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社区的历程——社会性别与社区发展的本土经验
14153300000035

第35章 发现意义:民间组织在回应突发事件中的作用(4)

同许多项目的进展一样,围绕项目总会引来不少的讨论。“意识”始终影响着我们的行为。文字上要沉下来,使农村人都能看懂,要图文并茂,要有性别意识。尽管有很多的磨合,但成员间也存在一些差距,这次活动实际上也在进一步弥合着这种差距。如何避免精英思维,其实,不仅在文字表达上,也体现在对项目的理解上。在活动中,我们也在思考,这一活动能完全被看成自下而上的“草根”活动吗?它具有多少“官方”的自上而下的成分?在这一活动中,谁充当了“教化者”,而又是谁成为了“提升”的对象?民间组织活动的边界是清楚些或是模糊些更好?村民的权力到底能在活动中体现多少?女性民间组织能做些什么,怎样做?如何表达国家与女性的关系?

由于保持这样一种警惕和敏感,文稿在表达上尽量不偏离已经达成共识的基本理念。当然,现在看来,仍有不少欠缺。几经易稿,宣传单页文字稿基本定了下来:

知识·权益·力量——农村抗击“非典”宣传之四

人人自觉预防“非典”

为了把“非典”阻断在我们生活的村庄之外,需要每个人自觉的行动。我们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讲究卫生,改掉不良的生活习惯。记住,我们都是抗击“非典”的战士,只有从我做起,严防坚守,切断“非典”传播的链条,才能取得抗击“非典”斗争的最后胜利。

什么是“非典”?

“非典”会有什么症状?

“非典”从传染到发病有多长时间?

“非典”与一般流感和肺炎的区别有哪些?

“非典”是怎样传播的?

“非典”有没有治疗方法?

打疫苗能预防“非典”吗?

如何预防“非典”?

妇女在预防“非典”方面应注意什么?

知识·权益·力量——农村抗击“非典”宣传之五

群防群控预防“非典”

当“非典”在有些地方蔓延的时候,我们每一个村庄都要积极行动起来,每一个人都要彼此关心、相互支持。只有提高自我防护意识、维护好社区公共卫生,也只有采取积极行动切断传染途径,才能维护我们的共同利益,也才能使我们享受到健康和安宁的生活。

如何预防“非典”在村庄里的传播?

小学生如何预防“非典”?

邻里之间怎么做,才有利于防“非典”?

家里有在外打工的人,怎么办?

如果有人怀疑自己得了“非典”,该怎么办?

如果与“非典”病人密切接触过,该怎么办?

什么情况下,您一定要当心?

谨防非典型性肺炎恐惧综合症?

知识·权益·力量——农村抗击“非典”宣传之六

尊重科学预防非典

面对“非典”的传播,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如临大敌”,但也不可掉以轻心。村民朋友,我们要相信科学,反对迷信,一定要坚信,采用有效、规范的科学防护手段是战胜“非典”的成功保证。

怎样戴口罩?

怎样对口罩进行消毒?

怎样保持房屋及家庭用品的卫生?

怎样保持手的清洁卫生?·如何使用漂白粉?

如何给体温表消毒?

知识·权益·力量——农村抗击”非典”宣传之七

维护权益预防非典

村民朋友,在这场抗击非典的战斗中,我们正同全国人民一起肩负着预防非典、战胜非典的使命。我们必须团结一心,不怕困难,相信科学,维护权益。一定要记住,依法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就是保护自己、保护他人,也就是保护社会。

担心得了“非典”没钱治疗,该怎么办?

担心得了“非典”医院拒收,怎么办?

担心因为“非典”被解雇,怎么办?

从“非典”流行区返乡的村民需要做什么?

为严防非典向农村扩散蔓延,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公告:尽每一个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保护本该属于每一个公民的合法权益。

三、引发的思考

从陕西妇女研究会的干预行动来看,对非典的积极回应,显然需要跳出医学的圈子来思考。非典的发展和蔓延,完全是多种社会因素互动的结果,其暴露出的问题绝不仅仅是医疗上的脆弱性,其实更多地暴露出社会组织和社会动员上的脆弱性。“不为良相,宁为良医”,如果说传统社会的这种感慨有其积极的意义,那么,在进入现代社会的今日,人们对社会系统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尊重人的权利和生命尊严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非典”的爆发给我们上了严肃的一课,也使我们对妇女民间组织的社会功能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1.向农村蔓延“叙事”的思考

男权文化是充满语言暴力的,它的特点就是无论怎样都将女性视为弱小、无助和脆弱的人群。如果我们按照同样的叙事模式替换一下,将男权文化换成话语主体,将女性替换为农村的男人和女人,其结果或叙事又是怎样呢?我们想象她/他们缺医少药,想象她/他们不卫生,不注意环保,想象她/他们缺少维权意识,想象她/他们在富饶的土地上却拥有贫困,这难道不是一种带有强烈优越感的心态或“殖民”心态吗?

我们为什么也会有这样的想象?或许在我们的思考里,女性主义的视角和批判精神来得还不够彻底,因而想当然地认为“非典”会向农村蔓延。于是,作为“他者”的农村人成了可能的SARS病毒携带者和传播者。在这种想象中,她们/他们无疑被标签化、污名化了。男权文化、“殖民思维”、对贫困人群的想象,此时,形成了一种“联盟”,我们何以谈及颠覆这种“叙事”上的不平等呢?

2.知识的传递途径

社会干预首先需要尊重的是当地人的知识和当地人的需求,而这次行动干预的控制过程究竟是由谁来完成的?不错,我们在县、乡了解了需求,但是对这些需求的了解更多是物质层面的,而主要受益”对象”(在此用这词很可能不合适)是社区的广大农民,是承受社会不平等待遇、处于边缘状态下的农民,是获取各种资源都十分有限的人们。文化与权力之间自始至终存在着一种关系。我们虽然努力体验或者是在以往农村社区工作的经验中寻找需求,但是那毕竟是过往的经验,而过往的经验往往同想象相联系,对农村社区真实需求的回应是不能用想象来代替的。对此,也许有人还会强调紧急救援的性质。固然紧急行动这样一些客观因素迫使我们无法深入社区了解更多的情况,但这能成为唯一的理由吗?它是否又会建构新的不平等关系?巩固农村人的弱者身份?在提供资源的同时是否又在剥夺另一种资源?

3.性别敏感的问题

抗击非典与许多社会行为一样是很少考虑性别的,实际上女性在这一过程中也有自己的位置。为什么不能更多地考虑性别因素,尤其是遵从战略性社会性别利益的思路更有效地挑战性别结构,将知识的传递变成社区性别知识的生产过程,变成实现社会性别关系再表现的过程?假设我们再设计一个性别专题,结果又将会怎样?实际上,妇女民间组织的创造力与能力不仅仅反映在自身的行动上,而且也反映在干预活动的设计上。利用“混合符号”结构来达到挑战传统社会性别关系效果的项目设计会不会过于掩饰批判性,而强化了原有的性别结构呢?

4.女性民间组织的责任

就像反击“非典”不能局限于医学,陷入到科学主义的沼泽一样,妇女民间组织的行为也不能被性别所束缚。对性别问题,我们会看到文化霸权的边缘可能生长的缝隙,在抗击非典的过程中,我们也以同样的敏感发现社会在控制系统、自组织系统、保障系统等方面的脆弱性。这样,妇女民间组织的发声方向、位置也可能是多元的,而这也就为自己能力的增长提供了机会,积累了相关的经验。

四、民间组织的作用

通过女性民间组织对城市和农村的“非典”干预项目,是否可以引发我们对民间组织作用的更多思考呢?如何保证社会多元化和体制转换状态下不同群体的利益,如何保证社会分化加剧情况下的社会和谐?可以说,强化民间组织的作用为回应这一问题提供了可供参考的途径。

社会成员在信息获取、知识拥有、网络建构、资源控制上存在着不平等和差异性,这一结果必然是以某些群体权力的不正当拥有、对各种社会资源的垄断和对社会其他成员的剥夺为前提的。其结果必然破坏社会的和谐、有序,而社会群体相关能力的增长,则是社会和谐的标志。

既然我们在努力建设一个和谐的社会,既然我们尊重多元化下不同群体的利益需求,关注弱势人群,倡导参与性,就有必要回答如何营造社会和谐的问题。为了保证社会互动渠道的通畅,保证不同利益群体及其成员积极的社会参与,促进社会和谐,民间组织扮演重要的角色。

1.民间组织与社会分层

社会转型的加剧,社会结构的分化,加速了旧有阶层结构的变迁,新的社会阶层不断出现。不同的阶层有不同的经济、政治利益需求。民间组织具有明确的边界和独立性、代表特定群体利益的特征。它一方面可以向上表达这一群体的利益,另一方面也可以向下传递上面的决策,更多的是以自下而上的方式互动,减少沟通上可能出现的障碍,使各种社会政策更加公开、透明,并尽量反映不同群体的多种利益。

2.民间组织与社会公正

社会发展要维护其可持续性,不应该脱离社会的公平、公正,以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换取另一部分人的利益,更不能让一部分人聚敛社会资源,而另一部分人成为社会的“弃儿”。减少部分社会成员的贫困化、边缘化,是追求社会有序发展不可或缺的。民间组织的非营利性和志愿者性质,可为致力于社会公平的人提供舞台和场所。在维护社会公正方面,民间组织已做了大量的工作,它所倡导的赋权理念与行为准则为贫困边缘人群争取到更大利益,尤其是在提供知识、扩展参与渠道,组织社会支持网络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社会活动,使处于弱势的人群能在一定程度上分享社会进步带来的成果。

3.民间组织与社会冲突

社会资源分配与社会服务不可能满足各个阶层/群体的利益需求。于是,社会冲突在所难免。面对冲突可以有多种干预方式,而积极介入的结果可以实现不同群体间积极的对话,从而调整关系,形成新的社会力量。民间组织的社会关怀特征为实现社会的良性互动和不同群体的利益表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面对出现的不同群体间的冲突,不可能完全依赖于政府部门去表达自己的利益需求,很可能会借助民间组织这样一些中介群体寻求解决的途径,实现自己利益的目标。

4.民间组织与社会多元化

既然社会发展日趋多元化,那么促进多元利益群体间及其与政府的沟通就变得非常重要。以多元群体作为发声的基础,自下而上地鼓励参与,推动社会公正,并透过参与过程表达意见,干预、影响决策,甚至监测评估政策执行过程,这正是民间组织努力从事的事业。社会的进步需要多元化的文化,宽容的社会空间,强大的社会动力。只有社会动员,才可能使多元文化得到整合,发展各群体的力量,实现社会和谐和可持续的发展。

5.民间组织与社会动员

社会自助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社会的发展有赖于社会公众自身的动员和参与。只有他们才最清楚自己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利益和需求,也只有他们的力量才能推动各级政府的正确决策。作为政府、市场和公众之间的桥梁,民间组织的推动必不可少,它能够协助社会民众发现、发展自己的能力,鼓励他们的参与热情,扩大他们的参与基础,在互动中体现公众的力量。总之,开放的参与渠道是促成各阶层利益群体有效介入社会发展的方法,而借助民间组织的参与性理念是实践并完成这一过程的必要条件。关怀不同群体的利益、鼓励社会公众积极的参与、利他主义的思想是民间组织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