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注释】
[1]士:这里指的是领兵打仗的人,即将帅。
[2]不武:不逞勇;武。
[3]与:和,跟,相与的意思。
[4]善用人者,为之下:善于用人的,对人态度谦下。
[5]配天:符合自然的道理。
[6]古之极:极,准则,标准。古之极,古来最高的准则。
【译文】
善于运用谋略的相士不会崇尚武力。善于战斗的人不会轻易被激怒。善于取胜的人,决不会同对手直接交战。善于用人的人总是把自己放在部属的地位之下考虑。这即是“不争”的品德,是借用别人力量成就伟业的谋略,是与自古形成的自然规律完全匹配的最高境界。
【解读】
在这一章中,老子阐述了他的军事、战争观。他认为“武”、“怒”都是暴烈的表现,是一种侵略的行为。老子希望将帅是“不武”、“不怒”的,而当战争迫不得已、不可避免时,又应当“不争”,不可嗜杀。这些,与老子曾经阐明的“不以兵强天下”(三十章)、在战争中以慈而战、以慈而守(六十七章)等主张是一致的。
本章老子列举了4种符合“不争”的情况:
(1)“善为士者,不武。”善为士的人不用武力。按《周礼?考工记》,“坐而论道谓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大夫”是官职,“士大夫”是指任“大夫”之职的士,他们行使治国方略。善为士者应当有老子的三宝,对百姓慈爱,实而不华,不为天下先,不要用武力去征服邻国。
在第三十章上老子说“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武力所能征服的最多是躯体和外表,而不能让人心乐诚服。单纯依靠武力甚至连躯体和外表都不能长久征服。
一个动不动就要以武力征服他国,征服别人的谋士,最后发现谁也征服不了,这样的谋士不是好谋士。这是不成熟的表现。
这正如修习武艺的人在层次比较低的时候往往在外表上就可以看出赳赳武气,那是因为他那时的功夫还不能收放自如;有了一点比普通人强的地方就志得意满、不可一世,到处争强斗狠,那是因为他目光短浅,不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武艺精深的人就不是这样的,他们总是英华内敛,混同凡俗,不战而屈人之兵。
(2)“善战者,不怒。”作为一个将领,不能被轻易激怒,否则,判断就会失误,就会意气用事。法国名将拿破仑曾统兵数百万,所到之处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但是他说:“我就战胜不过我的脾气!”尽管辉煌一生,但最后却兵败滑铁卢,毁掉一世英名。
毕竟,人活着,不是要“斗气”,而是要“斗志”!人活着,不是要比“气盛”,而是要比“气长”!人活着,不是要“争一时”,而是要“争千秋”啊!
想一想,“我”这个字是哪两个字的组合?是“手”和“戈”对不对?老祖先造字真有创意,“手拿着刀剑、干戈”,竟然是变成“我”这个字。所以,人常常是很自私、很防卫的,谁冒犯我,惹我、欺负我,我就拿“武器”和他拼命、打架。
可是,这样值得吗?前些时,有些失学的青少年无所事事搞帮派,为了抢地盘,14岁就把昔日同学砍死;而一名女研究生,为了博士班的男友,也把同班好友(情敌)用化学药剂害死!也有一父亲在暴怒时,一时失控,一巴掌把小女儿打成耳膜破裂,造成终身耳聋!这些惨痛的事例提醒我们:“愤怒,是片刻的疯狂!”
生命的长度是上帝所给予的,但生命的宽度却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
有形垃圾容易处理,无形的垃圾最难处理;什么是真正的垃圾呢?怨、恨、恼、怒、烦,这才是真正的垃圾,假若今天你请垃圾车把这些垃圾全部带走,你今天就可以享受到生活和工作的乐趣。
我们不能让自己的情绪只有“幼儿园的程度”,必须学习“转念”,“少点怨,多点宽容”、“多洒香水、少吐苦水”,让负面的思绪远离,用乐观的正面思绪来迎接崭新的一天!珍惜每次相遇、相处的机会,多点“给人信心、给人欢喜、给人方便”;同时,也别忘记“生活不乏严厉批评,喜悦来自真心接纳!”
(3)“善胜敌者,不与。”这里面隐含的也是大智慧。矛盾的解决,不是靠通过斗争,矛盾的一方吃掉另一方,而是靠协调。《孙子兵法?谋攻篇》有言:“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战争永远是最不得已的手段,兵不血刃地取得胜利才是真正的高手。
“善用人者,为之下”。如果不能做到虚怀若谷,不能接受他人的建议或行为方式,广纳谏言,只是按照个人的意愿一意孤行,对下属指指点点的话,哪个下属会心甘情愿地去为他卖力呢?
刘邦很善于用人。刘邦在夺取天下之后,摆酒设宴时,向群臣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我刘邦夺取天下的原因是什么?项羽失去天下的原因又是什么?”
有大臣回答:“你派别人去攻城掠池,把攻下的地方封给他们,这是你能够和天下人共同享受利益的美德。项羽不是这样,妒忌贤能,对立有功劳的人就设法加害,有贤才的就猜疑他们,作战取得胜利却不给他们授功,取得了土地也不给别人利益。这就是他失掉天下的原因。”
刘邦却说:“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在帷幄中运筹谋划而能决胜于千里之外者,我不如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给粮食,保证军粮这方面,我不如萧何。统领百万大军,作战必胜,攻城必克,我不如韩信。这三位,人中豪杰,我能够任用他们,这就是我之所以能夺取天下的原因。项羽有一位范增却不能用,这是他失败的原因。”
总结得太精彩了!也足见其为之下的谦谦胸襟。
既然刘邦的才能不及三人,为什么不是张良或萧何或韩信夺取天下而是他刘邦呢?也许就是刘邦“为之下”的功力更强吧,而绝不是象韩信所言“天授”。
不要认为自己是领导者或管理者就高人一等,一定要让被用之人感到你在他的心目中是一个天才,是一个将才,很重视他,谦虚地对待他,那怕他的学识或才能或地位或某一方面确实不如你,在你的下面。善于用人者要处于谦下的地位,不与下属争功争利,也不摆出一种威仪赫赫、高高在上的架势板起面孔训人,不随意对别人的工作横加指责。
以上4点都叫作“不争”之德。这才能借用人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推动事业的全面发展。
“配”即为“合”,“天古”:天之“古始”,即“道生一”的“一”。“天古之极”:即生“一”的“道”。是谓配天古之极“意为合于自然法则。老子非常强调事物合于本性的自然发展,认为顺任自然是”道的特质。事物合于自然法则,那么它就做到了极致。谦下、不争而调用人力合于自然法则,因此它是老子用人思想的核心。
【从政之道】
管仲买鹿制楚
《管子?轻重篇》中记录了这么一个故事:
齐桓公把南方的楚国看成王霸事业上的“假想敌人”,整日里都在琢磨如何削弱楚国。
但楚国的军事战斗力很强,这让齐桓公头疼。他问管仲:“楚国是一个强国,其人民精通格斗的技巧。我们要举兵讨伐楚国,恐怕力不从心。一个楚国就很麻烦了,以后的路该怎么走?”
管仲说:“大王您高价购买楚国特产的鹿吧。这一招准管用。”齐桓公于是在与楚国交接的边境上设立了一座小城,并派人到楚国购买活鹿。
楚国活鹿的价格为八万钱一头,管仲让齐桓公派中大夫王邑带了二千万钱去楚国大肆收购。
楚王听说了这件事情,乐了,对其令尹(宰相)说:“金钱是人人都喜欢的,也是国家赖以生存的东西。而鹿,不过是禽兽而已,楚国多的是,即使都不要也无所谓。现在齐国出那么多钱来买我们不需要的东西,这是我们楚国的福气啊!老天让齐国这个傻冒儿来便宜我们,太好了!赶快发布命令,让老百姓赶紧捕捉活鹿,尽快把齐国手上的钱换过来!”
为炒作这一事件,管仲还煞有介事地对来自楚国的官方采购商人说:“你能给我弄来二十头活鹿,我就赏赐你黄金百斤;弄来二百头,你就可以拿到千斤黄金了。楚国就算不向老百姓征税,财用也够了。”
于是,楚国上下都轰动了:无论官方还是民间,无论男女老少,全都来劲了,颇有点今天“全民炒股”(或炒房)的意味。老百姓都放下手头的农活,漫山遍野地去捕捉活鹿。
这个时候,管仲让大臣隰朋悄悄地在齐、楚两国的民间收购并囤积粮食:楚国靠卖鹿赚的钱,比往常多了五倍;齐国收购囤积的余粮,也比往常多了五倍。
于是,管仲对齐桓公说:“好了,这下我们可以安心去攻打楚国了!”
齐桓公问:“为什么?”
管仲回答:“楚国拿了比往常多五倍的钱,却误了农时,粮食又不可能几个月时间就可以收割的,楚国一定会去收购粮食的。到时候我们封锁边境就行了。”
齐桓公恍然,于是下令封闭与楚国的边境。结果楚国的米价疯涨,楚王派人四处买米,都被齐国截断,逃往齐国的楚国难民多达本国人口的十分之四。楚国元气大伤,三年后向齐国屈服。
【生活之道】
惠灵顿与刺客
假如你在工作中遇到难题或必须完成的紧急任务,你不必焦急和烦恼,也不要急于求成,那样会乱了方寸。你首先应该稳住自己的情绪,使心情平静下来。然后要对情境和任务做冷静的分析。这时你还可以做些松弛性的自我暗示:“事情再难,再急,也必须一步一步去做,焦急是无济于事的,天塌下来也要顶住,一定能闯过难关,完成任务!”这样你将会松弛下来,把紧张驱散。
一个脾气暴躁的人闯入了惠灵顿公爵的书房。
他说:“我叫亚玻伦,有人派我来刺杀你。”
公爵说:“刺杀我?真奇怪。”
刺客把话重复了一遍:“我是亚玻伦,我一定要杀了你。”
“一定要在今天吗?”
“他们倒没有告诉我在哪一天或者什么时候。但是我必须完成任务。”
公爵说:“那现在可不方便。我很忙――我有很多信要写。你下次再来吧,我等着你。”说完,他就继续写他的信。
公爵的严厉和从容、大度和镇静使刺客大为吃惊,他走出去,再也没有回来。
这正应了老子那句话:“善战者,不怒”。
生活中的“EQ高手”,必须要知道,遇到冲突、生气时,一定要“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凡事多思考,切勿轻易发怒”,而且,“不要急着说,不要抢着说,而是要想着说!”
【从商之道】
董事长主动出丑
现代心理学也认为:和谐的人际关系会使组织气氛融洽,成员士气高涨,凝聚力增强。在这样的情境下,领导者就能“善用人之力”,激发起下属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每个下属都能尽心竭力,从而取得最佳的领导效果。
怎样才能激发起下属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用老子的话说就是“善用人者,为之下”。
日本某矿业公司的一位董事长在他年轻时,因为自己工作上急于求成,遇事常急躁冲动,把事情办得很槽,结果被贬到基层矿山去担任一个矿的矿长。到职时,在欢迎酒会上,由于他一不善喝酒,二不善辞令,以致被老职员们认为是一个不讲人情的上司,年轻的职员和矿工们对他更是敬而远之。他在矿里一度很被动,工作开展不起来。
这样闷闷过了大半年后,在过年前夕,举办同乐会,大家要即兴表演节目。他这时在同乐会上唱了几句家乡戏,赢得了热烈的掌声。连他自己也没想到,那些一向对他敬而远之的部下们,会因此而对他表示如此的亲近和友好。此后他还在矿上成立了一个业余家乡戏团。从此,他的部下非常愿意和他接近,有事都喜欢跟他谈。他也更加与部下贴心了,由过去令人望而生畏的人变成了可亲可敬的人。在矿上无论一件多难办的事,只要经他出面,困难就会迎刃而解,事情定能办成。由此这个矿的生产突飞猛进。因为他工作有能力,而且如此得人心,后来他荣升为这个公司的董事长。
他升为董事长后,有一次在工厂开现场会,全公司的头面人物都出席了。会上大家都为本年度的好成绩而高兴,于是公司总裁的秘书小姐提议使大家在高度欢乐中散会。她想出一个办法,把一个分公司的副经理抛到喷泉的池子中去,以此使大家的欢乐达到高潮,总裁同意这位小姐的提议,就和这位董事长打招呼,董事长表示这样做不妥,决定由他自己――公司最高领导者,在水池中来一个旱鸭子游水。
董事长转向大家说:“我宣布大会最后一个项目就是秘书小姐的建议:她叫我在泉水池中来一个旱鸭子戏水,我同意了,请各位先生注意了,我就此作表演。”于是他跳入池中,游起泳来,引得参加会议的几百人哄堂大笑……
事后总裁问他:“那天你为什么亲自跳下水池,而不叫副经理下去呢?”
董事长回答说:“一般说来,让那些职位低的人出洋相,以博得众人的取笑,而职位高的人却高高在上,端着一副架子,使人敬畏,那是最不得人心的了。”
董事长这些话唤醒了总裁,使他和董事长一样平时注意贴近部下,学到了办好企业的招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