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让努力获得更大收益
14069700000013

第13章 费力不讨好的事不干(2)

既然答应帮助别人,就没有什么好犹豫的。与其说一些废话,还不如痛痛快快地帮忙。在你决定帮助别人的时候,任何犹豫都会让你的帮助大打折扣。

还有一点很重要,不要以帮助朋友为名,四处去炫耀自己。如果你经常提到自己的功劳,反倒会让别人背上负担。人家可能尽快地还你一个人情,之后对你敬而远之。相互帮助是很正常的,不要想着邀功请赏,更不要整天挂在嘴边。

帮助别人的时候不能拈轻怕重。即使你帮了别人很大的忙,也要保持冷静,表现得和往常一样。朋友之间常有这样的应答:“哎呀,可太谢谢你了。”“咱哥们,谁跟谁啊。”朋友找你帮忙,就证明你有帮忙的能力。所以,你能办成肯定有功劳,但用不着再去炫耀。表现得谦虚点,反倒会让朋友更加感激你。

帮助别人不邀功不仅表现在给别人帮助上,而且表现在还人情的时候。别人帮过你,你在帮别人的时候,也一定要尽力,还人情一定要还足。朋友之间的账,永远也算不清,这种相互帮助的账无疑成了朋友之间联系的一种纽带,这也是人情被人们看重的原因。

当然,我们在帮人的时候,一定要看清对象。有时候,好心不一定都有好报。忙是要帮,但事前要权衡利弊,有害的尽量不帮,有弊的少帮。在和别人交往的时候,你就要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在他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他帮助,这样一来,他肯定会对你十分感激的。

别动不动就给人上“教育课”

总有一些人好为人师,动不动就给人上“教育课”,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可对方却不一定愿意接受。这种人属于典型的出力不讨好的类型。

也许你是出于善心给别人上“教育课”,对别人的错误无法袖手旁观,也许你是自以为是,认为自己才是最正确的。但是,你已在无形中犯了别人的忌讳,因为没有人喜欢被别人指手画脚。你若是好为人师,动不动就揭露别人的错误,别人并不会感激你,只会对你怀有敌意。

北宋大文豪苏轼也犯过好为人师的错误。有一次,苏轼去拜访当朝宰相王安石,恰逢王安石不在。苏轼在王安石的书桌上看到一首还未有完成的诗:“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苏轼就想,菊花开在秋里,其性属火,敢傲秋霜,最能耐久,即使干枯,应该也不会落瓣,便认为是王安石写错了,就在后续写道:“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听。”以此讽刺当朝宰相连菊花的花瓣只会枯干不会飘落的常识都不懂。

后来,苏轼遭到贬谪之后,一次在黄州和朋友饮酒赏菊时一阵秋风吹过,菊花的花瓣落了一地。他想起当年留在王安石那里的两句诗,才发现自己是孤陋寡闻,好为人师了。在《石钟山记》中,苏轼曾言:“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答案当然是不可,苏轼以此来告诉自己不能对别人妄加猜想,更不要随意评价别人。

如果你动不动就给别人上“教育课”,别人反而会采取不友善的态度针对你。尤其是工作上,你的好为人师就好比在否定别人的智慧,别人怎么会领你的情呢?所以,我们要多以别人为师,而不能好为人师。

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没有道理,这是每个人的虚荣心。每个人都能辩论,而且人人都是高手。谁也不能保证自己的道理更胜一筹,轻易给别人上“教育课”绝对不是明智之举。

李双和刘常是关系很好的邻居,而且在一家公司上班。近来,李双刚学会开车。周末的时候,李双决定开车出去买点东西,刘常也要搭车同行。新手上路总免不了有点紧张,李双是战战兢兢当司机。

而刘常呢,就在那兢兢业业当教练。他一会说“看着点,红灯”,一会又大叫“单行道,单行道”。看起来好像老练得不行,其实刘常自己还没学过开车。好不容易到了目的地,停车吧,却怎么也停不正,耽误了好多时间。刘常很生气:“停个车怎么就不会呢?方向感太差了!你应该先往前再往后,再正过来。这么简单的事都不会,没见过你这么笨的!”

忍了一路的李双终于爆发了,说:“谁开车呢?老是指挥别人,东西我不买了,你自己去吧!”刘常也不含糊,甩上门就走了。李双郁闷地开车回家了。从此,两人不再一同上班,两人俨然有了很大的隔阂。

动不动就给别人上“教育课”,很容易造成你和别人之间的阻碍。如果你非要提出自己的意见不可,就必须建立在以下几点的基础上:

首先,关系非常密切。你们关系非常好,你基于“道理”而指出别人的错误,别人可能会接受你的意见,但不接受的可能性也很大。关键在于你用什么样的语气去说,一定不要刺激到别人。

其次,你在别人心里有一定的地位。俗话说:“人微言轻。”如果别人向来敬重你,你指出来的错误他就很乐于接受。如果你在别人心里一点分量都没有,别人压根没把你当一回事,你说再多也是白费力气。

最后,你是别人的长辈或者上级。基于利害关系,你的意见可能被对方接受。但也不尽然,如果你带有过多的强迫性,也会招致对方的反感。

孟子说:“人之患在好为人师。”人都有排他性,与其好为人师地“教育”别人而白费力气,还不如多以人为师。等到别人真正需要的时候,别人会主动来请教你,你也完全没有必要给别人上“教育课”。

别和疯子对着干

一个情绪失控的人,是无法与人正常交流的。哪怕你说得再有道理,他也不会听你的。面对情绪失控的人,应选择冷静、客观的态度。要记住,与一个情绪失控的“疯子”争辩,是不会有任何结果的。对方愈是冲动、愤怒,你愈是需要冷静、理智。

挪威著名的音乐家比尔·撒丁在没有成名的时候,曾经来到法国,准备报考巴黎音乐学院。尽管他竭力将自己的水平发挥到最佳状态,但主考官还是没有相中他。身无分文的比尔·撒丁必须为生活想办法,然后争取下次考试。他来到学院外不远处一条繁华的街上,在一棵榕树下拉起了手中的琴。他拉了一曲又一曲,吸引了无数行人驻足聆听。饥饿的比尔最终捧起自己的琴盒,围观的人们纷纷掏钱放入琴盒。

一个无赖鄙夷地将钱扔在比尔的脚下。比尔看了看无赖,弯下腰拾起地上的钱递给无赖说:“先生,您的钱丢在了地上。”无赖接过钱,重新扔在他的脚下,傲慢地说:“这钱已经是你的了,你必须收下。”比尔再次看了看无赖,真诚地对他说:“先生,谢谢您的资助。刚才您掉了钱,我帮你捡了起来。现在我的钱掉到地上,麻烦您帮我捡起来。”

无赖没有料到他会这么说,最终在路人的目光下,还是捡起地上的钱放入比尔的琴盒,然后灰溜溜地走了。围观者中有一双眼睛一直默默地关注着比尔,他就是刚才的那位主考官。比尔的大度吸引了他,他将比尔重新带回学院,破例录取了他。

当对方对你不恭时,你如果和他对着干,就正好上了他的圈套。也许他正想激起你的愤怒,让你失去理智,做出错误的决定。最好的办法就是你不和他计较,宽容一点,你收获的不只是好心情,还会避免更多的麻烦。

有一天,一个年轻人无意中游荡到大德寺,正遇到一休禅师在讲佛法。听完之后,他异常懊悔,决定痛改前非:“师父!今后我再也不与别人斤斤计较了,即使人家把唾沫吐到我脸上,我也会忍耐地拭去,默默地承受!”

“就让唾沫自干吧,别去拂拭!”一休禅师轻声说道。年轻人听完,继续问道:“如果拳头打过来,又该怎么办呢?”禅师笑着回答:“一样呀!不要太在意!只不过一拳而已。”年轻人觉得这实在无法忍耐,便举起拳头朝禅师的头打去:“现在感觉怎么样呢?”

禅师一点儿也没有生气,反而关切地说道:“我的头硬如石头,可能你的手倒是打痛了!”年轻人无言以对,似乎有所领悟。从那以后,年轻人再也不和别人斤斤计较,总是竭力避免矛盾。

如果你和一个疯子对着吼叫,那你也变成疯子了,因为一个睿智的人从来不会在乎愚蠢之人发起的挑战。

有一则寓言讲,一只野猪下定决心想当森林之王,就从休息的粪堆里爬出来,跑到狮子的地盘上,向狮子发起挑战。而狮子只是看了一眼这只臭烘烘的猪,转身就走开了。对于这种无聊透顶的动物,狮子连怒吼的程序都免了,实在是聪明之至。

一个聪明的人没有必要在一个愚蠢的人身上浪费时间和精力。那么,如果面对一个情绪失控的人,你该怎么办?

首先,要躲避。本着惹不起躲得起的原则,躲得越远越好。

其次,要转移。当你和别人冲突,火气上涌的时候,有意识地转移目前的话题或做点别的事情来分散注意力,便可使烦躁的情绪得到缓解。比如,可以用看电影、听音乐、下棋、散步等轻松活动,使紧张情绪放松下来。

第三,要释放。释放不是让你和对方对骂,而是找朋友聊一聊,不要把郁闷憋在心里。当你将不良的情绪都发泄出来后,你就不会受到“疯子”的影响。

第四,化消极为积极,就是把对方的话当成激励。

第五,用语言自我暗示。在你即将情绪失控的时候,可在心里轻声警告自己“冷静”、“不能发火”、“注意影响”,抑制自己的情绪;也可以预先写上“制怒”、“镇定”等条幅置于案头或挂在墙上,随时提醒自己要控制情绪。

第六,控制忍耐。这是最主要的一个方法,就是你怎么骂我也不怕。古人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小不忍则乱大谋,忍耐不是目的,而是策略。《三国演义》里诸葛亮三气周瑜,如果周瑜的气量大些,何至于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又何至于被活活气死?曾经有一位非洲总统问邓小平在这方面有什么好的经验,他只说了一句话:“忍耐。”

莎士比亚说:“自我控制是人类与纯粹动物的根本区别,不能进行自我控制,就不是真正的人。”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提高自身情绪的免疫力,不要受别人不良情绪的影响。和疯子对着干,没有一点益处。

结束冤冤相报

面对别人的伤害,我们应该选择放手宽容,还是伺机报复?有句话叫“以牙还牙”,大部分人出于本能心理而选择报复。一旦这样做了,积怨就越来越深,仇恨也越来越多。最后,不仅伤害了别人,自己也没得什么好处。

阿萨吉奥利曾说:“如果没有宽恕之心,生命就会被无休止的仇恨和报复所支配。人将处于无道德之中。”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冤冤相报何时了”。宽容别人,给予别人改正的机会,结束冤冤相报,你会有更大的收获。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一支部队在森林中与敌军相遇。激战后,两名战士跟部队失去了联系。两人在森林中艰难跋涉,他们互相鼓励、互相扶持,总算活了下来。但是,十多天过去了,他们仍未与部队联系上。

在食物即将耗尽的时候,他们幸运地打到一只鹿,之后的几天却没有任何收获。他们把仅剩下的一点鹿肉,小心地带在身上。经过一次激战,他们巧妙地避开了敌人。就在已经安全时,只听一声枪响,走在前面的战士中了一枪。后面的士兵惶恐地跑了过来,抱着战友的身体泪流不止,并立刻把自己的衬衣撕下来包扎战友的伤口。

晚上,未受伤的士兵一直念叨着母亲的名字。尽管饥饿难忍,可他们谁也没有吃身边的鹿肉。第二天,终于联系上部队,他们都得救了。

30年后,那位受伤的战士说:“我知道谁开的那一枪,他就是我的战友。但是,我理解他。我知道他想独吞我身上的鹿肉,他想为了他的母亲而活下来。此后30年,我假装不知道此事,也从未提及。他母亲还是没有等到他回来,我和他一起祭奠了老人家。那一天,他跪下来,请求我原谅他,但我没让他说下去。我们又做了几十年的朋友。”

不管是任何人,都会遇到伤害自己的人和事。这时,生气是正常的反应,但过度的怨恨并不能给你带来什么补偿。宽容是“以柔克刚”进而达到“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心境,能够宽容别人,就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和帮助。生活中那些既往不咎、不计前嫌的人最懂得宽容,他们能够在困难中拥有绵绵不绝的力量,处变不惊。

生活中,很多人会为琐碎小事而耿耿于怀,冲冠一怒,甚至恶语相向。我们虽然恨了别人,骂了别人,甚至打了别人,痛苦的却是自己。宽容是一种潜意识中的聪明睿智,放弃了极少一部分的糟粕,得到了为人处世之精华,这是比怨恨更大的收获。

有一位老师让他班上每位同学都带一个大袋子,并且准备一些马铃薯。上课的时候,老师叫大家将曾经得罪过自己而自己又不愿意宽容的人的名字写在马铃薯上面,然后装进袋子里。

同学们都觉得很好玩,就照着老师说的方法去做。有的同学的袋子里有很多,也有的同学袋子里一个都没有。下课的时候,老师说这将作为下一次考试的成绩,每个人无论到哪里都必须背着袋子。过了几天,有的同学发现,那袋马铃薯已经变成相当沉重的负荷,已经快被压垮了,都盼望着早日结束这个“特别”的测试。

终于到了下一个星期,老师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不肯宽恕别人的结果了吗?”同学们愕然,都不明白老师的意思,老师接着说:“不原谅别人就会有重量压在你的肩膀上。你不肯宽恕的人越多,你心里的担子就越重。”于是,有人问老师:“那么,这个负担要怎么才能解决呢?”老师只说了两个字,就是“宽容”。

宽容是对自己或他人在生活、工作、学习中的过失、过错采取适当的“减压政策”,以防事态扩大或矛盾加剧。一个人最不幸的事,就是永远背着心灵的包袱。一个人的心胸有多宽广,他就能赢得多少人心。宽容他人的冒犯,可以收获无穷。放弃一切报复的决定,是一种需要巨大精神力量支持的行为。只要做到这一点,你就会发现别人对你的报复也从此消失了,你做任何事都比以前顺畅。

常言道:“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我们总是希望别人为我们而改变,却不愿意为别人而改变。当我们不能改变别人的时候,不妨试着改变自己。当别人冒犯我们时,最好的办法就是选择宽容。这不仅避免了一场“战争”,还赢得了别人的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