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宗贞元九年(公元793年)二月,柳宗元二十一岁,在长安考取了进士。在唐朝,知识分子把考取进士看作非常光荣的事情,它是做官的最有面子的进身阶梯;因而不少人在考试前到处奔走门路,请托人情。柳宗元却是凭着他自己的才学考取的。当德宗皇帝知道柳宗元就是曾向权贵作斗争的柳镇的儿子时,也说:“我知道柳镇是不会为他儿子考试去求人情的。”因此,柳宗元的考取进士,特别引起人们重视,受到一致赞扬。和他同年考取进士的还有刘禹锡,他们在此后的政治活动和文学创作上结成了亲密的朋友。
就在这一年五月,柳镇在长安去世了。柳宗元在父亲去世后曾到州(今陕西省县)去探望在军队里工作的叔父。他在那里居留了二年左右,有空暇的时候经常到边境一带去游览考察,和下层士兵们交谈。从一些年老的军士那里,他获得了不少知识。他了解到那里的骄兵悍将如何残酷地虐杀人民、任意掠夺人民的财产、贪横地兼并土地和放高利贷,这一切激起了柳宗元强烈的愤怒;同时他也听到一些英雄人物怎样和凶暴的兵将作斗争以保护人民利益的故事,这些也深深地鼓舞着他。其中段秀实的形象,尤其使他久久不忘,在二十年后,他还记忆犹新地写成一篇《段太尉逸事状》,提供给编写历史的专门机关参考。
贞元十二年(796),柳宗元24岁。他已服丧期满,便与杨氏之女完婚。这一年,他应制举博学宏词科未第。制举是皇帝特召举行的不定期考试。唐代制科科目多达百余种,主要有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博学宏词科、文辞秀逸科等。无论官吏或庶民,也无论是否已常科及第,都可以参加制科考试。“试之日,或在殿廷,天子亲临观之。试已,糊其名,于中考之。文策高等者,特授美官,其次与出身。”(《文献通考》卷二十九)也就是说,应制举得高第,可直接授官;次等仅赐出身。柳宗元应制举落败后,给大理卿崔儆写了封书启,当中有“伏候门屏,敢俟招纳”、“谨奉启以代投刺之机,伏惟以知己之道,终抚荐焉”等语(《上大理崔大卿应制举不敏启》)。崔儆就是在这次博学宏词试中“辱临考第,司其升降”(同上)的人。干谒之意显而易见。
这年秋天,韩愈应董晋之聘,出任汴州观察推官,以幕僚身份踏上仕途。跟柳宗元同榜进士及第的刘禹锡于同年登博学宏词科(未得高第),贞元十一年通过吏部科考试,授太子校书。贞元十二年,刘禹锡离长安赴扬州奔父丧。
过了两年,即贞元十四年,柳宗元又一次应博学宏词科,得高第,授集贤殿书院正字,从此踏上仕途。
集贤殿书院是掌管宫廷图书秘籍,负责图书校刊编纂的机关,简称“集贤院”,隶属中书省,是唐代文学三馆之一。由宰相一人为学士知院士,常侍一人为副知院事。集贤殿书院正字从九品上,负责校勘典籍、刊正文字,不参与政事管理,没有什么权力。但这毕竟是在中央机关工作,对日后发展有好处;而且此官清闲,又有宫廷图书馆的丰富藏书可供阅读,为做学问创造良好的条件。
柳宗元27岁那年,妻子杨氏去世。杨氏自小恭敬孝顺,嫁到柳家之后,“备敬养之道,敦睦夫党,致肃雍之美”(《亡妻弘农杨氏志》),柳母“爱之如己子”,说:“自吾得新妇,增一孝女。”(同上)柳宗元的两个姐姐也视之如姐妹。她素有足疾,不良于行,婚后两年多因流产而足疾加重,第二年八月便离开了人世,只活了23岁。柳宗元丧妻之后,终生未正式续娶。
但是他没有长久地陷在悲痛之中。他很快便振作起来。他正任职宫廷,前途一片光明——他要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而奋斗。
贞元十七年(801),柳宗元29岁。集贤殿书院正字任期届满,随即调蓝田县尉。县尉主管一县的军事,唐代多为进士出身者初任之职,柳宗元调任此官也是顺理成章的事。蓝田属畿县,靠近长安城,与京县长安、万年同属京畿道。京畿县较一般县地位高。唐代皇帝的侍从例有任职府、县的资历,可能是为了掌握地方情况,取得实际经验,以便协助皇帝治理朝政。柳宗元调任京畿县尉,很明显是皇帝有意栽培他。
蓝田县归京兆尹管辖。当时的京兆尹是韦夏卿。韦夏卿,字云客,杜陵(治所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南)人。出身官宦世家。大历间应制科中高第,官京兆尹之前,任过高陵主簿、奉天县令、长安县令、刑部员外郎、吏部员外郎、常州刺史、苏州刺史、徐泗濠节度使等职。他“深于儒术,所至招礼通经之士”(《旧唐书·韦夏卿传》)。他以爱惜人才、提拔后进着称于时。任常州刺史时,“处士窦群寓于郡界,夏卿以其所着史论,荐之于朝,遂为门人”(同上),足见他知人爱士。他很赏识柳宗元的才能,把柳宗元留在京兆府做些抄录、撰写工作,因此柳宗元虽挂着蓝田县尉的职衔,实际没做多少县尉的事。韦夏卿的宾佐皆一时名士,柳宗元留在京兆府,不仅可以经常请教这位“深于儒术”的长者,还有机会结交韦夏卿门下的一班名人。但是,在京兆府做事必须“旦暮走谒于大官堂下”(《与杨诲之第二书》),经常接触一些鄙俗贪财的府县胥吏,为京兆府写些无关痛痒的奏文,仿佛自己也变得轻薄起来。这使他感到既无聊又无奈。他忍耐着,等待着晋升的机会。
贞元十九年(803)十月他终于被提拔为监察御史里行。监察御史属御史台察院,是朝廷的监察官,正八品上。贞元年间,唐太宗另置监察御史里行,职务与监察御史相同而官阶稍次。监察御史的职务是监察门部,巡按州县,整肃朝仪,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员都受他们监督,多由刚直果断的新进青年担任。监察御史没有管辖权,但可以对大大小小的官员进行监察,朝廷内外的官员都畏惧他们三分。监察御史还可以出入宫廷,参见皇帝,在皇帝面前发表政见,显露才华,是新进士人求之不得的职位。在御史台察院这两年,柳宗元接触了形形色色的官员,了解到方方面面的情况,认识到中唐政治的黑暗、官吏的贪婪和百姓的痛苦。这一方面加速了他思想的成熟,使他逐渐坚定改革朝政的决心,为后来参加“永贞革新”打下了思想基础;另一方面,两年的所见所闻,也大大有利于他的文学创作,他后来能写出一批批思想性、战斗性很强的作品,跟这两年的历官很有关系。
贞元二十一年(805)正月,德宗李适病逝,太子李诵即位,是为顺宗,改元永贞。李诵随即任用王叔文、王推行新政,柳宗元也入尚书省为礼部员外郎,参与政治革新。关于“永贞革新”,后面再专章叙述。
礼部员外郎是礼部的属官。礼部为中央六部之一,执掌礼仪、祭祀、贡举,下设礼部司。礼部员外郎是礼部司的次官(主官是礼部郎中),从六品上,官阶虽不算很高,已属朝廷要员。这年柳宗元才33岁。柳氏自从经受武则天打击之后,一蹶不振,数十年才有一人跻身尚书省。现在柳宗元年纪轻轻便入尚书省为郎官,可说是为柳家扬眉吐气了。他从授集贤殿书院正字,到任礼部员外郎,前后才八年时间,在青年朝官当中,像他这般顺利的还不多见。他后来在《与萧翰林书》中说:“然仆当时年三十三,甚少。自御史里行得礼部员外郎,超取显美,欲免世之求进者怪怒娼嫉,其可得乎?”柳宗元年轻得志,一帆风顺,使得周围急于求进的同僚既羡慕又妒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