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说包括机遇、人际关系、合作精神以及心理承受力等。
其中心理的承受力,即在困难、危难、逆境中的忍耐持久力尤为重要和可贵,是一个成功者不可缺少的必备素质。
因为,有时成功与失败仅差一步之遥,而这一步看谁能坚持,谁能忍耐着走好。
我的朋友小杜的例子,只是一个关于忍耐的小例子,古今中外很多例子大家就更耳熟能详啦。
孔子的克己复礼是忍耐,他的思想不但对中国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在世界很多国家收到尊崇。
刘邦在取得基本胜利后采用忍耐政策“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最终成就汉高祖一代帝业。
相比而言,西楚的项羽缺乏耐性,最终上演了一出霸王别姬、乌江自刎。
刘备与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是忍耐,曹操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尔,刘备巧借闻雷来掩饰,韬光养晦,日后才有三足鼎立之局面。
毛泽东,在大革命早期受到排挤时,一面忍耐一面主动出击,终在遵义会议执掌大局。
邓小平几起几落,需要何等的忍耐,最终造就中国改革开放的新局面.
有人精辟的总结说:能耐,就是能够忍耐。
有的时候,我们忍一时小辱,会换得事态的平静,进而也会赢得更多人的尊重。
生活中,如果想成就一番大事业,我们可能会碰到亲人不理解,周围人的猜疑,背后指指点点,甚至拆台,打击等。
这个时候,如果能够忍受住,后期一定会达成我们的目标。
所谓:“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忍字头上一把刀,忍字下面一颗心。
就是说,我们要能用心耐受住刀割般的苦痛,还有用心在耐受苦痛的同时继续走下去。
很多朋友单纯的认为忍耐就是忍受,就是承担痛苦,其实,这还远远不够。
在承担痛苦的同时还要坚持做下去,坚持做好。
有一句名言说:“耐心和持久胜过激烈和狂热。”
我们看到,很多人往往能甩开膀子“大干苦干”,在困难面前义无反顾,都可以披荆斩棘,能在战场上冲锋陷阵,与敌人展开殊死的搏斗。
但是,一旦被人误解,一旦被人讽刺与侮辱,就灰心丧气,无法重新站立,甚至有人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可以说,这样的人不能算真正的成功者。
因为“搏斗”表现的痛快淋漓,展示出强者的风采;而“忍耐”表现出来的似乎是弱者的形态,是懦弱的表象。
从一般人的心理上是比较难接受那些“误解,讽刺与屈辱”的。
我家附近有一家超级市场,有个小伙子,待人热情,工作勤快,有一次,我看到领班让他和顾客道歉,但是小伙子拒绝了。
理由是,小伙子觉得自己没错。
后来,我再也没有在超市见到他。
我们真应当记住那句古话:“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虽然超市工作在很多时候可能不是什么大事业。
但是,做人就要培养一种大度,懂得忍耐才有可能在未来成就事业,一味的意气用事,只能不断的错失良机。
忍耐是苦的,果实是甜的。
洛克菲勒在给儿子的信中说:
任何时候冲动都是我们最大的敌人。
能忍人所不能忍之忤,才能为人所不能为之事。
追溯过往,曾经我忍耐过许多,也因忍耐得到过许多。
在我眼里忍耐并非忍气吞声、也绝非卑躬屈膝,忍耐是一种策略,同时也是一种性格磨练,它所孕育出的是好胜之心。
马南邨讲:“君子忍人之所不能忍,容人之所不能容,处人之所不能处。”
忍耐是一种痛苦,是一种考验,一种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转变,是一种人格和品行的至高境界。
同时,忍耐更是一种理智,一种深邃,是感捂人生后的一种智慧。
忍耐是一种执着,忍耐是一种谋略,忍耐是一种意志,忍耐是一种修炼,忍耐是一种信心,忍耐是一种成熟人性的自我完善。
忍耐不是一味的逆来顺受,不是茫然失措的结果,而是一种主动收缩和战略调整。
善忍耐者必然有着大智慧,大视野,大心胸。
善忍者,把挫折当作经验,卧薪尝胆、韬光养晦、吸取教训、积蓄能量,等待时机再成正果。
不善忍者,遇事情不顺时,心燥气浮、暴跳如雷、拍案而起、拂袖而去,倒是痛快,可如此失去的是永远的机会。
事业失败需要忍耐,感情受挫需要忍耐,人生磨难需要忍耐,经济合作需要忍耐,人际关系需要忍耐,家庭生活需要忍耐……
人们常说:“小不忍则乱大谋。”
这是至理名言。
一个人要想在职场上取得大的成就,忍耐是必修课。
它是对我们的考验,也是我们晋升和成功的阶梯。
忍耐不是退却,不是懦弱,而是对我们的考验;当我们懂得忍耐,学会忍耐的时候,成功之门已悄然向我们打开。
行动手册:懂得忍耐
拆招:忍耐不是退却,不是懦弱,而是对我们的考验;当我们懂得忍耐,学会忍耐的时候,成功之门已悄然向我们打开。
1、动物天生就会争斗;
2、傻子也会反击;
3、平静的面对挫折需要学习;
4、平静的心态需要历练才能获得;
5、忍耐才是难得的真功夫;
6、忍耐伴我们度过难关!
我知道挫折是宝贵的经验,它让我们韬光养晦、吸取教训、积蓄能量,我会用忍耐和平静的心态面对挫折,这就是我 _____ 懂得忍耐的行动信条。
2.49、每天进步一点点
不积跬步无千里,经累寸土百丈堤。
凡人若存愚公志,亦能平庸化神奇。
我原来曾经想做健美冠军,而且通过几年的训练确实进步不少,当时的成绩拿个北京市的名次应该不成问题。
虽然现在我并不是健美运动员,但是我感谢那些刻苦训练的日子教会我的知识和给我留下的强壮的身体。
记得所有见到我的人都很惊讶我的变化,无论是力量上的还是身体上的。
在我进行力量练习的时候,我每天记录笔记,而且会拟定一周,一个月的练习计划。
通过训练,我的体重从62kg增长到105kg,上臂从25cm增长到55cm,胸围从85cm增长到120cm。
记得开始的时候,我练腿只能用30kg,最后我可以使用300kg进行分组练习。
进步的方法也很简单,每次训练使用的最大重量比上次提升一点点。
但是,就是这一点点的提升,经过几年的积累,我一个一个的超过那些健身房中的老选手。
是的,这就是我的秘诀,每天提升一点点。
减肥一直是很多女性朋友讨论的热点,如果能有人减个10斤或者20斤就让大家追捧的不得了。
记得我决定不再向健美冠军的目标进发的时候,我的体重是105kg。
已经确定做一个正常人(和健美冠军相比,在体型和体重上),于是,我就定下了一个目标,100天,体重减到正常水平。
结果如何呢?
您已经猜到了,对么?
3个多月的时间,我的体重成功的控制到70kg,身体各个部位的围度也都回复正常。
就是说,100天的时间,我成功的减掉了35kg。
平均每天减肥350g。
如果以那时候减肥的速度衡量,也许您看这段文字的时间,我已经掉了几十克的体重啦。
很多人知道我速效减肥之后,尤其是那些体重反反复复变化的减肥朋友,都向我讨教减肥成功的秘诀。
还是那句话,没有什么特别的秘诀,每天减掉一点点罢了。
其实,您看到的写在这本书里的内容也是如此。
我平时,身边总是带着笔和纸,看到什么,想到什么,有感触的赶快记录下来,然后回去总结,整理。
就这样,每天积累一点点,慢慢沉淀出您看到的这些内容。
《礼记·大学》中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道德经》中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看那些职场中叱诧风云的人物,看那些行业中被顶礼膜拜的专家学者,他们也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一点点学出来的。
在《洛克菲勒给儿子的三十八封信》中,洛克菲勒讲到:“要吃大象需要一口一口的吃,做事也是一样,想完成所有的事情,只会让机会溜掉。”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的品质大师戴明博士应日本企业之邀,重振日本经济。
戴明博士到了日本之后,对日本企业界提出“品质第一”的法则。
他告诉日本企业界,要想使自己的产品畅销全世界,就要在品质上持续不断地进步。
戴明博士认为产品品质不仅仅要符合标准,而且无止境地“每天进步一点点”,当时有不少美国人认为这个理论很可笑。
日本人完全照做了。
今天,日本企业的产品在世界上取得了辉煌成就,世界都知道,这是戴明博士的功劳。
福特汽车公司一年亏损数10亿美元的时候,他们请戴明博士回来解决,戴明博士强调的仍然是在品质上“每天进步一点点”的理念。
结果是,福特汽车依照戴明博士的理念,贯彻3年之后,转亏为盈,一年净赚60亿美元。
企业如此,做人也是如此。
不用一次大幅度的进步,每次一点点就够了。
虽然只是这一点点,只是小小的改变,但是很多人一生当中连这一点点进步都不一定做得到。
人与人的差别大么?
不大,就在这一点点之间。
但是,如果我们每天比别人进步一点点,几个月下来,几年下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点点就会变成天壤之别。
每天进步一点点,听起来好像没有宏伟的目标,没有远大的志向,没有好大的声势,可细细琢磨:
每天进步一点点,那就是在默默地继续一股强大的力量,在静静地创造一个惊人的奇迹。
无论是职场中还是生活中,认知提高,学识长进,成绩取得,习惯养成,都需要这一点点的努力与积累。
希望成功希望成才的想法是好的,但是不可能一蹴而就。
好高骛远,急于求成,是成功的大敌。
即使真的天赋异禀,具有特殊才能,也很难一步登天。
虽然我们看到很多人似乎一夜成名,平步青云,但是,那往往是长期积累的后果,就是我们说的厚积薄发。
那些骄人的成绩,是来自与一点一滴的进步,有的甚至于依赖于一生心血的积累,不远付出,期望一朝成才,一夜成名,也只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就算真的成才成名,往往也是浮沙之上铸高台。
《荀子.劝学》中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每天进步一点点,终究会有所成就,终究会迎来辉煌。
就如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阐述的:量变是质变的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趋势和结果。先有量变,后有质变;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质变不会凭空发生,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
所以说,我们不能幻想自己突然之间就会脱胎换骨,马上就能成为一位卓越的员工,一位经验丰富的管理者,一位行业专家……
从平凡到优秀再到卓越并不是一件多么神奇的事,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东西要一点一点学,问题要一个一个解,事情要一件一件做,经验要一点一点积累,人要一天一天成长。
我们需要做的说起来也如此简单,就是“每天进步一点点”。
行动手册:每天进步一点点
拆招: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成功就是每天进步一点点。
1、每个人都有远大志向;
2、每个人都希望走出平庸;
3、成长需要积累;
4、成功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5、坚持每天进步一点点;
6、有一天我们会发现自己经脱胎换骨!
人都是一点一点成长,财富需要一点一点积累,我会坚持每天提升自己,每天激励自己,每天反省自己,每天比昨天进步一点点,这就是我——每天进步一点点的行动信条。
2.50、劳逸结合
超出负荷身心疲,错误百出效率低。
劳逸结合勤调整,精神饱满创佳绩。
在我刚刚到一个IT企业工作的时候,有很大压力,感觉自己很多东西不明白、不熟悉,又总希望把工作做到完美,自己就如同上满了弦的机器。
上班做工作,下班路上想工作,回家继续做工作。
这样,日复一日。
最大的收获是我能力和业绩的明显提升,头一年的年中考核,我就成为部门第一名,超过很多老前辈。
但是,伴随着工作业绩提升带来的是:感觉体力明显下降,晚上睡眠浅,而且加班的时候开始脑子木木的,无法工作,大把大把的掉头发。
后来,正赶上公司组织的4天旅游。
很多同仁都觉得4天旅游得到良好的调节,我确在旅游后大病了一场。
连续好几天无法上班。
病好后,没有吸取教训,继续加班,搞得精力越来越差,工作效率越来越低,而且,经常有发烧,喉咙痛和头痛。
后来,我才慢慢领悟到--人不是机器。
有的时候,干起一件事情来,真是希望一口气干完,不然心里总是不踏实。
我个人认为:投入精力去做一件事情,很多人可能觉得有点难度,但是,有件更有难度的事情,就是:要在工作没完成或者工作进行中定期休息。
作为职场人士,职场会给我们各种压力,而正因为这些压力,让我们精神振奋,热血沸腾,让我们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不断前进。
但是,长时间的高负荷运转,也会损害我们的健康,试想:如果一台机器,当他它受损的时候,仍然不加以维修,而让他继续高速运转,那么,它只会损坏的更快。
我很喜欢投入的工作状态,但是,我现在不赞成拼命式的工作方法。
可能,我们可以凭借一时的冲动,一股热情,拼命工作一段时间,但是,如果长此以往,疲劳得不到缓解,身体渐渐无法支撑,终究会因为体力透支而倒下,而这一倒,往往就是得不偿失,后悔莫及。
我们是有血有肉的生命体,不是一台机器,机器还需要定期维护检修,何况我们。
我们知道,时间是有限的,资源是有限的,其实体力与精力也是有限的。
合理的利用好我们的体力和精力,可以将它们发挥到意想不到的境地,而如果不知道劳逸结合的道理,可能会过早的让它们枯竭。
想一下子就把事情做好的心情是好的,但是杀鸡取卵、涸泽而渔的工作方式虽然短期看是对我们有利,但是长远看去,确实贻害无穷。
贝德汉钢铁公司的佛德瑞克.泰勒工程师对产生疲劳的因素,做了一次科学性的研究。
那个时候,每个工人平均的装车量为12.5吨生铁每天。
而泰勒工程师认为,每个人的能力完全可以完成每天装车生铁47吨,而且不会疲劳。
为了证明这一点,泰勒工程师选择施密德先生成为试验对象。
试验是这样的:
有一个人站在一边,拿着一只马表来指挥施密德先生。
施密德先生依照指挥进行搬运,休息,传送工作。
然后,试验的结果和普通工人进行比较。
结果怎样呢?
普通功工人每天只能装12.5吨生铁,
施密德却装了整整47吨。
而且在3年里,施密德先生的工作能力从来没有降低过。
这里的秘密何在呢?
施密德先生之所以能够如此,是因为他在疲劳之前就得到了休息:每个小时他大约工作26分钟,休息34分钟。
是的,休息的时间比工作时间还多,工作成绩却差不多是其他人的4倍。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年已70高龄的英国首相邱吉尔,日理万机,夜以继日地工作。
但是,令人
工作起来总是精力充沛。
这要归功于他对自己休息与工作时间的掌控。
每天中午他都要上床睡1小时,晚上8点吃晚饭之前,他又要上床睡2个小时。
平常,利用小块时间休息。
比如,坐车的时候,他就会闭目养神、打个小盹儿。
正是这种主动休息的良好习惯,使他远离疲惫,性格豁达,虽然年逾古稀,仍然精力充沛,作出震惊世界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