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勤学求索
14245100000022

第22章 移动群山的阵景润

陈景润出生在一个小职员的家庭,上有哥姐,下有弟妹,排行第三。因为家里孩子多,父亲收人微薄,家庭生活非常拮据。因此,陈景润一出生便似乎成为父母的累赘,一个自认为是不受欢迎的人。上学后,由于瘦小体弱,常受人欺负。这种特殊的生活境况,把他塑造成了一个极为内向、不善言谈的人,加上对数学的痴恋,更使他养成了独来独往、独自闭门思考的习惯,因此竟被别人认为是一个“怪人”。陈景润毕生选择研究数学这条异常艰辛的人生道路,与沈元教授有关。在他那里,陈景润第一次知道了哥德巴赫猜想,也就是从那里,他就立志去摘取那颗数学皇冠上的明珠。1953年,他毕业于厦门大学,留校在图书馆工作,但始终没有忘记哥德巴赫猜想,他把数学论文寄给华罗庚教授,华罗庚阅后非常赏识他的才华,把他调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当实习研究员。从此便有幸在华罗庚的指导下,向哥德巴赫猜想进军。1966年5月,一颗耀眼的新星闪烁于全球数学界的上空——陈景润宣布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1972年2月,他完成了对1+2证明的修改。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外国数学家在证明1+3时用了大型高速计算机,而陈景润却完全靠纸、笔和头颅。如果这令人费解的话,那么他单为简化1+2这一证明就用去的6麻袋稿纸,则足以说明问题了。1973年,他发表的著名的陈氏定理,被誉为筛法的光辉顶点。

对于陈景润的成就,一位著名的外国数学家曾敬佩和感慨地赞誉:他移动了群山。

名师点评:

陈景润精神是一种探疑求索的精神。他怀着对数学问题的强烈的好奇心,勇敢地向数论皇冠“哥德巴赫猜想”冲刺。他曾说过“攀登科学高峰,就像运动员攀登珠穆玛拉峰一样,要克服无数艰难险阻,懦夫和懒汉是享受不到胜利的喜悦和幸福的”。作为当今的学生,要扎根课堂,勇于质疑,勇于探;索,坚定不移地发扬探索求疑的陈景润精神,在具体问题的;钻研上培养能力,在创新拓展的旅途中坚持不懈,在追求科学的道路上不畏艰难,不断将新旧知识整合,做到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