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各相关群体的积极参与,通过培训拟定出了参与性监测评估指标体系的大框架和分工表格。现在看来,这一产出在某种意义上只能算是培训的副产品,其真正收益却是给通常实施的项目管理提出了根本性的挑战:不是将参与式需求评估、参与性项目设计与实际项目的执行、监测评估相分离,而是在项目周期中将参与性提升到最为重要的位置,使参与性结构化,将参与性弥漫于项目活动的整个空间。
陕西省妇女研究会宜川三期项目经过了参与性项目设计后,于2002年9月启动。这样一份成文的“项目建议书”是不是为将要参与到项目中的各相关群体所了解、认识?无需回避地说,当然不可能做到,参与式需求评估与项目设计在连接上总会出现断环现象,而参与式监测评估培训,恰好为连接这个环节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项目背景
为了使宜川三期项目的参与者(各相关群体)了解规划的内容,更好地理解项目,明确各自的角色分工和职责,同时,也为了规定项目的进展、方向及处理前期评估及设计中可能出现的不足或疏漏,宜川项目官员在吸取了紫阳项目经验的基础上,为宜川三期项目在开始前设计了参与式监测评估培训。我们于2002年8月23日一27日在宜川县为来自县、乡、村、研究会不同项目相关群体的主要代表进行了为期5天的培训。
培训的组织者和协作者显然意识到参与性不能仅存在于需求评估阶段,也意识到各相关群体对项目活动了解得越多就越可能更深度地参与到项目中的道理,同时,她/他们也敏感地看到,参与式需求评估结果与最终的项目建议书之间存在的差异及项目设计中难免出现的疏漏。紫阳项目经验为研究会提供了支持。其实,在宜川一期项目中后期,也进行过一次参与式监测评估培训,由于产生的参与性评估指标与项目执行前期初步设计的指标有很大区别,也因为本次培训对项目管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弥补了项目执行中的不少缺乏,所以,它为研究会总结了在项目管理方面的某些经验,认为有必要将参与式监测评估培训安排在项目开始之前,紫阳项目就是这样设计的。研究会发展组人员也曾围绕将参与式监测评估培训放在项目前期、中期、后期哪个阶段更合适的问题展开过讨论,文本省略了这样一些讨论,但其意义却是不可低估的。这一讨论的结果是发展组达成了将参与式监测评估培训安排在项目前期效果更好的共识,也明确了在社区发展项目中常常被忽视甚至被排斥的参与性监测评估培训的必要性和实效性。
接下来,我们可以通过“培训目标”更好地发现参与性不仅在培训中,更重要的是在影响未来项目执行中的作用。尽管此次培训没有将参与性理念作为培训的重点,正如报告中所说的“参与培训的不少人员都接受过参与式的其他培训”,但透过“参与性监测评估”与通常大量使用的“参与式监测评估”在用字上的区别,就能够感受到到协作者对参与性的强调,而不只是对可能体现参与性的方法——参与式的盲目的强调。
因培训协作者参与了宜川三期项目的需求评估与规划设计,故对项目背景、思路、内容有所了解。这样,与项目官员讨论后,即初步确认了本期培训的主要目标:
1.了解三年项目目标、内容;
2.建立参与性监测评估体系和实施方案;
3.促进相关群体的交流;
参与这期培训的不少人员都接受过参与式的其它培训,且都经历了参与式项目设计,故参与式方法未被列在培训目标之中。当然,这也需要在培训之初了解“期望或担忧”之后,根据实际情况再做调整。
尽管协作者认识到培训者大都参与过参与式的各种培训,但仍然感到某种担心。这种担心,不是来自相关群体对“参与式”的掌握,而是对“参与性”的理解。这一字之差,究竟可能带来什么。
因此,协作者在说明目标之后,还感到有些不足,于是又透过“原则”对培训做进一步的补充:
本培训的原则是:
1.针对性要强,紧紧围绕项目内容建立监测评估体系及实施方案;
2.激发参与感,通过广泛的参与形成各相关群体认同的结果;
3.回应现实问题和困难,将项目执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公开暴露出来,寻求解决的途径;
4.彰显项目主体,不仅将项目介绍给县、乡和村上的代表,还要将培训产生的结果在村上一一反馈征询建议。
为了体现这一原则,我们将敏感地注意培训过程中表现出的疑问或不解,与项目官员迅速沟通,调动群体智慧,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为此,每天培训的反馈与次日内容的重新安排也显得十分必要。
说的简单一些,这是协作者为了使培训更有效而根据一般的培训经验列出的“条条”。如果深究,还会发现其中还是在努力体现参与性。其大致思路是:将项目内容与各相关群体的需求联系起来,以利益上的共识为纽带调动参与感,强化沟通的必要性,最终体现各相关群体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显然,更大的意义是透过参与性监测评估指标体系和分工,使得参与性的理念表达得越来越精致,从而使参与性真正运转起来。
在文本中,培训计划是以表格的形式呈现的。
根据培训班的目标和原则,我们制定了培训计划
对于理解这次培训来说,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表格能说明什么?我们需要更关注实际的培训过程,更重要的是观察它是怎样把参与性推到项目的各个环节中去的。
根据时间的安排,培训班先设计了两天的培训,之后下项目村活动,再下来是反馈、建立参与性监测评估指标体系及分工等。为了叙述上的清楚,我们也以时间作为认识、分析培训过程的线索。
二、培训过程
本期培训因在设计中只有5天,故内容安排需要更紧凑,突出重点,减少不必要的活动设计。
培训第一天,我们并没有将大量时间用于参与者相互熟悉和制定相应的规则上,这是考虑到大多数成员要么已参加过多次培训,要么对参与式方法已有所了解的背景。
上午在相互认识的活动中,我们增加了“站队”活动,此举一方面为了活跃气氛,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了解参与者的背景。在“期望和担忧”活动中,大多数表明的需求与“目标2”密切关联。我们感到只要围绕培训设计展开,便会获得较好的效果。由项目官员做的“项目回顾及介绍”用了一小时的时间,这是认识和厘清三期项目和完成培训目标的重要环节。因为,尽管培训者参与了项目的设计过程,但对最终的项目从目标到内容实际还不十分清楚,而这一环节的缺失,就无从谈及监测评估体系的建立,更不要说良好的培训效果了。“参与性介绍”是随机添加的,这是由一位参与者在态度上显露出来的对农民素质的不正确评价而引发的,以“人类知识窗”的介绍为引子,顺承地将参与性、可持续性等相关内容进行了必要的说明。
下午讨论了项目周期、监测与评估概念及各自特点之后,我们对紫阳项目监测评估体系的建立过程做了介绍,以“对参与性监测评估与常规监测评估有何不同”为题集体讨论了“紫阳案例对你有什么启发”及“对宜川未来项目有何建议”等问题,总结了参与式监测评估的作用。这一组合,使培训者透过紫阳案例,对参与性监测评估体系的建立过程及特征有了基本的了解,也使他们对参与性监测评估的作用有更多的认识。
培训第二天的安排是从宜川相关群体开始的。这显然是下一环节讨论监测评估指标的铺垫。我们以“谁受项目影响”、“谁参与项目决策”、“谁参与项目活动”、“谁对评估结果感兴趣”为题,分组讨论,最终鉴别出村民、妇联(县项目办)、县政府(学校、卫生)、技术部门(果业、畜牧、水利、交通)、乡镇政府、研究会、乐施会七个相关群体。围绕三期项目的5个目标各相关群体讨论出若干结果指标;再根据合并后的结果指标分组讨论“成功的保障”,得出过程指标。需要说明的是,两环节讨论出的所有指标都以卡片形式表现,并经展示、逐一讨论、合并而最终为参与者共同确认。至此,参与性监测评估体系基本建立。在建立指标体系的过程中,也引出了不少值得关注的问题。对此,我们做了两种处理,属于与村民关系密切的事项安排在当天最后一项活动“讨论下乡工作计划”中处理,而属于县、乡、研究会方面的事项,有些由相关群体当时澄清,有些作为思考问题,在下乡实习或培训结束后进一步讨论、处理。这一过程尽管复杂,但由于是相关群体共同关注的问题,故调动了他们的参与感和智慧,在引出对项目执行积极思考的同时,实际上也挖掘了他们的管理能力。
报告的叙述方式虽然以协作者的思路为主线,但能感受到在整个培训过程中,始终都在强调参与性,从“站队”的游戏开始,就试图营造沟通的氛围,而对“参与性的介绍”,特别是以“谁”开头的一连串提问,更把参与性理念渗透其中。透过每一项活动,传达着每个参与者既相互有别,又互为存在,利益相关的信息,正是在此基础上开始了参与性监测评估指标体系的讨论。参与性的制度化过程是通过每个人的介入和彼此的互动共同建构的。
从报告“由于是相关群体共同关注的问题,故调动了他们的参与感和智慧,在引出对项目执行积极思考的同时,实际上也挖掘了他们的管理能力”这一描述中可以感到,培训将各相关群体的需求、利益通过建构起来的参与空间与项目的目标活动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这也为项目实施中体现参与性奠定了基础。
当然,这些只是开始,得到最终为各相关群体认同的参与性监测评估指标体系还有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下项目村”活动,这一设计的目的正如报告中所写的:
下午最后一项活动“讨论下乡工作计划”和分组。这一活动经小组讨论、大组分享共同总结出下乡工作大纲。工作大纲体现了两个特征:一是公开性,将三期项目及培训班上的结果反馈给村民;二是切实性,把担心和关注的问题拿到村民中讨论,以期获得更切实的答案。第三、四天是在村上进行的,主要活动是围绕工作计划和访问大纲进行,入户分组和大会讨论反馈。
在这一环节上,体现参与性的是将下乡工作程序以文字的形式确定下来,并把项目内容、已做的工作、与村民相关的问题以访问大纲的形式记录下来,并要求在下乡工作期间以这些内容、问题为主线,与村民展开广泛的讨论,使每个村民都知道项目的内容和培训班讨论的结果,将参与性进入到了制度化的层面。
三、下乡访谈大纲
(一)项目介绍:
项目目标:1.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2.改善健康状况
3.发展基础教育;4.改善基础设施;5.提高妇女能力。
项目内容(略);项目总资金(略);项目周期(略)。
(二)介绍培训班做了什么(同前,此略)
(三)讨论项目的实施
1.三年后希望看到的变化;
2.贷款养羊如何做?
1)草多少,能够养几只羊;是否掌握青贮技术,需要不需要培训?
2)圈舍的建设:有没有、多大规格;如果没有、什么时间建成,多长时间建成?
3)介绍贷款项目的目的和原则:增加农民收入,建立社区发展互助基金,促进社区自我发展。承诺:社区发展互助基金建立(利息6厘/月,丁原三年累计达10000元;衣锦三年累计达18000元)、本金按时还完的情况下,贷款再放一个周期(三年)。
3.贷款户条件、采取何种形式(几户联保、妇女贷款);
4.利息多少、多少进入基金、如何收息(多长时间、分几次、谁去收)本金如何还(分几期、多长时间、数额)?
5.是否需要成立村贷款管理委员会?如何成立?成员的条件、人数、产生程序、职能与分工(会计、出纳、负责人任期)。
6.基金的来源(利息),用途、如何管理?
7.水池位置、水的管理(谁管、收费标准),修建水池过程中能做什么?如何保证公平用水?
8.依锦的6公里公路,投工投劳怎么落实?
(四)你还有哪些希望和担忧?经过两天的下乡工作,报告中体现出来的最大收获就是听到村民的声音,带回了她/他们有关项目的所思所想,指标体系期望与担忧:
1.依锦村:三年后的变化:
·交通方便,苹果销路好,收入高;
·看病方便、省钱;
·养羊收入高,小孩上学不发愁;大人不用外出打工;
·外出打工减少;
·生活水平提高,吃的好、穿的好、盖平瓦房的人多了,住土窑洞的少了;
·卫生院上门上村服务,方便群众;
·80%妇女掌握了养羊技术;
·健康教育降低妇女病发病率;
·利息收回,建立社区发展互助基金,能够不断滚动利用;
·贷款户条件;
·草、圈、3—5户自愿结合联保,每组选一组长,负责收钱,以妇女为主贷款;
·分期还款;
·贷款利息:7厘/月;
·不还款怎么办?
·不还款把羊收回,小组长监督不准私自卖羊;
·小组联保,有1户不还羊,起他几户替她先还;
·调羊时间:9一10月份最适宜调羊;
·粉碎机如何管理?承包费用于妇女活动室;
·留给村民讨论的问题:
·还款的时间、周期、分几批还?每期还多少?
·社区互助基金如何管理?管委会成员条件、如何产生?其职能、分工、任期?
·贷款小组的制度。
2.丁塬村:介绍项目,通过了所有的指标,三年后变化:
·一户有20只羊;
·贷款还后,每年有2000元收入;
·果树挂果了,粪、水解决了;
·大多数家庭有电视;
·草:全部户都超过5亩;10亩以上的有20户。能满足5只羊吃,有20亩地种紫花苜;
·需要储草、配料、加工培训;
·圈:15只羊的标准:砖木结构需要1000多元,群众缺钱;改为土墙后成本为400—500元,群众认为可以接受。建议建一个标准示范圈。搭好圈,验完草后开始贷款。
·养羊选户条件:有草、圈、还款能力、有劳力、连保。
·同意联保:认为5—6户正好(投票结果:5户、3—5户、14人;5—6户、18人)。
·时间:10月买羊最好。
·水池:收费标准:1—3角/桶,用于水管维修,以水养水。
·问题:几只母羊、几只公羊?30只母羊一只公羊,公羊谁养?贫困户如何被担保?社区发展基金:还款利息、周期。
3.担心的问题:
·储草、配料、加工、饲养培训;
·技术员在羊买来之前做一个培训:介绍白绒山羊的特性、搭圈/改造圈应注意的事项,如何满足羊对通风、透气的要求。
·水费:田旱时提高灌溉用水的费用;
·对基金的担心;
·连保小组长进入管委会;
·讨论好联保小组,管委会制度;
·公羊谁买?如何管理?
·公羊市场价1500元;卖多少合适交村民讨论。
·贫困户怎么办?
·贷款的程序;
·乡镇政府负责管理,研究会和乡镇政府签协议,乡镇政府和村上签协议;
·依锦村村民提出:政府收款交不了出现拉羊怎么办?阁楼镇政府承诺:不会出现此类问题;但若在禁牧期间发现放养的现象,保证不拉羊。
·建议利息分年度不一样,调动村民还款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