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就在这关键时刻,张国焘又刮起了一股西进之风。9月18日,中共西北局在岷县三十里铺召开会议(史称“岷州会议”),讨论贯彻党中央的北上会师精神。张国焘却提出红四方面军要单独从永靖、循化一带渡过黄河,进占古浪、红城子地区,提前实施打通苏联的计划。当即遭到朱德、任弼时等西北局多数成员反对。会议按照党中央的指示精神,制定了“通(渭)、庄(浪)、静(宁)、会(宁)战役计划”,并下达了向静(宁)、会(宁)地区进军的命令。
9月20日,张国焘却公然违背会议决定,命令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调头向洮河进发。正在北上途中的红军总司令朱德,收到张国焘命令部队改向西进的电报后,马上向前方部队发出急电,要部队“停止一切行动,原地待命。”
9月22日,张国焘致电中央:“目前与胡宗南之一路军在静、会这一四面受敌之地区决战是不利的。”声称“已照西渡(黄河)计划行动。”为了封锁消息,蒙骗部队,他还命令各部队电台不得接受朱德总司令的电令。凡未经他亲手签署的电报,一律不准拍发。而朱德却直接给中央发报,把张国焘的强令部队西进一事报告了中央。当晚,朱德紧急通知西北局成员火速集中漳县,再次召开西北局会议,同张国焘的西进行动,进行了面对面的斗争。
9月26日,中共西北局奉中央电令再次举行会议,说服张国焘,执行中央北上计划。27日,中央致电各方面军首长:“四方面军应即北上与一方面军会合,从宁夏、兰州间渡过,夺取宁夏。二方面军应暂在外钳制敌人,以利我主力之行动。一、二、四方面首长应领导全体指战员发扬民族与阶级的英勇精神,一致团结于中央路线之下,为完成伟大的政治任务而斗争。”
与此同时,党中央连续急电张国焘,令其停止西渡。
29日,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重新下达了北进命令。
9月30日,红四方面军分五个纵队向通渭、庄浪、会宁、静宁地区挺进,开始了第二次北上。
10月3日,红二方面向所属部队下达《第二方面军基本命令》,分别以第六军团为右纵队,以第二军团和第三十二军为左纵队,迅速撤离成(县)两(当)康(县)地区,向通渭方向前进。
红一方面军为策应红二、四方面军北上,左路纵队之第二师,并加强骑兵第二团南下同特别支队靠拢;右路纵队之第七十三师主力出郭城驿,先敌抢占会宁,做好迎接二、四方面军的准备。
至此,红一、二、四方面军,全部踏上了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和战略意义的大会师的最后征程,向会宁、静宁一带疾进。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伟大局面终于形成了。
站在历史的天空下
1936年9月30日傍晚,红十五军团骑兵团团长韦杰、政委夏云飞奉命飞马赶到宁夏同心县军团部驻地。
韦杰、夏云飞两人刚下马,徐海东就对他俩说:“根据军委和方面军的会师指示,命令你们骑兵团以急行军奔袭战术,于10月2日早晨打下会宁城,以全面胜利,迎接二、四方面军会师。若在今明两天会宁县城被敌所占,或守防保安团早准备,奇袭不成,攻城任务则由随你团跟进的红七十三师完成。你部则绕过会宁县城向西南方向运动,积极寻找二、四方面军。”
接受攻城重任后,韦杰、夏云飞当即表态:“一定拿下会宁城。”韦杰上马前对徐海东说:“军团长,你也太小瞧我们骑兵团了,绕城找二、四方面军的任务,你就交给七十三师吧。后天咱们会宁见。”说完俩人一溜烟似地消失了。当晚10时,骑兵团驻地打拉池。韦杰、夏云飞传达战斗命令。随后部队以战备姿态向会宁前进。10月1日凌晨5时30分,部队到达会宁城外3公里处待命。韦杰带人抵进侦察敌情,并指挥部队悄悄靠近了会宁城下。韦杰见城门大开。挥手说了句:“开始!”就下达了作战命令。
四个连队迅速按战斗序列,策马扬刀,闪电般向北城、西城两座城门冲去。战士们催马冲进城内,控制了城门楼和制高点,组织火力掩护部队向城内守敌展开攻击。后卫四连和团部随一、二连迅速冲杀进来。此时,三连从西门冲杀过来,和一、二连两面夹击,打得敌人溃不成军。
此战,经一小时结束。毙敌10余人,俘虏50余人,缴获一批武器弹药,我军仅有几人负伤。
10月8日,红四方面军第四军第十师,到达会宁青江驿、静宁界石铺与红一方面军一军团一部会师,红军总司令部、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同日上午,也从通渭马营镇方向进入会宁县境,夜宿于会宁城南阳坡湾。
站在历史的天空下10日上午,当四方面军直属纵队司令员杜义德率队来到会宁城南时,老远就看到南门外的高大彩门,尽管经过长途跋涉,四方面军战士衣衫破烂,装束不一,但一个个精神饱满。通过彩门时,迎接的队伍和群众夹道欢迎。这座偏僻的小山城空前地热闹起来,到处是人群,到处是欢声笑语,战士们悲喜交集。倾心交谈……
随后,红一方面军第一师师长陈赓领着杜义德到师指挥部,向他介绍了一方面军为二、四方面军准备衣物粮食等方面的情况,并当面交接了给四方面军准备的粮食、肉、菜以及柴草等,还派人把红军被服厂赶制的冬装、手套和战士们自己动手做的许多慰问品如毛衣、毛袜、手套、鞋等一一送交红四方面军后勤部。
杜义德看到这一切,紧紧握着陈赓的手说:“好同志,太感谢你们了!”
陈赓笑着说:“义德同志,你们太辛苦了!不用谢,这是党中央的一点心意。”战士们望着这些织有“欢迎阶级兄弟”“会师留念”等字样的毛衣、手套激动不已。许多同志当时都舍不得穿戴,把它留作永久的纪念。
当天中午时分,朱德、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等率领红军总司令部、四方面军总指挥部和红四军、红三十一军先后进入会宁城。
傍晚,红一方面军一军团一师、红十五军团七十三师和四方面军各部队代表共六七百人,在城西文庙大成殿举行会师联欢大会。
会场布置得简单朴素。用门板临时搭起的主席台上,摆着大成殿的供桌,主席台上方挂着红布横幅,上面贴着:“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会师联欢大会”16个大字。会场周围张贴着“中国工农红军万岁!…‘热烈庆祝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打日本救中国!”“打土豪救穷人!”等标语。
大会由红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李卓然主持。当他宣布联欢大会开始后,坐在主席台上的朱德、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陈赓等人带头鼓起掌来。大会首先宣读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联合发来的《中央为庆祝一、二、四方面军大会合通电》。《通电》说:“正当日本帝国主义准备好了举行对中国新的大规模进攻,我有五千年光荣历史的中华民族处在空前未有的危机存亡地位的时候,我民族革命战争的先锋队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境内会合了……我们的这一在抗日前进阵地的会合,证明日本帝国主义的强盗侵略快要受到我们全民族最坚强的抗日先锋队的打击了,证明中国民族抗日统一战线与抗日联军有了坚强的支柱;证明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全国同胞是有了团结御侮的核心了……”
《通电》最后指出:“我们即刻就要进入一个新阶段了,这就是抗日民族革命战争的阶段。我们要在这个新阶段中,树立全国人民的模范,树立抗日战线的模范,争取一切国民党军队加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通抗日前进道路,扩大抗日根据地,巩固抗日根据地,为保卫全国而战,为保卫华北而战,为保卫西北而战,为收复失地而战,为联合工、农、商、学、兵,为联合各党各派各界各军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而战。”
接着,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讲话。他说:“一、四方面军胜利会师了。今天的会合,不论在任何人眼里看来,都是一个惊人的胜利。”随后,张国焘、陈昌浩、陈赓也讲了话。
最后讲话的是朱德总司令。据马海德回忆朱德在会宁会师时的情景:他“瘦得像个精灵,可是身体强壮结实,长得满脸胡须,穿着一身破烂皮袄。朱德最令人惊异的是,看上去根本不像一个军事指挥员。倒很像红军的父亲。他两眼锐利,说话缓慢、从容,总是露出和蔼的笑容。他随身带着一支自动手枪,枪法精良。烟抽得很厉害。他50岁,可是显得老得多,满脸皱纹;但他动作有力,身体结实。”他操着浓重的四川口音,不断地挥动着手臂说:“红军的长征,不仅沉重地打击了敌人,锤炼了自己,而且扩大了党的影响,播下了革命的种子”。
庆祝会师联欢会经过两个小时后,才在雄壮的口号声中结束。
就在一、四方面军会师的当天,红二方面军胜利渡过渭河。当他们从中央和西北局的电报中得知一、四方面军会师的消息后,全军上下群情振奋,“加速前进,奔向会宁,与一、四方面军会师”,成了当时行军战斗的动员口号。
14日至17日,红二方面军主力经通渭县城到东峡口。同时,贺龙、任弼时所率二方面军总指挥部和红二军团、红三十二军,也相继从通渭进入会宁县南部侯家川一带:陈伯钧、王震的第六军团已到达会宁东部青江驿与红四方面军第九军会师。
18日,红二方面军主力到达会宁老君坡,与红一方面军一军团第二师五团会师,并举行了会师联欢活动。
至此,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地区实现了会师。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中国工农红军胜利地完成了历时一年多的战略大转移,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围追堵截,聚歼红军阴谋的彻底破产,极大地推动了正在蓬勃发展的抗日救亡运动,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成为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转折点。
走在今天的大地上
由于工作的关系,我曾多次到过会宁,然而每次的感觉都不尽相同。2004年8月我到会宁,本来是和长征无关的一件事。中国妇联在会宁等地援建“母亲水窖”验收工程,我受托为一个杂志写专访来到会宁。但是一到会宁还是身不由己,陷进了长征会师之中。因为走在会宁的街上,那些红红绿绿的广告牌、霓虹灯,到处闪烁着会师镇、会师门、会师路、会师宾馆、会师餐厅、会师商场的招牌……红军走过70年后,当年红军“会师”和今天会宁县的联系不是疏远了,而是越来越紧密了。红军在长征途中经历六次大的会师,而会宁会师无疑是最壮观、最重要的一次。它是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中国革命的里程碑。红军会师。理应是会宁一笔永久的精神财富。第N次走到会师塔下,再听一次关于这座纪念塔的解说:“该塔为1986年纪念会师50周年所建。塔高33.3米,三塔环抱,至第十层合为一塔,第11层收顶。三塔象征着三个方面军:至第十层合为一塔,象征着当年10月10日的会师;塔高11层代表红军长征经过的11个省(区)。”不过,这次还是有新的收获,听年轻的女讲解员说:“塔身上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会师纪念塔’十八个大字,是邓小平题写。但是他却没有署名,我们知道这在小平同志题字中是绝无仅有的。”随后,她又说:“题字在1986年5月13日,小平同志当时说,字你们拿去,名我就不署了。我仅仅是代表三个方面军近几十万红军将士写的,我没有资格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