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焘百丈关南下失败被迫放弃“第二中央”
红一方面军东征西征迎红二、四方面军北上
直罗镇毛泽东牵着牛鼻子走,百丈关张国焘发愁南下败北;二、六军团突围北上,甘孜会师四方面军;二、四方面军携手北上进入甘肃,进军途中刘伯承陇南喜结良缘;红一方面军东征西征策应二、四方面军北上……
站在历史的天空下
红军陕甘支队(中央红军一、三军团)在吴起取得“切尾巴”战斗胜利后。经过短暂休整,于10月24日从吴起镇出发,经保安(今陕西省志丹县),向陕北苏区政府所在地下寺湾挺进。
此时,徐海东所率红十五军团正在发起榆林桥战役,并于25日取得了战斗的全面胜利,生俘了东北军六一九团团长。
10月28日,中央纵队和红军陕甘支队,全部到达陕甘苏区政府所在地甘泉县下寺湾附近地区。
毛泽东于1935年11月2日,到达甘泉县下寺湾村。这里是中共陕甘省委所在地。毛泽东住在白云德院一孔坐北向南的石窑里。
11月3日,中央政治局在此召开常委会议,听取陕甘晋省委副书记郭洪涛和西北军委主席聂洪钧关于陕北政府、红军及其作战情况的汇报。
其实,早在吴起期间,毛泽东等人就得知了刘志丹等人被错误关押的消息,在进军下寺湾途中党中央又得知,劳山战役胜利之后,在下寺湾等地苏区政府和红十五军团内部,相继发生了推行王明“左”倾路线的“肃反”运动。错杀了一批地方干部和军队干部,先后逮捕了刘志丹、习仲勋、马文瑞、张秀山、刘景范等大批陕甘党政军领导人,给陕甘革命斗争造成严重危机。针对陕北苏区内已经存在错误的肃反,中央当机立断,决定由中央保卫局接管西北保卫局的工作,并派王首道、刘向山、贾拓夫带电台火速前往瓦窑堡开展工作。
临行前,毛泽东对王首道说:“杀头不像割韭菜,韭菜割了还可以长起来,人头落地就长不拢了。”
中央红军到达下寺湾后,当地区、乡干部、赤卫队战士、阎家沟列宁小学师生和群众举行欢迎仪式,毛泽东、彭德怀先后向迎接群众讲了话。毛泽东的讲话主要强调了团结,并指出“肃反”给反围剿和革命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代表中央发出“刀下留人”、“停止捕人”的指令。
当天夜里,中央机关、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住村民白云德家,徐特立、董必武、谢觉哉等住阎家沟列宁小学教师王华办公室。
次日,党中央又在下寺湾召开了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恢复红一方面军编制,由陕甘支队和红十五军团共同编成红一方面军。会议还决定:成立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毛泽东为主席,周恩来、彭德怀为副主席,成员有王稼祥、林彪、程子华、徐海东、聂洪钧、郭洪涛。对外使用中共西北中央局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的名义。同时,还决定在陕甘晋苏区设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驻西北办事处,最高领导机构设立主席团,博古(秦邦宪)任主席,办事处下设七部一局。
会后,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率红一军团(由原红一、三军团合编)南下和红十五军团会合,准备粉碎国民党军对陕北苏区的第三次“围剿”。早在10月29日,毛泽东、彭德怀共同签发了《告红十五军团全体指战员书》:
……我们将亲自和你们会面,和你们握手,会使我们更加兴奋!亲爱的同志们,记着我们的会合,是中华苏维埃运动的一个伟大的胜利,是西北革命运动大发展的导炮!
11月4日,张闻天,秦邦宪等人率中共中央机关前往瓦窑堡(今子长县城)。同日,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所率红一军团,从下寺湾出发,经桥家庄,于5日到达甘泉县象鼻子湾。
象鼻子湾村,位于甘泉县城南15公里处的洛河西岸,因地形而得名,相距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驻地史家湾仅半公里。这个村里共住高、贾两姓百六户人家。
当天,雪花飘飘,大地已被白茫茫的雪花覆盖,毛泽东冒着鹅毛大雪向红一军团直属部队作了总结长征的著名讲话,宣告长征胜利结束。他说:“从江西瑞金算起,我们中央红军走了一年多的时间。我们每人开动两只脚,走了二万五千里,这是从来没有过的长征。现在,我们完成了伟大的远征。这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呀!是一次真正的前所未有的长征。”
毛泽东说:“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只有我们红军才有这个气魄,才有这个决心。敌人总是想消灭我们,可我们并没有被消灭。现在。长征以我们的胜利和敌人的失败而告结束。长征苦是苦,可作用大。长征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布红军是英雄好汉,蒋介石反动派是没有用的;长征是宣传队,它向十一个省的广大老百姓宣传了共产党、苏维埃和工农红军的解放道路:长征又是播种机,红军在十一个省播下了革命的种子,将来一定会开花。结果!长征将永载史册!”
毛泽东在这次讲话中第一次使用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这个词汇概念。
随后,他继续讲道:“我们中央红军从江西出发时,是八万人,现在只剩不到一万人。我们红军的人数比以前是少了一些,但是留下来的是革命的精华,都是经过严峻锻炼和考验的。留下来的同志不仅要以一当十,而且要以一当百、当千。今后,我们要和陕北红军、陕北人民团结一致,要做团结的模范,共同完成中国革命的伟大使命!”
“长征万岁!长征万万岁!”举枪如林的红军指战员高呼胜利口号,他们每个人为走过万里长征路而自豪。
据说,当天彭德怀在毛泽东说话后,曾算过一个数字:从1934年10月6日,中央红军离开江西瑞金,到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北吴起,中央红军总共走了369天。其中有15天整天都在打大战、恶战;有235天在行军;有18天是在夜间行军;仅有44天是在休息;平均走182公里,部队才休息一次;日平均行军37公里,共行军13600多公里。途中翻越了老山界、五岭、夹金山、六盘山等18座大山,其中5座终年积雪;渡过了湘江、乌江、金沙江、大渡河等24条河流:突破了十多道国民党军及地方军阀的封锁线;占领过62座城市;通过了六个少数民族地区:走过了赣、闽、粤、湘、桂、黔、滇、川、康、甘、陕等11个省区(如果算上今天的宁夏,中央红军共走过12个省区)。
6日,红一军团(中央红军)和红十五军团团以上干部,在象鼻子湾召开会议,并于当天举行了中央红军与西北红军胜利会师大会。毛泽东又一次对红军长征作了精辟的总结,高度概括了长征的伟大意义和团结的重要性,指出中央红军、西北红军和陕北人民团结在一起,担负着中国革命的重大任务。会上正式宣布,从即日起恢复红一方面军番号,将红十五军团编入红一方面军。司令员彭德怀。政委毛泽东(兼)。
走在今天的大地上
我和解放军报记者张占辉是在2003年秋天,在甘泉县武装部刘锋的陪同下到象鼻子湾村进行采访的。象鼻子湾,位于甘泉县南15公里处的洛河西岸,因地形得名,小村坐落在形如大象鼻子弯曲为“N”状正中的山脚下,村内外有许多参天大树。刘锋干事是从野战部队刚调到甘泉县人武部的,但是他的家乡就在附近的府安村,他参军前曾在这里生活过19年,对当地的历史和风土人情十分熟悉。他告诉我们说:“中央红军来的时候象鼻子(村)只有几户人家。这里距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等人的驻地史家湾,仅半公里地,而到红军供给部驻地府安村(刘锋的老家)也才1.5公里,从这里到当时的红十五军团司令部驻地道佐铺村是2.5公里。”
在刘锋的指点下,我发现史家湾、府安和象鼻子湾在洛河西岸,而红十五军团当时的驻地道佐铺,却位于洛河东岸。四村庄隔河相望遥相呼应,具备了进可攻,退可守的天然地理优势。刘锋说:“这里是陕甘苏区政府的发祥地,群众基础稳固。因此,从1935年11月初至12月初,军委和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都住在这里。象鼻子湾村庄虽小,却见证了长征的胜利结束和中央红军、红十五军团胜利会师大会的盛况。”
在象鼻子湾,我们访问了80多岁的贾彦章、贾海章兄弟和毛泽东的老房东张万富等人。他们既是当年会师盛况的见证人,又是当事人。贾彦章老人说:“毛主席来的那年,我已经20多岁了,是赤卫队员。毛主席讲话那天好像是农历十月初七,天阴得很重,很冷。午饭前,毛主席的红军和徐海东、刘志丹的红军,就从洛河两边各村子里,排着队到象鼻子湾集合。毛主席的红军不像陕北的红军,他的队伍大多都穿着单衣,有的人只在身上裹着一两块羊皮取暖,可是人都有精神。不多时,村子前边那片20多亩地里就站满了红军,大家互相敬礼、问候、拉手。后来,就开始唱歌。我们当地几个村的赤卫队员也集合起来了,在队长常文义带领下负责给战士们送开水,送完水就在旁边看热闹。后晌,天下起了雪,这是那年入冬来第一场雪,而且还越下越大。这时从史家湾方向来了一些人,还有几位穿着灰布大衣。有一位大个子走上大树下的土台,给大家讲话说,长征胜利结束了。红军战士就都高兴地拍手,还有的人喊口号。我们也跟着拍手,但并不知道长征是啥意思,后来才听说长征走了一年多时间,共二万五千多里路。那次毛主席讲话时间大概有一个多钟头。后来常队长叫我们几个赶快回去杀羊,说下午红军要在象鼻子湾会餐。我问队长讲话的人是谁?他说不用问,以后你就知道了。讲话完毕,红军战士开始拉绳子拔河,庆贺长征胜利和两军会师。过了几天我才知道,那个讲话人就是毛主席。”
党中央为什么将会师地选在象鼻子湾?据说原因有二:一是中央红军驻扎的这条川道叫西川,一纵、二纵和直属部队分别驻在这条川道的各个村庄,如:毛家安、乔庄、老仁仓、红铜沟、纸坊和川道口的象鼻子湾村。红十五军团驻地道佐铺就在川道口洛河东岸,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和机关驻地——史家湾村正巧在两者中间。二是象鼻子湾位于山脚之下,村内外有许多参天大树,为集中部队形成了天然屏障。
原济南军区政委龙潜回忆说:“1935年随中央长征到达甘泉时,我担任红军视察组长,参加了两军会师,象鼻子湾会师地点是毛泽东和周恩来亲自选定的。”聂荣臻也回忆说:“11月6日在甘泉南边的象鼻子湾,我们中央红军和徐海东领导的红二十五军、刘志丹领导的二十七军胜利会师了。”
毛泽东等领导人驻进史家湾的时候,徐海东和毛泽东还不认识,徐海东在《陕北会师》一文中曾写道:“榆林桥战役后,我们决定打(富县境内)张村驿,这是一个小镇:周围有四个(土)围子,三百多条枪……战斗刚开始,忽然从军团部后方来了七匹快马,军团政委程子华派人送来了信说,毛主席今天下午到司令部来!……我立即命令部队停止攻击,然后快马加鞭地往回返。心急只嫌马跑得慢……一百三十里路,当中还有两座山,三个钟头就到了。已是初冬,赶到司令部时,我已是满身大汗,刚洗了一把脸,毛主席和彭德怀司令员来了,一块来了四个人,都穿着灰棉大衣。哪一位是毛主席?不认识,子华是中央来的,他介绍后毛主席伸过手来,亲切地说:‘是海东同志吧,你们辛苦了!”《中共甘泉县党史大事记》亦记载道:”11月5日毛主席、周恩来、彭德怀等去道佐铺(今甘泉道镇乡)十五军团司令部会见政委程子华和军团长徐海东(从前线赶回来的),听取了汇报,交换了意见。“《彭德怀自述》中也说:“我随毛主席由吴起镇先行,经保安、下寺湾,越梢山直插道佐铺之十五军团司令部会见了徐海东、程子华两同志,和他们商量粉碎敌第三次‘围剿’计划。”
当天晚上,毛主席在史家湾驻地召见了彭德怀、林彪、聂荣臻、徐海东等红一方面军主要军事领导人,研究部署了“奠基礼”——直罗镇战役。
站在历史的天空下
中央红军胜利到达陕北,蒋介石极为不安,命令西北“剿总”调集东北军5个师的兵力,以董英斌部4个师为西路,自庆阳、合水出动,经太白镇沿葫芦河东进;以王以哲部1个师为东路,先由洛川前推,然后经羊泉镇沿葫芦河西进,企图东西对进,围歼我军于葫芦河、洛河之间地区。为粉碎敌人新的进攻,中共中央决定,集中兵力,向南作战,首先在直罗镇一带歼灭沿葫芦河东进之敌一部,尔后转移兵力,各个歼灭。此时,中央已完成对进入陕北各部红军的改编,以中央红军(原红一、三军团)和红十五军为主,恢复了红一方面军建制,下辖红一军团(原红一、三军团合编)、红十五军团,总兵力已达一万一千多人。
11月20日,红一方面军按照毛泽东的“要的是歼灭战”指导思想,开始部署直罗镇战役。
直罗镇位于富县西南方向60公里处。葫芦河与南沟河在镇前携手东去,注入洛河。南北群山为屏,北山脚下有一宝塔,给镇子涂上了一层古老色彩。镇中有一险要土寨,在兵荒马乱之年,这里曾是周围富户的避难之所。这里川道平坦开阔。土地肥沃,盛产稻米,历史上就是一个人烟稠密、经济繁荣的贸易集镇,曾吸引过无数来自关中、陕北、甘肃庆阳等地的客商。中央红军和红十五军团在此会师之后,特别是红十五军团发起的劳山、榆林桥战役之后,蒋介石急忙调整“围剿”部署,调东北军五十七军董英斌部的四个师由甘肃省庆阳、合水沿葫芦河向富县进犯,想构成葫芦河东西封锁线;调东北军六十七军王以哲部的一个师沿洛川、富县大道北上,接应董英斌部东进,援解甘泉、延安之危,打通洛川、富县与延安之间的联系,构成洛河南北封锁线。企图乘红军立足未稳,东西对进、南北夹攻,将红军围歼在洛河以西、葫芦河以北地区。
遵照中央军委指示,彭德怀、徐海东等率红军团以上干部,亲赴直罗镇勘察地形,测绘作战地图。为防止东北军利用镇东山寨固守,红十五军团派一营部队连夜拆除土寨围墙。同时,中央红军(一军团)在渭家河、姜家川集结待命,红十五军团在张村驿集结备战。准备工作基本就绪以后,红军指挥部命令红十五军团八十一师围攻甘泉。同时派出地方游击队和小股武装四处活动,诱使西线东北军就范。国民党“西北剿共总司令部”接到甘泉求援急电后,忙令董英斌率五十七军东进。解甘泉之围。第五十七军四个师从甘肃太白镇出发,沿葫芦河顺川而下。11月20日上午,牛元锋率先头部队一○九师,在飞机的掩护下。到达直罗,进入红军设置的“口袋阵”。我前指当即命令红一军团由北向南,红十五军团由南向北,连夜急行军,包围直罗镇。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亲临前线指挥,毛泽东的指挥所设在直罗镇东北方向的吴家台高地,这里居高临下,可一览直罗镇全貌。战斗打响以后,毛泽东还一再指示各路红军:“要的是歼灭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