞我了。”

哲人听了,顿有所悟。他仰天长叹说:“我天涯海角奔波着寻找生命的真谛,没有想到它就在我们身边。人性就像一盏灯,只要点亮了自己的灯,即使看不见别人,别人也会看到自己。”

帮助别人不一定要在他必经的路边放上金子,有时候一些提示,一句真心的话,也会成为别人踏平坎坷的机遇,也会成为别人成功的关键所在。一个人把自己想象成什么,他就会成为什么。一个给予别人方便的人,自己也会得到别人给予的方便,正所谓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哲学家莫尔在《乌托邦》一书里说过,金银远远赶不上铁的用处大。为别人着想的人,即便自己给出的只是铁,对别人来说则会成为金。

为他人着想,给别人留有余地也是给自己留下一个缓冲的机会,这是一种为人处世的艺术;为他人着想,是一种修养,是一种博爱,更是一种智慧;为他人着想,就好比你种了一盆花,经过悉心照料,花儿开了,它回报你的不仅是五彩的斑斓和满目的生机,它带给你的,更是一片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