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糖尿病这样吃这样练这样养
14099400000020

第20章 疗养篇(3)

一项研究表明,长期睡眠时间过长或过短的人,患糖尿病的概率要高于睡眠时间正常的人。研究结果显示,每天睡觉不足5小时的人,患糖尿病的概率是标准人群的2.5倍;每天睡眠时间超过9小时的人则是标准人群的1.7倍左右。

因此,当夜猫子和工作超人并不可取,有肥胖或有糖尿病家族史的糖尿病高危人群,更要改变熬夜和睡懒觉的习惯,降低患糖尿病的危险。

2.定期检查眼睛不可少

很多糖尿病患者往往只关心自己的血糖控制水平,忽略了定期去检查眼睛,然而,很多眼科疾病恰恰与糖尿病有很大的关系。

血糖的不稳定会使眼房水折射力升高,可以引起眼部屈光的改变,如近视力、远视力的减退,提早出现老花。随着病程的进展,可以引起白内障、青光眼、干眼病等。最为严重和棘手的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人视力恶化的“罪魁祸首”,做一个简单的比喻:眼睛犹如一台精密的照相机,视网膜就像我们装进相机的底片,若是好的底片拍出来的相片当然是缤纷的多彩世界;但若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就好像相机装了发霉过期的底片,所以原本应是多彩的人生就失色不少。

据国外权威机构报告称,糖尿病患者比非糖尿病患者的失明几率高25倍。目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已成为仅次于老年性视网膜病变的致盲因素,但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治疗效果还是比较理想的,而且早期预防的花费要远远低于晚期治疗的费用。因此,糖尿病患者对眼病的预防尤为重要,可以有效避免或者延缓眼病的发生。患者应定期扩瞳做眼底检查,必要时可以做荧光眼底造影以发现早期病变。

白内障跟糖尿病也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如果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血糖数值时高时低,容易造成晶状体水肿,使得内部纤维结构破坏,所以糖尿病患者比正常人更早出现白内障,一旦有了白内障,发展得也比正常人更快,所以患者要注意随访,选择合适的时机手术。

干眼病虽然危害小于前两个糖尿病相关眼病,但其实是糖尿病患者中发病率最高的眼病。轻者引起眼部不适,重者也可能导致视力的下降。高血糖会改变泪液的成分、渗透压以及破坏眼球表面的细微结构,从而导致泪液无法在眼球表面停留,引起干眼病。不经正规治疗,自己乱用眼药常会加重该病症状,发生角膜混浊影响视力。

从经验上看,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血压和血脂都控制得不好,生活中也不注意,很多患者5年以后即出现眼底病变;如果血糖、血压等指标控制得一般,那么10~15年眼底可能会出现病变。这一方面说明糖尿病眼病的发生与血糖、血压和血脂等指标的控制好坏有关;另一方面也提示糖尿病眼病的发生与病程密切相关。值得注意的是,很多2型糖尿病患者确诊糖尿病时不知道患病多长时间,所以一旦确诊,就应立即检查眼底。

大量的研究证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若能早期诊断和治疗,90%的患者可以防止失明。大量糖尿病患者最终失明的根本原因在于忽视了眼部的检查和治疗。早期发现和激光治疗能显著降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致盲的危险性,激光治疗能最大程度地保留视力,但不能使丧失的视力恢复。

所有糖尿病患者都应由眼科医师作周期性的眼部检查,以得到及时治疗,防止由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所导致的视力丧失。

社区医师应该以适当的方式,给予病人及时的建议和正确的指导;唤醒糖尿病患者的防盲意识,让他们认识到糖尿病导致视力丧失的危险性和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对保护视力的重要性;使他们得到及时的检查和治疗,这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合理安排糖尿病患者眼部检查

糖尿病患者每年至少检查1次眼底。对于已经诊断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则每年的检查次数需要增加,具体次数要听从医生指导。

当患者首次被诊断糖尿病后,应该按照如下提示进行眼部检查:

不到30岁的患者,确诊糖尿病5年之内必须进行眼部检查。

30岁以上的患者,在确诊糖尿病数月之内,就应进行眼部检查,因为可能患者在被确诊之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就已经发生了。

对于妊娠的糖尿病妇女,妊娠前3个月,要密切观察,并于妊娠期间3个月检查1次眼底。因为妊娠期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能发展很快。

如果有与糖尿病相关的肾功能衰竭或截肢手术史,或糖尿病史超过10年的患者,则应立即请眼科医师进行眼部检查,因为这是糖尿病视力损害的高危人群。

如果患糖尿病后出现如下情况,应及时到医院做眼部检查:

①单眼或双眼出现视力改变。

②视力改变持续数天。

③出现与血糖变化无关的视力降低。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常见误区

①自己视力很好,不需要检查眼底。很多患者不知道糖尿病对眼睛的危害,所以对糖尿病的防盲知识重视不足,认为自己眼睛没问题,而忽视了糖尿病对眼部危害的隐蔽性。

②等视力下降再去看眼科医生。如前所述,当糖尿病人感到视力下降时,往往视网膜病变已经很严重,并难以逆转。只有定期检查眼底才能早发现、早治疗,防止病变加重。

③曾做过激光治疗,眼睛应该没问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随着病程逐渐加重的,即使经过激光治疗或玻璃体手术治疗也不能一劳永逸,还应定期检查眼底,进行必要的补充治疗。

④惧怕眼底激光治疗后视力更加下降。视网膜激光治疗只能控制视网膜病变的进一步加重,防止并发症,不能逆转病变,难以恢复已经丧失的视力。激光治疗后视力下降即使暂时控制不住,对控制眼底病变和防止失明也是极其重要的。

3.外出驾车需谨慎

汽车的普及,让上至六七十岁的老人,下到刚成年的年轻人,都跃跃欲试要考个驾照,自己开车上路。但不得不提醒的是,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想要安全驾车,必须遵循的条条框框可比其他人要多多了,否则极易造成意外事故。国外有调查显示:约1/3的交通事故就发生在糖尿病司机身上。

由于血糖极高或极低都会影响驾驶安全,糖尿病患者驾车确实存在一定危险。美国密歇根州糖尿病教育机构主席卡罗尔葛瑞佛曾指出,一旦血糖低于70毫克/分升就会导致反应迟钝,影响人的判断力,“血糖过高或过低时驾驶等同于酒后驾车”,因此,一般认为糖尿病患者不适合开车,在国外,也有许多国家明确规定,在进行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或口服磺脲类药物的患者不能单独驾驶私家车。但现在国内外大部分专家也达成共识,认为糖尿病患者只要能把血糖控制好,就同样能享受驾驶的乐趣。

做好相应准备

糖尿病患者在驾车出行前要做好相应准备,至少带齐以下几样东西:血糖仪、葡萄糖,以及可能需要的其他药物。许多糖尿病患者可能认为,如出现低血糖,他们有时间停下车来进食。但实际上根本来不及,所以随身带些能迅速升高血糖的食品,如糖果、含糖饮料非常必要。一旦觉得肚子特饿、心跳加快、手抖和视力模糊、控制不住方向盘,就是低血糖的症状,要立即停车,拿出血糖仪检测,然后补充食物和饮料。待症状缓解、血糖恢复正常后方可继续驾车。

提前测血糖

糖尿病患者开车,即使路程很短,在上车前也必须测一下血糖。如驾车时间超过一小时,也应该停下车测量血糖,“这与开车时系好安全带、不饮酒以及遵守交通规则没什么两样。”不过,专家不建议糖尿病患者长时间开车,一来过度疲劳影响反应和判断,二来长途驾车会引起血糖波动。此外,糖友司机还应平时定期检查眼睛和心脏,以防糖尿病并发症影响驾驶。

注意身体情况

驾车时必须要注意身体情况,如患上伤风感冒等感染,应更谨慎,因为这些疾病会引起血糖不稳。医生特别指出,如糖尿病患者合并有以下病情,最好不要开车。一是心脏病;二是下肢有并发症,可影响踩踏油门和刹车;三是合并眼睛病变;四是注射较大剂量胰岛素者,因为这容易引起血糖波动;五为病史超过5年的“老病号”,因为随着病程的延长,糖尿病病人发生低血糖时的一些警示症状,如头昏、出汗、心悸会逐渐变得不明显,以至于他们可能在无任何征兆的情况下直接变得神志不清,造成交通事故。

由此可见,相对于需要注射胰岛素的1型糖尿病患者而言,以胰岛素抵抗为主要特征的2型糖尿病患者一般以口服用药为主,只要能稳定控制好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就能更容易地享受自驾车的乐趣。对老糖友,在二甲双胍或磺脲类降糖药基础上联合服用像太罗这样的胰岛素增敏剂类药物,无须特别的饮食限制,每天只需一片,就能提供24小时血糖稳定控制。太罗通过增加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保护胰岛β细胞,增强胰岛素的降糖活性来减轻胰岛素抵抗,从而达到持久稳定控制血糖的目的,不但不会造成低血糖,还能延缓患者心脑血管等并发症的发生,有效地遏制2型糖尿病的“源头”。对糖友司机来说,显然从效用及使用方便性上都更具有优势。

4.切勿轻信降糖产品

降糖产品鱼龙混杂

人人都清楚,一旦得上糖尿病,生活质量大打折扣,有可能你将终身与痛苦相伴。目前为止,能彻底治愈糖尿病的良方人们还没有找到。但是,患者希望摆脱病魔的心情非常迫切,于是给了某些不法企业以可乘之机。

日常生活中,我们在电视上、报纸上,能看到各种形式的降糖产品,比如降糖胶囊、降糖灵、降糖口服液、降糖纯中药制剂,等等。这些药品总是鼓吹能够帮助患者摆脱终身服药的烦恼,并且对饮食不必有禁忌,这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是极具诱惑力的。然而,这些产品到底有没有用,这样的广告到底可不可信呢?

眼下,市场上的降糖产品鱼龙混杂,虽然其中一些产品对糖尿病患者的确有帮助,但不少所谓的降糖产品能够大行其道,靠的却是虚假宣传。这些产品夸大宣传的方式主要有以下4种,在此,我们对其进行逐一分析,提醒糖尿病患者,当心掉进陷阱。

陷阱1:彻底治愈糖尿病

请看这样一则广告:“2型糖尿病患者的福音!十年攻关,糖尿病元凶终被‘擒获’!连续服用本产品一个疗程,患者血糖持久平稳不是梦!三个疗程后,身体各项指标全面达到临床康复标准,从此彻底摆脱糖尿病的纠缠。”

类似这样论调的广告完全是在骗人,但仍然有患者一而再地上当受骗。很明显,企业充分利用了患者急于求治的心理,大肆宣传糖尿病可以治愈,使得患者病急乱投医而上当受骗。这类广告往往打着某家科研机构、某位虚假专家的名义,谎称通过数十年攻关,终于攻克了糖尿病。

最糟糕的事情是,有的患者在服用此类产品一个疗程后,不仅金钱上遭受了损失,因为要改服药物而停用原先药物,时间一长,患者的血糖不降反升,病情加重。

在现代社会,糖尿病还不能治愈,这是铁的事实。虽然医学家们在不断努力,但目前还没有一种真正成熟的、能够应用于临床治疗的有效方法。患者不要对此抱有任何幻想,凡标榜能根治糖尿病的,患者都要擦亮眼睛三思而后行。

陷阱2:糖尿病患者不用终身服药

再看这样一则广告:“糖尿病患者不用终身服药啦,彻底摆脱终身服药的麻烦!中国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经过多年研究,终于成功让糖尿病患者摆脱终身服药的烦恼。该产品能全面控制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高血黏度、高尿血酸,同时消除糖尿病并发症。”

这个广告漏洞百出,稍有常识的人就能一眼识破。首先,迄今为止,我国从无有人获得过诺贝尔医学奖。况且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患者终身服药,是为了保持血糖平稳。无须终身服药的说法,绝对是谬论。

为什么这么多患者会上当,因为不少患者特别期望摆脱终身服药的约束,所以这类广告对他们的诱惑极大。据专家调查,这类夸大其词的糖尿病治疗产品中能够起降糖作用的,主要是一些添加进去的西药成分。患者服用后,药量摄入不明,这样非常容易造成血糖失控,导致并发症突发,后果不堪设想。

陷阱3:糖尿病患者不用再控制饮食

吃喝对于普通人来说是幸福的事情,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喝什么就喝什么。但是,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简简单单的随意吃喝却是个梦想。

有这样一则广告,广告中请来了许多所谓的糖尿病患者,他们一一介绍自己想怎么吃就怎么吃的“幸福糖尿生活”,其中不乏冰淇淋、奶油蛋糕等绝对不适合糖尿病患者的食物。介绍完后,这些患者一致认为,是某降糖胶囊让他们重新找回了吃的快乐。

这类广告迷惑患者在饮食上放松警惕,曾经就有报道,某企业销售部经理需要经常请客户吃饭,因此,控制饮食对身患糖尿病的来说,就意味着放弃工作。于是,他开始尝试各种“不用控制饮食”的产品,结果,血糖忽高忽低,一年后,他就出现了糖尿病非酮症性高渗性昏迷,这种糖尿病急性并发症也被称为死亡之症。

鼓吹这种功效的产品往往不会标明具体成分,只是泛泛地说其能够调节血糖、补充胰岛素。在这类产品中,有效成分仍然只是一些降糖的西药。而这类产品往往要求患者在短期内大量服用,因此短时间内由于西药的作用,患者即使不控制饮食,血糖也不会立刻升高。但是,大家都知道,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短期降糖是没有意义的,关键是要在长时期内保持血糖稳定,而这种产品从根本上破坏了患者控制血糖的基础。糖尿病患者要切记,控制饮食是治疗的一部分,是服用任何产品都不能代替的。

陷阱4:糖尿病中医“祖传秘方”

在鱼龙混杂的糖尿病治疗产品中,有人打起了“中药牌”,原因有二,一是西医目前还无法彻底治愈糖尿病,二是有部分人群对中医的追随态度。有这样一则广告说:祖传秘方,纯中药制剂,长期服用无毒副作用;服药30分钟后,能快速降糖。

科学研究证明,中医对糖尿病的治疗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患者如果需要中医治疗,应该到正规的中医医院去求治。以上那些号称某祖传秘方的所谓中药制剂,都不可信。据我们了解,那些“祖传秘方”根本不“秘”,中药制剂里往往添加了西药成分,这在行内早已不是秘密。

有些众所周知的治疗糖尿病的中药,比如消渴丸,其中添加西药是经过国家审批的,在其公布的主要成分表里可以看到一种叫“格列本脲”的成分。但是,如果没有经过国家审批,就在中药里添加西药成分是违法的,因此,大家不要轻信什么秘方、偏方,这些药里添加了不明成分的西药,服用后副作用将会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