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升迁就学曾国藩
1415800000063

第63章 最后的落幕 (2)

事件发生之后,朝廷立刻撤销了让曾国藩“养病”的许可,让他马上去天津办理“教案”。在发来的密旨中主要有五条内容:一、曾国藩不要养病了,赶紧去天津和崇厚商量怎么办案;二、基本认定“迷拐人口,挖眼剖心”是真有其事;三、对洋人态度要强硬,如果发现教堂里有“挖眼剖心”的家伙,要严惩;四、打死洋人领事的领头人要抓;五、地方官处理不当也要治罪,不能护短。看了这份密谕,曾国藩蒙灯转向,不知如何是好。

这道圣旨的内容前后抵触,自相矛盾,不管是谁,拿着这道“圣旨”,他也办不成事儿。

首先,圣旨第二条认为教堂里的人确实“拐骗孩子挖眼剖心”,可这是真事儿吗?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没这么回事,谣言!那教堂里的神父修女们吃饱了撑的呀!

这条站不住,那下面一条也站不住了。“挖眼剖心”根本就是谣言,曾国藩又到哪儿去抓人、严惩呢?

可朝廷已经咬定“挖眼剖心”是真的!那就是说,慈禧他们认定了这事是因为洋人的“邪恶行为”而引发。

可问题是,圣旨后边又让曾国藩去捉打死洋人的“领头人”,处治地方官……既然洋人“挖眼剖心”这么“邪恶”,那老百姓打死这帮“邪人”不是活该嘛!现在曾国藩不去制裁“邪恶”的洋人,反而因为教案而杀中国人,老百姓心里能服吗?

这道圣旨,是要把曾国藩架在火上烤哇……曾国藩没办法。因为曾国藩受制于朝廷,他不可能站出来说“挖眼剖心”是假的,是谣言——这样说的后果,他承担不起。

那曾国藩就只好咬着牙干“缺德事”了。

因为教案的“起因”说不清楚(不敢说清楚),后面的一切问题当然就都说不清楚,这样一来,事件、道理,就都被摆到次要位置上了,曾国藩面前只剩下了暴怒的法国公使罗淑亚,和列强的兵舰、大炮。然后就是一味地委曲求全,忍辱退让,答应赔钱重修教堂,抓人,杀人,惩办地方官员……后边当然就是挨老百姓的骂!外加遗臭万年……曾国藩一辈子都是个老实人,他不怎么会说瞎话,更不懂“两边糊弄”。结果洋人一直逼他,骂他,中国人更是因为他“不去惩治挖眼剖心的洋人”,反而抓自己人、杀自己的同胞而恨透了他,北京那边甚至有人把他当年在湖南会馆里写的对联都毁了,匾额都砸了。偏偏曾国藩这个人脸皮子又薄,禁不起骂,加上身体又不好,结果一个教案还没处理完,他已经躺倒在天津,眼瞅着就快死了。

这时候,曾国藩的好学生李鸿章和老李的亲信江苏巡抚丁日昌赶来了。

眼看曾国藩因为处理天津教案病倒在床,这就要死,慈禧太后也没辙了。只好改派李鸿章接任直隶总督,又命令丁日昌先期赶来,替曾国藩招架一下。

李鸿章和丁日昌,这两个人在上海待的时间都很长,跟洋人打交道都很多,是当时清朝最精干的两个外交人才。对“天津教案其实是挖眼剖心的谣言引发”他们也都心知肚明,更明白自己这时候被派到天津来,就是跟曾国藩一块儿给朝廷当替罪羊,背黑锅……但这两位有一点比曾国藩强,那就是他们早就想透了:既然替朝廷背黑锅,那就别要脸。

是,丁日昌和李鸿章这两位不怎么“要脸”,到了天津就放手办案,毫不客气,别人怎么骂,他们根本不在乎。而曾国藩有了这两个“不要脸”的助手帮着,总算慢慢缓过气来了。

这时候忽然传来消息:在欧洲大陆上,法国和普鲁士开战了!

这一仗打起来,法国人当然无法兼顾在东方的事务,结果他们那边也松了口,不再硬逼着曾国藩把天津知府、知县杀了“抵命”了。

最后曾国藩下令杀了十六个人(每人家里给了五百两银子)。天津知府张光藻和知县刘杰被判革职充军,赔给法国方面五十万两银子,终于了结了这件教案。

3.最后再操点儿心

天津教案,最终不过是朝廷蒙大臣,大臣蒙地方,地方蒙洋人,蒙来蒙去,最后把老百姓给“蒙”住,算完事了。

天津教案结束后,曾国藩奉命再去金陵,第三次担任两江总督,李鸿章接了他的位子,担任直隶总督。

就在曾国藩办完了公务交接,正准备去金陵赴任的时候,他派到美国去买机器的那个容闳回来了。

容闳是广东香山(今中山)人,小时候就读于澳门的马礼逊纪念学校,后来去美国考入耶鲁大学,成了晚清的第一位留学生。

完成学业之后,容闳回到国内,眼看着这个巨大、昏聩、死气沉沉的老大帝国一步步走向消亡,这个见过大世面的洋学生痛心疾首。为了拯救自己的祖国,他想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幼童留学计划”。

在容闳看来,今天的大清国急需培养一批精通西洋科学的人才。可是这个国家太腐朽了,那些读书人都没得救了,想让他们去学新科技新知识,恐怕已经不行。

所以容闳想从国内挑一批十二三岁的孩子送到外国去学习,让他们从小就接受外国的科技和文化,这样培养出来的一批人,将来一定会对国家建设起到很大作用。

当然,要实现这个理想,容闳需要政治力量的帮助,而在当时的中国,太平天国似乎是个比清朝更先进的政府,所以容闳先去投了太平天国。

清王朝,中国历史上最愚昧、最封闭、最一潭死水的朝廷!所以太平天国起义,反对这个朝廷,就自然而然地给人一种“新生事物”的感觉。于是容闳高高兴兴投奔它而去,可待了些日子,又走了。

太平天国不行哦。

确实,太平天国刚起义的时候,还有些新思想新东西,可到后来打下了小半个中国,太平天国的首领们就茫然了,不知下一步该干什么。再后来又发生了恶性内讧,从此,天王洪秀全和他的太平天国就更不知道下一步到底要干什么了……在这一片混乱和茫然之中,怀揣“救国计划”的容闳悄然离去。

同治二年(1863),容闳来投奔曾国藩。两人一聊,挺投机,曾国藩就开始询问“西洋”的事儿,耶鲁大学毕业的容闳给他大讲特讲,尤其讲到“机器”一节,曾国藩挺感兴趣。于是容闳提出可以到美国帮着曾国藩购买一批机器,曾国藩同意了。

其实这时候的曾国藩根本没见过机器。可是洋人的新式大炮他是见过的,“大兵舰”他也听说过,现在容闳告诉他,这些洋枪洋炮洋船都是机器造出来的,曾国藩当然马上对“机器”产生了兴趣,就委托容闳到美国去买。结果容闳一去就是三年多,直到同治五年才把机器买回来。

等容闳回国的时候,中国已经发生了让他惊讶的变化。

曾在江南担任江苏巡抚、两江总督的李鸿章,仅用了短短的时间就在上海建立了江南制造总局,在金陵建立了金陵机器局,而且这两个大兵工厂已经开始成批生产新式枪炮,在曾国藩的经营下,江南制造总局甚至已经搞出了一条火轮船!

看到这些了不起的成就,容闳激动了。他这才知道大清国的官吏中也有明白人儿。于是把自己那个“派送幼童出国留学”的计划对曾国藩和盘托出。在容闳想来,这个计划分四年完成,每年选派三十名幼童去美国,学期十五年。

这些孩子在国外的一切花销都由国家负担。

乍一听此事,曾国藩惊呆了,但考虑了几天之后,他到底想通了,又联络了李鸿章,两人联名上奏,最后把这件事儿办成了。

“留美幼童计划”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真正开启了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之先河。从此,中国正式有了“留学生”这个概念,这三个字又引出了另外两个词儿:新思想,新时代。

说实话,在接受新思想、新事物这方面,曾国藩不如他的学生李鸿章。

曾国藩年纪大了,脑子也僵化些,很多在后生们看来显而易见的事,他却不容易接受,总要反复思考很久。可曾国藩毕竟阅历深,经验多,而且这么多年谋划大事,掌握大局,他的眼界和思维都练出来了,所以对新思想新事物,他最终还是该接受的接受了,该扶持的扶持了。

对一个纯粹从旧时代走出来的老夫子、老儒生,能做到这些,已经很不容易了。

办完“留美幼童”这件事,曾国藩离开天津回到金陵,这里正有一件不着调的怪案子等着他来办理。

同治九年(1870)七月二十六日,已经在任两年的两江总督马新贻去督署西边的校场演武厅看了一场军事演习。完事后像往常一样步行回衙门,走到官署后院门口时,从人群中闪出一人,一边大叫“冤枉”,一边拔出匕首刺入马新贻的右肋。

结果刺客当场被抓,而两江总督马新贻熬了一夜,第二天死了。

这个刺客名叫张汶祥,四十六岁,是河南汝阳人。至于为什么要刺杀马新贻,张汶祥自己说了三个理由。

一是张汶祥回到宁波后,发现一个叫吴炳燮的人霸占了自己的老婆和家财,人财两空的张汶祥找到时任浙江巡抚的马新贻告状,但马新贻没有受理。张汶祥只好到宁波府告状,虽然把妻子夺了回来,可家产却丢了。因此张汶祥恨上了马新贻。

二是张汶祥曾经有一些朋友(海盗)被马新贻捕杀,张汶祥要给这些海盗朋友报复,同时自己也想泄私愤。

三是马新贻明令禁止张汶祥私自开的“小押”生意,绝了张汶祥的生路。

细看起来,这三条实在是不着调,有点胡说八道的意思。但张汶祥是个真正的亡命之徒,铁嘴钢牙死咬不放,使这个案子怎么都查不下去,最后只好认可了这三条,把张汶祥杀了完事。

办完这件“怪案”之后,曾国藩这个已经病入膏肓的老头子在金陵过完了自己六十一岁的生日。同治十一年(1872)正月二十三日,曾国藩忽然中风偏瘫,不能言语,二月四日,病死在两江总督衙门。

曾国藩,就这么死了。死得也还算安逸,后世说他是“无疾而终”,总归是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