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寂厌喧者,往往避人以求静,不知意在无人便成我相,心著于静便是动根,如何到得人我一视、动静两忘的境界?
喜欢寂静而厌恶喧嚣的人,往往逃避人群以求得安宁,却不知道故意离开人群便是执著于自我,刻意去追求宁静实际是骚动的根源,怎么能够达到自我与他人一同看待、将宁静与喧嚣一起忘记的境界呢?一位名叫梅凯的同学患了严重的感冒,被送进医院治疗。他的同学们常到医院去看他。梅凯病情不轻,原本结实而又活泼的他,此时变得面黄肌瘦,体重减了很多,看起来仍是一副病容。他皮肤苍白,两眼无神,没有活力。他的一位同学这样描述:“当你去看他的时候,你会感到他对你的健康非常嫉妒,这使我在他的床边与他交谈时,感到很不自在。”
同学们轮流去看他。
有一天,他的同学见到病房紧闭,门上挂着一个牌子:谢绝访客。
他们吃了一惊——是什么原因呢?他的病并没有生命危险啊。
是梅凯请求医生挂上那个牌子的。亲友的探访不但没有使他振奋,相反的,却使他感到更加沉闷,他不想跟同学们打交道。
之后,梅凯把他不想与人打交道的情形告诉了同学们。他对每一个人和每一件事都有一种轻蔑之情,他觉得他们每一个人都不值一顾或荒谬可笑,他只想独个儿与他愁惨的思绪共处。
他的心中没有欢乐。由于身体的疾病而抑郁寡欢,他同时感到他正在排斥生活,弃绝世人。
那些日子对于梅凯而言,可说是毫无乐趣可言。他的恼怒大得使他难以忍受。
但他很幸运。一位值班护士了解他的心境,有一天,她对他说,院里有一位年轻的女病人,遭受了情感的打击,内心非常苦恼,如果他能写几封情书给她,一定会使她的精神振奋起来。
梅凯给她写了一封信,然后又写了一封。他自称他曾于某日对她有过惊鸿一瞥,自那以后,就常常想到她。他在这里表示,待他俩病好之后,也许可以一同到公园里去散散步。
梅凯在写这封信的当中感到了乐趣,他的健康也跟着开始好转。他写了许多信,精神抖擞地在病房里走来走去。不久,他就可以出院了。
出院的消息使他感到有些不安,因为他还没见过那位少女。他从书写那些表示倾慕之情的信中获得了很大的乐趣,他只要一想到她,脸上就现出一道爱的光彩,但他一直没有见到她——一次也没有。
梅凯问那位护士,他是否可以到她的病房中去看她。
那位护士表示可以,并告诉他,她的病房号码是414。
但那里并没有这样的一个病房。也没有这样一位少女。
求得内心的宁静在于心,环境在于其次。否则把自己放进真空罩子里不就真静无菌了吗?其实,这样环境虽然宁静,假如不能忘却俗世事物,内心仍然是一层烦杂。何况既然使自己和人群隔离,同样表示你内心还存有自己、物我、动静的观念,自然也就无法获得真正的宁静和动静如一的主观思想,从而也就不能真正达到身心都安宁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