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勤学求索
14245100000023

第23章 “桥梁之父”——茅以升

茅以升是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1896年,茅以升出生在江苏镇江一个清贫的读书人家里,他母亲为了孩子们的前途,省吃俭用,供孩子们读书。

在学堂里,有钱人家的孩子看见茅以升穿得破旧,常常讽刺挖苦他。这反而使他更加发愤地读书,学习成绩一直是全班最优秀的。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到了。南京秦淮河上正在赛龙舟。以往,茅以升最喜欢看龙舟比赛了,他总是站在文德桥上,扒着栏杆看热闹。可这次,他因发烧不能去,要不是妈妈在身边看护,他肯定溜出去了。他十分不情愿地躺在床上,想象着千舟竞发的热烈场面。

突然,街上传来一片嘈杂声,原来,因为看龙船的人太多了,文德桥被挤塌了,许多人掉到了河里,有些人不幸被淹死了。

茅以升听到这个消息惊呆了:桥为什么会塌呢?能不能造一座牢固的桥,永远不塌呢?这件事对他震动很大,他小小的心灵里定下了志向:长大了一定要造非常牢固的桥。

1911年,茅以升来到唐山路矿学堂攻读桥梁专业。五年时间里,他发愤读书,年年成绩全班第一。1916年,茅以升以出色的成绩,考取了留美官费研究生,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学习桥梁专业。

一年后,茅以升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硕士学位。为了能在实践中学习,茅以升又在当时国际上最负盛名的匹兹堡桥梁工厂实习一年半,他还利用业余时间攻读了博士学位。

1933年,正在天津教书的茅以升接到浙江省的来电,请他赴杭州主持并领导建造钱塘江大桥。

在钱塘江上造桥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因为钱塘江的潮水和流沙都是别处罕见的。潮水来时,破坏力极强。而流沙又是非常细小的,一遇水就被冲刷走。面对这种种难关,茅以升却知难而上。他在进行了充分的调查研究后,制定了建桥方案。

1935年,钱塘江大桥正式开工。一开始打桩,因为泥沙层太硬,打轻了下不去,打重了桩就断。一天一夜只能打3根,而整座桥需要打1440根桩,这种进度何时才能完工啊!茅以升也很着急,吃不好,睡不着。后来,他和工程技术人员反复研究,改进了技术,一昼夜能打30根,进度大大加快。

打好木桩后要把钢筋水泥做的沉箱运到江里,准确地套在木桩上。这也是一件较棘手的事,不是套不准,就是沉箱放好了,却又往下游浮去。茅以升又和大家一起总结经验,终于将沉箱落在木粧上。

为了检查沉箱能否和所有的木桩对准位置,茅以升不顾疲劳,亲自下到30多米的水下去察看。他一边摸一边数,忽然,他觉得头晕口渴,耳朵嗡嗡作响,身上直冒虚汗。他知道这是对水下高压不适应,便稍稍休息了一下,又下去接着数,一直数足了根数,才放心地上去。

经过两年多的奋斗,终于在江流汹涌、地形险恶的钱塘江上,架起了当时中国最大的现代化桥梁。这座大桥凝结着茅以升的心血,实现了他少年时代的志向,为祖国争得了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