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勤学求索
14245100000025

第25章 闻一多醉书

闻一多(1899年-1946年),湖北浠水人。闻一多是一个难能可贵的全面发展的人。他有学者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他有诗人火一般的激情,他有民主战士英勇不屈的胆略。1946年7月15日,他被国民党反动派的特务所暗杀,壮烈地牺牲于昆明。

闻一多刚出生时身体虚弱,尤其是怕过夏天,经常发高烧,当时也不知道这是什么病。他的妈妈看到医生都没有办法,几乎绝望了。可后来,说也奇怪,他自己却慢慢好了,他5岁就开始在家塾念书,念的是《三字经》《幼学琼林》之类当时开蒙的书。

闻一多的父亲是清末秀才,亲自管孩子学习,经常告诫孩子们要“勤俭持家,刻苦读书”。闻一多6岁时,换了一位40多岁的老师。他大胆采用学校的课本,中国文、历史、博物、修身等科目教孩子。讲国文时,他选用梁启超的文章。这些文章浅近、有感情、时代气息浓,对闻一多影响很大。

闻一多读书认真专注,以致废寝忘食。夏天的晚上,他家里的人常到湖边、田野去散步纳凉。闻一多却经常在如豆的煤油灯下,挥汗苦读。南方的蚊子很多,闻一多一边看书一边赶蚊子,有时,看书入了迷,就忘记了赶蚊子,结果,身上常常是被蚊子咬得一个包大一个包小。

一次,闻一多正在读书,一只大蜈蚣爬到他的裤脚管上。他侄子正好看到叫他起来。闻一多却像没听见。结果还是他侄子用扇子将蜈蚣赶走,这才惊动了他。闻一多说:“你大惊小怪干什么!”

1912年初,闻一多在湖北考取了清华学校,他千里迢迢来北京上学。

当时的清华大学,是留美预备学校,创办于1911年,校址在现北大大学内,学制为8年,即高等科和中等科各4门,学校考试抓得很紧,淘汰率很高。学生入校后,经过刻苦学习,只有一半人能如期毕业,其余大都留班了。

在班上,闻一多的中文语言文学和美术成绩最突出。他读书的面很广,他喜欢读进步的刊物和其他文学期刊,念了很多外国的诗及当代的美学著作。

清华学校每年放两个月暑假,大部分学生回家了,留校的就组织到西山消暑。闻一多从来没有去消暑,反而赶回炎热的家乡苦读两个月书,因此,他将自己的书房起名为“二月庐”。

闻一多长大成人后,更加酷爱看书。他认为,宁可一日无饭,不可一日无书。他新婚的那一天,家里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前来贺喜的亲戚朋友,一大早就赶到他家。大家左等右等,就是看不见新郎照面,都以为闻一多更衣打扮去了。谁知一直到鞭炮响,花轿快进大门了,还不见闻一多的人影出来。家里人急了,到处寻找,才发现他一个人躲在书房里看书。家里人又气又急地对他说:“你看书都看醉了,把终身大事都给忘了。”

闻一多一生学习勤奋,读了很多书,特别在文学艺术方面造诣很深。他在美国留学和回国从事社会活动期间,写了不少爱国诗篇。著名的有《红烛》《死水》等诗集,曾激励人们为冲破黑暗、反抗侵略而英勇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