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战争论
1396600000054

第54章 主力会战

--决定主力会战胜负的时刻

什么叫主力会战?它是指双方主力之间的斗争。显然,它不是那种为了一个次要目的而进行的次要的斗争,也不是那种一察觉目的不容易达到就想放弃的纯属尝试性的活动,而是为了获得一次真正的胜利而进行的倾注全力的斗争。

就一次主力会战而言,次要目的与主要目的也可能混杂在一起。由于主力会战产生的情况不同,也肯定各具特色,因为一次主力会战往往是同更大的整体紧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它充其量只是整体的一部分。战争的实质是斗争,而主力会战恰恰又是双方主力之间的斗争,所以,主力会战必须永远被看作是战争的真正重心。总而言之,主力会战最明显的特点在于,相对其他战斗而言,它的独立性最大。

这一点直接影响主力会战怎样决定胜负,以及主力会战的胜利的效果;同时还决定着理论应该对作为达到目标的手段的主力会战以怎样的评价。

所以,我们选择主力会战作为专门研究的对象,并且在谈到与此相关的特殊目的以前,要对它先进行一般的研究,因为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主力会战,不是一些特殊目的就能改变得了的。

正因为主力会战具有较大的独立性,所以它的胜负肯定取决于它本身,换言之,只要有一线胜利的希望,就必须在主力会战中倾尽全力争取胜利,除非双方兵力相差悬殊,否则绝不能因为个别原因而放弃主力会战。

那么,怎样才能正确地判断决定胜负的时刻呢?

按照现代军事艺术的一般规律,军队某种特殊的编组和队形,是军队发挥勇敢精神和争取胜利的主要条件,那么,一旦这种队形被破坏就意味着到了胜负已定的时刻。如果一翼被击溃,就意味着还在战斗中的其他队伍的命运也已经被决定了。要是在以前,防御的实质在于军队同地面障碍以及地形紧密结合,军队和阵地仿佛融为一体,那么,占领这一阵地的主要地点的时刻就是决定胜负的时刻。所以人们常说:主要阵地丢失了,整个阵地也等于丢失了,会战也就无法继续。在这种时候,被击败的一方就如同断了弦的乐器一样,再也不能弹奏美妙的音乐了。

是前一种几何学原理也好,是后一种地理学原理也罢,有一点肯定是相同的,那就是使作战军队像结晶体那样,不可能用到最后一个人为止。这两种原理现在已经几乎失去作用,至少不可能起主导作用了。虽然现代的军队在进入战斗时也讲究一定的队形,但队形已起不了决定性作用了;尽管现代战争中的复杂地形还起着一定的抵抗作用,但不再是唯一的决定性因素了。

在本篇第二章中,我们曾对现代会战的特点展开了概括的论述。根据这一论述,战斗队形只是一种便于使用军队的方式,而会战过程就是一方消耗另一方兵力的过程,谁先耗尽对方的兵力就说明谁获胜了。

所以,与其他任何战斗相比,谁会在主力会战中放弃战斗,取决于双方所剩余的预备军的兵力情况,因为只有这种预备军的全部精神力量还保留着,而那些被战火燃烧殆尽的部队,其精神力量已所剩无几了,是无法与之相比的。之前已经说过,地区的丧失也可以作为衡量精神力量受损的尺度,所以也被列在我们的考察范围之内,不过它常常被当作是损失的标志,而不被看作是损失本身。由此可见,双方统帅最关心的问题是尚未投入战斗的预备军的人数。

会战的发展趋势开始时可能不明显,但往往是早已确定了的。有时在会战的部署中这种趋势往往就已经基本上确定了。假如一个统帅看不到这种趋势,而在非常不利的条件下进行了会战,这就意味着他是缺乏这种认识能力的。假如这种趋势在会战的部署中和会战开始时还没有被确定,但在会战过程中均势肯定会逐渐地发生变化,正如我们前面所说,这种变化最初可能不明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化就越来越明显。在会战过程中均势的变化,并非像那些不了解战斗的人所想象的那样,是变化无常的。

尽管可能在某段较长时间内均势不会受到破坏,或者一方失利后均势还能恢复,结果反而使对方失利,但是毫无疑问,在很多时候,在退却以前战败的统帅早就觉察到了这种变化。假如有人说,个别情况出其不意地对会战的整个进程产生了根本的影响,那么,这绝大多数是战败者有意掩饰自己在会战中的失利的一种托辞。

我们在这里不得不求助于公正而富有经验的人作出判断。他们肯定会同意我们的论点,并且在读者面前为我们辩护。如果一定要我们说出为什么会战过程必然是这样的,那肯定会过分地涉及到这个问题的战术领域。这里我们只需要知道这个问题的结论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去研究这以外的别的东西。

虽然我们说,大多战败的统帅在作出放弃会战的决定以前,就已经觉察到这种不利的结局,但是我们也承认有绝然相反的情况,以免造成我们的论点自相矛盾。如果因为会战已出现失败的趋势,就认定这场会战非败不可,那么统帅肯定不会再拿出兵力去挽回败局,所以肯定是在会战的失败趋势出现以后就立刻退却了。可是我们不得不承认也存在这样的情况:起初一方的失败趋势已定,但结果反而是另一方失败了。这种情况虽然不多见,但出师不利的统帅总把希望寄托在这种例外上,只要还有一线胜机,他就不会马上选择退却。只要自己的勇气和理智合二为一,他总是设法通过吃更多的苦、利用剩下的精神力量,以及通过创造奇迹或者借助运气,使自己反败为胜。关于这一点我们还想补充几句,但在这之前,先要说明均势变化的征候是什么。各个部分战斗的结果组成整体战斗的结果,而在各个部分的战斗中,均势变化的征候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体现在指挥官内心世界受到的情感影响上。假如一个师长亲眼看到他的各个营惨败的情况,那么这无疑会对他的行动和报告产生影响,而他的报告又会对统帅的措施产生影响,所以,对于有些失利来说,即使是有办法补救的,也会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最终无法抗拒地涌进统帅的心里。

第二,体现在我方部队的消耗比对方更快上。这种消耗在具有缓慢而有秩序特点的现代会战过程中是不难估算的。

第三,表现在地区的丢失上。

这一切就好像一个罗盘,根据它统帅就可以辨别会战这只船的航向。假如自己损失了全部炮兵,也没有夺取敌人的火炮;假如敌人的骑兵冲垮了自己的步兵营,而敌方的步兵营却牢不可破;假如自己的战斗队形的火力线迫不得已从一个地点退到另外一个地点;假如为了占领某些地点而徒然地损失了力量,并且向前进军的步兵营每次都正好被敌人雨点般的榴霰弹击溃;假如在炮战中我方的火力开始减弱;假如随着伤员的后撤大批没有受伤的士兵也跟着逃跑,导致火线上的步兵开始迅速地减少;假如会战计划遭到破坏,以至于部分军队被阻隔或被俘;假如退路开始受到威胁等等,那么从这一切情况中统帅必然会看出这次会战的趋势。这种发展方向持续得越久,趋势就更加明显,想要挽回败局就越困难,被迫放弃会战的那一刻也就越来越近。我们现在就来谈谈这个时刻。

曾经我们不止一次地说过,最后决定胜负的主要根据,往往是双方留下的预备队的对比。统帅是否决定退却,取决于在预备队的对比上对方是否占有决定性优势。现代会战的特点是,可以通过生力军来补救会战过程中的一切不幸与损失,因为,现代战斗队形的编组和部署,使预备队在任何地方、任何情况、任何时间下都能使用。只要还有占据优势的预备队,一个看来就要遭到不利结局的统帅,是不会放弃会战的。可是,一旦他的预备队比敌方的预备队弱,那么胜负基本上已经确定了。至于他还会采取什么措施,这既要看当时的具体情况,又要看他勇气与毅力的大小,当然,这种勇气与毅力有可能变成不理智的顽固。统帅如何正确估算双方预备队的优劣程度,这属于实践中的技能问题,决非这里要谈的问题。在这里我们只谈论他经过判断得出的结论。然而,得出结论的时候并非是决定退却的时候,因为一个逐渐形成的结论不足以使统帅作出退却的决心,它只不过是统帅下定决心的一个一般依据,要下定决心还需要有一些特殊的因素。这些特殊因素主要有两种:退却的危险和黑夜的到来。

随着会战的向前推进,如果退却受到越来越大的威胁,而且已经大大消耗掉了预备队,已经不足以重新打开局面,那么,只有听天由命或者有秩序地退却了,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出路可以选择。在这种情形之下,长时间地耽搁很可能使他陷入溃败,甚至是覆灭的危险之中。

通常战斗会随着黑夜的到来而结束,因为只有在特殊的条件下夜间战斗才是有利的。黑夜比白昼更利于退却,所以,所有必须退却或者可能退却的军队,都会选择利用黑夜向后退却。

不用解说就可以明白,促使人们定下退却的决心除了这两种常见和主要的因素之外,还可能存在其他比较特殊、比较细微,但又必须重视的其他因素,因为在会战当中越是接近趋势发生决定性改变时,每个部分战斗的结果就越会对这种改变造成影响。因此,一个炮兵阵地的损失,敌方骑兵团顺利突入阵地等,都能促使统帅实现正在形成的退却决心。

在结束这一论题的时候,我们就统帅身上所具备的勇气与理智,这两者之间的斗争问题探讨一下。

一方面,屡战屡胜带来的骄傲情绪,天生倔强养成的坚强意志,由高尚激情激发的顽强的抵抗精神,都要求统帅要把光荣的英名留在那里,而不退出战场;而另一方面,清醒的理智却在警告他不要把力量消耗殆尽,不要孤注一掷,而要保留必要的力量,以便有秩序地进行退却。在战争中,尽管应该给予勇气和顽强最高的评价,尽管没有倾注全力争取胜利的人大多不会取得胜利,但是必须得有一个限度,如果超过这个限度,顽固地干下去,那么只能被看作是绝望的挣扎,是不明智的行动,任何评判者都不愿意原谅他。在最著名的滑铁卢会战中,拿破仑用尽了最后的兵力,企图挽回一场已经没有希望的会战,他拿出了最后的本钱,最终像乞丐一样逃离了战场,逃离了他的祖国。