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你为什么不快乐
14085700000020

第20章 驾驭情绪,让快乐从“心”开始(2)

恐惧使许多人无法履行自己的义务,因为恐惧消耗他们的精力,损害和破坏他们的创造力。心存恐惧的人无法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才能,如果处境困难,他就会束手无策。

恐惧能毁灭人的自信,使人变得优柔寡断。恐惧还会让人动摇,不敢做任何事情,并使人们怀疑犹豫。长期的极端恐惧,甚至可使人身心衰竭,失去宝贵的生命。

其实恐惧只是一种心理想象,是一个幻想中的怪物,所有的恐惧在某种程度上都与恐惧者自己的软弱感和力不从心有关,因为恐惧时他的思想意识和他体内的巨大力量是分离的。一旦他开始变得心力交融,重新找到了让他自己感到满意和大彻大悟的那种平和感,他将真正体味到做人的荣耀。一旦不再有各种形式的恐惧,人的美好信念和自信将达到极高的境界,就不会像以前那样只是梦想着安全和自由,他们的力量和效率将提高很多倍。

恐惧虽然阻碍着人们力量的发挥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但它并非是不可战胜的。只要能够积极地行动起来,在行动中有意识地纠正自己的恐惧心理,那它就不会成为你前进的障碍。

要努力增长自己的科学知识。一位心理学家说得好:“愚昧是产生恐惧的源泉,知识是医治恐惧的良药。”的确,人们对异常现象的惧怕,大都是由于对恐惧对象缺乏了解和认识引起的。只要通过学习,揭去其神秘的面纱,很快就会消除对某些事物或情景的无端恐惧感。

要勇于实践。就是经常主动地接触自己所恐惧的对象,在实践中去了解它、认识它、适应它、习惯它,就会逐渐消除对它的恐惧。例如,有的人惧怕游泳、惧怕猫、惧怕毛毛虫等,只要多观察、多锻炼、多接触,就会增长胆识,消除不正常的恐惧感。

学会转移注意力。把注意力从恐惧对象上转移到其他方面,以减轻或消除内心的恐惧。例如,对付在众人面前讲话的恐惧心理,除了多锻炼外,还可在每次讲话时把自己的注意力从听众的目光、表情转移到讲话的内容上,再配合“没什么可怕的”等积极的心理暗示,心情就会变得比较镇静,说话也比较轻松自如了。

英国神学家詹姆士·李德说:“为了实现完满的人生,需要我们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获得控制恐惧的力量。”其实,虽然恐惧的力量很真实,但唯有当我们臣服于它,自动将自己交在它手中时,它才能控制我们。如果我们勇敢面对,最终就会发现我们需要的不过是多一点儿坚持,多一点儿承认自己缺点的勇气而已。

六、走出情绪低落的怪圈

有对结婚已五十年的夫妻,感情一直很好。但在某一天,先生突然去世了,太太有很长一段时间都生活在痛苦中。

一次,女儿陪母亲去墓地悼念父亲。女儿对母亲说:“妈,爸爸去世那天,大卫(女儿的丈夫)告诉我,人死后到了天堂,很有可能没办法和现在一样再和同一个人结婚。本来我也没什么感觉,可是这几天却愈想愈悲哀。要是在天堂里我不能和大卫在一起,那么,天堂对我而言就不是天堂了。”

老太太凝视着丈夫的遗容片刻后,转过头来对着女儿说:“要是真没有办法,我看我们就只能在天堂同居了。”

“既然不能结婚,那就同居。”这句话本来就很好笑,但是,在悲伤时,老太太还能开口说出这样的黑色幽默,在这样的两种情感交织下,女儿和老太太都笑了。后来就因为这一笑,她们终于从伤痛中走了出来。

“笑一笑,十年少”这句话几乎老幼皆知,可在情绪低落时,又很少有人能笑一笑,他们忘了笑能驱赶忧愁。其实,在情绪低落时,我们更应笑一笑,哪怕只冲镜子里的自己笑一笑,悲伤就不会再盘踞在你的心间。尝试一下下面的五种方法,它可以帮助你摆脱不良情绪,走出情绪低落的怪圈。

运动。运动能使你忘却悲伤,恢复信心。运动促使人全身肌肉紧张,使血液中的内分泌激素改变,减少大脑皮层疲劳,减轻大脑和心脏在代谢过程中的过度负担,提高植物性神经系统的能力。

变换角度考虑问题。情绪不好,实质上都是由于思维方法不对所致。比如,在路上遇见一个朋友,他没有跟你说话或打招呼,你就以为是他不再理你了。此时你可以反过来想:他可能没看见我,他可能正埋头想自己的事情。具体办法是:每天注意自己情绪的变化,可以把一些问题记下来,把自己情绪不好的起因尽量写在第一部分,在第二部分写上完全相反的意见,并努力在内心中默想第二部分是正确的,第一部分引起悲伤的原因绝大部分可能是由于自己主观臆断造成的。

注重营养。科学家都坚信维生素和氨基酸对人的心理健康很有帮助。他们发现脾气暴躁且悲观的人在大幅度改善营养以后,大脑中用来维持正常情绪的化学成分会大大增加,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其克服情绪低落,避免这些不利因素对大脑和心脏的影响。

检查你的甲状腺机能。有的科学家认为悲哀和情绪低落不属于心理学范畴,而是属于生理学范畴。他们认为这种状况主要因内分泌素、激素失调而引起。因此应该请医生检查一下,对症治疗。此外,还有些药品对人的情绪有不利影响。为避免这些药物的副作用,在看病时应把你的情绪因素告知医生,以使医生能够在开处方时注意。

扩大社会交往。有人说“朋友是最好的药”,此言一点儿不假。研究表明,一个人得到别人的帮助后一般也愿意帮助别人,互相帮助是一种高尚的品德,也是最使人快乐的事。长期和好朋友们在一起,可以使人心情愉快。

七、抛开忧虑,与不安说再见

小宝宝和心胸开阔的老人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基本上什么也不会担忧。只是随着年龄的增加,忧虑或者操心成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事情,父母担心孩子在学校里闯祸,老板担心业务员得罪了客户,旅客担心搭乘的班机发生故障等等。学业、事业、家庭、金钱、健康等等,都成了成年人忧虑的内容。但是,担忧不但不能为我们带来任何益处,甚至还会使我们备受折磨,进而影响到他人的情绪。

忧虑是一种很可怕的情绪,它对人们的身体以及心灵的健康都是很有害处的,它可以使人迷失人生的方向,可以使人对正确的事物辨别不清。如果你的情绪一旦被忧虑牢牢地控制住,你的生活就会变得杂乱无章,可能一件小事情就能够在你的生活中掀起大风大浪,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在你的眼里就像是世界末日的来临。这样长年累月下来,你的生活就会被各种担忧和恐惧所笼罩,生活对于你来说没有任何快乐,没有任何激情,更有甚者还会把自己逼上绝路。

有两个好朋友在一起讨论关于忧虑的问题。甲先生说:“我每天都感到忧虑不安,你觉得这是不是我天生的个性导致的呢?”

乙先生回答说:“我想这是有可能的,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人天生就具有一种强烈的不安感,其实在我年轻的时候,也经常被这种感觉困扰,可能个性内向的人才会有这样的感受吧。那么,你是为了什么而感到忧虑呢?”

甲先生说:“我的忧虑和烦恼来自于我对现实的不安,我担心自己的工作,担心公司的营运状况,担心自己决定结婚不知道是对还是错,我也担心许多别的事情……”

突然,乙先生打断了甲先生的话:“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不安和忧虑,我也会有啊!可是我却用一个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

原来,每当乙先生感到忧虑时,便会将困扰他的事情一一写在纸上,然后再将它贴在房间的墙壁上,以便不时能看着它,思考解决的方法。乙先生最后说道:“其实我后来发现,很多的不安与忧虑,到头来全部都是多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