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糖尿病这样吃这样练这样养
14099400000018

第18章 疗养篇(1)

§Part 8 糖尿病患者的中医疗法

糖尿病就要这样养

按摩降糖疗法

刮痧降糖疗法

拔罐降糖疗法

艾灸降糖疗法

1.按摩降糖疗法

按摩知多少

按摩作为一种中医疗法由来已久。在中医典籍《黄帝内经》中,按摩是除了针灸之外的主要冶疗方法。其中使用的手法有按、摩、跷、踩等。“按”、“摩”从字形上来讲都从“手”,是手的动作;而“跷”、“踩”从“足”,是脚的动作。随着按摩医学的发展,按摩手法越来越多。在按法、摩法、跷法的基础上,还有推法、拿法、滚法等。但人们仍习惯以“按摩”或“推拿”来称呼这种以手法治疗疾病或保健的方法。

传统中医特别强调经络穴位的重要性。经络是人体气血的流行通道,它内连于脏腑,外达于四肢,是内脏腑与外在四肢穴位的联系通道。人体不适多由经络气血不畅或气血不足引起,经络壅阻,气血不畅,阴阳失调,就会产生疲劳和病变。按摩通过各种手法作用于人体肌肤表面,以调整人体的生理、病理状态,从而达到治病和保健的作用。其作用原理与各种手法有密切关系。

按摩时,刺激外在的穴位,可激发经络的经气,并通过经气运行将这种信息传达到内脏,从而对内脏产生调整作用。按摩穴位时的酸、麻、胀、痛感觉可沿着经络传导到病变的部分,传统称为“得气”,现在称为“循经感传”。按摩时若出现循经感传,气血通畅,将会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当然没有循经感传并不意味着没有效果,这要看各人的体质情况。身体敏感程度不同,其“得气”的感觉是不同的。但只要刺激经络穴位,都会产生一定的调整作用。因此,按摩时找准经络穴位,可以取得更好的疗效。

按摩的注意事项

糖尿病按摩的注意事项如下:

①按摩前要将有碍操作的物品预先摘掉,如戒指、手表、手镯、手链、项链等。

②按摩前要注意清洁双手,要修整指甲、热水洗手,并且在按摩前要搓热双手,以免手太凉而导致被按摩者感到不适。

③按摩要在环境安静、空气流通、温度适宜的室内进行。

④下肢出现溃疡的糖尿病患者不要做按摩,否则会扩大溃疡面,加重病情。

⑤使用按摩器时应注意循序渐进,初次使用时,最好先试10分钟,如果身体没有出现什么不适感,再适当延长按摩时间,每次以20分钟为宜,最多不能超过30分钟。

⑥妊娠糖尿病患者或者糖尿病患者处于月经期时,在进行按摩时注意避免按摩肩井、台谷、三阴交、昆仑等穴位以及小腹、腰骶部位,以防早产、流产等不良反应发生。

⑦当糖尿病患者并发有严重的心、肝、肾等疾病时,最好不要进行按摩,或者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按摩。

⑧不要吃过饭后立即进行按摩,应在饭后2小时后再进行。

⑨在进行腹部、肾区按摩时,应先提前排空小便,以免在按摩时导致尿失禁。

⑩在按摩时应宽衣松带,保持全身肌肉放松,呼吸自然,尤其是在对四肢、躯干、胸腹按摩时最好能直接作用于皮肤,以提高按摩的效果。

[11]在进行按摩时应根据部位选择不同的按摩手法,如当按摩面积较大的部位时,可用大鱼际或手掌部进行按摩;当按摩面积狭小的部位,可用手指指腹按摩。

[12]按摩时应注意控制时间,每次以20~30分钟为宜,每日可做1~2次,按摩次数以12次为1个疗程。

[13]在进行按摩时应注意掌握节奏,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可由少至多,由轻至重,由慢至快,由浅入深,量力而行,切勿用力过大。

[14]用按摩的方式治疗糖尿病并不是朝夕即可见效的疗疾方法,需要糖尿病患者持之以恒地每日坚持按摩,才能见效。

按摩常用手法

按法

操作手法:以指、掌、前臂等垂直于体表缓慢向下按压并持续一定的时间,即“按而留之”。力量常来自于施术者的体重,通过上肢传至着力部位。按法常与其他手法配合应用,如按揉、按摩。依着力部位的不同,按法可分为指按法、掌按法、前臂按法,肘按法等。如拇指按法以拇指螺纹面着力于治疗部位;中指按法以中指螺纹面着力于治疗部位。

适用部位:适用于全身各个部位。指按法多用于穴位或压痛点,肘按法多用于肌肉丰厚处,掌按法、前臂按法可用于面积较大的治疗部位,如腰背、臀部、下肢后侧。

作用及适应证:掌按法接触面大,重点在于放松肌力,舒筋通络;按压动脉可起到行气活血、温经通络、开通闭塞的作用,主治风寒痹痛、脘腹下肢冷痛等;指按法接触面较小,可起到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的作用,除治疗局部疼痛外,可用于治疗各种内科痛症,如胃脘痛、胆石症等。

拿法

操作手法:捏而提起谓之拿。拇指与其余四指对合呈钳形,捏并提起治疗部位,继而放松,一紧一松连贯地作用于冶疗部位。捏拿的方向要与肌腹垂直。捏力可轻可重,形成“轻快”与“慢重”两种方式。

适用部位:本法适用于颈项、肩背及四肢等肌肉丰厚处。

作用及适应证:轻拿法可舒筋通络、行气活血,缓解肌肉痉挛,提高肌肉的兴奋度,消除疲劳,是保健时常用的手法。重拿法,特别是在颈肩等人体上部,可祛风散寒,开窍明目,治疗颈项强痛、风寒痹痛、肌肉酸痛、伤风感冒等。拿肩井属重拿法之一,可作为总结束势,通调周身气血,使人精神一振。

揉法

操作手法:用手指、手掌、前臂或肘等做轻柔缓和的环旋运动。揉法常与按法相结合,在按压的基础上环旋运动,增强了手法的深透性与作用层次。根据着力部位的不同,可分为指揉法、鱼际揉法、掌揉法、前臂揉法、肘揉法。

适用部位:本法轻柔缓和,刺激量中等,可用于全身各部位。指揉法主要用于穴位等接触面较小处;掌揉法主要用于腰背、腹部等大面积平坦部位;鱼际揉法多用于头面部;掌根揉法、前臂揉法、肘揉法主要用于肩背腰骶部。

作用及适应证:揉法可缓解肌肉痉挛,消除疲劳,是常用的保健手法。也可以缓解损伤部位的疼痛,用于腹部有调理胃肠功能的作用。按揉穴位可疏通经络,行气活血,调节脏腑功能。

摩法

操作手法:以掌或食指、中指、无名指指腹置于治疗部位,做节律性的环形运动。用力宜轻不宜重,动作要缓和协调。依着力部位的不同,分为掌摩法、指摩法。摩法运用时可根据治疗目的配合适当介质,以加强其功效。

适用部位:本法用于面部、胸部或某些穴位。掌摩法多用于胸腹部、背部;指摩法多用于面部、肿胀疼痛之处。

作用及适应证:本法刺激轻柔和缓,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以及美容、保健的常用手法。掌摩法用于胸部可宽胸理气,宣肺止咳,用于腹部能和中理气,调理肠胃功能,若顺时针作用于腹部时,有通腹作用;若逆时针作用于腹部有涩肠作用。作用于小腹部还可温肾壮阳,暖宫调经。指摩法主要用于颜面、眼周及穴位,可用于冶疗眼部疾病,也可用于美容、保健。指摩法作用于穴位时,根据不同的穴位有不同的治疗作用,如摩膻中穴,可宽胸理气,治疗胸闷、气喘、心悸等症。用于腰骶部及肿胀处可行气活血,散淤消肿。

点法

操作手法:以指端或屈曲的指间关节背侧着力,持续地垂直于体表向下用力。在点穴时也可瞬间用力点按人体的穴位。依着力部位的不同,可分为拇指点法、中指点法、屈食指点法等。本法着力面小,故刺激量大,作用层次深,患者局部应有酸、麻、胀、重等感觉。点后多配合揉法以减缓局部不适。

适用部位:可用于全身各部位,多用于穴位、痛点等较小部位。

作用及适应证:本法结合适当穴位及痛点,可通经止痛,治疗各种痛症,且可通经活络、通调脏腑、调理气机,多用于止痛、急救、调理脏腑功能。

头面部按摩

按压头窍阴穴

按摩方法:被按摩者坐位,按摩者坐于其头后,两手拇指同时着力按压头窍阴穴半分钟,或一手扶住被按摩者头部,一手拇指按压头窍阴穴半分钟,然后顺时针方向按揉约2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

功效:此穴可平肝镇痛、开窍聪耳。经常按摩此穴,可清泄三焦之热和肝胆之火,对改善糖尿病口渴多饮有很好的作用。

按揉翳风穴

按摩方法:被按摩者仰卧或坐位,按摩者用两手拇指或中指按在左右翳风穴上,同时顺时针方向按揉约2分钟,然后逆时针方向按揉约2分钟,以局部感到酸胀为佳。

功效:翳风穴属手少阳三焦经,有活血通络、通窍醒神之功效,可用于治疗因糖尿病引发的头晕、耳鸣等病症。

点按天鼎穴

按摩方法:被按摩者仰卧或坐位,按摩者双手中指或拇指点按两侧天鼎穴1分钟,以不感到难受为宜。

功效:天鼎穴隶属于手阳明大肠经,主治暴喑(突然声音嘶哑或失音的急性喉部病症)、气哽、咽肿等证,经常按摩此穴,可有效防治糖尿病并发症。

按揉安眠穴

按摩方法:被按摩者仰卧位或坐位,按摩者双手中指顺时针方向按揉安眠穴约2分钟,然后逆时针方向按揉2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

功效:经常按摩此穴可改善糖尿病所致的失眠、心慌、头痛、烦躁、头晕耳鸣、高血压等症。

掐揉人中穴

按摩方法:取仰卧位或坐位,用拇指螺纹面按于人中穴半分钟,然后顺时针方向按揉2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

功效:糖尿病易出现低血糖晕厥,此时掐揉此穴可改善昏迷、晕厥症状。

点按承泣穴

按摩方法:被按摩者仰卧,按摩者用两手拇指或食指同时点按承泣穴30~50次,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每天3~5次。

功效:经常按摩此穴可改善糖尿病所致的眼部病变,如视网膜病变、白内障等。

背部按摩

揉胰俞穴

按摩方法:双手握拳,用中指的掌指关节突起点于胰俞穴,顺时针按揉约2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

功效:增强胰腺功能,促进胰腺分泌胰岛素,抑制血糖升高,对糖尿病和急性、慢性胰腺炎有很好的缓解效果。

按揉脾俞穴

按摩方法;取坐位或立位,双手中指分别按于两侧脾前穴(拇指附着在肋骨上),用力按揉30~50次;或握拳用食指掌指关节突起点按揉穴位;或握空拳揉擦穴位30~50次,揉擦至局部有热感为佳。

功效:经常按揉可增强脾脏的功能促进消化吸收,减少血液中血糖的数值,糖尿病患者可经常进行按揉。

按揉三焦俞穴

按摩方法:被按摩者俯卧,按摩者用两手大拇指顺时针方向按揉三焦俞穴约2分钟,然后逆时针方向按揉约2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

功效:经常按摩此穴调节全身水液代谢,对改善糖尿病并发肾脏疾病所致的全身水肿、尿频、尿急、尿潴留、腰痛等症有很好的效果。

按揉膈俞穴

按摩方法:被按摩者俯卧位,按摩者用两手拇指顺时针方向按揉双侧膈俞穴约2分钟,然后逆时针方向按揉约2分钟,以局部按压有酸胀感为宜。

功效:膈俞穴为膀胱经的要穴,具有理气宽胸,活血通脉的作用,经常按摩可调节人体的水液代谢,对改善糖尿病所致的烦渴症状十分有效。

按揉心俞穴

按摩方法:取坐位,用中指指腹按于心俞穴,顺时针方向按揉2分钟,左右手交替,以局部产生酸胀感为佳。

功效:经常按摩此穴可改善糖尿病所致的心慌、心悸气短、失眠、健忘、盗汗等症。

腹部按摩

按揉下脘穴

按摩方法:被按摩者仰卧,按摩者用拇指或中指按压下脘穴约半分钟,然后顺时针按揉约2分钟,以局部感到酸胀为佳。

功效:此穴具有健脾和胃、疏导水湿的功效,经常按摩可改善糖尿病所致的食谷不化、虚肿、日渐消瘦等症。

按揉巨阙穴

按摩方法:被按摩者仰卧,按摩者用食指或中指按压巨阙穴约半分钟,然后顺时针方向按摩约2分钟,以局部感到酸胀并向整个腹部发散为佳。

功效:经常按摩巨阙穴,可以加强胰脏功能,增强其分泌胰岛素的能力,从而改善体内的血糖水平。

按揉天枢穴

按摩方法:被按摩者仰卧,按摩者用拇指或中指按压天枢穴约半分钟,然后顺时针方向按摩约2分钟,以局部感到酸胀为佳。

功效:天枢穴属足阳明胃经,具有调理胃肠、消炎止泻的作用,经常按摩可促进胃肠蠕动,促进排便,从而帮助人体排出体内多余的废物,这对稳定血糖具有重要意义。

手足部按摩

推揉劳宫穴

按摩方法:用一手拇指按于劳宫穴,从前后、左右方向各推揉劳宫穴2分钟,左右手交替,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

功效:经常按摩可促进手部血液循环,调节新陈代谢,增强手部关节肌肉的灵活性和弹性,防止糖尿病并发神经病变,同时还能改善因低血糖所致的头晕、头痛等症。

掐揉合谷穴

按摩方法:按摩者用一手拖住被按摩者一手手掌,用另一手拇指指腹掐揉被按摩者合谷穴30次。

功效:合谷穴有镇静止痛、通经活络、清热解毒的作用。经常按摩此穴可改善糖尿病所致的血管病变,同时对糖尿病所致的下肢淤阻和糖尿病足具有很好的疗效。

点揉商丘穴

按摩方法:取坐位,拇指按于商丘穴(其余4指附于足背),顺时针方向按揉约2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

功效:商丘穴对应足底反射区中的下身淋巴反射区,经常按摩可消除各种炎症,对糖尿病所致的感染十分有效。

2.刮痧降糖疗法

刮痧知多少

刮痧疗法,是以中医学理论为指导,用光滑硬物器具(水牛角等)钝缘蘸介质(植物油、清水、活血剂等),根据不同的疾病,在人体体表特定的经穴部位进行有规律的刮拭,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一种外治疗法。

刮痧时,人体表面特定部位经过反复刮、挤、揪、捏、刺等物理刺激,造成皮肤上所出现的皮下充血和出血改变,可见红色粟粒状、片状潮红,紫红色或暗红色的血斑、血泡等现象,称为痧象。一般来说,健康的人刮痧后不出痧,亚健康的人或自我感觉良好而有潜在病变的人刮痧后会出痧,且出痧的部位、颜色、形态与病位、病情的轻重、病程的长短有密切关系。急性病患者出痧多为粟粒状,面积较大,而慢性病患者多伴有紫暗痧或见血包。

刮痧的功效

刮痧疗法具有活血化淤、舒筋活络、排除毒素、调理气血的作用。现代医学认为刮痧有以下作用:

镇痛

刮痧是消除疼痛和肌肉紧张、痉挛的有效方法。其主要机制有:一是通过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起到了局部温热理疗的作用;二是在刮痧板直接刮压的刺激作用下,提高了局部组织对疼痛的耐受;三是紧张或痉挛的肌肉通过刮拭得以放松,从而解除其紧张痉挛,消除疼痛。

排除毒素

刮痧可使皮下血管扩张及黏膜的渗透性增强,淋巴循环加速,细胞的吞噬作用加强,加速了局部新陈代谢,使体内废物、毒素加速排除,使末端的组织细胞和神经得到营养,从而促进了疾病的痊愈。

神经体液的良性调节

刮痧有机械刺激、电位形成和由于细胞损伤释放出生物活性物质的作用。机体收到机械刺激后,将产生的生物信号通过神经、体液等系统传导至中枢或各个脏器,进行反馈调节,修复脏器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