悔,即做事后悔。“如果我那时好好读书就好了”,“如果我好好把握那个机会就好了”,后悔其实是不求上进的表现。如果认为读书有益,哪天不能读书?哪怕已经五六十岁还不晚,花上五六年时间,即可精通一门学问。难道非得青春年少在学校里读书吗?之所以让少年儿童在学校读书,主要是因为这么小的孩子干不了什么事,反而会添麻烦,索性让他们在学校读书,既长学问,也减轻了父母的负担。真正要读书,还是在社会上打拼时学以致用,比较容易长学问。如果认为某个机会重要,哪天没有机会?现在是一个机会社会,你需要的是识别和把握机会的能力。所以,浪费任何一个机会都无须后悔。
眠,睡懒觉,也就是懒惰的意思。世界上最没出息的,无疑是懒惰不负责任的人。这种人没出息倒好,要是哪天时来运转,得到某个受重用的机会,那就很可能成为大家的不幸。
昏沉,就是昏头昏脑,迷糊颠倒的意思。这主要是身体或精神状况欠佳造成的。几乎每一个成就大业的人,都是精力充沛的人。有的人能力和智商都不差,人也不懒,主要是身体欠佳,一想问题就头痛,只好不想;一做事就气喘,只好不做或少做。这怎么能有成就呢?精神状态欠佳,跟身体状况有一定关系,但主要是心理调节能力的问题。有的人心事重,就像《红楼梦》里那个林妹妹一样,一点小事都要琢磨半天,这样肯定开心不起来!那么这样的人如何能够为人所用、给他人造福?
掉举,就是胡思乱想,注意力不集中。任何事精神专注才能做好,做事时东想西想,做出来的事肯定比较马虎!
嗔恨,性子浮躁,自控能力差,喜欢怨天尤人,喜欢自怨自艾,或者容易发怒。很多女人爱唠叨,这是自控能力差的表现。以前男女不平等,女人中很少出大人物。现在男女在学习、工作机会上基本平等了,女人中还是很少出大人物,主要差在自控能力上。至于发怒,主要是某些男人的毛病。这不但容易搞坏人际关系,也容易惹麻烦。整天跟麻烦事打交道,哪有心情干事业呢?
覆,就是掩过饰非的意思。做错了事,不肯认错,总是找借口辩解,或者把过错推到别人身上。这种人难当大任,也不易受人信任。
以上十种恶习,是做任何事的障碍,所以,哪怕你不想成佛,对它们引起重视,也是必要的。
因为克服了这些恶习,最起码可以养成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对你做一个成功的人则大有裨益。
恶习是潜能的绊脚石,除掉自身恶习即可让潜能发挥出来。
8.施予他人不求回报
佛说:如果真心帮助,不挟带任何杂念的布施,就是真布施;不怕将来没有回报的布施,就是真布施;不对受施人存任何轻视之心的布施,就是真布施。
这里有一个施善得报的故事。
有一次,佛托着钵出来化缘,遇到两个小孩在路上玩沙子。他们看见佛,就站起来非常恭敬地行礼,其中一个孩子抓起一把沙子放在佛的钵盂里,说:“我用这个供养你!”
佛说:“善哉!善哉!”
另外一个孩子也抓起一把沙子放在佛的钵盂里。佛就预言,若干年后,一个是英明的帝王,一个是贤明的宰相。
百年后,一个孩子当了国王,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阿育王;另一个就是他的宰相。在典籍中,关于阿育王的史实与传说很多。比如,他曾经打败东征的亚历山大;他建的一座寺曾经飞到中国来,就是浙江宁波的阿育王寺。
阿育王的一把沙子就得到了这么大的回报,很多人向寺庙里捐金捐银,什么好处也没见到。原因无他,越有所求越得不到。
这不仅是佛法,也是做人的道理呢!
什么是真正的慈善?佛祖讲得很清楚,一是出于至诚;二是不求回报;三是不轻毁人家。
前面两条好理解,不轻毁人家是什么意思呢?
“轻”是轻视。因为自己处于“施主”的地位,心里难免有几分优越感,在语言神态上就可能表现出看轻对方之意。比如那个“不受嗟来之食”的典故中,有钱人搭一个棚子,好心给饥民施粥,这是件功德事,说话却不客气,看见来了个人,就说:“喂,来吃吧!”谁知那个人有骨气,不受嗟来之食,掉头而去。你瞧,本来是想帮助人家,反倒得罪了人家,还说什么“好心无好报”,太不通人情世故了嘛!
“毁”是诋毁的意思,也就是说人家的坏话。这个坏话不是当场说的,是背后说的。比如,给了别人一个帮助,生怕人家不晓得自己心眼好,马上去告诉人家:“那小子现在都混成这样了,穷得连给小孩交学费的钱都没有。我看他可怜,借给他500元。”这好像是真话,怎么说是诋毁呢?因为这是揭人隐私。人在社会上,是要讲信誉的,这是一种无形资产。你让人知道了他的窘状,他的信誉马上下降,以后办事人家不放心他。所以,你借给他500元,一句话就让他损失了无形资产5000元。你这500元他还要还你,他损失的5000元找谁去要?他不找你报仇就好了,还想指望他的回报?
假如受自己帮助的人发达了,自己却原地踏步,说的话就更难听了:“那小子,当初如何如何,要不是我帮他一把,他哪有今天?”这就不只是诋毁,而是诬蔑了。他混到今天这一步,99%肯定是靠他的才能和努力,你那点帮助哪够用?不自度者,连佛祖也认为度不了他,自己不努力还揭别人的短,不是诋毁是什么?人家不报复就好了,你还指望他的回报?
电影里经常出现这样的镜头:某女身出豪门,某个小人物跟她结了婚,从此步步青云。此女便以此为傲,气稍不顺,就说:“你没有我,哪有今天?”最后,老公坚决要跟她离婚。这个女人就是犯了诋毁的毛病。不错,你是给了他一个机会,但运用这个机会的才能却是他自己的。没有才能有机会也白搭。他有这个才能,在别的地方也可能找到这种机会,怎么能说没有我就没有今天呢!
在佛的三大布施原则中,最重要的当然是至诚之心。你不是因为他有权有势,不是因为他长得漂亮,不是因为他将来可能有出息,不是因为想炫耀自己,总之没有任何私心杂念,完全是因为一念之善,这样的施予才是真正的慈善,无论你的施予多么微不足道,都是该得善报的。
不求回报的给予才是真正的给予。
9.福报有时
老鹰有一次被捕鸟机困住,恰好有一和尚路过,就救了它。
后来,老鹰看见和尚赶路累了,坐在一堵危墙下面休息,十分危险。老鹰就飞扑过去抓走了和尚的包袱,和尚起来追赶,于是老鹰就又把包袱丢下来。等和尚捡回包袱,回到原处,才发现他曾呆过的地方,墙已经倒塌了。和尚因此对那只知恩图报的老鹰非常感激,因为老鹰也救了他的命。
这个故事是一个善有善报的故事,做了好事就有可能得到善报。有的人会说:“我做了那么多善事也没有好报。”好报一定会有,只不过要有耐心。今天晚上做了好事,明天早上就要求回报,心情就太急迫了。给老板做事还要一个月才领工资呢,你是做好事,又不是给人打短工。好报肯定有,但不要着急。
干坏事也一样,恶报肯定有,“未熟不受”。好比一个人,犯了谋杀罪,抓住了当场处决,行吗?不行,要经过法庭审判,将他的罪过一条条列出来,让他死得心服口服,也让其他人搞清是为什么,这样才能起到惩戒坏人、鼓励好人的作用。
当然,“未熟不受”,还不是何时处决犯人这么简单,有时还是因为有罪而未显。这个道理,好比一个人,他性情残暴,极端自私,无视他人的生命,经常打架闹事。很多人都看得出来,这个人将来极可能犯下杀人重罪。但他现在毕竟没有杀人,你能把他抓起来枪毙吗?假设你真的想枪毙他,找个什么理由呢?恐怕只能是“莫须有”的罪名。当年秦桧就是用这条罪名杀掉岳飞的,结果落得个千古骂名。
佛强调“福报有时,未熟不受”。犯罪证据不足,就不受理。
而对我们普通人来说,不要因为某个罪犯还逍遥法外,就认为法律形同虚设;不要因为某个坏人还在享受富贵,就认为天道无存。这都不过是“未熟不受”而己。
以“未熟不受”的心态看待社会上的不平等现象,以“福报有时”的心态多做好事,必有好结果。
不是不报,时机未到。
10.有颗慈悲心
佛说:“慈心,是亲爱和好的心,希望他人有幸福,是无量心、是大丈夫心。要做什么事,都要有爱心;要说什么话,都要有爱心;要想什么事,都要有爱心。这样做,爱心会支持这世界,会使世界有福乐、和敬同住、不相疑忌、不相仇视。这样,全世界会美好起来,一切众生,亦都是很安乐的。”
我们来看一个带有寓言性质的佛教故事。一位吃人女巫极力想追捕一位圣人的女儿和她的婴儿。当圣人的女儿知道释迦牟尼在寺院宣扬教义时,她去拜访佛陀,并将她的儿子放在他的脚下,请求他的祝福。那位吃人女巫原本被禁止进入寺院,但在释迦牟尼的示意下,女巫也获准入内。释迦牟尼同时为吃人女巫和圣人之女赐福。
释迦牟尼说她们俩的前世中,有一人一直无法怀孕,所以她的丈夫娶了另一个女人。当大老婆知道另一个女人怀孕时,她将药放入食物中,使另一个女人流产了。她一再使用这个伎俩,直到第三次使得会怀孕的女人因此而死亡。在死之前,那位不幸的女人在盛怒下,诅咒她将报复大老婆和她的后代。
因此,她们因过去的竞争中所引发的不和,导致世世代代带着仇恨,相互残害对方的婴儿。女巫想杀死圣人之女的婴儿,只不过是深植心中的仇恨的延伸罢了。仇恨只会带来更多的仇恨:只有爱心、友谊、谅解和善心能消弭仇恨。在明了她们俩的错误后,她们接受了释迦牟尼的劝告,决定和平相处。
按照佛教的说法,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这样的道理:人们若带着仇恨的心,死时仍会将仇恨带到下辈子去。
爱对他人而言是无价之宝,透过爱,我们可以给予需要爱的人温暖。爱与被爱的人,比远离爱的人幸福。我们付出越多的爱心,就会得到越多爱的回报,这是永恒的因果关系。
对于爱的定义因人而异,根据释迦牟尼的说法,爱不是为了满足私欲而依恋某人或某物。爱应该是不间断地自我牺牲,对万物充满慈悲。
释迦牟尼曾说:让人们不再相互欺骗,不再互相轻视,在愤怒或意志薄弱时,也不会相互伤害。爱就如母亲一般,即使是冒着生命危险,也会极力保护她惟一的孩子。所以,要让人们培养无止境的爱心。
爱犹如泥土,使万物生长。它丰富了人类的生命,不给予丝毫的限制和牵绊。爱提升了人???。爱毋需花费分毫,爱应该是没有选择性的。或许有些人会认为爱是一种获得,但它基本上是一种付出的过程。
在培养爱心和善意时,应该由家中做起。父母亲之间的情感,影响家中气氛甚巨,家中成员因此感受到爱、呵护和分享。夫妻间应该相互尊敬、谦恭和忠诚。
父母亲对子女有五项责任:不可做坏事,树立好榜样,让孩子接受教育,支持、谅解孩子的恋爱或者为他安排婚姻,在适当时机让孩子继承家中的财产。
另外一方面,为人子女者应荣耀父母,并善尽为人子女者之职责。他应该服侍父母,珍惜家族血统,保护家庭的财富,以父母之名行善,在父母过世后以庄严态度来纪念他们。假如夫妻、父母亲和为人子女者皆遵从佛陀的劝告,家庭中将充满快乐和平静的气氛。生命是由种种小事组合而成,习惯性的微笑、善意和尽义务,将使我们的心灵获得快乐。
一个有爱的人会拥有慈悲心,我们应该养成习惯,去帮助身陷困难或比你更不幸的人。爱心和善意扩大并不意味着赠予,而是表现慷慨和有礼的精神。善意是一种盲人可见到、聋者可听到的美德。在这个世界,有人需要你用言语去安慰他,他会因你的出现而感到愉快且朝气蓬勃,他会因你的帮助而脱离苦海。无论你的存在是多么的不明显或不重要,你对人类而言,是项珍贵的财富。所以,你不应该为此而感到沮丧。甘地曾说:“你的善行多半是不显著的,但是,重要的是你做了。”
寻找四周比你不幸或不健康的人,然后尽一己之力去帮助他们。我们应该不断地培养仁慈心、爱心和善意。凡是世上的人,皆有被欺骗的经验,你也不例外。假如你被人欺骗时,不用感到羞愧或侮辱,但是,假如你欺骗他人,就是件可耻的事。对那些对不起你的人,千万不要存有报复之心。
有时,你所在乎的人似乎对你漠不关心,你会因此感到心情沉重。但是,这不是沮丧的好借口。既然你坚信你对他人怀有慈悲心,别人的忘恩和不在乎无关紧要。
当内心有爱时,四周将环绕着光明。当内心有爱时,每一句话都含有欢乐的气氛。当内心有爱时,时光将轻缓、甜蜜地流逝。
用慈悲的眼神看待万物、用慈悲的口舌随喜赞叹、用慈悲的双手常做佛事,我们将得到永久的祝福。
有一颗慈悲心,做一个慈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